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01 10:2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5年清明前,湖北某校的天空阴云密布,如一幅淡墨渲染的画卷。细密的雨丝似牛毛、如细丝,悠悠然飘落人间。小明漫步于校园之中,只见校园里的树木在风雨轻抚下,树叶宛如一只只灵动的蝴蝶,翩翩起舞后悠悠然落在校园广场上,给地面铺上了一层如梦似幻的“花毯”(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湖北某校园内树木所属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热带雨林
2.从材料中雨丝“细密如牛毛、细丝,悠悠然飘落”的特征,可推断下图中最符合此次降雨类型的是( )
A. B.
C. D.
3.湖北某校园中的樟树、广玉兰等,在清明前后常出现大量落叶现象。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低温胁迫 B.周期更新 C.持续阴雨 D.土壤缺水
在某地质考察区域,科研人员发现如图所示的奇特现象,岩层受张力被拉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哪个地区的形成与这种张力作用原理相似( )
A.汾河谷地 B.喜马拉雅山脉 C.四川盆地 D.台湾山脉
5.在图中地壳受张力作用的区域,人类活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可能是( )
A.土壤肥力低 B.水源短缺 C.水土流失严重 D.光照不足
6.科研人员想要监测图中受张力作用区域的岩层细微位移变化,最适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RS)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数字地球
在地理研究与实践中,探究区域要素能帮助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内在联系,为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水系分布图与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7.波罗的海渔业资源较红海更为丰富,主要得益于该海域( )
A.盐度水平较低 B.海域面积较大 C.河流注入较多 D.暖流影响较大
8.开罗与柏林气候差异显著,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纬度位置②大气环流③地形地势④海陆位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柏林所在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其对应的典型土壤特点是( )
A.有机质少,土质黏重 B.肥力较高,土层较厚
C.酸性较强,肥力较低 D.沙质较多,土壤贫瘠
在一次跨国的地理科考活动中,科考队员来到了一处宛如仙境的区域,展现在眼前的是如图所示的壮丽景观。这里群山巍峨,部分山峰常年积雪不化,山间流淌着一条蜿蜒的河流,河流途经之处形成了静谧的湖泊。周边植被丰富,森林郁郁葱葱。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最可能是( )
A.冰川融水 B.雨水 C.地下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11.推测该区域山峰常年积雪不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气温低 B.海拔高,气温低 C.降雪量大 D.山脉阻挡冷空气
12.以下关于图中湖泊水质颜色描述及成因的推测,合理的是( )
A.蓝色,湖底广布白色石灰岩 B.绿色,藻类于湖水中速繁
C.红色,湖内水中富含铁离子 D.褐色,周边森林腐殖质多
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蓝细菌需要移动到表层来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这样,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堆积,就形成了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称为叠层石。图1为安徽宿州元古宙的叠层石,图2为澳大利亚西部沙克湾现在的叠层石,图3为澳大利亚西部沙克湾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发现大量古老叠层石,推测当时该地区环境是( )
A.寒冷深水环境 B.寒冷浅水环境 C.温暖浅水环境 D.温暖深水环境
14.叠层石的层状结构主要反映了( )
A.火山活动呈现周期性 B.海浪侵蚀强度的差异
C.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 D.细菌生长与沉积交替
15.现代叠层石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沙克湾,推测该海域( )
A.水深超过200米 B.光照足且盐度高 C.水温低且盐度低 D.河流注入量较大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山东禹城北丘洼曾饱受土壤盐碱化困扰,盐碱化土壤占耕地总面积91%,且旱涝灾害频发。旱季,蒸发强烈,盐分随水分上升并在土壤表层积累;雨季,雨水会淋洗土壤表层盐分。1986年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此设立综合试验站,开展盐碱地治理工作,并实现粮食高产。治理采用营造防护林带、果椿棉间作等农业生物措施,以此控制耕作层盐分,巩固水盐调节成效。
材料二:中国的雨带移动规律(下图)。
(1)分析雨带移动如何影响北丘洼土壤盐分的季节变化?
(2)农业生物措施在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中,是如何巩固水盐调节效果的?
(3)分析北丘洼洼地地形对盐碱化形成的影响机制。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气旋,多形成于洋面温度超26℃的热带海洋,西北太平洋是影响我国台风的主源地。台风登陆后,受陆地环境影响逐渐减弱直至消亡。台风常给沿海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
材料二:下图为世界局部洋流分布图。其中日本暖流是北太平洋西部最强大的暖流,对周边气候、海洋环境等产生重要影响。
材料三:不同年份、不同区域,暖流强度、台风频率和强度有别。
(1)结合材料,深入分析西北太平洋成为台风主要源地的原因。
(2)台风登陆后,受陆地环境影响逐渐减弱直至消亡。试分析其原因。
(3)日本暖流和台风对长江三角洲海岸线的进退有重要影响。结合地理知识,分别说明两者对海岸线的影响,并分析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1年6月6日凌晨1时,贵州望谟突降暴雨,2小时降水量超300毫米。大量洪水在山区汇聚,迅猛冲向下游。此次灾害破坏力巨大,致使部分沿河房屋倒塌、公路损毁,电力与通信中断。截至6月7日,造成21人死亡、31人失踪,8万人受灾,2804间房屋垮塌,还引发112起地质灾害。下图为贵州望谟“6·6”山洪灾害的景观图。
(1)根据材料,说出贵州望谟山洪在2小时内的主要水情特征。
(2)结合地形与降水特点,分析望谟山洪水量快速变化的原因。
(3)从外力作用的角度,说明望谟山洪灾害后下游河道可能出现的变化及原因。
参考答案
1.C 2.C 3.B
4.A 5.C 6.B
7.C 8.A 9.B
10.A 11.B 12.D
13.C 14.D 15.B
16.(1)①旱季(5-6月、9月后)蒸发强,盐分随水分上升并在表层积累(返盐),②雨季(7-8月)降水多,雨水淋洗表层盐分,盐分向下迁移(淋盐)。
(2)①防护林带降低风速,减少蒸发,抑制盐分向表层迁移,②间作植被覆盖地表,减少阳光直射,降低土壤蒸发,巩固淋盐效果,
(3)①洼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②蒸发旺盛时,地下水携带盐分上升,水分蒸发后盐分在地表积累,③雨季积水时间长,若排水不良,盐分难以彻底排出,加剧盐碱化。
17.(1)①低纬度洋面温度高(>26℃),水汽蒸发旺盛,提供充足能量;②地转偏向力适宜,利于气旋性环流形成;③海域广阔,水汽持续供应。
(2)①陆地摩擦力大,风速降低,气流辐合上升运动减弱;②脱离海洋,水汽供应中断,凝结释放能量减少。
(3)①日本暖流搬运长江入海泥沙并堆积,长期促使海岸线向海推进;②台风引发风暴潮,巨浪侵蚀海岸,导致海岸线短期局部后退;共同作用:形成“总体淤涨、局部侵蚀”的动态平衡。
18.(1)①地表径流量急剧增加;②水流速度迅速加快;③洪水到达下游时间极短(洪峰出现早)。
(2)①地形陡峭(山区坡度大):水流阻力小,雨水快速汇聚成洪流;②暴雨强度极高(2小时300毫米):远超土壤下渗能力,大量雨水直接转为地表径流;③植被/土壤滞留能力弱:山区植被稀疏或土壤短时饱和,无法滞留雨水。
(3)①河道泥沙淤积:山洪携带的泥沙在下游地势平坦处流速减慢,逐渐沉积;②河床抬高或变浅:泥沙长期堆积导致河床变浅;③河道宽度扩大:洪水冲刷两岸,侵蚀松软土层,形成临时性拓宽;或者答,泥沙淤积,导致局部河床拓宽;④出现冲积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