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家乡的小吃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四课 家乡的小吃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07-01 17:4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四课 家乡的小吃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如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制作方法。
2、尝试彩泥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
3、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大部分同学具有独立动手设计制作作品的能力,而且在课前的调查了解下,学生对家乡的小吃比较熟悉,对小吃的形色意能做出准确的描述。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加深对本地区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多种方法表现家
乡的小吃。
教学难点:小食品的制作工艺。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家乡的小吃》
俗话说的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无一不与吃有关。“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请大家看一段视频看到这些,相信同学们除了垂涎欲滴外,还会对中国的饮食文化产生更强烈的好奇心,今天就让我们来说一说家乡的小吃。
活动2【活动】什么是小吃
一提到小吃,你会联想到什么?串串香、花点心、糖葫芦、驴肉汤、包子…一般狭义上所指的是“饮食业中出售的年糕,粽子,元宵,油条等非主食类食品的统称”。广义上,小吃是一类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风格特色的食品的总称。
活动3【活动】了解各地小吃
我国各地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特色鲜明,风味独特。一般沿街集市上都有,而且小吃价格低廉,一般人都可以购买食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各地的特色小吃,徜徉在美味小吃的海洋中吧。
北京小吃品种繁多,其中最有名的的要数老北京十三绝了,看,外形各异、五颜六色、风味独特,…我们经常吃到的羊肉泡馍,陕西米皮…好漂亮的花馍啊,它象征着吉祥如意,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情感…海南小吃,好精致啊,简直像一件件艺术品…看到这些,我们不禁感叹于各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想象力。
活动4【活动】介绍家乡的小吃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面对远方的客人,好客的同学们拿什么食品来招待,才能使他们牢牢地记住洛阳这个历史悠久又美丽的省城呢?对,请客人们品尝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
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关于家乡小吃的资料,有的同学带来了图片,有的同学进行了实地考察,还有的同学带来了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的小吃…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
1、你最喜欢的家乡小吃是什么
2、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3、你能说说它的色彩、味道和外形特点吗
4、你知道有关它的传说或小故事吗?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喜欢的小吃自由结合组成小导游团,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再派一名代表用各种形式来给客人做介绍。看看那组的小吃最吸引客人。
(一)、洛阳牡丹燕菜
1、介绍牡丹燕菜的由来。
用连环画的形式介绍:1、传说武则天称帝以后,洛阳东关外地里长出了一个大白萝卜,长有三尺,上青下白,重达三十六斤九两,惹得世人称奇。2、民间发现了如此“祥瑞”,理所当然被地方官吏当成吉祥之物敬献给了女皇。武则天很欢喜,遂命皇宫御厨将之做菜,要一尝异味。3、萝卜能做什么好菜呢,御厨硬着头皮,对萝卜进行了加工,并掺入山珍海味,烹制成羹。武则天品尝之后,感觉香美爽口,像燕窝汤的味道,就赐名为“假燕菜”。后来此菜流入洛阳民间。4、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访问,品尝了此菜,赞不绝口说道:“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能生出牡丹花”。从此人们就把洛阳燕菜称为“牡丹燕菜”。
2.介绍洛阳水席
牡丹燕菜是洛阳水席中的一道菜。水席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洛阳水席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
3、牡丹燕菜使用的材料
让我们把目光再次定格在牡丹燕菜上。看了图片,你能猜出牡丹燕菜所用的材料吗?牡丹燕菜使用的材料有:白萝卜,绿豆淀粉,火腿丝,香菇丝,冬笋丝,鸡肉丝,鱿鱼丝,盐,料酒,味精,胡椒粉,白醋,鸡精。牡丹燕菜是素菜荤做,味道如燕窝,花色艳丽,汤味道鲜美,酸辣,各种食材入味又保持了各自的口感。
4、牡丹燕菜的做法
这么美味又好看的牡丹燕菜是怎么制作的呢?做法1.白萝卜切细丝,用绿豆淀粉拌匀,上笼蒸熟。2.火腿丝、冬菇丝、冬笋丝排在碗底,将蒸好的萝卜丝放在碗内,加盐、料酒、味精等调料上笼蒸20分钟,扣在碗内。3.高级清汤加盐、胡椒粉、白醋、鸡精调成酸辣口味,倒入碗中。最后放上牡丹花就ok了。
牡丹燕菜作为洛阳水席的一道菜,即可登大雅之堂,也可作为小吃单点,老少皆宜,是洛阳人最喜爱的小吃。的确,来到洛阳不尝尝牡丹燕菜还真是个遗憾。
(二)、洛阳“不翻汤”
如果把牡丹燕菜比喻成小吃中的大家闺秀的话,不翻汤可以说是小吃中的小家碧玉了。
1、介绍什么是
“不翻”?
用小勺舀一些稀绿豆面糊,往平底锅里一倒,就成了一张像春卷的薄片,不用翻个就熟,所以就叫“不翻”。
2、介绍不翻汤做法、口味。
把两张晶莹翠绿的“不翻”叠着放进碗里,浇上滚烫的猪骨头汤,再放上些粉条、黄花、木耳等,还要舍得放些醋、胡椒粉,于是一碗不翻汤就做好了。这个汤吃到嘴里时,“不翻”软绵不化,嚼之有豆香;
汤酸辣利口、油而不腻,是洛阳本地人吃夜宵的首选

洛阳不翻汤,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客人不但能大饱口福,而且还能把洛阳的小吃带回各自的家乡,使我们家乡的饮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三)、开封小笼包
猜谜语:皮薄馅大、灌汤流油、小巧玲珑、鲜香利口,提起似灯笼,放下像菊花。这就是开封最有特色的小吃之一——开封灌汤包。在开封吃包子,最有名的要数开封第一楼了,
看,它经营的“第一楼小笼包子”有着“提起似灯笼,放下像菊花”的优美形态,被誉为“中州膳食一绝”。
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品尝过“第一楼”小笼包子后都给予了很高评价。
1、开封第一楼小笼包子的来历。
相传北宋年间,有一后生,上山采药,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正想找山洞躲避,忽见一老者仆倒在地,面目焦黑,气息奄奄。后生连忙将其背起,找到一个山洞,用草药把他救活。谁知老者是千年梅花精,为感谢后生,传给他小笼包子的做法。后生按那老者所传的方法,制作出的包子浓香四溢,肥而不腻,鲜滑爽口,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都争着来吃。传至后世,生意越做越大。这就是开封第一楼小笼包子的来历。后来经过后人的不断改进,赢得了“天下第一包”的美称。
2、小笼包子的吃法
开封灌汤包里面有很多汤汁,该怎么吃呢?吃灌汤包有个诀窍: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再喝汤,一扫光,满口香!原来吃还有这么多学问啊,看起来要亲自尝一尝,才能过把瘾啊!
(四)、郑州烩面
快板:天津的麻花,山西的醋,山东的煎饼,河南的面。不到长城非好汉,来到河南不吃烩面,那也很遗憾!
1、郑州烩面民间传说:
抗战时期,日军飞机经常空袭郑州,当时有一位名厨叫赵荣光,特别喜欢吃面食。飞机来了,赵师傅就去躲飞机,回来后,就把剩下的面条加点羊肉汤烩烩再吃。久而久之,赵师傅发现重新烩过的面也很好吃,就潜心研究,在里面放些盐、碱,使面更筋,做出的面别有一番风味,后来就成了风靡一时的风味美食。
2、郑州烩面的做法
郑州烩面不但好吃,看大师傅下面也是一种美好享受。厚厚的面片,悠忽间拉成长长的薄条,像音乐家在指挥音乐,又似魔术师在玩高超的技艺。那白白的面片,上下翻飞,似游龙飞舞,眼还没看清怎么回事,面已下锅煮熟了。
这不仅仅是吃食,也是艺术!
3、郑州烩面的味道
郑州的烩面
,汤白白的,味道很鲜美,面很滑也很筋道,放上几大块羊肉,加上海带丝、豆腐丝、粉条、香菜、鹌鹑蛋等,上桌时再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就这样热热和和的一大碗滋补烩面就摆在你面前了。芝麻酱,盐,味精等多放在碗底,吃前用筷子一挑,那个香啊!
活动5【讲授】洛阳其他小吃
我们家乡喜闻乐见的小吃远不止这些,小街的锅贴,老城的浆面条,焦作的驴肉等都是我们家乡脍炙人口的小吃,欢迎中外宾客到我们家乡来做客,保准让你们流连忘返。
活动6【活动】探索制作方法
我们不但要当好小导游,还要有信心做好小厨师。今天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亲自来创作一道有自己特色的家乡菜。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呢?彩泥颜色鲜艳,可塑性强,今天我们就用彩泥做材料(出示)。我们先来看观察一下这些同学的制作方法,看能不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制作方法:揉:揉就像妈妈和面一样,使它顺性子;按,也是压:可以用手压,也可以借助工具;捏:用手指挤压彩泥
使它变成所需要的形状;搓:用手滚压彩泥使其变长;组合,可以用插:用细棍把主要部分连接起来,组合成一个整体。再看看同学们是怎么使用工具的:你由此想到了哪些做法?这些是基本的制作方法,我们制作的时候可以各种方法结合起来,灵活使用,还可以借助模具。
活动7【活动】制作招贴画做宣传
“酒香还怕巷子深”,我们制作的美味小吃不但要自己觉得好吃,还要在本地区推广,并且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所以制作完成后,我们还要为我们的小吃设计招贴画进行宣传,要把小吃的名称、风味特色、营养价值等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一看就被勾起馋虫,不吃不为快!
活动8【作业】布置作业
作业要求:1.以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一份家乡的小吃。
2.用招贴画的形式推广你的小吃。
3.要求色彩鲜艳,造型独特。
活动9【活动】作品展示
普普通通的彩泥,在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下,变成了一件件充满创意的小艺术品了,看,这组同学制作的串串香,让人一看就有食欲,还设计了招贴画,更吸引人了,路过的客人一定会停下来尝一尝;这组同学制作的水晶饺,在绿色叶子的衬托下,更显得小巧晶莹了;这个小吃像盛开的花朵,这个像盘旋的龙,这条领带好精致..营养好丰富啊…同学们制作的小吃百花齐放,不拘一格,有句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真是一点不错!你们都是很棒的小厨师!你们用智慧为我们的家乡献上了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活动10【活动】课后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尝试为家乡的小吃设计包装、写广告语、在网上发帖子等等,继续推广家乡的小吃,为我们家乡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进微薄之力。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