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物理
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辆自行车以3m/s的速度从某一陡坡的顶端加速冲下,经过3s运动了15m到达该坡底端时,速度变为9m/s,自行车的运动可视为直线运动,则( )
A.该过程中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
B.该过程中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
C.该过程中自行车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3m/s
D.该过程中自行车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4m/s
2.某药房门口有称量体重的台秤,小峰在水平的台秤上完成下蹲动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峰下蹲过程中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小峰下蹲过程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小峰下蹲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D.小峰下蹲过程中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3.有一根一端粗、一端细的木材,当用水平恒定拉力拉着木材较粗的一端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时,木材中点所在截面受到的总弹力大小为;当用大小相同、方向平行于斜坡的力拉着木材较粗的一端,沿倾角为的斜坡向上运动时,木材中点所在截面受到的总弹力大小为。若木材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与之比为( )
A. B.
C. D.
4.如图所示,重物放在水平地面,竖直轻弹簧的下端与相连,上端与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相连,轻绳的另一端连接小球。现对施加一方向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使缓慢上升,直至滑轮右侧轻绳转过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受的合外力逐渐增大 B.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减小
C.拉力逐渐减小 D.弹簧的长度可能保持不变
5.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和t=2s到t=3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A.8 m/s,38 m/s B.12 m/s,39 m/s
C.12 m/s,19.5 m/s D.8 m/s,12 m/s
6.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甲同学用手握住直尺端,乙同学手的上边缘在直尺下端刻度为的地方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没有接触到直尺。当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开直尺时,立即握住直尺,结果乙同学握住直尺时手的上边缘处的刻度为。因此可以根据刻度与刻度之间距离的大小,判断出乙同学反应时间的长短。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直尺下端刻度所在位置必须是刻度为零的位置
B.如果丙同学进行上述实验时测得刻度与刻度之间距离是乙同学的倍,则说明丙的反应时间是乙的倍
C.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比是
D.一个人左右手配合也可以测出自己的反映时间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得0分)
7.为了节能减排,中国政府计划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新能源电动汽车将会走进千家万户。一款电动家用轿车在某次测试中0~30m/s的加速时间为10s,设测试过程中车的加速度随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则轿车在该段时间内( )
A.最小加速度大小为 B.平均加速度等于
C.平均速度等于15m/s D.位移大于150m
8.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圆环与水平地面相切于M点,A点是圆环水平直径的左端点,B、C位于圆环的同一水平线上,AB、AM、AC是三条光滑倾斜直轨道,a、b、c三个小球分别由A点从静止开始释放,分别运动到B、M、C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a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最短 B.球b运动到M点所用的时间最长
C.球c运动到C点所用的时间最长 D.三球所用的时间一样长
9.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的亚洲象主要分布于云南。甲、乙两头亚洲象正在追逐嬉戏,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分别如图中的图线A、图线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时间内,甲、乙运动的方向相同 B.在时间内,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在时刻后,乙在甲的前方 D.在时刻,甲、乙相遇
10.在制造业领域中,传送带可将产品的生产组合、运输、分拣、包装等环节的作业自动化。如图所示,左、右两端距离为3m的水平传送带以大小为2m/s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现将一滑块(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若滑块在传送带上向右匀加速滑行与匀速滑行的时间恰好相等,取重力加速度大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在传送带上向右滑行的时间为1s
B.滑块在传送带上向右滑行的时间为2s
C.滑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0.1
D.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该实验运用的思想方法是__________。
A.控制变量法B.等效替代法C.理想模型法
(2)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____N。
(3)下列的实验要求不必要的是_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应用测力计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应在水平桌面上进行实验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12.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测出遮光条的宽度,光电门1、2之间的距离;
②用细线跨过定滑轮,细线一端与小车相连,另一端挂上托盘和砝码,调节滑轮高度使滑轮右侧细线与木板平行;
③调节木板的倾角,使小车沿木板匀速下滑;
④取下托盘和砝码,测出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⑤取下托盘和砝码后,让小车从光电门1上方沿木板下滑,记录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的遮光时间分别为、,算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⑥改变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③④⑤,得到多组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以及对应的加速度
⑦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出图像。
小车(含遮光条)的质量用表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必要的操作是_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需满足的条件
B.遮光条的宽度要适当小一些
C.小车每次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2)某次实验时,测得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的挡光时间分别为,则小车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在坐标纸上作出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得到的结论为__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小车所受合外力一定,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成正比
B.小车所受合外力一定,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
C.小车的质量一定,小车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
(4)利用图乙中的图像还可求得小车(含遮光条)的质量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13.某同学用一手机传感器软件探究电梯上升过程中的超失重现象,该软件可以实时测量手机运动时的加速度。该同学在电梯里随电梯由静止开始上升,电梯加速上升过程传感器上显示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1)若加速上升的时间为3s,求3s末该同学的速度大小v和位移大小x;
(2)若该同学的体重为50kg,求加速上升阶段他对电梯的压力N。
14.避险车道是指在长陡下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速度失控(刹车失灵)车辆驶离正线安全减速的专用车道,车道长,倾角呈左右,把汽车在避险车道的运动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一辆总质量的货车在倾角为的长直下坡路段以90km/h的速度行驶,驾驶员突然发现刹车失灵,货车开始匀加速下坡,加速度大小。,。
(1)货车开始加速后刚好进入避险车道,求货车刚进避险车道时的速度大小v;
(2)该货车进入避险车道上行驶时恰好停下,求货车在避险车道上行驶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
(3)若避险车道倾角为,求货车在避险车道上所受阻力大小f。
15.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上放着质量m=4.5kg的木箱,用 大小F=N、方向与斜面夹角为30°的拉力斜向上拉着木箱,木箱与斜面均恰好能静止。已知斜面的质量M=5.5kg,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 ,各接触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木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2)斜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物理
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4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辆自行车以3m/s的速度从某一陡坡的顶端加速冲下,经过3s运动了15m到达该坡底端时,速度变为9m/s,自行车的运动可视为直线运动,则( )
A.该过程中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
B.该过程中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
C.该过程中自行车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3m/s
D.该过程中自行车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4m/s
【答案】A
【解析】
【详解】AB.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故A正确,B错误;
CD.自行车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
故CD错误。
故选A。
2.某药房门口有称量体重的台秤,小峰在水平的台秤上完成下蹲动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峰下蹲过程中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小峰下蹲过程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小峰下蹲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D.小峰下蹲过程中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小峰在下蹲过程中,先向下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先向下后向上,因此小峰下蹲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故选C。
3.有一根一端粗、一端细的木材,当用水平恒定拉力拉着木材较粗的一端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时,木材中点所在截面受到的总弹力大小为;当用大小相同、方向平行于斜坡的力拉着木材较粗的一端,沿倾角为的斜坡向上运动时,木材中点所在截面受到的总弹力大小为。若木材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与之比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设木材质量为m,拉力为F,在光滑水平面上,把木材看成一个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取木材后半段(以中心为界)为研究对象,设后半段质量为,后半段的加速度与整体相同,则中心处的弹力为
在斜坡上,对整体分析,沿斜坡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取木材后半段(以中心为界)为研究对象,设后半段质量为,后半段的加速度与整体相同,则中心处的弹力为
解得
联立解得
故选A。
4.如图所示,重物放在水平地面,竖直轻弹簧的下端与相连,上端与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相连,轻绳的另一端连接小球。现对施加一方向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使缓慢上升,直至滑轮右侧轻绳转过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受的合外力逐渐增大 B.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减小
C.拉力逐渐减小 D.弹簧长度可能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缓慢上升,可以理解为近似没有速度,故受力平衡,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故A错误;
BCD.以为研究对象,对进行受力分析,因为力F的方向始终与重力垂直,所以利用图解法可得,拉力逐渐增大,F逐渐增大,因为拉力增大所以受弹簧弹力增大,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弹簧长度变长,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5.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和t=2s到t=3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A.8 m/s,38 m/s B.12 m/s,39 m/s
C 12 m/s,19.5 m/s D.8 m/s,12 m/s
【答案】A
【解析】
【分析】将t=0s、t=2s、t=3s代入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x=5+2t3(m),可求出三个时刻质点离O点的距离,求得位移,再求解平均速度.
【详解】根据质点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得:t=0时,x0=5m;t=2s时,x2=21m;t=3s时,x3=59m;则质点在t=0到t=2s时间内的位移为:△x1=x2-x1=16m,;则质点在t=2s到t=3s时间内的位移为:△x3=x3-x2=38m,;故选A.
6.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甲同学用手握住直尺端,乙同学手的上边缘在直尺下端刻度为的地方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没有接触到直尺。当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开直尺时,立即握住直尺,结果乙同学握住直尺时手的上边缘处的刻度为。因此可以根据刻度与刻度之间距离的大小,判断出乙同学反应时间的长短。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直尺下端刻度所在位置必须是刻度为零的位置
B.如果丙同学进行上述实验时测得刻度与刻度之间距离是乙同学的倍,则说明丙的反应时间是乙的倍
C.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比是
D.一个人左右手配合也可以测出自己的反映时间
【答案】C
【解析】
【详解】AB.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判断出乙同学的反应时间,只要知道下落的高度即可,并不需要知道直尺下端刻度a所在位置必须是刻度为零的位置,由公式可得
可知,如果丙同学进行上述实验时测得刻度与刻度之间距离是乙同学的倍,则说明丙的反应时间是乙的倍,故AB错误;
C.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在相邻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故C正确;
D.若甲左手捏住尺的上端,右手在尺的下部作握尺的准备,用此方法对应的时间是甲的心理调整的时间,不是看到直尺下落后的反应时间,故D错误。
故选C。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得0分)
7.为了节能减排,中国政府计划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新能源电动汽车将会走进千家万户。一款电动家用轿车在某次测试中0~30m/s的加速时间为10s,设测试过程中车的加速度随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则轿车在该段时间内( )
A.最小加速度大小为 B.平均加速度等于
C.平均速度等于15m/s D.位移大于150m
【答案】BD
【解析】
【详解】AB.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平均加速度等于
故最小加速度大小小于,故A错误,B正确;
CD.若轿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
测试过程中车的加速度随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定性作出轿车的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知轿车在该段时间内位移
平均速度为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8.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圆环与水平地面相切于M点,A点是圆环水平直径的左端点,B、C位于圆环的同一水平线上,AB、AM、AC是三条光滑倾斜直轨道,a、b、c三个小球分别由A点从静止开始释放,分别运动到B、M、C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a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最短 B.球b运动到M点所用的时间最长
C.球c运动到C点所用的时间最长 D.三球所用的时间一样长
【答案】AC
【解析】
【详解】设圆半径为R,从A点开始的倾斜直轨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小球下滑的加速度为
根据运动公式
解得
因越大,则时间越短,可知球a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最短,球c运动到C点所用的时间最长。
故选AC。
9.亚洲象是亚洲现存最大陆生动物,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的亚洲象主要分布于云南。甲、乙两头亚洲象正在追逐嬉戏,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分别如图中的图线A、图线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时间内,甲、乙运动的方向相同 B.在时间内,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在时刻后,乙在甲的前方 D.在时刻,甲、乙相遇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在时间内,甲、乙均沿正方向运动,选项A正确;
B.在时间内,甲的图像为直线,说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错误;
C.在时刻后,甲在乙的前方,选项C错误;
D.在时刻,甲、乙相遇,选项D正确。
故选AD。
10.在制造业领域中,传送带可将产品的生产组合、运输、分拣、包装等环节的作业自动化。如图所示,左、右两端距离为3m的水平传送带以大小为2m/s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现将一滑块(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若滑块在传送带上向右匀加速滑行与匀速滑行的时间恰好相等,取重力加速度大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在传送带上向右滑行的时间为1s
B.滑块在传送带上向右滑行的时间为2s
C.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D.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答案】BD
【解析】
【详解】AB.设滑块在传送带上向右滑行的时间为,则有
其中
,
解得
故A错误,B正确;
CD.设滑块在传送带上向右匀加速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根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有
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该实验运用的思想方法是__________。
A.控制变量法B.等效替代法C.理想模型法
(2)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____N。
(3)下列的实验要求不必要的是_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应用测力计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应在水平桌面上进行实验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答案】①.B②.3.80③.BD##DB
【解析】
【详解】(1)[1]根据实验原理可知该实验运用的思想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故选B。
(2)[2]弹簧测力计读数,分度值为0.1N,故由图可知,读数为3.80N。
(3)[3] A.实验通过作出三个力的图示,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重物的重力必须要知道;故A正确;
B.因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所以不能在水平桌面上进行实验,故B错误;
C.拉线方向必须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才确保力的大小准确性;故C正确;
D.当结点O位置确定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也确定,由于重物的重力已确定,两力大小与方向均一定,因此弹簧测力计B的大小与方向也一定,所以不需要让结点固定,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D。
12.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测出遮光条的宽度,光电门1、2之间的距离;
②用细线跨过定滑轮,细线一端与小车相连,另一端挂上托盘和砝码,调节滑轮高度使滑轮右侧细线与木板平行;
③调节木板的倾角,使小车沿木板匀速下滑;
④取下托盘和砝码,测出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⑤取下托盘和砝码后,让小车从光电门1上方沿木板下滑,记录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的遮光时间分别为、,算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⑥改变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③④⑤,得到多组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以及对应的加速度
⑦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出图像。
小车(含遮光条)的质量用表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必要的操作是_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需满足的条件
B.遮光条的宽度要适当小一些
C.小车每次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2)某次实验时,测得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的挡光时间分别为,则小车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在坐标纸上作出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得到的结论为__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小车所受合外力一定,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成正比
B.小车所受合外力一定,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
C.小车的质量一定,小车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
(4)利用图乙中的图像还可求得小车(含遮光条)的质量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①.B②.2.5③.4.9④.C⑤.250##251##252##253##254##256
【解析】
【详解】(1)[1]A.该实验的原理是在挂上托盘和砝码的情况下使小车做匀速运动,即小车此时处于平衡状态,之后去掉托盘和砝码,使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由此可知,小车所受合外力即为托盘和砝码的重力,因此,不需要需满足的条件,故A错误;
B.该实验用到了光电门,测速原理是用小车上所安装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来代替小车的瞬时速度,因此,要使所测瞬时速度更接近真实值,遮光条的宽度要适当小一些,故B正确;
C.该实验探究的是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根据
可知,每次小车是否从同一位置释放并不影响实验探究,故C错误。
故选B。
(2)[2][3]小车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为
小车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为
由此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
(3)[4]图乙中,纵轴表示加速度,横轴表示托盘和砝码的质量,且图像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根据该实验的原理有
变式得
由此可知,小车的质量一定,小车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
故选C。
(4)[5]根据
可知,图像得斜率为,代入数据可得
解得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13.某同学用一手机传感器软件探究电梯上升过程中的超失重现象,该软件可以实时测量手机运动时的加速度。该同学在电梯里随电梯由静止开始上升,电梯加速上升过程传感器上显示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1)若加速上升的时间为3s,求3s末该同学的速度大小v和位移大小x;
(2)若该同学的体重为50kg,求加速上升阶段他对电梯的压力N。
【答案】(1)0.9m/s,;(2)515N,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
【详解】(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
代入数据可得
,
(2)对其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上升阶段该同学对电梯的压力为515N,方向竖直向下。
14.避险车道是指在长陡下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速度失控(刹车失灵)车辆驶离正线安全减速的专用车道,车道长,倾角呈左右,把汽车在避险车道的运动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一辆总质量的货车在倾角为的长直下坡路段以90km/h的速度行驶,驾驶员突然发现刹车失灵,货车开始匀加速下坡,加速度大小。,。
(1)货车开始加速后刚好进入避险车道,求货车刚进避险车道时速度大小v;
(2)该货车进入避险车道上行驶时恰好停下,求货车在避险车道上行驶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
(3)若避险车道倾角为,求货车在避险车道上所受阻力大小f。
【答案】(1)40m/s;(2);(3)
【解析】
【详解】(1)货车在下坡路段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刚进避险车道时速度为v,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
(2)货车进入避险车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a,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
(3)设阻力为f,受力分析有
代入数据解得
15.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上放着质量m=4.5kg的木箱,用 大小F=N、方向与斜面夹角为30°的拉力斜向上拉着木箱,木箱与斜面均恰好能静止。已知斜面的质量M=5.5kg,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 ,各接触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木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2)斜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答案】(1);(2)
【解析】
【详解】(1)对木箱受力分析可知
解得
(2)对木箱和斜面的整体分析可知
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