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3 09:0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5月联考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根据目前的研究,早期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已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粟,中南美洲的玉米和南瓜等。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据此可知()
A.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特征 B.各文明的多元一体
C.农业是文明诞生的标志 D.农业起源的多源性
2.《天方夜谭》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女郎进去买了许多水果,有叙利亚苹果、大马士革睡莲、埃及柠檬等......脚夫跟着女郎走到一家香水店,她买了一些.....亚历山大的蜡烛等。这段描述印证了()
A.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 B.阿拉伯帝国商业的繁荣
C.奥斯曼帝国疆域的辽阔 D.新航路开辟的物种交换
3.雅克·韦尔热在《中世纪大学》一书中说:“15世纪末欧洲的大学与13世纪的大学已有较大差异,从充满暴力和分裂,但富于活力和独特生活的独立行会、研究和教学的发源地,退居为服务于国家的职业培训中心并由国家严密控制。”这一变化()
A.反映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B.折射出人文思想的广泛传播
C.推动了城市自治运动的发展 D.是专制王权国家发展的结果
4.这一思潮之下的哲学家”最真诚地希望扮演神......他彻底相信所有东西都是按直线有序进行,一人接着一人,一代接着一代,都在依着他的理想逐渐进步而臻趋完美!只有他能够揭示出这进程中的德性与幸福。”这一思潮()
A.主张“因信称义” B.确立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
C.强调理性主义观念 D.推动了封建王权地位的提升
5.随着新航路开辟,全球贸易网络逐渐形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成为重要一环。它主要是把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货物运到美洲,再将美洲的白银运回中国。这种贸易现象反映的是()
A.资本原始积累加速 B.商业革命
C.欧洲贸易格局变化 D.价格革命
6.欧洲历史上某国曾经围绕着进口印度的“棉织物”问题有两种争论,一是大量输入印度棉织物会导致大量金银流入印度,使人们对本国毛织品需求量锐减;二是进口印度价格低廉的产品,本国产品价格也会降低,会使本国产品销售市场扩大进而壮大本国制造业。据此该国最有可能是()
A.16世纪中期的西班牙 B.17世纪初期的荷兰
C.19世纪末期的法国 D.17世纪末期的英国
7.1862年,《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先后颁布,前者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劳动者参军的热情,后者严重地削弱了南方叛乱者的力量,此后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逐步走向胜利。这一胜利()
A.确立了美国的政治体制 B.加快了独立战争的进程
C.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 D.消除了南北分裂的根源
8.有学者指出,19世纪中叶以来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垂直分工,即由落后国家和殖民地将原料出口到先进国家,再由先进国家出口制成品销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英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在其中占主导地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有力推动 B.欧美列强对外殖民扩张加剧
C.全球利益的分配不均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9.1871年4月15日,巴黎公社颁布法令,把反动政府走狗的“一切动产和不动产,以及各种有价证券,都由国家管制”,成立商业部、工部局、税务总局等专门办事机构,负责公社对粮、煤和各种日常用品的来源和供销。这些举措()
A.打碎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 B.尝试改造私有制经济
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D.扩大了人民民主权利
10.下图展示了1798-1900年在埃及出现的一系列报刊(部分)。其中,19世纪下半叶报刊的创办反映了埃及()
A.扩大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力 B.促进了民族解放思想的传播
C.提高了民众的政治参与度 D.丰富了埃及民众的文化生活
11.1922年列宁指出:“我们在设法建立合营公司。这种公司的资本,一部分属于私人资本家,而且是外国资本家;另一部分属于我们。第一,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学习做生意,这对我们是必要的。第二,如果我们认为必要,我们随时都可以取消这种公司。这一主张()
A.有力地推动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B.旨在争取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
C.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方针
12.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曾三次写信给丘吉尔要求开辟欧洲战场,丘吉尔以“弊多于利”而回绝。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英国对第二战场开辟态度的转变是由于()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受到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D.绥靖政策的推行
13.《联合国宪章》明确托管地”将实行民族自决原则,联合国“托管理事会”对11块与管理国分别签订了不同协定的“托管领土”实行监督。这些分布在非洲、太平洋岛屿等地区的托管领土在1960-1994年陆续宣布独立。由此可知,联合国托管制度的建立和运作()
A.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B.推动了区域一体化进程
C.客观上冲击了雅尔塔体系 D.缓和了冷战对抗的局面
14.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失业率上升。为解决这一问题,资本主义国家调整政策,采取的措施是()
A.彻底变革社会生产关系 B.增加公共事业开支以工代赈
C.积极推动福利国家建设 D.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15.下表是非洲一些国家出口状况。对这一现象认识合理的是()
国家 主要商品 主要出口商品占比(%)
1970年 1980年
埃及 石油 4.6% 57.8%
乌干达 咖啡 50.4% 98.7%
博茨瓦纳 钻石 14.7% 60.8%
A.国际经济秩序弊端明显 B.二战后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C.新兴国家经济具有活力 D.非洲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材料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殖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是由于人口增加、耕地有限而到海外寻找土地,也有因土地兼并破产失地而到海外另谋生路;经济上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商业发展谋求原料和开辟市场。也有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而被遣送出国或安插于外者;在遇到严重灾荒时,也有殖民海外以求渡过难关者。......子邦和母邦、殖民地区和希腊本土之间展开频繁的经济往来,使希腊世界的奴隶制商品经济获得较充分的发展,广泛密切的贸易联系还进一步扩大了海外市场......构成了一个海洋与大陆交错、东方与西方联结的前所未有的地中海最大贸易圈和经济圈。
-摘编自《世界史》
材料二从公元前八世纪始,城邦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政治意义的特殊形式的国家组织,即城邦内的居民形成了一个政治共同体,建立政府机构,成为城邦国家。公民是城邦的主人,他们“属于城邦的人”享有广泛的政治生活,在一般城邦中,公民身份往往限于本邦血统的成年男子。但公民身份的确定也有变化,在战争危机或公民人数不足时,往往吸收外邦人或释放奴隶加入公民集团。古希腊的公民社会主要是指享有公民权的这部分人的公共政治生活,但在民主政治时代(约公元前5世纪一前4世纪),公民权有了很大扩展,公民资格给予最贫穷的平民,形成了更加广泛的公民社会。
-摘编自赵映诚《古希腊公民社会与公民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希腊海外殖民运动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希腊海外殖民运动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公民社会形成对希腊文明发展的作用。(4分)
1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9年,葡萄牙人在阿拉伯海第乌港附近击败了数量上占优势的穆斯林舰队,进而确立了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权。随后,往日与印度进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和威尼斯商人的地位逐步下降。这个(葡萄牙)帝国由少数岛屿和散布于绕非洲去东方的航道上的沿海商埠组成,他们在战略上都是重要的据点。葡萄牙人依靠它们得以控制伸展在半个地球上的航路,保证了葡萄牙商船畅通无阻地往来于欧洲之间,而且在航路上每隔一定距离都有一个停泊处,以补充食物和修整船只。葡萄牙就这样成为垄断欧亚之间及中国、日本和菲律宾之间贸易的霸主。
-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16-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三角贸易和直接贸易渠道。随着大西洋贸易的发展,英国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棉纺织业、玻璃制造业、丝织业、肥皂业等新的工业部门也建立并发展起来。如果以1700年的发展指数为100,1800年时英国出口工业指数为544。英国的出口工业中原料加工再出口工业占相当大的比重,如1700年烟草、亚麻、印花布和糖的再出口占总出口工业品的三分之二。法国的工业生产也因大西洋贸易对工业品需求的增加而得到政府的扶持,1787年法国出口的工业品占到了出口总额的34.2%。
-摘编自于民《16-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与现代早期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世纪欧亚贸易主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的贸易主体兴起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8世纪大西洋贸易的历史影响。(7分)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历史演进的轨迹看,国际权力争夺重点的转变大多源于源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事实上,权力和技术从未在严格意义上分开过,权力总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表达并发挥作用。科技进步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深远,从开辟新航路时航海技术的突破,到工业革命中蒸汽动力、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再到如今信息技术引领的数字时代,每一次科技变革都促使国家利益诉求发生改变,国际权力的争夺重点也随之转移。
-摘编自阎学通《国际关系分析》
请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技进步与国际权力争夺重点的转变”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8年4月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1948年对外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该法案宣布美国援助的目的是使西欧成为美国商品和资本可以自由进入的统一市场,美国的政策是“鼓励这些国家通过一个联合组织,共同努力,这将加速欧洲取得经济合作”“在任何情况下,美国继续提供援助均取决于参加本计划的国家的继续合作”。在美国政府的极力推动下,1948年4月16日,参加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的16国代表在巴黎举行会议,签订了欧洲经济合作公约,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该组织的任务是负责制订“共同复兴”计划。
-摘编自徐煜《马歇尔计划与战后西欧的联合》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非洲国家逐步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但英、法等西欧国家仍力图保持其在非洲的影响力。即使他们政治上放弃殖民统治,但仍然以援助、投资及培训干部等方式继续维持他们与非洲国家的关系。西欧国家对非洲的援助在很多时候使非洲国家更加依赖外援,根本做不到授人以渔。1966-1969年尼日利亚内战期间,法国就曾向要求独立的伊格博共和国提供大量援助,希望借此染指该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
-摘编自吴秉真、高晋元主编《非洲民族独立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以西欧经济联合为其援助条件的表面理由和实际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20世纪50-70年代西欧国家对非洲援助的背景。(8分)
。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答案
  1.D
  2.B
  3.D
  4.C
  5.B
  6.D
  7.C
  8.A
  9.B
  10.B
  11.C
  12.A
  13.A
  14.D
  15.A
  二、材料题答案
  16.
  (1)原因:商业发展;自然灾害;人地关系紧张;政治斗争与阶级分化。
  影响:有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有利于希腊世界商品经济的发展;缓解了城邦的内在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有利于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地中海商业贸易网络的发展。
  (2)作用:公民社会的形成,使更多人有权参与政治生活,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公民参与度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古希腊思想文化的繁荣;公民社会增强了城邦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了政治稳定性和社会凝聚力。
  17.
  (1)变化:从阿拉伯人、威尼斯商人转变为葡萄牙人。
  原因:传统商路受阻;葡萄牙的航海技术及军事优势;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的殖民据点建设;欧洲人对东方商品的强烈需求。
  (2)影响: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使世界各地区间的贸易联系日益加强;造成了非洲人口的大量损失和经济上的落后。
  18.示例
  论题:科技进步推动国际权力争夺重点从领土扩张向经济与科技主导权转变。
  阐述:新航路开辟时期,航海技术的突破使西方国家能够进行大规模海外探险和殖民扩张,此时国际权力争夺重点在于抢占更多的领土,获取土地资源和财富,如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的殖民活动。工业革命时期,蒸汽动力、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各国开始注重对工业生产和市场的争夺。英国凭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 “世界工厂”,在国际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也纷纷进行工业革命,国际权力争夺重点逐渐转向经济领域。进入数字时代,信息技术成为关键生产力。美国等发达国家凭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主导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各国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加大对信息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投入。国际权力争夺重点聚焦于科技主导权。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国际权力争夺重点从领土扩张向经济与科技主导权转变。
  19.
  (1)表面理由:美国认为建立一个无贸易壁垒的统一大市场有利于西欧的经济复兴和发展。
  实际目的:打破西欧各国经济壁垒,便于美国获得西欧市场,输出商品和资本;便于美国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2)背景:美苏冷战,展开对中间地带的争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欧洲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崩溃;“不结盟运动” 兴起,世界和平民主力量不断增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