九年级暑假每日一练第三章合集(9-10天)-2025-2026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暑假每日一练第三章合集(9-10天)-2025-2026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01 14:21:0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预习》每日一练 9
知识梳理
1、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1)杠杆平衡: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杠杆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弹簧测力计、钩码、刻度尺、线。
(4)实验步骤:A. 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 如图所示,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杠杆两边受到钩码的作用力的大小都等于钩码重力的大小。把支点右方的钩码的重力当成动力F1,支点左方的钩码的重力当成阻力F2;用刻度尺测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把F1、F2、L1、L2的数值填入实验表格中。
C. 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实验,将结果填入人实验表格中。
实验序号 动力F1/牛 动力臂L1/厘米 动力×动力臂/(牛 厘米) 阻力F2/牛 阻力臂L2/厘米 阻力×阻力臂/(牛 厘米)
1 0.5 20 10 1.0 10 10
2 1.5 20 30 1.0 30 30
3 2.0 20 40 4.0 10 40
(5)分析与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杠杆平衡时,如果动力臂比阻力臂大,则动力比阻力小;动力臂比阻力臂小,则动力比阻力大。如果把每次实验的动力与动力臂相乘,阻力与阻力臂相乘,虽然各次实验的乘积不相同,但每次实验中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跟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1×L1=F2×L2。
(6)杠杆平衡条件(或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1×L1=F2×L2、。
2、最小动力作法:要实现最小动力,就是要找最大动力臂,最大动力臂就一般是连接支点与杠杆最远处,然后垂直于动力臂做出动力。
3、杠杆的分类
名 称 力臂关系 力的关系 特 点 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 L1>L2 F1<F2 省力但费距离 撬棒、铡刀、起子等
费力杠杆 L1<L2 F1>F2 费力但省距离 钓鱼竿、镊子等
等臂杠杆 L1=L2 F1=F2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考点专练
1、如图所示的杠杆已在水平位置平衡,钩码规格相同,杠杆上每小格均等长,图中F为动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杠杆可视作一个省力杠杆
B.每个钩码的重力大小为2N
C.增大拉力与杠杆的夹角,拉力变小
D.保持动力大小方向不变,图中减去一个钩码并右移一格时,杠杆仍保持平衡
【答案】D
【解析】A.设杠杆上每小格为L,由图可知动力作用线与水平方向成30°角,则动力臂
阻力臂为3L>2L,则该杠杆为费力杠杆,故A错误;
B.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G×L2=F×L1
即 G×3L=6N×2L
解得G=4N,则每个钩码的重力大小为1N,故B错误;
C.增大拉力与杠杆的夹角,动力臂先变大后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拉力先变小后变大,故C错误;
D.图中减去一个钩码并右移一格时 G×L2=3N×4L=6N×2L
所以保持动力大小方向不变,杠杆仍保持平衡,故D正确。
2、物理学的许多概念来自于生产生活,人们对力的认识也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的。下列对力学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

A.微小压强计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B.鸡蛋碰碗,蛋破了而碗不破,说明蛋受到碗施加的力大于碗受到蛋施加的力
C.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伸长的力与钩码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D.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B点施加的最小力应该沿BM方向
【答案】D
【解析】A.微小压强计只有一端开口,不是连通器,故A错误;
B.鸡蛋碰碗时,鸡蛋和碗受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其大小是相等的,之所以鸡蛋破是因为碗比鸡蛋硬,故B错误;
C.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的力是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与钩码的重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动力臂越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越小,根据图示可知,当OB为动力臂时,动力臂是最大的,所以在B点施加的最小力应该沿BM方向,故D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是小李和小王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螺母向_______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平衡后,小李在左右两侧分别挂上钩码,如图乙所示,杠杆的____________端会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变钩码悬挂点的位置和改变较少钩码的前提下,只需将__________即可。
(3)小李和小王又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小李的方案如图丙所示,小王的方案如图丁所示。你认为__________的实验方案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小王发现:如果在杠杆的O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在探究实验时是否影响到杠杆的平衡?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右 (2)左 左端的钩码去掉一个 (3)小李 弹簧测力计在图丙的力与杠杆垂直,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 (4)不影响,这个作用力在杠杆O点的力的力臂等于零
【解析】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右端偏高,左端的平衡螺母应向右端移动。(2)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左l左=F右l右,即4G×2L>2G×3L,左端大,左端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改变悬挂点位置,只需要将左侧的钩码去掉一个即可平衡。(3)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在图丙的力与杠杆垂直,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图丁的力不与杠杆垂直,力臂不方便测量,故小李的实验方案更好。(4)杠杆在O点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与杠杆自身重力都过杠杆的支点,力臂为零,所以这个力在探究杠杆平衡时不会影响到杠杆的平衡。
《暑假预习》每日一练 10
知识梳理
1、滑轮是一种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2、滑轮的分类和作用
使用滑轮工作时,根据滑轮轴的位置是否移动,可将滑轮分成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类。
定 滑 轮 动 滑 轮
定 义 轴固定不动 轴随物体一起移动
特 点 不省力,不省距离, 但能够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省一半力, 费一倍距离, 并且不能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应 用 旗杆顶部的滑轮 起重机的动滑轮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1)定滑轮可以看做一个变形的杠杆,如图,滑轮的轴相当于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G,所以不省力。因此,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也可以看做一个变形的杠杆,如图所示,支点O在滑轮的边缘上,动力臂为阻力臂的2倍,故动力F是阻力F的二分之一,即动滑轮能够省一半力。因此,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使用动滑轮费一倍的距离,如物体上升距离为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h。
4、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几种情况(图中物体全部匀速运动,且绳与滑轮摩擦不计)
F:自由端拉力 G:单个滑轮的重力 S: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高度
定 滑 轮 动 滑 轮
图示
表达式 F=G F=F摩,F摩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 F=(G+G轮)/2 S绳=2h物 v绳=2v物 F=F摩/ 2 S绳=2h物 v绳=2v物 F=2G+G轮 S轮=s物/2 v轮=v物/2 F=2F摩 S轮=s物/2 v轮=v物/2
考点专练
1、如图所示为小江组装的甲、乙两种滑轮,用来提升同一物体,G物=200N(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要使物体竖直匀速提升2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甲=200N,并向上移动4m B.F甲=100N,并向上移动2m
C.F乙=200N,并向上移动1m D.F乙=400N,并向上移动1m
【答案】D
【解析】 动滑轮是指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实质是动力臂等于2倍阻力臂的杠杆 。
【解答】AB.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图甲是动滑轮,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可以省一半的力,所以,拉力端移动的距离为,s=2h=2×2m=4m,故AB错误;
CD.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图乙是动滑轮,拉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拉力F乙=2G物=400N,拉力端移动的距离为,故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2、小李的质量为40kg,可以举起80kg的杠铃;小胖的质量为80kg,可以举起40kg的杠铃。他们两人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比赛,双方都竭尽全力,看谁能把对方拉起来。比赛结果应是(  )
A.小李把小胖拉起 B.小胖把小李拉起
C.两个都拉不起 D.两个都拉起
【答案】B
【解析】 1. 定滑轮和动滑轮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⑴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⑵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费距离,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⑶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
【解答】小李和小胖虽然他们能举起的杠铃重力不一样,但向下拉动定滑轮上的绳子的拉力与他们的胳膊的举力无关;由于对绳子的拉力是靠自身的重力产生的,所以对绳子的拉力最大能达到自身的重力的大小,由于装置是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所以绳子上的作用力最大只能等于重力较小的
小李的重力,则绳子上的作用力小于小胖的重力,即小胖把小李拉起。
故答案为:B
3、如图为动滑轮,相当于一个_______杠杆,若用它将总重为1牛的钩码匀速提高2米,不计轮和绳重以及滑轮与绳子之间摩擦,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_牛。
【答案】省力 0.5
【解析】[1]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属于省力杠杆。
[2]不计轮和绳重以及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4、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甲重18N、乙重12N,甲、乙和弹簧测力计均处于静止状态,若不计弹簧测力计、绳子的自重及一切摩擦,则绳子对甲的拉力为________N;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_N。
【答案】12 12
【解析】[1]图中两个滑轮均为定滑轮,根据定滑轮的工作特点可知,若不计弹簧测力计、绳子的自重及一切摩擦,则绳子对甲的拉力等于乙对绳子的拉力,等于乙的重力,大小为12N。
[2]乙对绳子的拉力等于乙的重力,大小为1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绳子的拉力,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2N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预习》每日一练 9
知识梳理
1、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1)杠杆平衡: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杠杆保持 或 。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弹簧测力计、钩码、刻度尺、线。
(4)实验步骤:A. 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
B. 如图所示,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 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杠杆两边受到钩码的作用力的大小都等于钩码重力的大小。把支点右方的钩码的重力当成动力F1,支点左方的钩码的重力当成阻力F2;用刻度尺测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把F1、F2、L1、L2的数值填入实验表格中。
C. 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实验,将结果填入人实验表格中。
实验序号 动力F1/牛 动力臂L1/厘米 动力×动力臂/(牛 厘米) 阻力F2/牛 阻力臂L2/厘米 阻力×阻力臂/(牛 厘米)
1 0.5 20 10 1.0 10 10
2 1.5 20 30 1.0 30 30
3 2.0 20 40 4.0 10 40
(5)分析与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杠杆平衡时,如果动力臂比阻力臂大,则动力比阻力小;动力臂比阻力臂小,则动力比阻力大。如果把每次实验的动力与动力臂相乘,阻力与阻力臂相乘,虽然各次实验的乘积不相同,但每次实验中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跟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1×L1=F2×L2。
(6)杠杆平衡条件(或杠杆平衡原理): ,用公式表示为 、。
2、最小动力作法:要实现最小动力,就是要找最大动力臂,最大动力臂就一般是连接支点与杠杆最远处,然后垂直于动力臂做出动力。
3、杠杆的分类
名 称 力臂关系 力的关系 特 点 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 F1<F2
费力杠杆 L1<L2 钓鱼竿、镊子等
等臂杠杆 L1=L2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考点专练
如图所示的杠杆已在水平位置平衡,钩码规格相同,杠杆上每小格均等长,图中F为动力,则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
A.此时杠杆可视作一个省力杠杆
B.每个钩码的重力大小为2N
C.增大拉力与杠杆的夹角,拉力变小
D.保持动力大小方向不变,图中减去一个钩码并右移一格时,杠杆仍保持平衡
第1题 第2题
物理学的许多概念来自于生产生活,人们对力的认识也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的。下列对力学知识认识正
确的是(  )

A.微小压强计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B.鸡蛋碰碗,蛋破了而碗不破,说明蛋受到碗施加的力大于碗受到蛋施加的力
C.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伸长的力与钩码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D.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B点施加的最小力应该沿BM方向
3、如图所示是小李和小王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螺母向_______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平衡后,小李在左右两侧分别挂上钩码,如图乙所示,杠杆的____________端会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变钩码悬挂点的位置和改变较少钩码的前提下,只需将__________即可。
(3)小李和小王又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小李的方案如图丙所示,小王的方案如图丁所示。你认为__________的实验方案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小王发现:如果在杠杆的O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在探究实验时是否影响到杠杆的平衡?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暑假预习》每日一练 10
知识梳理
1、滑轮是一种周边有槽、可以绕着 转动的轮子。
2、滑轮的分类和作用
使用滑轮工作时,根据滑轮轴的位置是否移动,可将滑轮分成 和 两类。
定 滑 轮 动 滑 轮
定 义 轴随物体一起移动
特 点 不省力,不省距离, 但能够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省一半力, 费一倍距离, 并且不能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应 用 旗杆顶部的滑轮 起重机的动滑轮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1)定滑轮可以看做一个变形的杠杆,如图,滑轮的轴相当于 ,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 ,所以 省力。因此,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 杠杆。
(2)动滑轮也可以看做一个变形的杠杆,如图所示,支点O在滑轮的边缘上,动力臂为阻力臂的2倍,故动力F是阻力F的二分之一,即动滑轮能够省一半力。因此,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 倍的省力杠杆,使用动滑轮费一倍的距离,如物体上升距离为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
4、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几种情况(图中物体全部匀速运动,且绳与滑轮摩擦不计)
F:自由端拉力 G:单个滑轮的重力 S: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高度
定 滑 轮 动 滑 轮
图示
表达式 F=G F=F摩,F摩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 F=(G+G轮)/2 S绳=2h物 v绳=2v物 F=F摩/ 2 S绳=2h物 v绳=2v物 F=2G+G轮 S轮=s物/2 v轮=v物/2 F=2F摩 S轮=s物/2 v轮=v物/2
考点专练
1、如图所示为小江组装的甲、乙两种滑轮,用来提升同一物体,G物=200N(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要 使物体竖直匀速提升2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甲=200N,并向上移动4m B.F甲=100N,并向上移动2m
C.F乙=200N,并向上移动1m D.F乙=400N,并向上移动1m
2、小李的质量为40kg,可以举起80kg的杠铃;小胖的质量为80kg,可以举起40kg的杠铃。他们两人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比赛,双方都竭尽全力,看谁能把对方拉起来。比赛结果应是(  )
A.小李把小胖拉起 B.小胖把小李拉起
C.两个都拉不起 D.两个都拉起
3、如图为动滑轮,相当于一个_______杠杆,若用它将总重为1牛的钩码匀速提高2米,不计轮和绳重以及滑轮与绳子之间摩擦,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_牛。
第3题 第4题
4、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甲重18N、乙重12N,甲、乙和弹簧测力计均处于静止状态,若不计弹簧测力计、绳子的自重及一切摩擦,则绳子对甲的拉力为________N;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_N。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