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期末模拟试卷(试题)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一、单选题
1.学校食堂买了8套不锈钢碗,每套里装9只,共花去216元钱,算式( )可用于计算每只碗多少元钱?
A.216÷9×8 B.216÷8×9 C.216÷(9×8)
2.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3cm和5cm,这个三角形一定不是( )三角形。
A.等腰 B.直角 C.等边 D.锐角
3.下面三个数中,最接近10万的数是( )
A.101000 B.99900 C.9万
4.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 )个角是锐角。
A.1 B.2 C.3
5.甲工程队6天修路48千米,乙工程队4天修路24千米。甲工程队6天修的路,乙工程队需要多少天 下面列式正确的是( )。
A.24÷4×6 B.48÷6×4 C.48÷(24÷4)
6.三边长均为整厘米数,最长边为11厘米的三角形有( )个
A.38 B.37 C.36 D.35
7.将下面的图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图案是()。
A. B. C. D.
8.正方形ABCD(如图),边长80米,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沿同方向运动,每分钟的速度甲为135米,乙为120米,每过一个顶点时要多用5秒,出发后,甲与乙相会需要( )
A.A B.B C.C D.D
二、判断题
9.9999万加1万就是1亿。( )
10.长方形、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11.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
12.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1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不但平行,而且相等.(判断对错)
14.一个三角形可能有两个钝角。
15.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三、填空题
16. 截至2024年1月,我国首条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全长52.7km。从始发站出发,行驶了全程的后,还剩 km到达终点站,如果再行驶km,还剩 km到达终点。
17.小东在校运会“100米跑”中,跑出每秒8米的好成绩,问小东跑100米共用多少秒?这个问题是已知 和 ,求 ,根据的数量关系式是 。
18.下面的现象,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
1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2分米,其中条腰是9 分米,另外两条边的长分别是 分米和 分米。
20.下面图形中有2条对称轴的是 ,有4条对称轴的是 ,有无数条对称轴的是 (填序号)。
①.②.③.
21.小刚在计算(125+ )×4时,漏看了括号,这个结果比正确的结果少了 。
22.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周长就扩大到原来的 倍,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 倍。
23.A、B两地相距3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开出,前往B地,下图是甲、乙两车的行程情况,请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
(1) 车先到B地,比 车早到了 分钟。
(2)甲车的平均速度是 千米/分钟,乙车的平均速度(除去中途休息时间)是 千米/分钟。
(3)乙车中途休息了 分钟,乙车中途休息后行驶的平均速度比甲车快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千米/分钟。
四、计算
24.直接写得数
25×7×4= 15×4×3= (4+2)×25= 213-57-43=
8×99+8= 0.5÷10= 24×5= 89×10÷89×10=
25.列竖式计算。
= = = 192+24=
26.用递等式计算。
(1)7.2-3.19-1.81
(2)85x99+85
(3)689-135÷9X24
(4)384÷ [(77-69)×12]
五、操作题
27. 下面物体的运动,是旋转的画“”,是平移的画“”。
六、解决问题
28.甲和乙分别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两地相距里,甲每小时走里,乙每小时走里.如果甲带一只狗,和甲同时出发,狗以每小时里的速度向乙奔去,遇到乙后即回头向甲奔去,遇到甲后又回头向乙奔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狗才停住.这只狗共跑了多少里路?
29.学校图书室有9个同样的书柜,每个书柜有4层,平均每层摆放250本书;学校图书室一共摆放了多少本书?
30.甲火车4分行进的路程等于乙火车 5分行进的路程。乙火车上午8:00从B站开往A站,开出若干分后,甲火车从A站出发开往B站。上午9:00两列火车相遇,相遇的地点离A,B两站的距离的比是15∶16。甲火车从A站发车的时间是几点几分?
31.用63元钱能买7支钢笔,照这样计算,要买180支这样的钢笔需要多少钱?
32.“体育节”来了,学校准备为四年级每个班配备两样体育用品,四年级有12个班,一共需要多少钱
33.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3.6厘米。如果汽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于上午8时整从甲地开出,行驶完这段路程,到达乙地时是什么时间?
34.小红和小明同时从甲、乙两地骑车相向而行,小红每小时行18千米,小明每小时行15千米,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的地方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解:216÷(9×8) 可用于计算每只碗多少元钱。
故答案为:C。
【分析】不锈钢碗买的套数×每套的只数=买的碗的总数,共花去的总钱数÷买的碗的总数=每只碗的钱数。
2.【答案】C
【解析】【解答】解: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3cm和5cm,这个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边三角形。
故答案为:C。
【分析】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据此解答。
3.【答案】B
【解析】【解答】解:A:101000与10万相差1000;
B:99900与10万相差100;
C:9万与10万相差1万;
所以最接近10万的是99900。
故答案为:B。
【分析】判断出每个数字与10万的差,差最小的就是最接近10万的数字。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角是锐角。
故答案为:B。
【分析】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内角和是180°,所以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大于等于90°的角,那么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角是锐角。
5.【答案】C
【解析】【解答】解:下面列式正确的是48÷(24÷4) 。
故答案为:C。
【分析】乙工程队修路长度÷修路的天数=乙平均每天修路长度,甲工程队6天修的长度÷乙平均每天修路长度=乙工程队需要修的天数。
6.【答案】C
【解析】【解答】解:若第二长的边为11,另一边可以为1~11;共11个;
若第二长的边为10,另一边可以为2~10,共9个;
若第二长的边为9,另一边可以为3~9,共7个;
若第二长的边为8,另一边可以为4~8,共5个;
若第二长的边为7,另一边可以为5~7,共3个;
若第二长的边为6,另一边可以为6,共1个;
共:11+9+7+5+3+1=36(个)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判断,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样一一列举判断三角形的个数即可.
7.【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中的图案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的图案应是选项B表示的图形。【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图形旋转变化前后,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以及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构成的旋转角相等。此题考查将简单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
8.【答案】B
【解析】【解答】解:80÷(135-120)
=80÷15
=(分钟)
÷(80÷135)
=
=9
+(9-1)×5
=320+40
=360(秒)
=6(分钟)
9÷4=2……1,即在B处相会。
故答案为:B。
【分析】假设甲和乙都不停留,用两者的距离差除以速度差求出甲追上乙的时间。用正方形的边长除以135求出甲跑完一条边的时间,用追上乙的时间除以甲跑完一条边的时间即可求出甲追上乙需要跑9条边。跑9条边需要8个点,用8×5即可求出过顶点处的时间,再加上追上的时间即可求出总时间,进而确定甲与乙相会的地点即可。
9.【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9999万加1万就是1亿。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9999万加1万是10000万,也就是1亿。
10.【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长方形、圆、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般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找它的对称轴,要想象沿着这条线翻折能不能重叠,据此解答.
11.【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内角度数比是1:1,则这是个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因为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内角度数比是1:1,说明这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据此解答即可.
12.【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用三条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是三角形。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定义作答即可。
13.【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可知: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不但平行,而且长度相等;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边分别平行且长度相等;进而判断即可.
14.【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钝三角形的中有一个角是钝角,钝角大于90°,两个钝角的和大于180°,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两个钝角的和大于180°,所以在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钝角.
15.【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等腰三角形可以是锐角三角形也可以是钝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三角形的分类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要主要注意这是两种方法.等腰三角形可以是锐角三角形也可以是钝角三角形.
16.【答案】26.35;25.75
【解析】【解答】解:将北京地铁1号线的全长看作单位“1”,52.7×(1-)=26.35(km)
26.35-=25.75(km)
故答案为:26.35;25.75
【分析】将北京地铁1号线的全长看作单位“1”,行驶了全程的后,剩余路程是全长的1-,还剩下52.7×(1-)=26.35(km); 如果再行驶km,剩下的路程为26.35-=25.75(km)。
17.【答案】路程;速度;时间;路程÷速度=时间
【解析】【解答】解:100米是路程,每秒8米是速度,问共用多少秒是求的时间,
这个问题是已知路程和速度,求时间,根据的数量关系式是路程÷速度=时间。
故答案为:路程;速度;时间;路程÷速度=时间。
【分析】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18.【答案】○;○;△;△
19.【答案】9;14
【解析】【解答】解:32-9-9=14(分米)
另外两条边的长分别是9分米和14分米
故答案为:9;14。
【分析】等腰三角形两条腰相等,一条腰长9分米,另一条腰长也是9分米;等腰三角形的周长-腰长×2=底边长。
20.【答案】②;③;①
21.【答案】375
【解析】【解答】解:漏看括号后算式是125+ ×4。(125+ )×4=125×4+ ×4,所以比正确结果少了125×4-125=375。
故答案为:375。
【分析】把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采用乘法分配律变换,然后根据去掉小括号后的算式即可判断比正确结果少了几个125。
22.【答案】3;9
【解析】【解答】解: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周长就扩大到原来的3倍,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9倍。
故答案为:3;9。
【分析】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n倍,这个圆的直径就扩大到原来的n倍,周长扩大到原来的n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n的平方倍。
23.【答案】(1)甲;乙;5
(2)1.2;1.5
(3)10;0.13
【解析】【解答】解:(1)8时25分-8时20分=5分,甲车先到B地,比乙车早到5分钟。
(2)8时20分-7时55分=25(分钟)
30÷25=1.2(千米/分钟)
(8时-7时55分)+(8时25分-8时10分)
=5+15
=20(分钟)
30÷20=1.5(千米/分钟)
甲车的平均速度是1.2千米/分钟,乙车的平均速度(除去中途休息时间)是1.5千米/分钟。
(3)8时10分-8时=10(分钟)
8时25分-8时10分=15(分钟)
(30-10)÷15-1.2
=20÷15-1.2
≈1.33-1.2
=0.13(千米/分钟)
乙车中途休息了10分钟,乙车中途休息后行驶的平均速度比甲车快0.13千米/分钟。
故答案为:(1)甲;乙;5;(2)1.2;1.5;(3)10;0.13。
【分析】(1)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甲、乙两车同时在7:55从A地开出,前往B地,甲车在8:20先到B地,乙车在8:25到达B地,比乙车早到的时间=两者的时间差;
(2)甲车行完全程的时间是8时20分-7时55分=25分,乙车行完全程的时间是(8时-7时55分)+(8时25分-8时10分)=5+15=20(分钟),速度=路程÷时间;
(3)乙车中途休息了8时10分-8时=10(分钟),乙车中途休息后行驶的路程是30-10=20(千米),对应的时间是8时25分-8时10分=15(分钟),两者相除,即为乙车中途休息后行驶的平均速度, 乙车中途休息后行驶的平均速度比甲车快的速度=乙的平均速度-甲的平均速度。
24.【答案】25×7×4=700 15×4×3=180 (4+2)×25=150 213-57-43=113
8×99+8=800 0.5÷10=0.05 24×5=120 89×10÷89×10=100
【解析】【分析】观察每个省市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特征,判断出运算顺序或简便计算方法后再计算即可。
25.【答案】1632;27300;12;216
26.【答案】(1)解:7.2-3.19-1.81
=7.2-(3.19+1.81)
=7.2-5
=2.2
(2)解:85×99+85
=(99+1)×85
=100×85
=8500
(3)解:689-135÷9×24
=689-15×24
=689-360
=329
(4)解:384÷ [(77-69)×12]
=384÷ [8×12]
=384÷96
=4
【解析】【分析】(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2)应用乘法分配律,先算99+1=100,然后再乘85;
(3)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4)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没有括号,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27.【答案】
【解析】【解答】解:图形的运动依次是旋转;平移;平移;旋转。
故答案为:;;;。
【分析】比如像在平面上推东西、开关抽屉······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像转动方向盘、电扇的转动、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旋转。
28.【答案】解:根据题意,可得
100÷(6+4)×10
=100÷10×10
=10×10
=100(千米)
答:这只狗共跑了100千米路.
【解析】【分析】不管狗如何跑,它跑的时间,应该是甲和乙从出发到相遇时需要的时间,先求出两人的速度和,再根据时间=路程÷速度,求出两人相遇时需要的时间,也就是狗跑的时间,最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即可解答.
29.【答案】解:9×4×250
=9×(4×250)
=9×1000
=9000(本)
答:学校图书室一共摆放了9000本书。
【解析】【分析】学校图书室一共摆放书的本数=书柜的个数×平均每个书柜的层数×平均每层摆放的本数。
30.【答案】解:由题意甲火车与乙火车速度比是5:4.
图示:
因乙车从C点到D点用的时间与甲车从A点到D点用的时间相同,
那么15:5=CD:4,得出CD两点与AB两点距离比为12:15,
CD两点与BD两点距离比为12:16,BC:BD=4:16=1:4.
又已知乙车从B点到D点用了60分钟,因此得出乙车由B点到C点用了小时(15分钟),
即甲车是乙车开了15分钟后,也就是8:15从A站出发.
答:甲火车从A站发车的时间8:15
【解析】【解答】8点15分。解:从甲火车出发算起,到相遇时两车走的路程之比为5∶4=15∶12,而相遇点距A,B两站的距离的比是15∶16,说明相遇前乙车所走路程等于乙火车时所走路程的,也就是说已走了时。所以甲火车发车时间是点分。
【分析】甲火车4分钟行进的路程等于乙火车5分钟行进的路程,所以甲火车与乙火车速度比是5:4.因乙车从C点到D点用的时间与甲车从A点到D点用的时间相同,那么15:5=CD:4,得出CD两点与AB两点距离比为12:15,CD两点与BD两点距离比为12:16,BC:BD=4:16=1:4.又已知乙车从B点到D点用了60分钟,因此得出乙车由B点到C点用了小时(15分钟),即甲车是乙车开了15分钟后,也就是8:15从A站出发.
31.【答案】解:63÷7×180
=9×180
=1620(元)
答:要买180支这样的钢笔需要1620元。
【解析】【分析】用63元钱能买7支钢笔,用总钱数÷总支数=平均每支的钱数;平均每支的钱数×买的支数=需要的总钱数。
32.【答案】解:(105+195)×12
=300×12
=3600(元)
答:一共需要3600元。
【解析】【分析】一共需要的钱数=(每个篮球的价钱+每个足球的价钱)×四年级班级的个数,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33.【答案】解: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3.6÷(1:2000000)
=3.6×2000000
=7200000(厘米)
=72(千米) ;
72÷30=2.4(小时);
0.4×60=24(分),
所以2.4小时=2小时24分,
8时+2时24分=10时24分,
答:行驶完这段路程,到达乙地时是上午10时24分。
【解析】【分析】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值计算出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再根据1千米=100000厘米将单位转化成千米数,然后根据时间=路程÷速度计算出汽车需要行驶的时间,最后根据到达的时间=出发的时间+汽车行驶的时间即可得出答案。
34.【答案】解:3×2÷(18-15)
=3×2÷3
=6÷3
=2(小时)
(18+15)×2
=33×2
=66(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66千米。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相遇应用题,先求出相遇时间,相遇时,小红比小明多行驶了2个3千米,两人在距离中点的路程×2÷小红比小明每小时多行的路程=相遇时间;
(小红的速度+小明的速度)×相遇时间=总路程,据此列式解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