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2张PPT)
自然地理
第三单元 大气的运动
第二讲 常见天气系统 第3课时 常见天气系统
[课程内容]运用示意图,分析锋、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 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 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基本概念]气团、锋面、冷锋、暖锋、准静止 锋;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锋 面气旋。
[基本原理]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阴、晴、 风、雨、雪、沙尘暴等)之间的关系。
[体系构架]
考点1 锋面系统与天气
湿度
2. 锋:冷、暖气团的分界面为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为锋线。锋面和锋线 统称为锋。
暖气团
冷气团
大风
降水
3. 锋面类型
(1)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2)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点拨] ①冷暖锋的符号各有不同
相当
梅雨
②冷锋与暖锋过境前后气温与气压的变化
[点拨] 锋面类型和性质的判读
①成因法:如果主导风向是从高纬吹向低纬,形成的多是冷锋;如果主导风向是从低 纬吹向高纬,则形成的多是暖锋。
②图像法:统计图多提供天气变化资料,注意数值变化;示意图显示锋面结构和天气 状况,注意冷暖气团的相对运动状况及图例信息;符号不同,类型不同,三角表示冷 锋,半圆表示暖锋等。
③特征法:出现大风、降温天气,一般受冷锋控制。出现持续性降水,多受暖锋或准 静止锋影响。
④活动规律法:冷锋主要在冬半年活动。比如,冬春季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暖 锋主要在夏半年活动。
[地理原理] 准静止锋的形成及典型天气
写出准静止锋的成因及典型天气。
答案:成因: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致使锋面移动缓慢或很少移动。
典型天气:阴雨连绵。
J讲练突破重难点
角度Ⅰ冷暖锋的判断
[讲细] 1.把握本质:看谁主动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即为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即为暖锋。题目信息中 提供的主导风向,如果是从高纬吹向低纬,形成的多是冷锋;如果从低纬吹向高纬, 则形成的多是暖锋。
2. 掌握方法:四看
(1)看符号:如下图,注意符号标在锋面前进方向的一侧。
(2)看锋面坡度
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 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3)看雨区:冷锋降雨范围主要在锋后(狭窄区域),暖锋降雨主要在锋前(宽阔 区域)。
不论是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锋前”“锋后”是根据锋 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来确定的:以锋线为界,在锋面移动方向上, 锋线前方为锋前,锋线后方为锋后。
(4)看降水强度:冷锋多为狂风暴雨,强度大;暖锋多为连续性降水,强度小。
注意:冷锋是影响我国天气的最重要的天气系统之一,几乎遍及全国,一年四季都 有。明显的暖锋在我国出现得较少,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
A. 气旋 B. 反气旋 C. 暖锋 D. 冷锋
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类型的判断。从等压线的分布可看出,图中降水区域位于低 压槽附近,且低压槽位于低压中心的西侧,而低压中心西侧的低压槽一般分布有冷 锋,因此影响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为冷锋,D正确。
D
角度Ⅱ锋面过境天气的变化
[练透] (2022·江苏卷)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 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读 图,回答下列小题。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出现锋面气旋,受来自北面冷空气的影响,甲、乙两 处气温迅速下降,形成冷锋,A、B错误;根据北半球气旋逆时针方向旋转,丙处来 自西北的冷气团和东南的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系统,冷锋属于锋后降雨,丙处位于 锋前,不会发生降雨,C错误;丁处南面暖气团和北面冷气团相遇形成暖锋系统,暖 锋是锋前降雨,丁位于锋前,若是水汽足够,最有可能发生降水,D正确。故选D。
D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北冰洋 D. 墨西哥湾
解析:本题探讨25—30日导致北美降温的天气系统的运动和发展变化特征,冷气流南 下造成气温降低,天气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会同时受到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影响而发生位 置变化,造成本次降温的天气系统受大气环流影响而向东移动,在“31日地面天气形 势图”中,可确定其位于大西洋,B正确。
B
(2022·重庆卷)江苏盐城市滨海平原滩涂面积大。我国在建规模最大的液化天 然气储备基地位于该地。2022年2月20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世界单罐容量 最大的6座液化天然气储罐的地基——承台混凝土浇筑工程在该基地全部建成。在承 台混凝土浇筑期间,为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实时监测气温变化情况。下图是该基地建设 局部场景图。读图,完成下题。
A. 太阳辐射减弱 B. 台风次数较多
C. 海陆热力差异减弱 D. 锋面活动频繁
解析:1月亚洲高压势力较强,冷空气南下频繁,来自大陆的冷气团与来自低纬的暖 气团相遇形成锋面,导致该地锋面过境频繁,易引起气温剧变,D正确。1月太阳直 射点在南半球并逐渐向北移动,该地太阳辐射应增强,A错误。冬季该地台风次数较 少,B错误。1月份海陆热力差异变化不大,C错误。
D
角度Ⅲ准静止锋
[讲细]
类型 成因 出现时间及典型现象
华南(南 岭)准静 止锋 南下冷空气势力减弱及被南岭阻滞, 徘徊不前。冬半年,锋区位置偏南; 夏半年,锋区位置偏北 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多出现在 冬、春两季,冬季降水不强, 春、夏季可出现暴雨,持续数天
江淮准静 止锋 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与大陆上南下 冷空气在江淮流域对峙 六月,在江淮流域形成“梅雨” 或“霉雨”
类型 成因 出现时间及典型现象
昆明(云 贵)准静 止锋 南下冷空气被山脉所阻呈现准静止状 态,锋上暖空气比较干燥,锋下冷气 团变性含水汽较多,沿山坡滑升,伴 有连续性降水 冬半年,贵州,“冬无三日 晴”“冻雨”;昆明,天气晴朗 且气温较高
天山准静 止锋 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不太强的冷锋 被天山山脉地形阻挡,徘徊不前 冬春季节,北疆降水较多,多阴 雾与微雪
[练透] (2025·浙江金华十校联考)昆明准静止锋的位置会随季节及冷暖气团的强弱 而不同。读昆明准静止锋沿26°N分布位置频次图,完成下列小题。
A. 500—1 000米 B. 1 000—1 500米
C. 1 500—2 500米 D. 3 000米以上
C
A. 春夏 B. 冬春 C. 夏秋 D. 秋冬
解析:昆明准静止锋是由北方来的冷气团被云贵高原阻挡而停滞,与西南暖湿气流相 遇形成的,该季节冷气团可南下至云贵高原,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北半球冬春季 节,B正确。
B
A. 一雨即冬 B. 阴雨绵绵
C. 夜雨较多 D. 天无三日晴
解析:当冷气团势力强盛时,锋面位于昆明以西,云南东部地区均处在准静止锋控制 下,气温骤降,天气变阴或有小雨,故云南会出现一雨即冬的天气,A正确;阴雨绵 绵、天无三日晴说的是贵阳一侧,属于昆明准静止锋的东侧,B、D错误;夜雨较多 并不是当地的天气特征,C错误。
A
角度Ⅳ锢囚锋
[讲细] 冷锋追上暖锋或两冷锋迎面相遇,将两锋间的暖气团抬离地面锢囚在高 空,近地面由原来的两个锋面合并后形成的新锋面,叫锢囚锋。锢囚锋形成主 要有三种情况:
(1)由锋面受山脉阻挡形成的地形锢囚。
(2)两条冷锋迎面相遇。
(3)温带气旋中冷锋追上暖锋。这几种情况下,冷锋前的暖空气都被抬离地面,锢 囚到高空。因此把冷锋后面的冷气团和暖锋前面冷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锢囚锋。
[练透] (2025·湖北武汉模拟)下图示意某次华北锢囚锋位置及当时亚洲部分地区海 平面气压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A. 副热带高压 B. 洋流 C. 植被覆盖度 D. 地形
解析:由图可知,图示锢囚锋出现在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最可能是南下的冷空气 势力强盛,移动速度较快,追上暖锋,同时受到山地阻挡,暖气团被冷气团抬离地面 锢囚到高空,使锢囚锋出现在图示位置,D正确;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受副热带高 压、洋流影响较小,A、B错误;植被覆盖率与锢囚锋关联性较小,C错误。
D
A. 1月 B. 3月 C. 5月 D. 7月
解析:我国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1月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势力强,华北地区 常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出现锢囚锋的机率小,A错误;3月华北地区太阳高度角变 大,气温回升,暖气团势力增强,南北方向的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气团在此 频繁交汇,易形成锢囚锋,B正确;5月、7月华北地区气温较高,冷气团势力弱,不 易形成锢囚锋,C、D错误。
B
A. 冷干、暖湿、冷湿 B. 冷干、暖干、冷湿
C. 暖湿、冷湿、冷干 D. 暖干、冷湿、冷干
解析:读图可知,Ⅰ气流位于冷锋后方,为西伯利亚南下干冷气流,故Ⅰ气流较为冷 干;Ⅱ气流是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故Ⅱ气流较为暖湿;Ⅲ气流是从渤海吹来的冷 湿气流,故该气流较为冷湿。故选A。
A
角度Ⅴ倒暖锋
[讲细] 在北半球,由北向南逆行的暖锋叫倒暖锋。倒暖锋是我国东北地区特有的天 气过程,其具备暖锋特征,但与常见的暖锋又有明显不同。东北地区在倒暖锋天气形 成之前的两天都有一次寒潮袭击,随后又受到东北方鄂霍次克海的极大影响。
[练透] (2025·江西南昌模拟)下图为“某倒暖锋过境前后某测站14—24时气温与风 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A. 16—18时过境,向东南推进并伴随降雪过程
B. 18—20时过境,向西北推进并伴随大风过程
C. 20—22时过境,向西南推进并伴随增温过程
D. 22—24时过境,向东北推进并伴随降水过程
解析:由图可知,16—18时风向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推进方向应为先向东北再向东 南,A错误;18—20时风向为偏北风,向偏南方向推进,B错误;20—22时风向为东 北风,气温升高,此时符合倒暖锋过境时的特征,此时锋面应该向西南推进并伴随增 温过程,C正确;22—24时由东北风转为西北风,推进方向应为偏南方向,D错误。
C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B
解析:由材料可知,倒暖锋是一种由北向南逆行的特殊暖锋,结合所学知识,锋面应 形成于低压槽附近,因此测站受倒暖锋影响时应位于低压槽附近,且风向为偏北风。 ①图测站位于低压中心,A错误;②图测站位于低压槽附近,且由等压线分布情况可 知该测站风向为偏北风,B正确;③图测站位于低压槽附近,但是其风向为偏南风, C错误;④图测站位于高压脊附近,不会出现锋面活动,D错误。
Y研透高考命题点
[高考命题]锋与天气是高考的重要考点。试题通常以天气系统示意图为背景,通过分 析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形成过程和影响,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1. (2024·江苏卷改编)干线是干气团与温度相近的
湿气团交汇而形成的天气系统,其形成与特定下垫面
有关,常引发强对流天气。下图为“河套地区某日干
线位置移动图”。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干线是干气团与温度相近的湿气团交汇而形成的 天气系统,干线位置发生移动说明干线两侧的气团性质发生变化。干线西侧沙漠面积 广大,白天气温较高,蒸发较强,相对湿度较低,为干气团。20时为夜晚,受辐射降 温的影响,干线西侧气温降低,相对湿度增大,干线西侧靠近干线的气团发生变化, 干线向西移动。
解析:第(2)题,夜晚,近地面气温下降,干线附近的云层阻止了热量散发,形成 了逆温层,大气稳定度增加,不利于对流的发展,对流通常会逐渐减弱。
气温降低
逐渐减弱
2. (2024·浙江1月选考改编)2023年某日,一场源自地中海的风暴席卷黑海北岸,给 甲地带来强降水。下图为该日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处附近有低压槽分布,该低压槽位于气旋偏东侧, 此处为暖锋,甲位于暖锋的锋前,因此出现降水。第
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目前位于低压中心偏北侧,气压梯度力指向偏 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北风(偏北风);之后随着风暴中心的移动,两日后甲 位于低压中心的偏南侧,气压梯度力指向偏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风。
④
东北→西南
拓展 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形成与推移规律(教师用书独具)
拓展 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形成与推移规律(教师用书独具)
Y运用体验结合点
角度Ⅰ锋面雨带的形成
[讲细] 夏半年副热带高压加强,位置北移,受其影响,海洋暖湿气流登陆北上,在 高压脊北侧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带。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的暖湿偏南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 带。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约5—8个纬度,并随着西太平洋 副热带高压位置的季节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受锋面雨带影响的地区,常形成大范 围的阴雨天气。该雨带对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及其季节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练透] (2025·山东烟台测试)读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季节活动与我国夏季东部 雨带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A. 副高脊推动台风雨带北上
B. 副高辐散的偏南气流与南下的冷气流相遇形成锋面雨
C. 影响我国雨带形成的主要气流是偏北气流
D. 副高气流辐合造成北侧多对流雨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雨带带来的锋面雨,是由来自副高脊南侧的暖气团与从北方南下 的冷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雨。
B
A. 伏旱 B. 泥石流 C. 台风 D. 洪涝
解析:读图可知,副高脊位于30°N—35°N时为7月份,此时长江流域出现伏旱,东 南沿海可能出现台风灾害。
C
角度Ⅱ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讲细]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可以归纳为“三停”“两跳”“一退”,如下 图所示。
锋面雨带移动示意图
三 停 一 停 4、5月份停留在南部沿海一带(A),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二 停 6月份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B),长江中下游“梅雨”到来
三 停 7、8月份停留在华北、东北地区(C),华北、东北进入雨季,此时长江 流域出现伏旱天气
两 跳 一 跳 从南部沿海一带跳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5、6月份)
两 跳 二 跳 从长江中下游地区再跳到华北、东北地区(一般在6、7月份)
一退 即9月份雨带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迅速退回到长江以南;10月份退出我 国大陆地区
锋面雨带推移异常带来的影响:
(1)北方雨季短,降水少,南方雨季长,降水多。
(2)异常年份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的影响:
①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快,易出现北涝南旱;
②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慢,易出现北旱南涝。
[练透] (2025·江苏常州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日国际标准时间12时海平面等压 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A. 甲地昼夜温差大 B. 乙地艳阳高照
C. 丙地盛行偏南风 D. 丁地位于冷锋前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昼夜温差 小,A错误;根据时差,国际标准时间12时,乙地地方时应为21时左右,为夜间,不 会艳阳高照,B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地南侧气压较高,盛行偏南风,C正 确;丁地位于高压脊,不会形成冷锋,D错误。故选C。
C
A. 我国夏季风势力偏强 B. 我国东部地区南涝北旱
C. 华北地区夏季用水紧缺 D.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显著增大
解析:根据位置和气压分析,乙气压系统为副热带高压中心,当其势力偏强的年份, 我国夏季风势力偏强,A正确;雨带北移速度加快,长江流域梅雨时间偏短,伏旱增 长,南旱北涝,B错误;华北地区进入雨季时间较早,雨季持续时间较长,夏季水资 源充沛,C错误;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冬季南北温差的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
A
考点2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考点2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S梳理教材基础点
1. 基本气压场
高压脊
低压槽
2.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
天气系统 低气压(气旋) 高气压(反气旋)
水平气流 由 四周 流向 中心 由中心流向四周
垂直气流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 阴雨 天气 多 晴朗 天气
我国典型实例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 台风 长江中下游7、8月的伏旱天气、北 方的秋高气爽天气
四周
中心
上升
阴雨
晴朗
[点拨] 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反气旋风向
3. 低压槽附近多阴雨天气的原因分析
低压槽区域是冷气团和暖气团相交汇的区域,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从而形成锋 面,暖气团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
[地理原理] 锋面气旋的形成
请分别绘制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锋面气旋图。
答案:
J讲练突破重难点
角度Ⅰ气旋、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
[讲细]
气旋(低气压) 反气旋(高气压)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 平 气 流
与 风 向
无论南北半球,低气压气流都从四周流向中心,高气压气流都从中心流向四 周;无论低气压还是高气压,南、北半球气流的运动方向都相反
垂 直 气 流
与 天 气 气流形成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
[练透] (2025·八省联考云南卷)如图为2024年12月1日北京时间20时亚洲部分地区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此时,甲地大雪。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甲地靠近低压(气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加之气旋中心南侧偏南风可以从 海洋带来大量水汽,水汽供应充沛,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容易凝结,形成降雪,①④正 确;气旋水平方向上气流辐合,②错误;甲距离海洋较远,受日本暖流影响小,③错 误。故选D。
D
A. 乙地大雪纷飞,外出注意保暖
B. 丙地寒风凛冽,不宜外出夜跑
C. 丁地满天星宿,适宜户外观星
D. 戊地海面封冻,不宜出海作业
解析:乙地附近等压线向低值方向弯曲,为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A错误;丙地等 压线密集,风力强劲,且高压中心位于其西侧,吹西北风,寒风凛冽,不宜外出夜 跑,B正确;此时为北京时间20时,丁地位于80°E附近,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约2小 时40分,此时地方时约为17时20分,还未进入黑夜,不适合户外观星,C错误;戊位 于30°N海域,纬度较低,海域没有结冰期,D错误。故选B。
B
角度Ⅱ台风
[讲细] (1)多发时间:夏秋季节(需要在较高的气温条件下形成)。
(2)成因:在热带、副热带海区,由于温度高、湿度大而形成的热带气旋。
(3)多发地区:孟加拉湾北部、西北太平洋、加勒比海和美国东海岸。
[点拨] 台风形成的地理条件
(1)洋面温度在26 ℃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形成热低压,逐渐发展成强热 带气旋。
(2)赤道附近海区,由于地转偏向力小,一般很难成为台风的发源地。
(4)台风结构
①外围大风区
位置:台风的外围部分。
天气:大风区靠近时,云逐渐增多加厚,气压下降,湿度增加,风力加强。
②旋涡风雨区
位置:台风的主要部分,破坏力最大。
天气:台风眼附近有强烈的上升气流,形成宽达数十千米、厚达八九千米的垂直云 墙,产生狂风暴雨。
③台风眼
位置:台风的中心部分。
天气:台风眼区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练透] 3.(2022·北京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毛里求斯岛地处印度洋西南部,易受热带气旋影响。图a为毛里求斯岛地图,图b 为当地时间2022年2月2日16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分析在强热带气旋影响下,此时毛里求斯岛的主导风向和降水状况。
答案:强热带气旋中心位于毛里求斯岛西北方,因南半球热带气旋顺时针旋转,该岛 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在气旋的辐合上升作用和地形的共同影响下,该岛出现强降雨。
解析: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可以判断,此次强热带气旋中心位于毛里求斯岛的西北方 向,根据图中纬度数值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因此图中热带气旋呈顺时针方 向旋转;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转,因此毛里求斯岛的主导风向应为东南风。 由于毛里求斯岛靠近气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再加上暖湿气流遇地形抬升,该岛屿 出现强降雨。
Y研透高考命题点
[高考命题]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是高考的重要考点。试题通常 以等压线示意图为背景,通过分析气旋、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和影响,考查学生的综合 思维能力。
1. (2022·全国甲卷改编)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问答]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 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丙地。依据:丙地位于高压中心及沙漠东侧,以偏西风为主,且风力较大,沙 尘主要吹向丙地。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地受高气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两地均以晴朗天 气为主,且等压线较为稀疏,风力较小;丁地距离沙漠较远,且丁地西侧有高大山脉 阻挡,很难发生沙尘天气;丙地等压线较为密集,风力较大,丙地西部为沙漠,靠近 沙源地,同时丙地为偏西风,便于把西部沙漠地区的沙尘带至此处。
2. (2022·海南卷改编)下图为2022年4月20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单位:百帕)。
解析:第(1)题,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见度较高,高空出现浮尘,说明4月21 日北京气流以上升为主。而冷锋天气是由偏北风形成的,以大气水平运动为主;反气 旋控制时气流以下沉为主;低压控制时,气流以上升为主。
低压
√
×
×
×
解析:第(2)题,由等压线图可以看出甲地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结合气压分布, 可知甲地吹偏北风,为冷气团,且位于冷锋锋后附近,所以有大风降温天气,①正 确;结合等压线分布可知乙处吹偏南风,②错误;丙地位于高压附近,盛行下沉气 流,多晴朗天气,③错误;丁地等压线稀疏,风浪小,④错误。
考点3 锋面气旋
上升
大风降温
温带
[辨析] (1)锋面一定位于低压槽,而不是高压脊
原因是低压槽两侧大气运动方向相对,冷暖气团会相遇;高压脊两侧大气运动方向背 离,冷暖气团不会相遇。如下图,甲为低压槽,易出现锋面;乙为高压脊,不会出现 锋面。
(2)无论南北半球,锋面气旋东侧是暖锋,西侧是冷锋
原因是西侧锋面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运动,是冷气团推动暖气团的运动,东侧锋面 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运动,是暖气团推动冷气团的运动。
J讲练突破重难点
[讲细]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 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其结构图(北半球)如下图所示:
判读其结构图,应抓住以下几点:
1. 判断锋面的位置
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
2. 判断锋面的类型与移动
(1)锋面类型
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 (如图中的N锋)。
(2)锋面移动
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 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 判断锋面附近的风向与气流性质
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 风,③处为偏南风。偏北风一般形成冷气团,偏南风一般形成暖气团。
4. 判断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
暖锋N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冷锋M锋后① 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练透] (2025·广东佛山质检)2018年4月21日,在独特的锋面形态影响下,华北南 部发生了一次大范围暴雨。下图示意该日12时华北平原及周边地区海平面气压(单 位:hPa)、地面10 m风场和地形,方框标识为主要暴雨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A. 冷暖气流辐合上升
B. 山地地形高大
C. 冷空气在山前堆积
D. 焚风效应显著
C
解析:
解析:该锋面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锋面东侧形成东北风,主动移向西侧,并受地形 阻挡形成冷锋;东部锋面南侧东南风(暖气团)主动向北侧东北风(冷气团)移动形 成暖锋,A正确。
A
Y研透高考命题点
[高考命题]锋面气旋近些年全国卷考查较少,浙江卷、江苏卷有所涉及,试题通 常以天气系统示意图为背景,通过锋面气旋的形成过程和影响,考查学生的综 合思维能力。
1. (2023·辽宁卷改编)在对流层的中低层,风的辐合、辐散和水汽输送是影响天气 和气候的重要因子。辐合是水平气流的流速降低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聚集而产生的上 升运动,辐散是水平气流的流速增加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分散而产生的下沉运动。下 图为1981—2010年中亚及周边地区中低层平均风场分布图。
[问答]指出7月影响甲地的主要天气系统,分析该系统对甲地天气的影响。
答案:高压(脊)。气流水平辐散,造成水汽扩散;气流下沉增温,炎热干旱。
解析:甲地位于37°N左右,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 北,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在水平方向上以辐散气流为主,水汽扩散,不易集聚; 高压控制下,以下沉气流为主,下沉过程中,空气增温,水汽不易凝结,以晴朗天气 为主,炎热干燥。
2. (2021·浙江6月选考改编)位于锋面上下的风向往往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我国东 部地区两测站位于冷、暖锋面下方时,自下而上垂直方向不同高度测得的风向、风速 变化图。
解析:锋面位于东部地区,甲地近地面是东南风,锋面应该向西北移动,应该是暖 锋;乙地近地面是东北风,锋面向西南移动,东北风来自高纬度,气温较低,应该是 冷锋。
东南
西北
暖
东北
西南
冷
拓展 特殊天气(教师用书独具)
拓展 特殊天气(教师用书独具)
T拓展延伸热考点
特殊
天气 天气特征 形成条件 出现的时间
雷暴
天气 属局地强对流天 气,伴有雷击、闪 电、大雨、冰雹、 暴风雪等现象 ①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②有使 暖湿空气上升的动力;③空气能 产生剧烈的上下对流运动 可发生于春季和夏 季,常见于夏季午 后,但也可能在冬季 随暴风雪发生,被称 为雷雪
是热带和温带地区可见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
特殊
天气 天气特征 形成条件 出现的时间
龙卷
风 直立空管状或漏斗 状旋转上升气流, 是一类局地尺度的 剧烈天气现象 ①近地面的风切变;②对流系统 带来大气中的不稳定能量,并引 发上升气流;③地转偏向力 春季、夏季、秋季均 可发生,但最常发生 在春夏过渡季节或夏 秋之交(4—10月)
龙卷风可见于热带和温带地区,包括美洲内陆、澳大利亚西部、印度半岛东 北部等
特殊
天气 天气特征 形成条件 出现的时间
爆发
性气
旋 源于中高纬度洋面 上爆发性气旋,因 气压快速降低会带 来天气剧变以及强 降水 强冷空气(温度足够低)和强暖 空气(水汽量大)相遇 北半球冬半年
多发生于中纬度地区
特殊
天气 天气特征 形成条件 出现的时间
下击
暴流 中高空空气急剧下 沉,在地面辐散形 成灾害性强风 ①上升气流在大气运动中获得水 平动量;②上升气流的动能转化 为势能(表现为重、冷的云顶) 被储存起来;③云顶迅速崩溃, 势能又重新转化为下降气流的动 能 可发生于春季和夏 季,常见于夏季午后
多发生于热带和温带地区
Y运用体验结合点
[练透] (2025·河南许昌模拟)雨幡是雨滴在没落地之前就已经蒸发(升华)。因为 悬挂于云底的丝缕条纹状雨滴或冰晶随云飘荡,形似旗幡,从而得名雨幡。在有雨幡 的对流云下,有时会有强烈的下沉气流,在触地后迅速向四周扩散,产生8级以上的 雷暴大风,这股下沉气流为“下击暴流”。下击暴流属于突发性、局地性、概率小的 强对流天气。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雨幡是降水没有到达地表,直接在空中升华或者蒸发的现象, 夏季气温较高,有利于雨滴的蒸发和升华,雨幡出现的概率较高,故选B。
B
A. 西北高海拔或草原地区
B. 东北平原
C. 西南云贵地区
D. 东部沿海平原
解析:雨幡是降水没有到达地表,直接在空中升华或者蒸发的现象,西北高海拔或草 原地区气候干旱,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低,水汽易蒸发(升华),有利于雨幡的出现, A正确;东北平原、西南云贵地区、东部沿海平原气候湿润,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 雨幡出现频率较低,B、C、D错误。
A
A. 晴天、湿度大 B. 晴天、湿度小
C. 阴天、湿度大 D. 阴天、湿度小
解析:雨幡是降水没有到达地表,直接在空中升华或者蒸发的现象,晴天且湿度小有 利于雨滴蒸发,雨幡易出现;湿度大、阴天,蒸发较弱,雨幡不易出现。故选B。
B
限时跟踪检测(十三) 常见天气系统
限时跟踪检测(十三) 常见天气系统
(2025·广东多校联考)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的情况下,未饱和 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下图示意2019年5月11—12日宁夏银川某气象站记 录的大风沙尘天气过程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A. 暖湿→冷湿 B. 暖干→冷干
C. 冷干→暖干 D. 暖湿→冷干
B
解析:
A. 冷锋过境 B. 对流旺盛
C. 暖锋经过 D. 逆温增强
解析:根据图文材料可知,11日17时以来,气温有下降趋势,气压有升高趋势,还带 来了大风和沙尘,说明是冷锋过境,A正确;对流旺盛说明气温较高,与图中气温降 低的情况不符,B错误;暖锋经过,暖气团替代冷气团,使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C错误;逆温增强,天气状况比较稳定,不可能出现大风沙尘天气,D错误。
A
(2025·四川凉山一诊)雾霾是空气中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各种悬浮颗粒物使 空气混浊的天气现象。雾霾天气受风速、降水等方面的影响较明显,近年来,我国多 地出现雾霾天气。下图为冬季T时刻某区域近地面气压分布图,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 数量发生了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A. 甲锋面是在气旋呈逆时针旋转时,冷暖空气相遇而形成
B. 甲锋面的位置偏北且与乙锋面属于两个不同的锋面系统
C. 乙锋面的位置不变且与甲锋面属于同一个锋面系统
D. 乙锋面是在气旋呈顺时针旋转时,冷暖空气相遇而形成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甲北侧为冷高压,所以推测甲为冷高压推动冷气团南下,形 成的冷锋;乙为低压中心水平辐合气流在逆时针旋转过程中冷气团接近暖气团形成的 冷锋。两个冷锋来自不同天气系统,并且T时刻前甲锋面位置偏北,B正确。甲锋面 不是在气旋中形成的锋面,A错误;乙锋面位于气旋中,位置随着气旋旋转在不断变 化,C错误;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旋转,D错误。
B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①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易出现 雾霾天气,A正确。②地位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不易形成雾霾天气,B错 误。③地在冷锋控制下,风力较大,不易形成雾霾天气,C错误;④地等压线较密 集,近地面风力较大,不易形成雾霾天气,D错误。
A
(2025·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倒暖锋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种特殊天气类型,一般出现在强寒潮过境2—3天后。下图示意某次倒暖锋过境时亚洲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形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A. 山地海拔高
B. 天气炎热对流旺盛
C. 气流被迫抬升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读图可知,该低压系统位于近海区域,海拔不高,A错误;此时亚洲高压势力 强,为北半球冬季,气温低,B错误;低压系统与气流被迫抬升无关,C错误;冬 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洋气温较高,近海海域形成低压系统,D正确。
D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倒暖锋锋后为暖空气,与暖锋相同,过境时气温也会升高,①错误;在锋面以 北(锋后)和锋面以南(锋前)都有雨区分布,说明倒暖锋锋前锋后均有降水,而暖 锋的降水绝大部分在锋前,②正确;影响我国的一般暖锋的移动方向大致是由南向 北,而倒暖锋锋面移动方向大致是由北向南,方向整体相反,③正确;倒暖锋和暖锋 过境地区气压都有所降低,④错误。
B
A. 北冰洋 B. 鄂霍次克海 C. 黄海 D. 日本海
解析:根据图文信息可知,来自鄂霍次克海上空的暖湿气流(倒暖锋的水汽)由北向 南输送并与冷空气相遇,产生降水,B正确;北冰洋距离图中倒暖锋位置过远,水汽 来源于北冰洋的可能性不大,A错误;日本海、黄海位于锋面以南,不可能是该倒暖 锋的水汽来源,C、D错误。
B
(2025·山西一模)台风的消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减弱消失;一种是变为温带 锋面气旋。下图示意台风转为温带气旋的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解析:由材料可知,台风转为温带气旋属于台风消亡的一种情况,因此该过程一定表 现为台风(气旋)势力的逐渐减弱。在图中具体表现为台风在向较高纬度地区移动过 程中,与冷锋相遇,低压中心附近等压线逐渐稀疏,进而逐渐形成冷暖锋,变性成为 温带锋面气旋。B正确。
B
A. 台风向高纬地区爬升时,高纬地区水温较低
B. 台风行进过程中,受副高影响逐渐减弱
C. 台风登陆后,受高大地形的阻挡作用减弱
D. 高纬地区干冷空气南下,致热带气旋减弱
解析:图中西北方向的冷高压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与向东北方向行进的台风相 遇,台风(气旋)势力逐渐减弱,形成温带气旋,该过程受水温的影响较小,也与地 形阻挡无关,D正确,A、C错误;副高主要影响台风的源地位置和移动路径,与台风 转变为温带气旋无关,B错误。
D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解析:图中温带气旋是由台风转变而来,因此其最可能出现的季节为台风多发的季 节。夏秋季节是台风的多发季节,而夏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势力较弱、频次较少,与 来自低纬地区的台风相遇的机会较少;秋季,随着高纬度地区冷高压的形成,冷空气 南下频率增加且势力增强,与台风相遇的机会增加,因此图中温带气旋最可能出现在 秋季。故选C。
C
(2025·湖北宜荆荆随四市联考)雪水比(SLR)是指某地新增积雪深度与 融化后等量液体深度(降水量)的比值,是表征积雪深度与降水量关系的重要 参数。冰晶从生成到降落地面经历了云内、云下及地表压实过程,这些过程共 同影响并最终决定了SLR的大小。2020年2月13日至14日,华北地区中部经历了 明显的雨雪过程,14日14时—20时天津南部和渤海地区SLR有增大趋势。下图 示意2月14日此次降水过程中不同观测时间降水相态的变化情况(图中虚线表示 300米等高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5时的降水相态差异明显,降雪出现在图示区域北部,降雨出 现在南部。降雪与降雨的差异主要受气温的影响,而影响该地气温的因素主要为纬度 和地形,即北部地区纬度较高,地形为山地和高原,气温低,降水相态以降雪为主, 南部则相反,以降雨为主,①③正确;植被对气温影响不大,②错误;图中降水并未 表现出明显的沿海与内陆的区别,④错误。综上,B正确。
B
A. 暖锋 向东南 B. 暖锋 向西北
C. 冷锋 向东南 D. 冷锋 向西北
解析:与5时相比,8时的降雪分布范围向东南方向扩展,降雪应由来自北方的冷空气 入侵所致,对应的天气系统应为冷锋,故本次降水的天气系统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 动,C正确。
C
13. (2025·湖南长沙长郡中学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温度平流是指冷暖空气水平运动引起某些地区温度降低或升高的现象,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为暖平流,空气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为冷平流。一般而言,冷锋后会出现冷平流。温度平流强度=风速×水平温度梯度,单位为10-5 ℃/s,温度升高为正值、下降为负值,通常温度平流强度在±5×10-5 ℃/s以内的影响较小,基本可以忽略。
某年5月,河西走廊东部经历了冷锋降温天气(出现了冷平流),引发了低温冻 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影响。下图示意该年5月10日20时河西走廊及其周边地区
3 000米高度的温度平流强度分布情况,此时甲地的冷气团正在南移。
(1)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造成此次低温冻害的冷锋。
解析:第(1)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河西走廊东部经历了冷锋降温天气(出现了 冷平流),而冷锋后会出现冷平流,说明河西走廊位于冷锋后,同时温度升高,温度 平流强度为正值,下降为负值,通常温度平流强度在±5×10-5 ℃/s以内的影响较 小,所以河西走廊东侧-5×10-5 ℃/s等值线以西北受到冷平流的影响,为锋后区, 即锋线就在-5×10-5 ℃/s等值线上,以东南为锋前,所以具体画法为在河西走廊东 侧-5×10-5 ℃/s等值线上画锋线,锋线东南侧标记冷锋符号。
(2)甲地冷气团侵袭河西走廊的概率较小,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甲地冷气团正在南移,而河西走廊位 于其东侧;甲地冷气团向南、向东都有山地 阻挡;5月下垫面温度较高,远距离移动过 程中冷气团会增温。
(2)题,从图文材料可知,此时甲地的冷气团正在南移,而河西走廊位于甲地以 东,同时,河西走廊以西、以南均为高山,对冷空气有较强阻挡作用,故甲地冷气团 受山地阻挡,侵袭河西走廊的概率较小;冷气团向低纬度不断推进,其势力也会越来 越弱,受低纬暖气团的影响越来越强,其温度逐渐升高,影响也越来越弱,故侵袭河 西走廊的概率较小。
(3)5月平均气温较高,农作物处于生长 期,低温冻害严重危害农作物生长;空气干 燥,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弱,冻害对农作物的 危害加剧。
(3)分析5月份冷平流对河西走廊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原因。
(3)题,从材料可知,冷平流会引发冻害,而冻害对农业影响的大小由其发生的时 间段和强度决定。5月是春夏之交,河西走廊地区气温较高,农作物处于生长期,低 温危害大,同时未进入雨季,天气干燥,土壤水分较少,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保温 能力弱,使得冻害加剧,冻害对农作物危害更大。
14. (2025·福建南平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格林尼治时间2024年1月11日0时格陵兰岛及周边部分气象站气温分布。
(1)在图中用适当的符号绘制此时冷锋的位置。
答案:(1)绘图如下:
解析:第(1)题,由于冷锋两侧温度差异大,因此,图中温差最大的地方即为冷锋 此时的位置,用正确的冷锋符号绘制即可。
(2)分析甲地气温高于乙地的原因。
答案:(2)甲地地处冷锋锋前,冷气团挤压暖气团,暖气团体积缩小,温度升高 (出现锋前增温);甲地受暖流影响,乙地受寒流影响;甲地邻近城市,受城市热岛 效应影响大。
解析(2)题,甲地和乙地的纬度位置相差不大,海陆位置基本相同,但甲地受暖流 影响,增温增湿作用显著,乙地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显著;且甲地邻近城市, 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显著,热量更充足;由上一问可知,此时冷锋即将逼近甲地,甲 地位于冷锋锋前,暖气团被挤压,增温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