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上册自然地理第二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讲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自转与公转特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秋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上册自然地理第二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讲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自转与公转特征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06 18:3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9张PPT)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讲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地球自转与公转特征
[课程内容]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基本概念]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恒星日、太阳日、恒星年、回归年;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晨昏线、地转偏向力;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 际日界线;昼长、夜长;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
[基本原理]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回归 运动的规律。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体系构架]
考点1 地球自转的特征
考点1 地球自转的特征
S梳理教材基础点
1. 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2. 自转周期
参照物 时间 自转角度 意义
恒星日 恒星 23小时
56分4秒 360° 地球  自转 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 太阳 24小时 360°59'  昼夜交替 的周期
360°
自转 
太阳
昼夜交替 
都相同 
赤道 
(3)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①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角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线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 走过的弧线长度。
②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 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
[地理原理]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
简述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规律。
答案: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为15°/h。
[点拨] 理解地球自转速度应注意的两点
J讲练突破重难点
角度Ⅰ地球自转周期、方向
[练透] 下图为广东省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的图 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A. 北方 B. 南方 C. 东方 D. 西方
解析:地球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北极星在北方,故观测者在进行观测时,天文望 远镜镜头朝向北方,A正确。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流星运动 D. 恒星运动
解析:小组成员经长时间观测发现,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这反映出地球 自转,是地球自转引起的视运动现象,A正确。
A
A
A. 20时3分56秒 B. 20时56分4秒
C. 19时3分56秒 D. 19时56分4秒
解析:观测者于某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某颗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 位置和方向不变,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后天文望远镜能再次对准这颗恒星, 则第二日天文望远镜再次对准这颗恒星的时间是19时56分4秒,D正确。
D
角度Ⅱ利用恒星视运动角度判断时间;利用北极星的高度判断纬度
[练透] 如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 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A. 1个多小时 B. 3个多小时
C. 5个多小时 D. 7个多小时
解析: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实际是地球自转的角度,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 50°,即地球自转了约50°。地球的自转角速度约为15°/h,据此判断连续拍照的时 间为3个多小时,B正确。
B
A. 低纬地区 B. 中纬地区
C. 北极附近 D. 南极附近
解析:由于地轴向北指向北极星附近,故观察者观察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 度。图中北极星的高度较小,所以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低纬度地区,A正确。
A
角度Ⅲ自转线速度的影响因素与应用
[讲细] 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因素 影响 关系
纬度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负相关
海拔 纬度相同,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正相关
2. 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的应用
(1)比较和判断纬度高低
①在海拔相同的情况下,自转线速度越大,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小,纬度越高。
②赤道的自转线速度约为1 670 km/h,南北纬30°的自转线速度约为1 447 km/h,南北 纬60°的自转线速度约为837 km/h,根据所给地点的线速度数值,就可以判断其所处 高、中、低纬度。
(2)选择航天发射基地位置
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练透] 高山滑雪是冬奥会的传统项目,风速、地形、地球自转速度变化都影响运动 员的高水平发挥,下图示意崇礼(41°N,海拔500 m)某教练制定的训练计划中地 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的关联。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A. a B. b C. c D. d
解析:同一海拔情况下,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同一纬度情况下,海拔越高,线速 度越大。a、c海拔相同,线速度c>a,表明c纬度更低;a、b线速度相同,b海拔更 高,表明b纬度较a更高;在a、b相同线速度上作辅助的e点,使e点与d点的海拔相 同,原理同上,分析可得出纬度b>e>d,e>a。综上分析,四地中b的纬度最高,B 正确,A、C、D错误。
B
A. 奥斯陆(60°N,海拔500 m)教练应将训练场地放在低海拔处
B. 罗马(41°N,海拔100 m)教练可将训练场地放在当地
C. 柏林(52°N,海拔10 m)教练应将训练场地移向高纬度处
D. 悉尼(34°S,海拔100 m)教练可将训练场地放在当地
解析:奥斯陆纬度高,海拔和崇礼一样,需要在低纬度或者高海拔训练场地训练,A 错误。罗马与崇礼纬度相同,但海拔低,需要在高海拔或者低纬度训练场地训练,B 错误。柏林纬度高,海拔低,需要在低纬度或者高海拔训练场地训练,C错误。悉尼 纬度低可以弥补海拔低的缺陷,故可将训练场地放在当地,D正确。故选D。
D
考点2 黄赤交角与地球公转的特征
自西向东 
365日6时9分10秒 
慢 
快 
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地球公转轨道 
赤道 
23°26' 
太阳直射点 
[辨析] 黄赤交角相关的数据关系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即图中α。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即图中90°-α。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即图中α'。
J讲练突破重难点
角度Ⅰ地球公转速度
[练透] (2022·广东卷)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 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 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题。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空间站绕地球运动,地球绕太阳运动,因此,地球绕太阳运动速度快时,意味 着空间站绕太阳运动速度快,绕太阳运动速度越快,角速度越大。驻留期间,1月初 地球、空间站绕太阳运动速度最快,角速度最大,因此整个过程角速度是先变大,后 变小,A正确。
A
角度Ⅱ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公转
[练透]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 “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下图表示地 球公转运动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 的位置。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A. 甲乙之间 B. 乙丙之间
C. 丙丁之间 D. 丁甲之间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 位置,甲位于远日点(7月初)附近,因此甲为夏至日,丙位于近日点(1月初)附 近,应为冬至日。根据公转方向判断,丁为春分日,乙为秋分日。材料信息表明,数 九从每年冬至开始,即从丙开始,至“九尽桃花开”,持续时间81天,不到三个月, 数九结束时,还没有到春分日(丁),因此“九尽桃花开”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 的丙丁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C
A. 地球公转速度持续变慢
B. 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变快
C. 太阳直射点一直自南向北移动
D. 太阳直射点完成一个回归周期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数九期间,处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可 知,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C正确;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经历了1月初(地 球位于近日点时期),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因此在此期间,公转速度先加快后减 慢,A、B错误;太阳直射点完成一个回归周期,时间是一年,D错误。故选C。
C
角度Ⅲ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讲细] 1.黄赤交角的形成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1)形成:黄赤交角是指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如图 所示:
(2)关系
2. 黄赤交角的影响 
(1)影响
(2)具体分析(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练透]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a是天 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b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完成下题。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在春分点(3月21日前后)与夏至点(6月22日 前后)之间,且靠近夏至点。图b中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是从右向左的,因此6月初 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接近丁,D正确。甲在冬至点与次年春分点之间且靠近冬至点, A错误。乙在秋分点与冬至点之间且靠近冬至点,B错误。丙位于夏至点与秋分点之 间,C错误。
D
Y研透高考命题点
[高考命题]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近些年全国卷考查较少,浙江卷、广东卷有所涉 及,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特征的判读以及黄赤交角的运用。
1. (2022·浙江6月选考改编)我国某中学生在学校附近通过天文观测,绘制出北极星 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α的年变化曲线,下图为该曲线示意图。甲、乙、丙、 丁、戊为二分二至日。
夏至 
冬至 
春分 
秋分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星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当地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在 夏至日达到最大值,所以北半球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的夹角α在夏至日达到最 小值,冬至日达到最大值。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为夏至日,甲、戊为冬至日,乙为 春分日,丁为秋分日。
2. (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乌干达是非洲东部的内陆国,经济以农牧业为主, 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小。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乌干达共建中乌姆巴莱 工业园(1°N,34°E),乌干达政府针对入驻企业推出10年免征所得税等政 策。2023年,中国某企业依托当地棉花资源,在此投资建设服装厂。下图为中 乌姆巴莱工业园区照片。
解析: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当地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南,正午太阳方位 位于正北,当地上午太阳方位应该位于东北,影子应朝向西南,则拍摄时镜头朝向东 南方向。

南方向 
限时跟踪检测(七) 地球自转与公转特征
限时跟踪检测(七) 地球自转与公转特征
  (2025·福建厦门模拟)地轴北极在自转和公转中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下图为 “甲地观测者夜晚观察北极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A. 北方 B. 东方 C. 南方 D. 西方
解析:该地位于40°N(该地观测北极星的角度即为该地的地理纬度),加之北极星 所在方向为正北,推知乙树位于甲树垂直方向的右侧,为正东方向,故甲树位于乙树 的西方,D正确。
D
A. 北极星与地面夹角将逐渐升高
B. 北极星与地面夹角将逐渐降低
C. 图中某恒星沿圆形轨道向M方向移动
D. 图中某恒星沿圆形轨道向N方向移动
解析:北极星与地面的夹角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当地的地理纬度不会发生变化, 所以北极星与地面夹角不会发生变化,A、B错误。甲地能够观测到北极星,所以该 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恒星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该恒星东升西落,所以该 恒星向M方向运动,C正确,D错误。
C
  (2025·江苏苏州模拟)下图为天文爱好者在浙江某地拍摄的星轨照片,其中最 粗的弧线是月亮的移动轨迹。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A. 恒星的运动 B. 地球的运动
C. 太阳的运动 D. 月球的运动
解析:恒星位置相对恒定,受地球自转(相对)运动影响,形成恒星星轨图,恒星星 轨图可真实地反映出地球自转运动,但不能反映恒星、太阳、月球的运动,B正确。
B
A. 逐渐下降 B. 逐渐上升
C. 先升后降 D. 先降后升
解析:图中最粗的弧线是月亮移动轨迹,上端没有位于图片顶端,下端位于地平线, 因此月亮位置逐渐下降,直至在地平线落下不见,A正确。
A
  (2025·广东珠海模拟)“祝融号”为“天问一号”任务火星车,设计寿命为90 个火星日,约为地球上3个月。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 托邦平原(25°N附近),22日“祝融号”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 巡视探测。2022年7月中旬为火星北半球冬至前后,为应对可能的恶劣环境,“祝融 号”于2022年5月18日转入休眠模式,在火星表面累计行驶1 921米,获取了大量宝贵 资料,为后续的火星探索提供数据支撑。火星自转
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为25.19°,下图示意“火星
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A. 1/3倍 B. 1倍 C. 2倍 D. 3倍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90个火星日,约为地球上3个月(90天),火星自转周期 大约为地球自转周期的1倍,B正确。
A. a→b B. b→c C. c→d D. d→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22年7月中旬为火星北半球冬至前后(b位置),“祝融号” 于2022年5月18日转入休眠模式。结合火星绕日公转示意图可知,b位置太阳直射点位 于火星南半球,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火星赤道位置,故“祝融号”转入休眠模式 时,大致位于火星公转轨道的位置是a→b,A正确。
B
A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着陆区表面至80米深度的浅表精细结构和物性特征主要是受到地质作用、气候 作用的岩石、碎屑物等,能够反映出火星的地质演化、气候变迁,③④正确;土壤的 形成需要生物因素的参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星还未确定有生命存在,所以无法 推断火星的土壤肥力、生物进化,①②错误。故选C。
C
  读“地球公转速度随月份变化图”及“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A. 甲点附近 B. 乙点附近
C. 丙点附近 D. 丁点附近
解析:当地球公转速度为左图中N点时,即为公转速度最慢的时刻,地球位于公转轨 道的远日点附近,根据右图中四个点的位置可知,在丙点附近距太阳最远。故选C。
C
A. 北京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B. 太阳黑子数达一年中最大值
C. 地球自转角速度加快
D. 地球公转速度较其他三个位置快
解析: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右图中甲点时,即为近日点附近,为1月初,地球公 转速度达到最快,即地球公转速度较其他三个位置快;北京正值寒冷干燥的冬季;太 阳黑子数的多少没有季节变化规律;地球自转角速度不会随季节发生变化。故选D。
D
  (2025·广东深圳联考)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A. 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
B. 汕头市(23°26'N)将失去太阳直射的机会
C. 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地区范围扩大
D. 热带范围将扩大
解析:当黄赤交角增大时,极昼、极夜的范围将扩大,A错误;汕头市(23°26'N) 将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B错误;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地区即温带地区范围会缩 小,C错误;热带范围将扩大,D正确。
D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解析:读图可知,当阳光从③处直射地球时,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为冬 至日,D正确。
D
  下面两图分别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左图中A、 B、C、D四点将公转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右图中甲、乙、丙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 点的位置,①②③④为一回归年内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四个阶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A. A→B B. B→D C. D→C D. C→A
解析:根据左图地球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可知,该图为北极上空的俯视图,图中P点 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时间为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与其相对的D 到C区间的中点,位于远日点附近,时间为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因A、B、C、D四 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公转速度最慢的时段用时最多,故D→C所用时间最多,C 正确。
C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我国的国庆长假期间,处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 南移动,与右图中④阶段相符,D正确。
D
  读下面四幅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是 23°26',赤道平面与地轴垂直。因此正确表示黄赤交角的是图②,故选B。
B
A. 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29'
B. 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
C. 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增加,范围增大
D. 地球上温带范围减小
解析:极昼和极夜的天数受地球公转快慢的影响,与黄赤交角大小无关;极昼、极夜 的范围为从极圈到极点,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31',则北极圈的度数变为 66°29',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增大。故选C。
C
  2023年6月22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下图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图 中A、B、C、D为二分二至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A. A位置 B. B位置 C. C位置 D. D位置
解析:据图可知,A为夏至日,C为冬至日,B为秋分日,D为春分日。2023年6月22 日是端午节,地球绕日公转位置与夏至日最接近,A正确。
A
A. 先变慢后变快 B. 先变快后变慢
C. 逐渐变快 D. 逐渐变慢
解析: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 慢。当地球从图中C位置运行到D位置时,即从12月22日前后至次年3月21日前后,中 间要经过1月初,因此公转速度是先变快后变慢,B正确。
B
A. 位于北半球,正向北移动
B. 位于北半球,正向南移动
C. 位于南半球,正向北移动
D. 位于南半球,正向南移动
解析: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2023年6月21日为夏至 日,故该天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B正确。
B
19. (2025·福建莆田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黄赤交角的变化(图1),回归线在地表每年移动14.7米,这使得我国 最早的北回归线标志碑(位于台湾省嘉义市,建于1908年,图2)目前并不位于 北回归线上。
(1)据图概括黄赤交角的变化特征并指出目前的变化趋势。
答案:(1)变化特征:黄赤交角的度数大约以4万年为周期在22°—25°之间摆动; 变化幅度小;在不同周期中变幅也略有差异。
目前的变化趋势:目前正接近中间值,数值变小。
(2)在图2中用虚线绘制现在北回归线的位置。
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