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对数的运算性质 课件(共17张PPT) (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2.2对数的运算性质 课件(共17张PPT) (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01 11:0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4.2.2换底公式
北师大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对数运算与对数函数
第2节 对数的运算
导入课题
新知讲授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有些计算器上只有常用对数键“LOG”
(即“lg”)和自然对数键“LN”(即“ln”),
对一般的底数,且和,要
计算,必须将它转换成常用对数或自
然对数.
但要如何转换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转换公式——换底公式.
一、换底公式
导入课题
1,换底公式的定义:一般地,若,,,且,
,则,这个结论称为对数的换底公式.
换底公式的用途:
例:用计算器求的值.
设,则,
在的两边取常用对数得,
∴,
这样就可以用计算器中的常用对数键“LOG”算出的值,
即.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一、换底公式
导入课题
2,换底公式的推论:一般地,若,,,且,
,则,.
对数运算的基本思路:要特别注意观察对数的特点,
若是同底数对数的运算,通常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先将对数之间
的加减运算转化为真数之间的乘除运算,然后再进行对数运算;
若不是同底数的对数,则要考虑使用换底公式化为同底数对数再计
算.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解: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根据对数的换底公式得,
(1);
(2);
(3).
教材P105例题
例3 计算:
(1); (2);
(3).
解: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例4 计算:
(1); (2).
教材P105例题
根据对数的换底公式得,
(1)

(2).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练习2:计算:
(1); (2);
(3); (4).
教材P106练习
解:(1)依题意得,;
(2)依题意得,
.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练习2:计算:
(1); (2);
(3); (4).
教材P106练习
解:(3)依题意得,;
(4)依题意得,
.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练习3:分别计算下列各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1); (2);
(3).
教材P106练习
解:(1)依题意得,;
(2)依题意得,;
(3)依题意得,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练习4:求证:.
教材P106练习
证:依题意得,.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练习5:设,且,利用对数的换底公式证明:(1); (2).
教材P106练习
证:(1)依题意得,;
(2)依题意得,.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练习6:设是正数,且,,求的值.
教材P106练习
证:∵,∴,
∴,∴,
∴,∴,
∴,
∴,
∴,即.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思考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 (2).
思考探究:对数的综合运算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思考2:已知都是不等于的正数,且,,则________.
思考探究:利用换底公式求值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课堂
小结
本节重点
思想方法
1,①对于同底的对数的化简,常用方法是:
(1)“收”,将同底的两对数的和(差)收成积(商)的对数,
(2)“拆”,将积(商)的对数拆成对数的和(差);
②对于不同底的对数的化简,常用方法是利用换底公式将底数化为相同;
③对数式的化简、求值一般是正用或逆用公式,要养成正用、逆用、变 形应用公式的习惯;
一,换底公式
1,;
2,;
3,.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作业1:课本P107 A组T6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