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家乡的艺术 课件+教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五课 家乡的艺术 课件+教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07-02 10:25:17

文档简介

第十五课 家乡的艺术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通过观察、分析作品,知道两种家乡艺术作品的特色和工艺制作方法。
2 过程和方法:仿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创作一件作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对家乡艺术的自豪感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多鼓励质疑问难,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重点难点
1.对家乡艺术作品的欣赏、分析及艺术特征的总结。 2.在学生常见的平凡物上,发现其美的因素,并引发学生的自豪感。
4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1.什么是“家乡的艺术”?(教师可展示实物或图片)。
2.这些物品都有很大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3.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进一步了解、熟悉我们身边的民间艺术。
欣赏民间艺术作品
1.欣赏课本中民间艺术的图片,分析。 1)这些艺术品美在哪里? 2)它们有什么用处?
2.教师引导学生从书上的图片中选择一件大家感兴趣的艺术品进行介绍。
3.引导学生分组展示自己搜集的或者自己喜爱的民间艺术品实物或照片,说一说。
4.同学或老师介绍河南的民间艺术:
1)皮影戏:皮影戏较多地分布在豫西和豫南的灵宝、桐柏、新县和罗山等县。罗山皮影历史悠久,演出时配以当地民歌,表现力非常丰富。
2)陶瓷艺术:从考古发现来看,陶器是原始社会中先民们使用最多的容器。在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片中,就有着美仑美奂的条纹装饰。随着经济的发展,陶瓷逐渐地失去其作为容器或祭祀礼器的作用,成为一种可供赏观的艺术品。这类艺术品河南可以说领先全国,三大名瓷:钧瓷、汝瓷、官窑瓷誉满神州,举世闻名,更有遍布豫北各地的青花瓷,成为民间艺术的一枝奇葩。
3)泥玩:泥玩在河南制作分布比较集中,市场销售多见于各地的庙会和旅游景点。生产集中在淮阳和浚县。 “淮阳泥泥狗”是一种泥塑彩绘玩具,其造型古朴,色彩简约,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其中的人面猴可以说是形象地揭示了人类进化过程。泥玩中至今还保留了原始社会就有的乐器陶埙,令人惊叹的是它的造型与四千多年前出土的陶埙竟一模一样,难怪史学家们称誉淮阳泥泥狗是“地上的活文物”了。 浚县泥沽活俗称叫曲,集中在距县城约五华里的杨圮屯,传说杨圮隋朝是瓦冈军的将领,曾屯兵于此,与隋军会战时伤亡惨重,军中有会泥塑的艺人,便挖泥做人,纪念牺牲的将士,这一点从浚县泥沽活多有古代军事题材的造型而得到佐证。
4)女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已有之。古代妇女,通过女红制作美化生活,如今仍在各地山区有所保留。主要品种有刺绣、虎头鞋、手套、绣花鞋等等。近年来由于受现代机织的冲击,而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女红的喜爱者越来越少,渐渐成为保留在个别民间艺术家的手上的绝活了。闻名遐迩的开封汴绣,也早已走出闺房,成为机器制作,手工艺制作相结合的产物了。
5)剪纸在民间流传较为广泛,也走过了一个由家家户户美化生活,祈福祈祥的民俗而演变为个别民间艺术家的艺术绝活这一过程。 河南民间剪纸,集中地在豫西的灵宝、卢氏和豫北的太行山区。如今剪纸方面的代表人物应该首推禹州的徐光豫,郑州的连德林等人。最近,禹州市有一个叫孙凤云的女同志,凭记忆把农耕文明的题材剪成系列作品,形象而生动反映了农耕文明的发展过程和农民与农妇的勤劳,很有创意。
6)烙画:烙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具有较强的地域色彩,主要分布在三门峡的卢氏和南阳的西峡等地。 烙画原来是在冬青木做成的各种器物上,用烧红的铁笔烙制的花鸟山水、人物等等。而现在的烙画则从美化器物的实用功能中分离出来,派生出烙画这种专门艺术,色彩多变,质料不受限制,已成为一种有着很高欣赏价值的艺术门类。南阳张继绥、郑州郑冰和任更顺、开封的魏大伦等等,是如今比较著名的烙画艺术家。河南省豫剧一团的美工
四、仿制家乡的艺术作品
1.播放老奶奶剪纸的照片或录象。
2.模仿制作一件你喜爱的民间艺术品。
五、体会对家乡艺术的感情
1.展示学生收集和仿制的民间艺术作品。
2.当我们接待外国友人时,我们可以拿出什么样的礼物呢?
3.希望同学们把它们继承发扬下去,使我们的家乡艺术更加繁荣、昌盛。
课件15张PPT。家乡的艺术六年级上册 第15课 今河南周口市的淮阳县,"二月会”。这期间,每天有炎黄子孙十万人云集淮阳,祈盼国运昌盛,民富国强。
淮阳“泥泥狗”,就伴随着古老的民俗而诞生,并传承至今。若购买“泥泥狗”赠送亲友,可以消灾、祛病,颇为神圣。 河南淮阳的“泥泥狗” “泥泥狗”造型古拙、怪诞,色彩艳丽,以黑色垫底,周身施以五彩纹饰。品种约有数百种,多为奇禽异兽,或人、兽同体,诸如“人面猴”、“人面兽”、“猴头燕”、“九头鸟”、“人头狗”、“双头狗”、“多头怪”等等。 “泥泥狗”中奇禽怪兽的造型,艺人凭直观感觉进行创造。施绘在虚幻、神秘的怪异形体上,释放出一种原始图腾艺术的魅力,使古老的泥塑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现代感。 淮阳“泥泥狗”艺术的存在,是一种原始艺术的延续和拓展。作为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的一种极为典型、罕见的民间艺术,它真实地记录了人类文化发展的轨迹,并折射出民间艺术与原始艺术之间同构互渗的血缘关系。淮阳“泥泥狗特具的人类本源精神、活跃的直觉创造性和生机勃勃的现代感,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无疑也是一种有益的滋养。内黄农民画 农民们一向对“五谷丰登”、等传统意义上的美好生活充满渴望,为了与这些“丰”、“实”的思想意识相呼应,他们的作品必须追求充实、饱满的构图。造型上,以肥硕为美,具有简练、夸张和装饰性意趣。  朱仙镇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扩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
人物头大身子小,既有喜剧效果又觉得匀称舒适。朱仙镇的年画不打红脸蛋,看起来很自然和谐。
朱仙镇年画河南剪纸 

团花剪纸作品一般为圆形,所剪景物形像都以团花的圆心对称布局,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用团花作装饰,会产生祥和、富足、团圆的喜庆气氛。
在团花作品中的图案隐含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皮影河南皮影主要分布在豫南和豫西等地区。北宋东京汴梁(今开封)就有许多街口置“小影戏棚子”。
河南灵宝道情皮影可追溯到明代。由最初的“说唱道情”演变为富有灵宝地方特色的道情皮影。由于腔调富于变化,各种人物及剧情都得到了充分的演绎。彩陶唐三彩烙画女红京剧脸谱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