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芜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1 10:2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芜湖市高中教学质量监控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典诗歌的阐释多重意象和意境,形象阐释则多关涉小说、戏曲等叙事文学作品的研究。在
普遍意义上,形象指的是人物形象。相对于小说文本而言,意象自然也是载意之象,具备符号化、
象征化、物化、虚化等特点,形象则较为具象化、人化、实化。但意象与形象又并非截然对立的两个
概念。当形象被作者有意抽空其实际内涵,而赋予一定的象征意味的时候,它便演变成为某种意
念的符号,同时也就意象化了。
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如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虽以人形出现,却是幻形示人,并不具备凡骨
肉胎,也与其他小说中神仙形象有很大的区别,在其存在意义上,与其说是仙化的人物,不如说是
符号化的形象。他们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种意象。又如贾雨村、甄士隐,这两个人物自然是现实
生活的凡人,但他们又共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命名的双关性:“贾雨村”即“假语存”,“甄士隐”即
“真事隐”。这两个命名代表了作者撰此巨著的艺术原则,可谓寄托遥深。因此“贾雨村”、“甄士
隐”,就既是形象层面的,也是意象层面的。
以往对《红楼梦》意象的阐释研究,呈现这样一些特点:其一,意象阚释的序列性。《红楼梦》所
描写的不同景点、物件、建筑、色香、人物等,都能进入意象研究的范畴,显示了小说借助意象叙事
的谍略艺术,也体现了众多读者对小说各种意象所组成的意象序列的阐发热情。其二,意象阐释
的延展性。不同读者对《红楼梦》同一种意象的阐释,多半呈现后论对前说的精神承继与艺术拓
展,其间虽不乏意义解析的偏颜或极端,更多时候却表现为审美阐释的无限多样与丰富。其三,意
象象征的理论性。一部分读者对意象象征性的理论关注更甚于对意象本身的文化阐释,无论是中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8页)
西思维方式的比较还是本土文化传统的挖掘,都饱含一种浓郁芬芳的思辨意味。这就提升了意象
阐释的审美价值。
小说意象研究的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的。所有的意象都只是小说整体的一个个细小的组成,
如果过分关注和强调某一具体意象对表现人物性格或表达作品主题所起的作用,往往有零星琐碎
之感,由此导致对形象、情节、主题的整体性审美观照的缺失;而若从象征理论上论述意象的意义,
则多半有浮泛现象,缺乏对意象的细致梳理。如何将两者统一起来阐释小说的意象叙事,是一个
值得考虑的问题。
(节选自俞晓红《红楼梦意象的文化阐释·绪论》)
材料二:
小说为众多女性设置的花名签,也为群芳气质作了模糊定位。小说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
宴”中,作者将诸多花草意象和钗黛湘探一一配置,实际上也就含蓄道出群芳的不同气质特征。薛
宝钗掣的花名是牡丹花,签上诗句为“任是无情也动人”,众人笑谓宝钗的气质与牡丹花十分相配
牡丹花的雍容富丽、娇柔妩媚,也就叠印在宝钗的气质个性世界中。探春掣得杏花,则杏花倚云而
栽的不凡仙姿既成了探春超凡品格的代表,又成了她日后远嫁命运的一种寓示。黛玉掣得芙蓉
花,芙蓉的风露清愁便直接宣示了黛玉的风露清愁。湘云之海棠,李纨之老梅,麝月之茶蘼,袭人
之桃花,一一都与她们的气质吻合。这样的安排,显示了作者运用意象以表现形象特质时的经意
与圆熟。
白海棠诗是薛宝钗压轴。在《咏白海棠》诗里,宝钗以白海棠自况,用白海棠的“冷”与“洁”来
取喻自己的品格,情致温柔而含蓄,抒发了一种淡雅、静移的情怀“淡极始知花更艳”,“淡”,是外
表极其淡泊;“艳”,是蕴涵极其深婉。这表达了她在自我情感中所追求的那种“淡”和“艳”相统一
的意境。脂批说是“自写身份”,不无道理。
菊花诗社是林黛玉夺魁。黛玉三首菊花诗首首都好,正因为浓缩了传统文人傲世独立品格的
菊花,与黛玉的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个性暗合,而黛玉“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满纸
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的叩问,也与作者“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
中味”的衷肠一一印合。菊花意象,不仅呈现了书中人并作书人的傲世风骨,也凝聚了传统文化中
最富代表性的那一份文人情怀。
(节选自俞晓红《红楼梦意象的文化阐释·十二花容色最新》)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阐释古典诗歌多注重意象和意境,形象阐释常应用于小说、戏曲等叙事文学作品的
研究。
B.关注和强调某一个具体意象对人物或主题的作用,最终就会导致整体性审美观照的
缺失。
C,小说为众多女性设置的花名签,为群芳气质作了模糊定位,含蓄道出群芳的不同气质
特征。
D.宝钗的《咏白海棠》,能够充分地表达自我情感追求的意境;脂批评价其是“自写
身份”。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卷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