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暑假每日一练第三章合集(13-14天)-2025-2026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暑假每日一练第三章合集(13-14天)-2025-2026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01 14:20:5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预习》每日一练 13
知识梳理
1、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使用它可以 ,但要 。
2、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1)其他条件相同时,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 ;
(2)其他条件相同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 。
3、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1)光滑斜面:Fl=Gh  W额=0  η=100%;
(2)有摩擦的斜面:η= ;
(3)斜面的机械效率与 和 有关。
考点专练
1、如下图所示,小明分别使用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的机械把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到同一高度,(绳长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机械丁最省力 B.机械乙的机械效率最高
C.的大小为物重的一半 D.使用这四种机械的有用功相同
2、工人要把货物搬到汽车上,如图所示,用400牛的拉力,将重为500牛的物体,在5秒内匀速拉上1米高的车内,木板长为2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做的有用功为400焦 B.拉力做的总功为1000焦
C.拉力做的额外功为200焦 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150牛
3、如图所示是使用不同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F最大的是(  )
A.B.C.D.
如图所示,斜面长L为1m,高h为0.5m,现将重为12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若拉力F为8N,拉力的功率为2W。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物体一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且合力为零 ②拉力做的有用功为6J
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N ④物体运动的速度为0.25m/s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如图所示,把重为G的物体甲从A点竖置向上匀速拉至B点,此过程绳的拉力对甲做的功为WAB,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把重也为G的物体乙沿斜面从C点匀速拉至与B等高的D点。在此过程中绳的拉力对乙做的功为WCD。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
A.斜面的机械效率为GH/WCD+WAB B.斜面的总功为WAB
C.斜面的有用功为WCD D.斜面的额外功为WCD-WAB
6、为将器材拉到某高处,他协助搬运工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固定的半径比为3∶1的轮轴和斜面,将质量为1t的器材运到水平距离16m外,高为12m的位置。实际用力F拉动器材匀速上升时,发现该装置的效率是80%。机械优势是牛顿曾提出的一个概念,即物体的重力与使用机械后的实际用力的比值。以下判断正确的是(不计器材本身尺寸大小对距离的影响)(  )
A.将器材拉到高处的过程中产生的总热量是2.4×104J
B.需用到拉力F的大小为2.5×103N
C.这个装置的实际机械优势是5
D.若将拉力F改为水平方向,那么需要更大的拉力才能匀速拉动器材
7、如图,利用斜面将一个重450牛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300牛,拉动的距离s=4米,物体提升的高度h=2米。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是   焦,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牛,机械效率是   。
《暑假预习》每日一练 14
一、知识梳理
1、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同一切运动着的物体一样,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具有的动能 。
2、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之间也具有 。
3、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俗称 ,内能的单位是 。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 、 、 等。
(1)在其他因素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 ;
(2)在其他因素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 ;
(3)在其他因素相同时,物体的状态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 ;
(4)在其他因素相同时,物体的种类不同,物体的内能也可能 。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物体内能改变的途径有两种: 和 】
(1)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 。
②热传递对物体的影响: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③内能变化的量度:用 来量度内能的变化。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④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 物体(或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 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低温部分)。
(2)①大量生活现象和实验表明:外界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 。常见对物体做功四种方法如下:
A. 压缩 (如:用打气筒打气)
B. 摩擦 (如:钻木取火)
C. 锻打物体(如:用铁锤敲打铁块)
D. 弯折物体(如:来回多次拧弯细铁丝)
②大量实验表明,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 ,如气体体积 。 ③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 与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 ;物体对外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内能转化为 。
二、考点专练
1、以下关于同一物体的内能、热量、温度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D.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2、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气体膨胀对外做功,自身内能会减少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3、下列四个事例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锯条锯木板,锯条温度升高 B.用暖水袋捂手,手变暖和
C.用打气筒打气,打气筒筒壁发热 D.在砂轮上磨刀,火星四溅
4、如图所示,气筒通过橡皮管及瓶塞与集气瓶紧密相连,瓶内盛有少量水,向瓶内打气,瓶塞被迅速推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塞被推出的过程,主要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瓶塞被推出之前,可观察到瓶内有白色的水雾
C.向瓶内打气的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
D.瓶塞被推出的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5、下列关于水和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杯水用掉一半后,水的比热容也减小一半
B.-212℃的冰内能可能为零
C.0℃的冰熔化为0℃的水,内能不变
D.一杯水在结冰时,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减少
6、国家速滑馆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但在施加一定高压后,二氧化碳会变为临界状态的流体,这些流体随后被送到需要制冷的区域,在其汽化过程中会大量吸热,进而达到降温制冷的目的。技术原理简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O2经过压缩机时,通过做功方式使温度升高
B.CO2经过冷凝器时发生液化现象
C.CO2在膨胀阀时内能比在压缩机时的内能大
D.CO2经过蒸发器时汽化吸收热量
7、物体M和N是同种物质,已知M的温度低于N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内能一定小于N的内能
B.M和N接触后不可能发生热传递
C.N的分子运动比M更剧烈
D.如果M的内能大于N的内能,它们接触后M能把热量传递给N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预习》每日一练 13
知识梳理
1、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使用它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
2、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1)其他条件相同时,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高;
(2)其他条件相同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
3、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1)光滑斜面:Fl=Gh  W额=0  η=100%;
(2)有摩擦的斜面:η=Gh/Fl;
(3)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光滑程度和倾斜程度有关。
考点专练
1、如下图所示,小明分别使用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的机械把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到同一高度,(绳长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机械丁最省力 B.机械乙的机械效率最高
C.的大小为物重的一半 D.使用这四种机械的有用功相同
【答案】D
【解析】A.根据四个图可知,甲是斜面,使用斜面可以省力;乙是定滑轮,不能省力;丙是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丁是滑轮组,有三段绳子拉着动滑轮,拉力为物重和动滑轮总重的三分之一;由于不知道斜面的倾角,无法判定省力情况,故A错误;
B.由于不知道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情况,无法判定额外功的大小,无法比较机械效率的大小,故B错误;
C.根据动滑轮特点可知,此时的最小拉力为物重和动滑轮总重的二分之一,故C错误;
D.把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到同一高度,根据W=Gh可知,有用功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2、工人要把货物搬到汽车上,如图所示,用400牛的拉力,将重为500牛的物体,在5秒内匀速拉上1米高的车内,木板长为2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做的有用功为400焦 B.拉力做的总功为1000焦
C.拉力做的额外功为200焦 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150牛
【答案】D
【解析】A.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Gh=500N×1m=500J故A错误;
B.拉力做的总功W总=Fs=400N×2m=800J故B错误;
C.拉力做的额外功为W额= W总- W有=800J-500J=300J故C错误;
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 故D正确。
3、如图所示是使用不同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F最大的是(  )
A.B.C.D.
【答案】C
【解析】设物体重力为G,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
A.图中为斜面,因此有 F1×4m=G×2m
得到F1=0.5G;
B.图中为滑轮组,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是3,因此;
C.图中为动滑轮,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则F3=2G;
D.设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则有 F4×4cosα=G×1×cosα
解得F4=0.25G;
因此动力最大的是C。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如图所示,斜面长L为1m,高h为0.5m,现将重为12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若
拉力F为8N,拉力的功率为2W。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物体一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且合力为零 ②拉力做的有用功为6J
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N ④物体运动的速度为0.25m/s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将物体沿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物体受到拉力、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斜面的摩擦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这四个力的合力为0,故①错误;
拉力所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12N×0.5m=6J
故②正确;
拉力做的总功 W总=FL=8N×1m=8J
克服摩擦所做的额外功 W额外=W总-W有用=8J-6J=2J
摩擦力的大小
故③正确;
据 知,物体运动的速度
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故ACD错误,B正确。
5、如图所示,把重为G的物体甲从A点竖置向上匀速拉至B点,此过程绳的拉力对甲做的功为WAB,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把重也为G的物体乙沿斜面从C点匀速拉至与B等高的D点。在此过程中绳的拉力对乙做的功为WCD。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
A.斜面的机械效率为GH/WCD+WAB B.斜面的总功为WAB
C.斜面的有用功为WCD D.斜面的额外功为WCD-WAB
【答案】D
【解析】把重为G的物体甲从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至B点,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AB,则不用机械时,克服物体重力所做功为有用功: W有=GhAB=WAB;
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把重也为G的物体乙沿面从C点匀速拉至B等高的D点,拉力做功为总功,即W总=WCD,斜面的额外功为: WCD-WAB
根据机械效率的定义可知斜面的机械效率: η=,
6、为将器材拉到某高处,他协助搬运工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固定的半径比为3∶1的轮轴和斜面,将质量为1t的器材运到水平距离16m外,高为12m的位置。实际用力F拉动器材匀速上升时,发现该装置的效率是80%。机械优势是牛顿曾提出的一个概念,即物体的重力与使用机械后的实际用力的比值。以下判断正确的是(不计器材本身尺寸大小对距离的影响)(  )
A.将器材拉到高处的过程中产生的总热量是2.4×104J
B.需用到拉力F的大小为2.5×103N
C.这个装置的实际机械优势是5
D.若将拉力F改为水平方向,那么需要更大的拉力才能匀速拉动器材
【答案】B
【解析】A.器材的重力 G=mg=1×103kg×10N/kg=1×104N
有用功 W有=Gh=1×104N×12m=1.2×105J
总功
将器材拉到高处的过程中产生的总热量 Q总=W额=W总-W有=1.5×105J -1.2×105J=3×104J
故A错误;
B.斜面的长度为
轮轴半径比为3∶1,则拉力移动的距离 s′=3s=3×20m=60m
拉力F的大小为
故B正确;
C.这个装置的实际机械优势
故C错误;
D.若将拉力F改为水平方向,轮轴半径比仍然为3∶1,拉力的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7、如图,利用斜面将一个重450牛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300牛,拉动的距离s=4米,物体提升的高度h=2米。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是   焦,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牛,机械效率是   。
【答案】1200;75;75%
【解析】(1)根据公式W总=Fs可求拉力所做的总功,根据公式W有=Gh可求所做的有用功,根据公式可求斜面的机械效率;
(2)用总功减去有用功得出克服摩擦力做的额外功,根据W额=fs求出物体所受斜面的摩擦力。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拉力所做的总功:W总=Fs=300N×4m=1200J,
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Gh=450N×2m=900J;
此斜面的机械效率:。
(2)克服摩擦力做的额外功:W额=W总-W有=1200J-900J=300J,
由W额=fs得,物体所受斜面的摩擦力:。
《暑假预习》每日一练 14
知识梳理
1、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同一切运动着的物体一样,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具有的动能越大。
2、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之间也具有势能。
3、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俗称热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种类等。
(1)在其他因素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2)在其他因素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3)在其他因素相同时,物体的状态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4)在其他因素相同时,物体的种类不同,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物体内能改变的途径有两种:热传递和做功】
(1)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②热传递对物体的影响: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③内能变化的量度:用热量来量度内能的变化。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④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或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低温部分)。
(2)①大量生活现象和实验表明:外界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常见对物体做功四种方法如下:
A. 压缩体积(如:用打气筒打气) B. 摩擦生热(如:钻木取火)
C. 锻打物体(如:用铁锤敲打铁块) D. 弯折物体(如:来回多次拧弯细铁丝)
②大量实验表明,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如气体体积膨胀。
③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其他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
考点专练
1、以下关于同一物体的内能、热量、温度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D.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答案】C
【解析】A.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故A错误;
B.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故B错误;
C.同一物体,质量不变,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C正确;
D.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故D错误。
2、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气体膨胀对外做功,自身内能会减少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答案】B
【解析】我们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
【解答】A.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的热量多,故A错误;
B.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则物体自身内能减小,故B正确;
C.物体吸收热量过程中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D.物体内能增大,不一定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下列四个事例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锯条锯木板,锯条温度升高 B.用暖水袋捂手,手变暖和
C.用打气筒打气,打气筒筒壁发热 D.在砂轮上磨刀,火星四溅
【答案】B
【解析】A.用锯条锯木板,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锯条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用暖水袋捂手,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压缩空气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筒壁发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在砂轮上磨刀,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火星四溅,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如图所示,气筒通过橡皮管及瓶塞与集气瓶紧密相连,瓶内盛有少量水,向瓶内打气,瓶塞被迅速推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塞被推出的过程,主要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瓶塞被推出之前,可观察到瓶内有白色的水雾
C.向瓶内打气的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
D.瓶塞被推出的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答案】D
【解析】A.瓶塞被推出的过程,消耗了气体的内能,使瓶塞获得了机械能,主要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
B.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色的水雾,不是在瓶塞被推出之前,故B错误;
C.向瓶内打气的过程中,压缩气体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C错误;
D.瓶塞被推出的过程中,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5、下列关于水和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杯水用掉一半后,水的比热容也减小一半 B.-212℃的冰内能可能为零
C.0℃的冰熔化为0℃的水,内能不变 D.一杯水在结冰时,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减少
【答案】D
【解析】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物体质量的大小没有关系,故A错误;
B.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因此-212℃时,物体内能一定不为零,故B错误;
C.0℃的冰熔化成0℃的水的过程,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故C错误;
D.水在结冰时,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6、国家速滑馆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但在施加一定高压后,二氧化碳会变为临界状态的流体,这些流体随后被送到需要制冷的区域,在其汽化过程中会大量吸热,进而达到降温制冷的目的。技术原理简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2经过压缩机时,通过做功方式使温度升高 B.CO2经过冷凝器时发生液化现象
C.CO2在膨胀阀时内能比在压缩机时的内能大 D.CO2经过蒸发器时汽化吸收热量
【答案】C
【解析】A.CO2经过压缩机时,压缩机对CO2做功,CO2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利用做功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O2经过冷凝器时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了液化现象,液化放热,内能减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液态CO2经过膨胀阀时一部分变为气态CO2,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内能增大,CO2在膨胀阀时内能和在压缩机时的内能大无法比较,故C错误,符合题意;
D.CO2经过蒸发器时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物体M和N是同种物质,已知M的温度低于N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内能一定小于N的内能
B.M和N接触后不可能发生热传递
C.N的分子运动比M更剧烈
D.如果M的内能大于N的内能,它们接触后M能把热量传递给N
【答案】C
【解析】A.M的内能不一定小于N的内能,物体M比物体N的温度低,但物体N质量不一定大,故A错误;
B.M和N之间有温度差会发生热传递,故B错误;
C.M的温度比N的温度低,N的分子运动比M更剧烈,故C正确;
D.M的内能大于N的内能,M的温度比N的温度低,热量从高温的N传递给低温的M,故D错误。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