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张PPT)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1课时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课程内容]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 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 演化过程。
3.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基本概念]天体、天体系统、太阳辐 射、太阳活动、化石、地层、地质 年代、圈层结构。
[基本原理]太阳能电站建设的区位条 件。
[体系构架]
考点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宇宙
行星
彗星
恒星
相互绕转
[点拨]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的方法
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进入地球大气层或返 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飞机、待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等。
二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如流星现象。
三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 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就不是天体。
四
3.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的组成
中心天体 太阳
八大行星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 、火星
巨行星 木星 、土星
远日行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小行星带 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彗星 太阳系中最著名的是哈雷彗星
[点拨]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图
水星、金星、地球
木星
天王星
同向
共面
类地
[辨析] 同向性是指公转方向,不是自转方向
同向性是指八大行星公转的方向相同,但八大行星自转的方向并不都相同。如金星是 自东向西自转的,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
4. 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1)外部条件
J讲练突破重难点
角度Ⅰ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分析
[讲细] (1)和谐的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①“安全”——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安全的宇 宙环境。
②“稳定”——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为地球提供稳定的太阳 光照。
(2)适宜的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练透] “鹊桥”是地月通信和数据中转站,它可以把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嫦娥四 号”探测器的科学数据第一时间传回地球。截至2020年3月19日,“嫦娥四号”着陆 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完成了第十六个月昼科学探测工作,下图为地球、月球、 “鹊桥”中继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A. 月球质量和体积较小
B. 月球自转周期较长
C. 只有正面能照到太阳
D. 月球公转周期较短
解析: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月球质量 和体积较小,所以无法形成大气层,进一步导致月球的昼夜温差过大,所以月球上没 有生命,A正确;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都为27.3日,但这并不是月球没有生命的主 要原因,B、D错误;月球只有正面能照到太阳,但是正面也没有出现生命,C错误。 故选A。
A
角度Ⅱ月相
[讲细] 1.概念:月亮盈亏变化而出现的各种形状。
2. 圆缺变化原因:月球自身不发光,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变化。
3. 观察月相:上半月的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在西边天空,月面向西;下半月的下 弦月出现在下半夜,在东边天空,月面向东。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4. 形成原理
解析:根据图2的月相和月面的朝向可知是蛾眉月,且蛾眉月之后的四天为上弦月, 图1为弦月,所以只能是上弦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C
A. 新月
B. 凸月
C. 上弦月
D. 下弦月
角度Ⅲ航天基地的区位分析
[讲细] 1.发射基地的选址条件
(1)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2)地势因素: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3)气象因素: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4)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5)交通因素: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
(6)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 人稀处。
2. 回收场地的选址条件
(1)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
(2)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证安全。
(3)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
(4)地质条件好。
(5)无大河湖泊,少森林地区。
3. 我国主要航天发射基地
基地 有利于发射的条件
酒泉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大气透明度好;②深入沙漠腹地,安全性好
文昌 ①从纬度看,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增加有效荷载;②从交通条件看,濒 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③从安全性看,火箭残骸落于大海,造成 危害概率低
4. 天文观测基地选址条件
解析:“四星伴月”这一天文现象难得一见,主要是因为各天体公转周期不同,难以 同框。
公转
周期不同
清晨的东方
考点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点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S梳理教材基础点
1.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情况
核聚变
光和热
动力
形成
[点拨] ①太阳辐射作用形成的能源
②三种能源的能量不来源于太阳辐射
潮汐能:能量来源于日、月的引力。
地热:能量来源于地球内能。
核能:能量来源于发生核变的原子核。
③太阳辐射的影响
太阳辐射虽然对地球具有巨大的正面影响,但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如太阳辐射中适量 紫外线起到杀菌消毒作用,而过多的紫外线会危害地球生物等。
[辨析] 阴天并不是没有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和天气状况没有关系,只不过 阴天的时候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面的 太阳辐射量较少。
[地理原理] 太阳能电站建设的区位条件
描述太阳能电站建设的区位条件。
答案:①资源条件:太阳能资源丰富(从纬度、海拔和天气等角度分析);②土地条 件:地势平坦,占地广,地价较低,可节约建设成本;③市场条件:经济发达,常规 能源短缺,市场需求量大;④技术条件:能量分散,收集难度大,因此需要较高的技 术水平;⑤资金条件:建设成本高,前期资金投入较大,需要充足的资金。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基础概况
电磁波
无线电短波
磁暴
极
光
黑子数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点拨] 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三个注意事项
(1)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和地球磁场的影响在白天较强。
(2)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冬半年的夜晚。
(3)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均与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磁暴和极光产生有关,但无线 电短波通信的中断和磁暴主要是受耀斑的影响,极光主要是受日冕物质抛射的影响。
J讲练突破重难点
A. 日冕层 耀斑 B. 色球层 日珥
C. 光球层 太阳黑子 D. 日冕层 日冕物质抛射
D
解析: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由材料可知,该层位于 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因此该层名称为日冕层,日冕层的太阳活动是日冕物质抛射, A、B、C错误,D正确。
A. 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B. 全球发生大规模强烈地震
C.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D. 大气逆辐射作用显著增强
C
解析:古文记载:“……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表明在太阳大气层中出现较暗 的区域,与太阳黑子形态相似,太阳黑子增多时,周围常伴有耀眼白光,即耀斑。为 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的是太阳辐射,不是太阳活动,A错误;地震是地球内能释放的方 式,与太阳活动关系不明显,而且全球发生大规模强烈地震的可能性不大,B错误; 太阳活动剧烈时,释放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流和强烈射电,这些物质到达地球后会干扰 电离层,从而干扰主要依靠电离层传播的无线电短波通信,C正确;太阳活动与大气 逆辐射作用无直接关系,D错误。故选C。
角度Ⅱ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讲细] 1.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
地表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取决于太阳辐射的强度和日照的时数,具体因素包括纬度、 昼长、地势和天气等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纬度 地势 天气
日照时 数 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 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 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 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 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 多阴雨天气的地区, 日照时数少;多晴朗 天气的地区,日照时 数多
年太阳 辐
射总量 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 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地势高,大气稀薄,透 明度高,固体杂质、水 汽少 晴天多,到达地面的 太阳辐射多
2.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 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练透] 太阳辐射能是自然界中各种物理变化过程必不可少的能量来源,并且对城市 的健康发展有直接影响。下图为1993—2017年昆明市年太阳辐射量及多年平均逐月太 阳辐射量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A. 气温 B. 太阳高度 C. 降水量 D. 植被
解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海拔、天气、大气透明度等,气温、植被对其影 响甚微,A、D错误;昆明市月太阳辐射量最大值出现在4月,是由于4月锋面未到 达,降水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6月锋面到达,降水多,云层 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弱,C正确;6月太阳高度大,但4月太阳辐射 强,说明太阳高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错误。故选C。
C
A. 工业总产值 B. 建城区面积
C. 人口规模 D. 教育水平
解析:工业总产值、建城区面积、人口规模直接影响城市的健康发展,同时影响大气 的透明度,还影响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进而影响地面接受太阳辐射量,A、 B、C错误。教育水平影响的是公众对环保的参与度,对地面接受太阳辐射量影响较 小,D正确。故选D。
D
A. 快速城镇化 B. 逆城镇化
C. 气候趋暖湿 D. 气候趋干旱
解析:读图可知,2009—2017年,昆明市年太阳辐射量波动上升,说明太阳辐射增 强。快速城镇化使得人口和产业集中,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可能增加,使大气中的尘埃 物质含量增多,致使散射辐射增强,太阳总辐射量会减少,A错误;该时期昆明处于 快速城镇化阶段,还没有出现明显的逆城镇化现象,B错误;气候趋暖湿,会导致太 阳辐射减弱,C错误;气候趋干旱,降水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D正确。故选D。
D
角度Ⅲ太阳能的利用与太阳能电站建设
[讲细]
[练透] (2025·江苏南京、镇江七校联考)2023年7月8日,渤海沿岸长芦盐场的世界 最大“盐光互补”电站并网发电。在提升华北地区电力保供能力的同时,探索出光伏 发电、水面制卤、水下养殖的复合产业模式。如图为“盐光互补”电站景观图。据此 完成下列小题。
A. 保护盐场环境 B. 减少土地浪费
C. 充分利用光照 D. 降低建设成本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盐光互补”电站是集发电、制卤和养殖于一体的 复合产业模式,光伏电板坡度设计为17°,光伏阵列间距加大,是为了把光伏电板对 水面的遮挡以及对盐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既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发电,同时也有利 于制卤和养殖,提高综合效益,C正确,A、B、D错误。
C
A. 2月 B. 5月 C. 8月 D. 11月
解析:长芦盐场位于渤海沿岸,属于华北地区,2月和11月太阳高度角较小,气温较 低,光伏发电、养殖和制卤的效益较低,A、D错误;5月,太阳高度角较大,气温回 升,光伏发电、养殖和制卤的效益较显著,B正确;8月,气温较高,养殖的效益较 高,但8月华北地区进入雨季,降水较多,光伏发电和制卤的效益较低,C错误。
B
A. 调节光伏电板倾角 B. 配套建设储能设施
C. 调节板下海水盐度 D. 光伏电板双面发电
解析:光伏发电受季节、昼夜长短、天气等影响显著,为保障光伏发电的稳定供应, 应配套建设储能设施,调蓄光伏发电量,B正确。调节光伏电板倾角、调节板下海水 盐度都不能保证光伏发电稳定供应,A、C错误。光伏电板只有接受光照的一面才能 发电,D错误。
B
Y研透高考命题点
[高考命题]该部分内容近年来高考考查频率较高,而且也是考试的重要考点。试题主 要以现实生活中太阳能的利用为切入点,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特别是影响太阳辐 射的因素是重点考查内容,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核 心素养。
1. (2023·浙江6月选考改编)塔式光热发电是利用成千上万个独立跟踪太阳的定日 镜,将阳光聚集到镜场中心的集热塔,通过能量转换来发电。下图1为青海某地塔式 光热发电场景观图,图2为定日镜工作原理示意图。
解析:与浙江省相比,青海省地广人稀,多荒漠戈壁,可利用土地广,①正确;与浙 江省相比,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多晴天,太阳辐射强,②正确;与浙江省相比,青 海省劳动力少,③错误;青海省电网分布稀疏,不利于电力输出,④错误。
①②
2. (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改编)玉门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为我国资源型城 市转型范例。1957年建成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2009年开始转型,利用本地资源 和外地煤炭,发展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绿 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文化旅游五大产业。下图为河西走廊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 布图。
[问答]简述河西走廊年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特征及利用的制约条件。
答案:特征: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不均,地区差异较大;太阳辐射总量总体上自东 南向西北递增;高值区地处甘肃西北部,低值区地处甘肃东南部;中部、东部太阳辐 射空间变率更大。制约条件:远离市场,输电距离远;经济落后,资金不足;人才不 足,技术水平低;交通和基础设施滞后。
解析:由图可知,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不均,区域内部差异较大;太阳辐射总量整 体分布规律为自东南向西北递增;高值区位于甘肃西北部,低值区位于甘肃东南部; 中部、东部太阳辐射线较为密集,太阳辐射空间变率更大。河西走廊发展太阳能的制 约条件:远离东部市场,输电距离远,成本较高;该地经济较为落后,供太阳能光伏 发电的资金不足;高科技人才数量较少,技术水平较低;交通不发达,工业基础设施 较为落后。
限时跟踪检测(五)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限时跟踪检测(五)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25·广东深圳一模)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航天员按计划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 月。驻留期间,首次进行舱外载荷安装、空间站维护、维修及科学试验等工作。据此 完成下列小题。
A. 极端低温 B. 重力微弱
C. 超强辐射 D. 空气稀薄
解析:宇宙环境具有超低温、高辐射、微重力等特性。地球上因为重力的存在,在合 成物质时底部的密度更大,而在空间站,因为重力微弱,可以合成结构更均匀的材 料,B正确。极端低温和空气稀薄与合成材料结构均匀关系不大,A、D错误。超强辐 射主要用来育种等,C错误。
B
A. 始终呈白色 B. 日出呈橙色
C. 始终呈黄色 D. 日落呈红色
解析:太阳光在经过地球上的大气时被散射,波长越短的光(如蓝、紫光)越容易被 散射,所以地球上肉眼看到的太阳通常呈黄色或橙色。但在太空中空气稀薄,散射作 用非常弱,故航天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太阳始终呈白色,A正确。
A
(2025·河南郑州一模)下图为我国不同景观带多年平均能量平衡示意图。据此 完成下题。
A. 海拔高 B. 反射率高 C. 云量小 D. 植被少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冰雪景观带单位面积接受的太阳短波辐射最少,主要是因 为冰雪表面反射率高,当阳光照射到冰雪上时,大部分光线会被直接反射,B正确。 海拔高,大气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A错误。云量小,削弱作用弱,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C错误。植被越多,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越少,D错误。
B
(2025·湖南株洲统考)太阳风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与地球高层大气粒子碰撞产 生极光,极光颜色与大气粒子密度相关,红色极光区相比绿色极光区粒子密度较小。 极光多出现在靠近磁极的“磁纬度”较高地区,受强磁暴影响,2023年12月1日晚北 京也见到了极光。下图为在内蒙古拍到的与月球同框的极光照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 列小题。
A. 偏高,红色极光区在绿色极光区之上
B. 偏低,红色极光区在绿色极光区之上
C. 偏高,绿色极光区在红色极光区之上
D. 偏低,绿色极光区在红色极光区之上
解析:根据材料“红色极光区相比绿色极光区粒子密度较小”,所以红色极光区位于 更高、大气粒子更稀薄的区域中,C、D错误。地球磁极位于地球极点附近,极光发 生在较高磁纬度地区,而地面是球面(弧面),北京离极地较远,磁纬度较低,不易 看到极光,只能看到极光中处于更高海拔处的部分,B正确,A错误。
B
A. ① 逆时针 B. ① 顺时针
C. ② 逆时针 D. ② 顺时针
解析:因为极光发生在北方,由图可知,月球在东方天空。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因此月球的视运动为东升西落,A、B错误。我国中高纬地区太阳视运动造成的日影 在地面上的旋转方向是顺时针,而黄、白轨道面夹角很小,故月影在地面上的旋转方 向也是顺时针,D正确,C错误。
D
(2025·重庆九龙坡区统考模拟)印度太阳能开发起步晚、潜力大,政策支持力 度大。莫德赫拉是印度第一座通过太阳能发电实现电力自给自足的村镇,并通过向外 输电赚取利润。读“印度太阳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图1)和“莫德赫拉屋顶太阳能 电池板景观图”(图2),完成下列小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由图可知,印度太阳能资源的空间分布并没有呈现沿纬度和海陆分布变化的格 局,①②错误;在德干高原(西南季风背风坡)太阳能资源充足,在印度西北部西南 季风影响较弱的地区太阳能资源充足,因此影响印度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 因素有地形分布和大气环流,③④正确。故选D。
D
A. 太阳能资源总量 B. 自身太阳能发电量
C. 自身电能需求量 D. 国家电网输电能力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莫德赫拉是印度第一座通过太阳能发电实现电力自给自足的村 镇”可知,莫德赫拉为村镇,且太阳能发电起步晚,发电量有限,B正确。
B
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光伏电站利用太阳能发电,占地面积 大。青海省西北部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近年来,该区域内建设了多 座大型光伏电站,电站建成后,其附近的荒漠逐渐更新为草地。下图示意青海省的年 太阳辐射量分布及青海省西北部的光伏太阳能电站景观。
(1)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相比,指出太阳能的主要优缺点。
答案:(1)优点:清洁、可再生;缺点:受天气、昼夜交替等因素制约,能源 不稳定。
(2)说明青海省西北部建设大型光伏发电站的优势自然条件。
答案:(2)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沙漠、戈壁和盐碱地广 布,未利用的土地面积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