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上册自然地理第三单元大气的运动第三讲气压带、风带和大气环流第4课时气压带、风带和大气环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秋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上册自然地理第三单元大气的运动第三讲气压带、风带和大气环流第4课时气压带、风带和大气环流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06 18:4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9张PPT)
自然地理
第三单元 大气的运动
第三讲 气压带、风带和大气环流 
第4课时 气压带、风带和大气环流
[课程内容]运用示意图,说 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 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 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 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基本概念]大气环流、三圈环流、赤道低压带、副热 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信风带、盛 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海陆分布、海陆的热力差 异、亚洲高压、亚洲低压;季风、季风环流、东亚季 风、南亚季风。
[基本原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考点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考点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S梳理教材基础点
1. 三圈环流的成因(以北半球为例)
[辨析] 大气环流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现象,除包括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外,还包括季风环流,如在设问中出现“从大气环流角度考虑” 时,要注意全面考虑。
2. 主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以北半球为例)
(1)气压带
A  赤道低气压带  气流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因素)
C副热带高气压带 气流下沉(动力因素)
E副极地低气压带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到冷气流之上(动力 因素)
G极地高气压带 气流受冷收缩下沉(热力因素)
赤道低气压带 
[提示] 气压带形成的两种类型
①热力型: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②动力型: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 气压高。
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风带
B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 风
D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 南风
F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 风
如下图中甲为北半球,丙为南半球,乙为赤道。进一步根据高气压气流向外,如甲、 丙,低气压气流向内,如乙,判断气压带的名称。
[点拨] 全球风带可以利用“<”巧记,即风向右偏为北半球,风向左偏为南半球, 如下图所示:
太阳直射点 
偏北 
偏南 
答案:
J讲练突破重难点
角度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讲细]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 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
1. 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2. 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 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 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度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 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 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 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练透] (2025·湖北武汉模拟)2023年夏季,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欧洲西部 因持续高温导致死亡人数激增。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A. 甲—东北信风带 B. ①—赤道低压带
C. ②—副极地低压带 D. 乙—西风带
解析:由所学气候知识可知,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北半 球西风带位于40°N—60°N之间,即图中的乙,故选D。
D
A. 夏季、① B. 冬季、②
C. 夏季、③ D. 冬季、④
解析:图示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由气压带位置可知,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偏北,可知该 季节是夏季。①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对流上升,副热带高压带高空是低压,副极地 低压带高空是高压,风向应由副极地低压带高空吹向副热带高压带高空,图中③箭头 方向错误,故选C。
C
角度Ⅱ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季节的相互判断
[练透] (江苏经典真题)选择大洋航线时,应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 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以地心为圆心过地表两点的 圆)航行。下图为巽他海峡西行好望角的大洋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A. 避开南极冰山 B. 减少西风带影响
C. 远离热带风暴 D. 便于沿途补给
解析: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航线西段受南半球 西风带影响增强,海域风浪大,为了减少西风带的影响,航线西段北移,并不是为了 便于沿途补给,B正确,D错误。南半球的西风带主要为西北风,南极冰山漂流到非 洲东南沿海地区的概率较小,A错误。7月份,南半球为冬季,热带风暴少,C错误。
B
Y研透高考命题点
[高考命题]在高考中,学生在对某区域的自然条件进行分析时,经常会涉及该区域气 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点,故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知识是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的 前提。
1. (2024·浙江卷6月改编)亚洲的天气、
气候与气压场的分布及变化直接相关。
下图为沿100°E海平面气压(单位:hPa)
年变化图。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30°N,100°E)为低压中心,位于亚洲,且在 夏季出现,应为亚洲低压(印度低压);乙(50°N,100°E)为高压中心,位于亚 洲,且在冬季出现,应为亚洲高压(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印度)低压、西伯利亚(亚洲)高压
×
×
×

解析:第(2)题,春季是沙尘灾害天气的高发期,气压的变化往往加剧沙尘天气, 而非减少,①错误。夏季亚洲地区主要受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控制,但这并不能 直接导致东南季风降水。东南季风主要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与气压年变化无直 接联系,②错误。气旋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并非单纯由气压变化决定,且题目中 未提及秋季气压变化对气旋出现频率的具体影响,③错误。冬季西伯利亚高压控制亚 洲大部分地区,形成寒冷干燥的天气,在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导致近地面大 气温度迅速下降,而上层大气温度相对较高,形成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在低空尤 为明显,④正确。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瓦胡岛阵性降水多发期间为夏季。瓦胡岛位于21°30'N,夏季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该处位于东北信风带控制区,东北信风从海洋挟带水汽在该 岛屿受到地形的阻挡抬升形成降水。
东北信风 
考点2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考点2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J讲练突破重难点
[讲细]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冰原气候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
2.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草原气候 高温多雨为湿季
信风带 高温少雨为干季
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炎热干燥
[练透] (2025·山西名校联考)a、b、c为三个相邻的气压带、风带,图Ⅰ中①—⑤示 意一年内受其控制的五个不同的沿海地区,图Ⅱ示意③地月均气温和降水量,图Ⅲ示 意某地1月和7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解析:图Ⅱ中③地7月气温高,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③地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呈现典型 的雨热不同期特征,属于地中海气候,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夏季(6—8月)受副热带高 压带控制,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因此,a是副热带高压带,b 是西风带。a、b、c为三个相邻的气压带、风带,则c为东北信风带,C正确。
C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图Ⅲ中甲属于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乙属于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丙 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丁属于热带雨林气候。⑤地全年受b风带即西风带控制,全年 温和多雨,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丙气候符合,C正确。
C
Y研透高考命题点
[高考命题]在高考中,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经常以区域简图为材料背景,常涉及该区 域气压带和风带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2022·北京卷改编)下图为苏里南位置示意图。
解析:据图可知,苏里南地处南美洲北部赤道附近,据此可知,该国属于热带雨林气 候,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地处赤道低压带 
2. (2021·浙江6月选考改编)图1为非洲部分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①河附近两测站 年内降水分配图。
丁城以上河段纬度较低,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间长,雨季较长;丁城
以下河段纬度较高,雨季较短 
考点3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考点3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S梳理教材基础点
1. 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2. 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亚洲(印度)低压 
3. 季风环流
(1)季风
是指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季风形成的 主要原因。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1月 风向 西北风 东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蒙古、西伯利亚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7月 风向 东南风 西南风
源地 太平洋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亚洲东部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海陆气压差异最明显。
②季风环流的判读
a.通过气压分布状况判读季节:30°N的近地面有低压中心(如90°E附近,即印度 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60°N的近地面有高压中心(如70°E附近,即蒙 古—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b.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读季节;偏北风为冬季,偏南风为夏季。
[点拨] ①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原因
J讲练突破重难点
[讲细] 1.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形成的影响
2. 简图法示意气压中心及季风环流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 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形成。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练透] 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下列小题。
A. 50°N 副极地低压带
B. 90°N 赤道低压带
C. 30°S 副极地低压带
D. 60°S 赤道低压带
解析:读图可知,气压最高值出现在50°N附近;气压最低值出现在60°S附近,为 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故选A。
A
A. 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 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C. 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
D. 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亚欧大陆出现了高压中心,应为亚洲高压,判断为北半球冬 季。北半球夏季,夏威夷高压在海洋上势力强盛,A错误;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B错误;此时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C错误;北半球冬季,印度半岛盛行 东北风,D正确。
D
考点4 季风环流及影响
考点4 季风环流及影响
J讲练突破重难点
[讲细] 1.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 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低温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 区等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2. 澳大利亚北部的风向及成因
(1)1月份,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由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
(2)7月份,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属于东南信风。
[练透] (2025·山东德州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鄂霍次克海为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季风环流影响显著。鄂霍次克海港口 较多,但航运不发达。下图为鄂霍次克海范围与主要港口分布图。
(1)阐释鄂霍次克海季风环流显著的主要原因。
(2)解析季风环流对鄂霍次克海航运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答案: (1)鄂霍次克海所处纬度较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靠近阿留申低压中心, 冬季风风力大,势力强;夏季大陆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 地,风力与风向稳定。
答案: (2)冬季与夏季受强大的冬夏季风影响,海上风急浪高,不利于航运;冬季受寒冷冬季风影响,海面结冰时间长,冰层厚,南部海域出现浮冰,阻碍航运;暖湿的夏季风经过鄂霍次克海冷洋面时,形成大雾,能见度小,阻碍海上交通。
解析:第(1)题,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入手分析季风环流显著的原因。鄂霍 次克海濒临亚洲东北部,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 季风环流。冬季,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受地转 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北风,且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大;夏季,陆地上是低 压,海洋上是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东南风。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鄂霍次克海季风环流显著,风力大,海上风 浪大,影响航运安全;鄂霍次克海纬度较高,离极地较近,冬季寒冷,海面结 冰,影响航运;春夏季冰面破碎,又不能完全融化,海面有大块浮冰,影响航 运;夏季南北暖冷气团相遇,易形成海雾,影响航运。
读图 等温线图的判读
读图 等温线图的判读
D读准图像信息点
1. 等温线数值的判读
(1)弯曲状况: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其中间区域数 值低;反之,数值高,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2)闭合状况:“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2. 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走向 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
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地形、地势
等温线闭合 山峰(低温)、盆地(高温)、城 市热岛效应(高温)
3. 等温线的弯曲及其影响因素
海陆与季节  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也可以概括为:一(月)陆 (向)南(弯曲),七(月)陆(向)北(弯曲)
地形 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洋流 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凸出的为寒流
4. 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
季节 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温度 带 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 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海陆
位置 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 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
大气 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冷暖差别大,等温线密集
洋流 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因为冷暖差别大
地形 平原、高原面上等温线稀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集
A. 台风 B. 海陆分布 C. 地形 D. 大气环流
C
解析:台风、大气环流、海陆分布主要影响降水,对气温基本没有影响或影响极小。 根据图中经纬网和轮廓可知,图示区域为台湾岛,其东部等温线向南凸,温度比两侧 的气温低,判断其分布受地形影响(此处为台湾山脉),C正确。
限时跟踪检测(十四) 气压带、风带和大气环流
限时跟踪检测(十四) 气压带、风带和大气环流
  (2025·四川绵阳市期末)下图为“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 下列小题。
A. 高压 顺时针辐散
B. 低压 顺时针辐散
C. 高压 逆时针辐散
D. 低压 逆时针辐散
解析:据图可知,此时赤道以南的热带洋面上是高压中心,应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 带;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北移,可知是北半球的夏季;甲天气 系统是北半球夏季时陆地的低压中心切断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之后保留在洋面上的高 压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北半球高压中心水平方向气流是顺时针辐散,故选A。
A
A. 东南风 高温多雨
B. 西南风 高温多雨
C. 东南风 炎热干燥
D. 西南风 炎热干燥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结合所学知识,乙地位于非洲西部地 区,北半球的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区受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后右 偏形成的西南风影响,从海洋带来较多降水,气候高温多雨,故选B。
B
  (2025·湖南名校联合体联考)风信子是一种多年草本球根类植物,野生风信子 主要分布在海拔2 600米以上凉爽湿润的石灰岩地区。风信子喜冬季温暖湿润、夏季 凉爽稍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因此,对降水十分敏感,有水则叶绿花开、漫山遍 野,处于生长期,无水则叶黄花枯、凋零成片,处于休眠期。下图为北半球气压带和 风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A. 热带草原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风信子喜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稍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 热带草原气候常年气温较高,夏季多雨,冬季少雨,不适宜风信子生长,A错误;温 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不适宜风信子生长,C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暖 湿润,光照不足,也不适宜风信子生长,D错误;地中海气候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 热干燥、阳光充足,适宜风信子生长,B正确。
B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风信子最适宜生长在地中海气候区,该气候是由副热带高压 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由图可知,图中丙地带正好位于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 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地中海气候区,C正确。图中甲地带位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 控制区域,应为热带草原气候,A错误。图中乙地带处在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区域,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B错误。图中丁地带处在西风带影响范围内,且在北纬 40°—60°,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错误。
C
  (2025·广东顺德质检)松巴岛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小岛,该岛传统文化完整而 原真,被称为“探险旅行者的乐园”。图a示意松巴岛位置,图b示意当地气温和降水 量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A. 东南信风 B. 东北信风
C. 西北季风 D. 无风
解析:根据图示,松巴岛的雨季出现在12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 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南移跨过赤道进入南半球,在地转 偏向力(提示: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作用下向左偏转为西北季风,从海洋带来充 足的水汽,形成降水,C正确。
C
A. 3—5月 B. 6—8月
C. 9—11月 D. 12月至次年2月
解析:根据图示,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不适宜旅行,A、D错误;9—11月气温 较高,不适宜旅行,C错误;6—8月降水较少,且温度适宜,是最适合旅行的时间 段,B正确。
B
  (2025·河北石家庄等市一模)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存在环绕极地一圈的西风 环流带,西风环流中有强大的急流区,其风速甚至可达100米/秒。极地和热带地区之 间的温差是形成西风急流的根本原因。温差越大,西风急流越强,冷空气就更多停留 在高纬度,中纬度地区的极端冷空气活动相对就越少。反之,冷空气容易影响中纬度 地区,冷空气活动次数增多。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A. 3月和11月 B. 7月和8月
C. 1月和12月 D. 1月和2月
解析:根据材料“极地和热带地区之间的温度差是形成西风急流的根本原因。温差越 大,西风急流越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风环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12月、1 月和2月为北半球冬季,此时中高纬度受高压控制,整体气温低,极地和热带地区之 间温差相对较大,中纬度地区的冷空气活动相对少,C、D错误;7月和8月是北半球 夏季,北半球中高纬度此时气温较高,冷空气对该地区的影响较小,B错误;3月和11 月为北半球春季和秋季,北半球中高纬度气温较冬季高,极地和热带地区之间温差相 对较小,冷空气容易影响中纬度地区,A正确。
A
A. 西风急流强劲并保持稳定
B. 北半球冬季极端天气增多
C. 北半球极地高压强度增强
D. 极地和热带地区温差变大
解析:极地和热带地区之间的温差是形成西风急流的根本原因,北极增温会导致极地 与热带地区温差减小,西风急流会减弱,A、D错误;北极增温会导致极地与热带地 区温差减小,西风急流减弱,中纬度地区的极端冷空气活动相对增多,所以北半球冬 季极端天气增多,B正确;北极地区增温幅度超过热带地区,与热带地区温差变小, 下沉气流减弱,极地高压减弱,C错误。
B
  (2025·浙江温州模拟)下图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水量平衡(降水量减去实 际蒸发量)曲线。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A. 盛行西风 B. 赤道低压带
C. 西南季风 D. 副热带高压带
解析:①②两地位于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 少,同时纬度较低,蒸发较大,所以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数值较小,与盛行西风、赤道 低压带以及西南季风的关系不大。故选D。
D
A. 盈余的水汽主要通过盛行西风输往中纬
B. 盈余的水汽主要通过上升运动形成降水
C. 亏欠的水汽主要通过信风带从中纬带来
D. 亏欠的水汽主要通过上升运动形成降水
解析:图中低纬度地区大陆数值大于海洋数值(大陆地区为正值,海洋地区为负 值),低纬地区海洋与陆地的数值之差整体应为负值,即在整个低纬地区,降水量小 于蒸发量,低纬地区蒸发的水汽除了满足低纬地区的降水外,还有盈余水汽,结合所 学地理知识可知,盈余的水汽应通过西风带向中纬输送,而不是继续在当地上升形成 降水(形成低纬度地区降水的水汽来源并非由盈余水汽提供),A正确,B、C、D错 误。故选A。
A
A. 气流辐合上升 B. 气流下沉辐散
C. 气流辐散上升 D. 气流下沉辐合
解析:南亚高压是夏季出现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对流层上部的大型高压系统。它 是由于夏季青藏高原近地面为热低压,气流辐合上升,高层空气质量堆积产生辐散而 形成的高压。故选A。
A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由材料和上题分析可知,南亚高压是夏季出现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对流层 上部的大型高压系统,此时青藏高原近地面为热低压,使得海陆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 力变大,夏季风因此增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为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东北季风和 西北季风为冬季风,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C。
C
13. (2025·江苏无锡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赤道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4月和7月赤道辐合带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乍得湖流域位于非洲中北部,是一个封闭流域,水体的唯一出口就是蒸发和 地下径流。湖面随季节变化,湿季时可达2.2万平方千米,干季时可缩小一半以上。
(1)简述甲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答案:(1)地势低平;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河网密布,径流量大,含沙 量大;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甲河口三角洲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 制,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 河流径流量较大,泥沙堆积量大。第
(2)说出乙河流域7月盛行风风向,并说明理由。
答案:(2)西南风。理由:7月,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赤道辐合带位置偏北,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风。
解析(2)题,结合所学可知,7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 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偏转为西南风。第
(3)运用水循环原理简析乍得湖为淡水湖的成因。
答案:(3)湿季有雨水补给;有多条河流汇入,地表径流补给充足;湖水沿地下裂 隙下渗;湖水通过地下径流流向低地,带走盐分,实现湖水更新。
解析(3)题,河流最终流入湖泊,只流进,不流出,蒸发带走一部分水分,盐分越 积累越多,该湖泊就是咸水湖;若湖泊有水流出的时候,也带走了水中的盐分,水中 盐分保持平衡,该湖泊就是淡水湖。乍得湖为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 湿季有降水补给。从图中可知,当地有多条河流汇入乍得湖,地表径流补给充足;乍 得湖湖水因断层存在下渗,带走湖中盐分,从而成为淡水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