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暑假每日一练第三章合集(11-12天)-2025-2026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暑假每日一练第三章合集(11-12天)-2025-2026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01 14:21:0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预习》每日一练 11
知识梳理
1、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2、滑轮组特点: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费距离)。
3、常规滑轮组的构成和绕线:【口诀:奇动偶定】
承重绳的股数n是偶数时,绳的起始端拴在定滑轮的挂钩上;承重绳的股数n是奇数时,绳的起始端拴在动滑轮的挂钩上。
滑轮类型 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 用滑轮组匀速水平拉动重物
装置图
力、距离和速度的关系 S=nh V绳=nV物 F= S绳=nS物 V绳=nV物
考点专练
1、如图所示,该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一切摩擦,物体的重力分别为G1和G2,则G1∶G2等于(  )
A.1∶2 B.2∶1 C.1∶1 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不计滑轮重、绳重及一切摩擦,由图知道,此滑轮组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物体G2由两段绳子承担,所以
拉力F绕过一个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故 F=G1
所以
所以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2、在野外用滑轮组拉越野车脱困时的情景如图所示,有关力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车对地面的压力与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车拉滑轮组的力与滑轮组对车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脱困必需2400N的拉力时,绳索自由端的力F至少为1200N
D.脱困必需2400N的拉力时,绳索自由端的力F至少为800N
【答案】C
【解析】AB.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和同一物体上;
CD.根据图片确定动滑轮上承担拉力的绳子段数n,根据F=nF拉计算绳索的拉力。
【解答】A.车对地面的压力与车的重力,二者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二者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车拉滑轮组的力作用在滑轮组上,而滑轮组对车的拉力作用在车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D.根据图片可知,滑轮组上承担拉力的绳子段数n=2,则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如图所示,小王同学利用定滑轮提升重为200牛的物体,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当小王拉着绳子一端,从A点走到B点,他做功至少为(  )

A.400焦 B.600焦 C.800焦 D.1000焦
【答案】A
【解析】定滑轮时等臂杠杆,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等于物体移动的距离,由几何关系得,从A点走到B点,物体移动的距离为
不计绳重和摩擦,他至少做功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4、由于热胀冷缩,户外的导线在夏天会变得松弛,冬天又拉的很紧。某些地方用图所示的滑轮组来控制导线的松紧程度。一次导线对滑轮N的拉力为F,配重水泥块A(重为G)被匀速拉升的高度为h,拉力F和配重水泥块A的运动速度分别为vF和vA,(不考虑滑轮自重、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M是定滑轮 B.拉力F=2G C.vA=2vF D.F做的功为Fh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M的轴固定不动是定滑轮,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
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时
所以轴端拉力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拉力F移动的速度
则 vA=2vF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轴端拉力F移动的距离
则轴端拉力F做的功
故D错误,符合题意。
5、实验室里有一些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同学们用相同的滑轮按照甲、乙、丙三种方式拉着木块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不计滑轮和绳的重力以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和F3,则(  )

A.F1>F2=F3 B.F2F1=F3 D.F1【答案】C
【解析】不计滑轮和绳的重力以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假设甲、乙图中物块与地面的摩擦力为f,则丙图中物块与地面的摩擦力为2f,甲图中滑轮为定滑轮,不省力,则F1=f;乙图中滑轮为动滑轮,但F2处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费2倍的力,所以F2=2f;丙图中滑轮为动滑轮,省一半的力,则
故F2>F1=F3,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如图所示两个轮轴使用时,两图中拉力F大小相等,轮轴的轮半径是轴半径的二倍,则所挂重物G1、G2的重力比是( )
A.1:1 B.2:l C.4:1 D.1:4
【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轮半径R是轴半径r的2倍,即R=2r,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由图示可知:
a图中:F×R=G1×r,则G1=2F,
b图中:F×r=G2×R,则G2= ,
所以:G1:G2=4:1.
7、如图所示,当物体A、B的重分别为20N、10N时,物体A恰好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忽略不计。则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是(  )
A.5N B.10N C.20N D.30N
【答案】A
【解析】由图知道,此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担物重,且物体A恰好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绳重、滑轮重以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则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8、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物重分别为20N、10N的甲、乙两物体,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沿着水平方向的拉力F的大小为5N时,物体甲恰能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忽略滑轮自重及滑轮与绳间摩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为5N B.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为5N
C.物体乙受到轻绳的拉力为2.5N D.甲乙两物体的物重不同,受到的摩擦力也不同
【答案】C
【解析】ABC.分别对甲乙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进行分析,如下图所示:
甲乙之间的摩擦力f和f'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绳子的拉力T和T′ 大小相等,由于物体甲恰能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乙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则有
甲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样处于平衡状状态,则有 F=f'+T'
而T、T'和f、f'是相互作用力,故大小相等,由题意可知F=5N,则 f'=T'=2.5N
故C正确,AB错误;
D.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与重力无直接的关系,故D错误。
《暑假预习》每日一练 12
知识梳理
1、机械效率
定 义 公 式
有用功 提升重物过程中必须要做的功 W有
额外功 利用机械时,人们不得不额外做的功 W额
总 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W总=W有+W额
机械效率 科学上把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100%
2、、常见机械效率的计算分析
(1)滑轮组
①若不计绳重和摩擦
有用功:W有=Gh, 总功:W总=FS,
机械效率:η=×100%=×100%
②若计绳重和摩擦
有用功W额=G动h, 总功:W总=Gh+G动h,
机械效率:η==
(2)横置滑轮组
有用功:W有=fs, 总功:W总=F·ns, 机械效率:η=×100%=×100%
3、、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1)其他条件相同时,绳重和摩擦越大,机械效率越低。
(2)其他条件相同时,G动越大,机械效率越低;G物越大,机械效率越大。
4、、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1)在所做的有用功不变的情况下,减小额外功,具体方法是改进结构,使机械更合理,更轻巧,如减少动滑轮的个数,或换用质量小的动滑轮,尽量减小摩擦等;
(2)在所做额外功一定的情况下,增大有用功,即在机械能承受范围内尽可能增加每次提起重物的重力。
5、、其他机械效率的测量
(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多数情况下仅考虑由于动滑轮自重所带来的额外功,而不考虑绳子的重力和摩擦。此时对于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有:η===。
(2)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η= =
考点专练
如图所示,不计摩擦,把重G=16 N的物体匀速提起所用的拉力F=10 N,则关于该动滑轮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  )
A.动滑轮重4 N
B.使用该动滑轮要费距离
C.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
D.提升物体的速度越快,机械效率越高
【答案】D
【解析】(1)已知拉力和物体的重力根据公式G动=2F-G计算即可;
(2)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力;
(3)已知拉力和物体重力根据公式计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4)根据公式可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只与物体重力和动滑轮的重力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
【解答】A.动滑轮的重力为:G动=2F-G=2×10N-16N=4N,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使用该动滑轮要费距离,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和动滑轮的重力有关,与提升物体的速度无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在相同时间内把重物G提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滑轮组更省力
B.力F2做功的功率大
C.两个滑轮组机械效率一样大
D.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比乙滑轮组高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甲滑轮组中的动滑轮由一个滑轮组成,乙滑轮组中的动滑轮由两个滑轮组成,甲、乙两个滑轮组中承担动滑轮绳子的股数分别为:n甲=2,n乙=3,
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所以两个滑轮组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分别为:


则F1>F2,即乙滑轮组更省力,故A错误;
B.两个滑轮组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1=2h,s2=3h,
两个滑轮组中拉力做的总功分别为:W1=F1s1=(G+G轮)×2h=(G+G轮)h,
W2=F2s2=(G+G轮)×3h=(G+G轮)h,
所以W1=W2,
由题意可知,时间t相同,根据可知,两个力做功的功率一样大,故B错误;
CD.由题意可知,物重G和提升的高度h相同,根据W有=Gh可知,两个滑轮组中拉力做的有用功相等,
又因为做的总功一样大,
由可知,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
如图所示,用40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重20N的物体A以0.3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10N(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力,滑轮的转轴光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是10N
B.滑轮移动的速度是0.15m/s
C.在2s内绳子对物体A做的功为6J
D.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6W
【答案】C
【解析】(1)首先对动滑轮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计算出绳子对A的拉力,然后对A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出A受地面的摩擦力;
(2)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及A的移动速度计算滑轮的移动速度;
(3)首先根据sA=vAt计算出物体A移动的距离,再根据公式W=F拉sA计算对A做的功;
(4)根据公式P=Fv计算水平拉力F的功率即可。
【解答】A.不计滑轮的摩擦和重力,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则两段绳子向右的拉力与向左的拉力平衡,所以2F拉=F,则A物体对滑轮的拉力;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滑轮对A的拉力也为20N;物体B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测力计对B向右的拉力与A对B向左的摩擦力平衡,所以fA对B=F示=10N;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B对A的摩擦力为10N,方向向右;
物体A向左匀速运动,它受到绳子向左的拉力,B对它向右的摩擦力和地面对物体A还有向右的摩擦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拉=fB对A+f地,所以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f地=F拉-fB对A=20N-10N=10N,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此时这个滑轮是费力的,因此它省距离,即滑轮的移动速度为:,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是20N,2s物体A移动的距离为sA=vAt=0.3m/s×2s=0.6m,
所以在2s内绳子对物体A做的功:W=F拉sA=20N×0.6m=12J,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水平拉力F的功率为:P=Fv=40N×0.15m/s=6W,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
4、如图所示,两滑轮采取不同的绕绳方法,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木板上,拉着同一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相同的距离(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所做的额外功多 B.F1C.两装置的机械效率相同 D.F1>F2,F1移动距离多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两个装置除了连接方式不同,其它都相同,那么所做的额外功应该相等,故A错误;
根据图可知,承担拉力的绳子段数n=2和3,则根据可知,绳子自由端的的拉力F1>F2。根据s=ns物可知,右边F2移动的距离更多,故B、D错误;
根据图片可知,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等,额外功也相等,根据公式可知,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故C正确。故选C。
5、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通过滑轮组将深井中的物体拉至井口的装置图。已知井深12m,物体重G=6×103N,汽车重G车=3×104N,汽车匀速拉绳子时的拉力F=2.5×103N,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求:
(1)求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求汽车牵引力做的总功。
【答案】(1)解:由图可知,n=3,拉力端移动距离: = =3×12 =36
汽车拉绳子的拉力对滑轮组做功:W总=2.5×103 ×36 =9×104J
滑轮组对物体做的有用功: 有用= =6×103 ×12 =7.2×104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80%
(2)解:汽车受到的阻力: =0.1 车=0.1×3×104 =3×103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的牵引力等于汽车受到的阻力加上对滑轮组的拉力: 牵= + =2.5×103 +3×103 =5.5×103
牵引力做的功: = 牵s=5.5×103 ×36m=1.98×105J
【解析】(1)根据图片确定承担拉力的绳子段数n,根据s=ns物计算拉力移动的距离,接下来根据W总=Fs计算汽车对滑轮组做的功,根据W有用=Gh计算滑轮组对物体做的有用功,最后根据 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首先根据f=0.1G车计算汽车受到的阻力,再根据平衡力的知识F牵引=f+F计算汽车的牵引力,接下来根据W=F牵s计算牵引力做的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预习》每日一练 11
知识梳理
1、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把 和 组合在一起构成 。
2、滑轮组特点:既可以 ,又能 (但 )。
3、常规滑轮组的构成和绕线:【口诀:奇动偶定】 承重绳的股数n是偶数时,绳的起始端拴在定滑轮的挂钩上;承重绳的股数n是奇数时,绳的起始端拴在动滑轮的挂钩上。
滑轮类型 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 用滑轮组匀速水平拉动重物
装置图
力、距离和速度的关系 S=nh V绳=nV物 F= S绳=nS物 V绳=nV物
考点专练
1、如图所示,该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一切摩擦,物体的重力分别为G1和G2,则G1∶G2等于(  )
A.1∶2 B.2∶1 C.1∶1 D.无法判断
2、在野外用滑轮组拉越野车脱困时的情景如图所示,有关力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车对地面的压力与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车拉滑轮组的力与滑轮组对车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脱困必需2400N的拉力时,绳索自由端的力F至少为1200N
D.脱困必需2400N的拉力时,绳索自由端的力F至少为800N
3、如图所示,小王同学利用定滑轮提升重为200牛的物体,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当小王拉着绳子一端,从A点走到B点,他做功至少为(  )
A.400焦
B.600焦
C.800焦
D.1000焦
4、由于热胀冷缩,户外的导线在夏天会变得松弛,冬天又拉的很紧。某些地方用图所示的滑轮组来控制导线的松紧程度。一次导线对滑轮N的拉力为F,配重水泥块A(重为G)被匀速拉升的高度为h,拉力F和配重水泥块A的运动速度分别为vF和vA,(不考虑滑轮自重、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M是定滑轮 B.拉力F=2G
C.vA=2vF D.F做的功为Fh
5、实验室里有一些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同学们用相同的滑轮按照甲、乙、丙三种方式拉着木块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不计滑轮和绳的重力以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和F3,则(  )

A.F1>F2=F3 B.F2F1=F3 D.F16、如图所示两个轮轴使用时,两图中拉力F大小相等,轮轴的轮半径是轴半径的二倍,则所挂重物G1、G2的重力比是( )
A.1:1 B.2:l C.4:1 D.1:4
7、如图所示,当物体A、B的重分别为20N、10N时,物体A恰好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忽略不计。则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是(  )
A.5N B.10N C.20N D.30N
8、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物重分别为20N、10N的甲、乙两物体,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沿着水平方向的拉力F的大小为5N时,物体甲恰能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忽略滑轮自重及滑轮与绳间摩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为5N B.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为5N
C.物体乙受到轻绳的拉力为2.5N D.甲乙两物体的物重不同,受到的摩擦力也不同
《暑假预习》每日一练 12
知识梳理
1、机械效率
定 义 公 式
有用功 提升重物过程中必须要做的功 W有
额外功 利用机械时,人们不得不额外做的功 W额
总 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W总=W有+W额
机械效率 科学上把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100%
2、、常见机械效率的计算分析
(1)滑轮组
①若不计绳重和摩擦
有用功:W有= , 总功:W总= ,
机械效率:η=
②若计绳重和摩擦
有用功W额= , 总功:W总 ,
机械效率:η=
(2)横置滑轮组
有用功:W有= , 总功:W总= , 机械效率:
3、、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1)其他条件相同时,绳重和摩擦越 ,机械效率越 。
(2)其他条件相同时,G动越大,机械效率越 ;G物越大,机械效率越 。 4、、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1)在所做的有用功不变的情况下,减小额外功,具体方法是 ,使机械更合理,更轻巧,如减少动滑轮的个数,或换用质量小的动滑轮,尽量减小摩擦等;
(2)在所做额外功一定的情况下,增大 ,即在机械能承受范围内尽可能增加每次提起重物的重力。
5、、其他机械效率的测量
(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多数情况下仅考虑由于动滑轮自重所带来的额外功,而不考虑绳子的重力和摩擦。此时对于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有:η===。
(2)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η= =
考点专练
如图所示,不计摩擦,把重G=16 N的物体匀速提起所用的拉力F=10 N,则关于该动滑轮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  )
A.动滑轮重4 N
B.使用该动滑轮要费距离
C.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
D.提升物体的速度越快,机械效率越高
2、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在相同时间内把重物G提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滑轮组更省力
B.力F2做功的功率大
C.两个滑轮组机械效率一样大
D.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比乙滑轮组高
3、如图所示,用40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重20N的物体A以0.3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10N(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力,滑轮的转轴光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是10N B.滑轮移动的速度是0.15m/s
C.在2s内绳子对物体A做的功为6J D.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6W
4、如图所示,两滑轮采取不同的绕绳方法,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木板上,拉着同一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相同的距离(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所做的额外功多 B.F1C.两装置的机械效率相同 D.F1>F2,F1移动距离多
5、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通过滑轮组将深井中的物体拉至井口的装置图。已知井深12m,物体重G=6×103N,汽车重G车=3×104N,汽车匀速拉绳子时的拉力F=2.5×103N,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求:
(1)求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求汽车牵引力做的总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