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家乡的艺术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特色,了解钧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2、学习钧瓷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钧瓷艺术、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
2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身处钧瓷之乡,耳濡目染对钧瓷并不陌生,但对钧瓷文化的了解可能并不系统,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的认知家乡的钧瓷文化,更加的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钧瓷。
3重点难点
了解家乡钧瓷的艺术特点,模仿钧瓷作品制作一件作品,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
4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我国幅员辽阔,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其中民间艺术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域的民间艺术品不尽相同,却都同样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二、欣赏
(一)惠山泥人
1,课件出示“惠山泥人”图片
2,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
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3,欣赏“大阿福”
(1)引导学生欣赏,插图“大阿福”
传说大阿福又叫“沙孩儿”,对于大阿福姓沙,有人将之理解为,沙即沙门,“沙孩儿”实则佛门里的沙弥僧,大阿福也就是惠山寺里的小和尚。而传统大阿福早期的制作工艺,就是用“单片印模”来刻制泥胚,而这种造像方法,直接采自唐朝传入我国的小型佛像制作工艺--“善业泥”。由此可见大阿福的起源与佛教有关,早期的大阿福可能就是用作供奉的。
(二)陈家祠砖雕
1,学生欣赏课本插图。
2,介绍
砖雕艺术是一门独特的建筑雕刻艺术,流派众多,陈家祠的砖雕呈现出广东砖雕艺术的特点。它们大多可见于广东珠江流域民居的山墙、大门两侧、门楼、门檐等处,或独立存在,或与彩绘、灰塑、陶塑等装饰相结合。
建成于1894年的广州陈氏书院(陈家祠)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传统艺术建筑。它是广东陈姓宗族合资兴建的一座合族祠。这座建筑展现了大量民间工艺装饰作品,砖雕则是其几种建筑装饰的代表工艺之一,其装饰部位主要位于檐墙、廊门、山墙墀头等。这里既有排列整齐、雕工精细的砖雕斗拱,也有造型生动、刀法细腻的人物、鸟兽、瓜果、花木等图案。
(三)欣赏各地民间艺术作品
民居木雕(清)浙江
凤翔的泥马陕西
人面猴河南
面花山西
花老虎剪纸陕西
刺绣贵州
门和门墩北京
三、学习家乡的艺术——钧瓷(边讲解,边播放课件)
1、过渡:谈话
通过欣赏我们发现,家乡的艺术多是一些民间艺术,有的虽不起眼,但我们就熟悉它、热爱它,它给我们的家乡带来了美和欢乐。如今,这些艺术品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我们的家乡——“千年文化古镇”、“钧瓷之都”神后镇最璀璨的艺术品什么呢?(声不约而同回答:“钧瓷”)
2、关于钧瓷的来历,还有一个凄美的传说。(出示课件)
相传有个朝代的皇帝做了一个梦。看到一对红似殊砂、鲜似鸡血、晶莹透亮的花瓶,十分惹人喜爱。第二天,他派大臣四处查访.终于打听到是神后镇烧的。皇帝传下圣旨,让神后窑工为他烧制出梦中所见的花瓶。钧瓷窑变不易掌握.生产条件又落后,十窑九不成。可是皇帝的圣旨谁敢违抗呢?有个窑工经过千辛万苦,总算把花瓶烧出来了。送给皇帝一看,皇上大怒.当着群臣说:“这些东西和我梦中所见的根本不一样。”接着又传下一道圣旨,十天之内烧不出梦中花瓶,所有窑工满门抄斩。窑工们日夜赶烧,期限快到,仍然烧不出来。有个窑工之女名叫艳红,不但长得美丽,而且心地善良。从小跟父辈学会了瓷器的造型和烧制手艺,此时大祸临头。艳红决心以身试火,让自己的血气渗入笼中,凝结在花瓶上。她想反正烧不成也是死,烧成了可以给父老兄弟免去一场灾难。主意一定,当6炉火烧到决定釉色的关键时刻她登上窑顶,一头栽进窑里。但见窑中红光弥漫,红浪滔滔,出窑时,一对玉般晶润、血般艳红的花瓶亭亭玉立在匣钵之中。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为她盖了庙、塑了像,让子孙后代怀念她,这就是后来传说中的金火圣母。
3、钧瓷特点
钧瓷以出色的窑变称名于世,“入炉一色出炉万彩”,是其最出色的写照。相传,北宋徽宗时期,钧瓷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徽宗下令设立了专门为皇宫烧制珍品的“官窑”,并把钧瓷列入皇室的“御用珍品”,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4、领略钧瓷的“神”
钧瓷以其玄妙独有的“窑变”艺术,创造出绚丽缤纷,千变万化的钧瓷神韵来。“神”在同施一种釉,一经烧制即呈现出色彩斑斓、乳光交融、变幻无穷且特点各异的产品来,故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人意不可为的纯天然形成,恰似“月夜望星空,晖晕自然成”。
5、领略钧瓷的“奇”
似琴如铃的开片声,优雅骇俗,寓动于静,伴以纵横交错的冰裂纹络,使其莹润釉质更加透活欲滴,视如碎裂,而指感光滑的釉面上呈现出珍珠点、蟹爪痕、蚯蚓走泥纹等奇妙的艺术效果。古语云:“官钧瓷器玉为泥”,好似“创过冰河玉凝透,碧莹浅底网捕鱼”。
6、领略钧瓷的“妙”
浑活莹润的钧瓷极富艺术灵犀,它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即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下会给你以新的发现、新的感受。灵动透活、别具神韵似“指纹”般独一无二的窑变,自身特色更是奇妙、迷离,诗云:“钧瓷无双,窑变无对”。
7、领略钧瓷的“绝”
因“窑变”聚色成形,而形成景观者为绝。犹如暮沉霞飞、紫翠生烟、寒鸦归林、仙山琼阁般意境万千的钧瓷景观。诗曰“晚茫霞微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呈岚”。
四、小结
钧瓷是窑火之冠、瓷中极品,它的诞生因自然窑变而富有神秘色彩,用天地造化、天人合一、鬼斧神工、自然天成等词语来赞美都不为过。
钧瓷的新生与发展得益于禹州人民的不懈努力,得益于大师们的辛勤耕作、上下求索、传承创新、竞相发展。漫步禹州,钧都盎然,人和为先。禹州市通过举办钧瓷文化节、钧瓷文化台湾行、中国钧瓷(香港)国际文化艺术展等活动,使许多无愧于时代的钧瓷精品,作为国礼走向世界。荣昌钧窑的“天地人”系列作品连续三年被定为博鳌亚洲论坛国礼;孔家钧窑的钧瓷作品连续七年被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四海升平》被联合国总部收藏。听到这里你是否也为家乡的钧瓷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呢?
五、思考与讨论
我们刚才了解的钧瓷知识不过是璀璨钧瓷艺术的一斑,更多的钧瓷艺术需要我们通过考察、搜集等方式深入了解。
要想了解家乡的钧瓷艺术,应该到什么地方去找?要不要找一些民间艺人?怎样才能把家乡钧瓷艺术记录得更好?
六、学生作业
仿照钧瓷作品制作一件作品,并写出它的艺术特色。(如果有困难,可用绘画来完成。)
七、课堂评价
1,我感受了家乡民间艺术的魅力。
2,看谁对家乡艺术品的特色总结的好,制作模仿的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