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
第1课时 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1章 地球的运动
01
核心知识梳理
02
课时达标精练
03
综合素养提升
目
录
一、 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1. 在图中线段处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略
略
2. 公转的基本概况
(1) 旋转中心: 。(2) 方向: 。(3) 周
期: 。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北半球不同节气的昼夜情况
图
示 节气 时间 太阳直射的纬线(纬度) 北纬40°上的昼夜长短情况
图A 、
秋分 3月21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0°)
图B 6月21日前后
(23.5°N)
图C 12月22日前后
(23.5°S)
春分
赤道
昼夜等长
夏至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冬至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2.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直射北半球
时 北半球各纬度 ;纬度
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南半球的昼夜长
短与北半球
直射南半球
时 北半球各纬度 ;纬度
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直射赤道时 全球各地昼夜 昼长夜短
相
反
昼短夜长
等长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带来的昼夜长短变化(以北
半球为例)
(常考地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
议于2025年3月4—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读图,完成1~3题。
1. 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 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C. 地球公转与自转的方向相反
D.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月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会议召开期间,地球运行在( B )
A. ①段 B. ②段
C. ③段 D. ④段
3. 图中地球公转方向的顺序,正确的是( B )
A. ②①④③ B. ③④①②
C. ①④③② D. ③②①④
B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会导致地球昼夜长短发生变化,不同节气的太阳
光照情况有所不同。下图为地球在夏至日、冬至日和春秋分日时的太阳
光照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4~7题。
4. 当太阳光照如图中“夏至日”所示时,下列关于昼夜长短的说法正确
的是( C )
A. 北半球昼短夜长 B. 南半球昼长夜短
C. 赤道上昼夜等长 D. 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当太阳光照如图中“冬至日”所示时,下列纬线上白昼最长的是
( D )
A. 60°N B. 30°N
C. 0°(赤道) D. 30°S
D
6. 图中“春秋分日”光照图反映的全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C )
A. 北半球昼长夜短 B. 南半球昼短夜长
C. 全球昼夜等长 D. 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当北半球处于夏至时,以下关于极昼、极夜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C )
A. 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B. 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C.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 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地理实验)地理课上,同学们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地球的运动。
读地球运动过程演示图,完成8~10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演示地球公转时,应该( A )
A. 尽量让球心始终与光源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B. 以光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移动
C. 地球仪始终保持地轴的北端指向光源
D. 演示时,地轴始终垂直于桌面
A
9. 四个地球仪,表示的是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的光照情况,图
中①②③④的位置依次对应( C )
A. abcd B. adbc
C. dcba D. dbac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移动地球仪,公转一周,我们可以观察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 A )
A. 23.5°S~23.5°N B. 90°S~90°N
C. 66.5°S~66.5°N D. 始终直射赤道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北京日出时间的早晚而确定
的。下表示意某年部分日期的升国旗时间。据此完成11~13题。
日期 1月1日 4月1日 7月1日 10月1日
升旗时间 7:37 5:58 4:50 6:12
11. 表格中升国旗时间最早的日期是( C )
A. 1月1日 B. 4月1日
C. 7月1日 D. 10月1日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表格中升国旗最晚的日期正逢( B )
A. 春节 B. 元旦节
C. 国庆节 D. 中秋节
13. 导致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B )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纬度位置 D. 海陆分布
B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数九”又称“冬九九”,“数九”是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
“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民间有描画“九九消寒
图”的习俗,人们用墨笔每天晕染一瓣梅花,九九八十一天后,梅
花点遍,春回大地。图1为九九消寒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地球公转方向是 ,公转的周期是 ;公转的
同时地球也在自转,在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 (填
“顺”或“逆”)时针。
自西向东
一年
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晕染第一瓣梅花时,日期在12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至图
中 (填序号)位置。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南极圈及
其以南地区会出现 (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3) 九朵梅花点遍后,地球即将公转到④位置,这一天是北半球
的 (填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 (填纬线),全球昼
夜等长。
③
极昼
春分
赤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数九”开始时,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为昼 夜 ;在
整个“数九”期间,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趋势是昼渐 ,夜
渐 。
(5) “数九”期间,北极圈内 (填“极昼”或“极夜”)范
围逐渐 (填“扩大”或“缩小”),原因是太阳直射点正
从 (填纬线)向北移动,这使得北半球昼渐 ,夜
渐 。
长
短
短
长
极夜
缩小
南回归线
长
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共16张PPT)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
第2课时 四季更替 五带的划分
第1章 地球的运动
01
核心知识梳理
02
课时达标精练
03
综合素养提升
目
录
一、 四季更替
1.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地球表面各地在一年中不同时间接受
阳光照射的情况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 、 、 、
四个季节。
春
夏
秋
冬
2. 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 。
相反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带来的季节变化
二、 五带的划分
1. 划分依据:人们根据太阳 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
表面划分为五带。
热量
2. 五带特征
五带名
称 分界线 阳光分
布 热量多少
A北寒带 (66.5°N)以北 斜射 热量少,终年
B北温带 线(23.5°N)至
北极圈(66.5°N) 斜射 热量适中,四季分
明
北极圈
寒
冷
北回归
五带名
称 分界线 阳光分
布 热量多少
C热带 线(23.5°N~
23.5°S)之间 热量多,终年
D南温带 南回归线(23.5°S)至
(66.5°S) 斜射 热量适中,四季分
明
E南寒带 (66.5°S)以南 斜射 热量少,终年
南北回归
直射
炎
热
南
极圈
南极圈
寒
冷
2025年2月3日,人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
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完成1~2题。
1. 2月3日,南半球的巴西处于( C )
A. 春季 B. 秋季 C. 夏季 D. 冬季
C
1
2
3
4
5
6
7
8
2. 由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B )
① 昼夜交替 ② 四季变化 ③ 昼夜长短变化 ④ 日月星辰东升
西落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B
1
2
3
4
5
6
7
8
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
“五带”。读地球上的五带划分示意图,完成3~5题。
3. 下列关于地球上五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热带无极昼极夜现象
B. 寒带有太阳直射现象
C. 寒带无极昼极夜现象
D. 南温带和北温带有太阳直射现象
A
1
2
3
4
5
6
7
8
4. 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 C )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北极圈 D. 南极圈
5. 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的是( D )
A. 南温带 B. 北温带
C. 南寒带 D. 热带
C
D
1
2
3
4
5
6
7
8
同一天,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
角往往不同。读秋分日这天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
完成6~7题。
1
2
3
4
5
6
7
8
6. 根据秋分日的正午影长示意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
A. 这一天0°纬线上有太阳直射现象
B. 距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短
C.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越大,气温越低
D. 此时北极点附近全天为白昼
7. 甲地( A )
A. 地处北寒带 B. 气候四季分明
C. 正午人影较短 D. 获得的热量最多
A
A
1
2
3
4
5
6
7
8
8. 图1是2024年某日某时刻地球昼夜分布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
3示意小刚同学绘制的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刻教室的光照情
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1) 图1中示意的这一天是北半球 (填节气),该日地球公
转所处的位置在图2中的 (填“甲”“乙”“丙”或“丁”)
处,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区域会出现 (填“极昼”或“极
夜”)现象。
冬至
丙
极昼
(2) 图1所示的时刻,驻马店(33°N,114°E)处于 (填
“白天”或“黑夜”),美国洛杉矶(34°N,118°W)处于
(填“白天”或“黑夜”)。
白天
黑夜
1
2
3
4
5
6
7
8
图3
(3) 图3是我国某地一年中“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刻教室内的阳光照
射情况,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 (填序号),此
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处于 (填季节)。
①
夏季
1
2
3
4
5
6
7
8(共19张PPT)
第1章整合提升
第1章 地球的运动
01
知识体系构建
02
中考真题体验
目
录
考点1 地球的自转
1. 地球的自转的意义
意义 原理 影响
昼夜 交替 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
半,且地球持续自转 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适宜,利于生命
生存与发展,如保证生物正常的生理
活动节奏
时间 差异 地球上东边的地点比西
边的地点先见到日出,
不同经度对应不同时刻 全球各地时间有序,便于安排交通、
通信、商业等活动,通过时区划分,
让时间管理更规范
意义 原理 影响
日月 星辰 东升 西落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以
地球为参照系产生的视
觉效果 为人类提供天然的时间与方向指引,
助力古代航海、农业等活动,激发人
类探索宇宙的兴趣,具有文化与美学
价值,融入文学、艺术等领域
2. 晨昏线的区分
(1) 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
线。比如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上,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若一
条线左侧是夜半球,右侧是昼半球,那么这条线就是晨线。
(2) 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
线。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上,若一条线左侧是昼半球,右侧是夜
半球,则这条线就是昏线。
例1 地球的自转对我们的生活和地球的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影响。下
图展示了地球在某一时刻的光照情况,阴影部分为黑夜。请根据所学知
识,结合图示内容,完成(1)~(3)题。
(1) 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 自转中心是地轴 B. 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
C. 自转的周期约是24小时 D.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B
(2) 关于图中A、B、C、D四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 B点是四点中时间最晚的地方
B. C点正处于日落时刻
C. D点将在2小时后进入白昼
D. A、B两地时间相差12小时
(3) 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相关的是( A )
① 小明凌晨1时观看西班牙足球联赛直播
② 古代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③ 我们学校冬季和夏季的作息时间不同
④ 人们春季播种,秋季收获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C
A
考点2 地球的公转产生的现象
1. 太阳直射情况的变化
2. 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昼夜长短状况 北半
球 南半
球 极地周围
夏至 昼最
长 夜最
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是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是极
夜
冬至 夜最
长 昼最
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是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是极
昼
春、秋
分 全球昼夜等长 3. 五带的划分
例2 2024年10月8日,我国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节气。如图为太
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 2024年寒露节气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C )
A. ab之间 B. bc之间
C. cd之间 D. de之间
C
(2) 2024年寒露节气至2025年元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 B )
A. 向南移 B. 先向南再向北
C. 向北移 D. 先向北再向南
(3)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处时,晋中市( A )
A. 一年中昼最长 B. 昼夜等长
C. 一年中昼最短 D. 昼短夜长
B
A
(2024·江苏宿迁)地理学习离不开实践。某地理兴趣小组尝试利
用乒乓球和铁丝制作地球仪并演示地球自转。据此完成1~3题。
1. 同学们经过反复调整制作好的地球仪,正确的是( D )
A
D
B
C
D
1
2
3
4
5
6
7
8
2. 用制作好的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时,正确的操作是( A )
A. 地轴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B. 从北极上空看,顺时针拨动地球仪
C. 面对赤道,从右向左拨动地球仪
D. 从南极上空看,逆时针拨动地球仪
A
3.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B )
A. 四季变化 B. 昼夜交替
C. 五带形成 D. 昼夜现象
B
1
2
3
4
5
6
7
8
(2024·陕西)如图为某摄影爱好者于今年2、3、4月每月的23日,
在我国某城市同一位置拍摄的日落前景象。据此完成4~6题。
4. 三张照片显示日落时刻越来越晚,说明拍摄期间当地( B )
A. 白昼逐渐变短 B. 白昼逐渐变长
C. 气候逐渐变冷 D. 天气阴晴不定
B
1
2
3
4
5
6
7
8
5. 照片中不同日期日落时刻不同,是因为( A )
A. 地球公转 B. 地球自转
C. 地球大小 D. 地球形状
6. 3月23日拍摄时,太阳恰好在正西方。推断2月23日、4月23日拍摄时
太阳的方位分别是( C )
A. 西北、西南 B. 东北、东南
C. 西南、西北 D. 东南、东北
A
C
1
2
3
4
5
6
7
8
(2024·江苏宿迁)家住杭州的小梅同学,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做
了影子长短变化的实验,并记录下来。读图,完成7~8题。
7. 上述实验中,关于正午影子长短的结论,正确的是( D )
A. 春分最短 B. 夏至最长
C. 秋分最短 D. 冬至最长
D
1
2
3
4
5
6
7
8
8. 一年中,正午影子长短变化的原因是( A )
A. 地球公转 B. 气候差异
C. 海陆变迁 D. 月食现象
A
1
2
3
4
5
6
7
8(共23张PPT)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第1章 地球的运动
01
核心知识梳理
02
课时达标精练
03
综合素养提升
目
录
一、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1. 在图中线段处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略
略
2. 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况
旋转中心
方向 ,从北极上空看呈 (填“顺”或
“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 (填“顺”或
“逆”)时针
周期 (约24小时)
地轴
自西向东
逆
顺
一天
二、 昼夜更替
1. 昼夜更替:由于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当太阳光照射在
地球表面时,任何时刻,地球上都有一半地区是 ,一半地区
是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 。
白天
黑夜
更替
2. 时间差异: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偏 的地点比偏
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所以地球上不同 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
东
西
经度
(地理实验)在暗室里,用电灯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拨动地球
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3题。
1. 该实验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 )
A. 昼夜的更替 B. 四季的更替
C. 昼夜长短的变化 D. 温度带的形成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周期是一年 B. 绕太阳旋转
C. 自东向西转 D. 地轴是假想的
3. 关于甲、乙、丙三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 甲地正值白天 B. 乙地正值日落
C. 丙地正值黑夜 D. 甲地比乙地先迎来日出
D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面是世界文学名著《小王子》中的某段内容。据此完成4~6题。
确实,大家都知道,在美国的正午时分,在法国,正夕阳西下,
只要在一分钟内赶到法国就可以看到夕阳……
4. 下面箭头分别表示太阳光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下列选项中与材料描
述的内容相符的是( C )
A B C D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造成法国、美国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C )
A. 地球形状 B. 地球大小
C. 地球自转 D. 地球公转
6. 能证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现象是( A )
A. 太阳东升西落 B. 水往低处流
C. 冬天冷夏天热 D. 一年有四季
C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为方便不同国家的旅客了解各地的时间,某酒店大厅墙壁上挂着如
下图所示的电子时钟。读图,完成7~8题。
7. 观察酒店电子时钟示意图,当伦敦时间为00:00时,北京时间是
( B )
A. 3:00 B. 8:00 C. 9:00 D. 19:00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关于图中不同城市的时间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只要城市所处经度相同,区时就一定相同
B. 东边城市时间总是比西边城市时间早
C. 相邻两个城市之间的时间差都是1小时
D. 全球所有城市的时间差异都是由表的样式不同造成的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日晷是我国古代人们利用日影计时的一种计时仪器。滕州市某中学
开展利用自制日晷计时的实践活动。下图示意同学们自制的简易日晷模
型。读图,完成9~10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古代人们利用日晷计时运用的地理原理是( C )
A. 地球公转 B. 地球形状
C. 地球自转 D. 地球大小
10. 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的规律是( D )
A. 逐渐变短 B. 逐渐变长
C. 先变长,后变短 D. 先变短,后变长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
而息、顺应天时”的生存法则。下面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景观图。读
图,完成11~12题。
11. 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息规律的主要原因是( C )
A. 月球的自转 B. 地球的公转
C. 地球的自转 D.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大连位于阿克苏的东方,如果顺应天时,地处阿克苏的小红比大连
的小明晚上入睡时间( B )
A. 更早 B. 更晚
C. 早晚一样 D. 无法判断
B
13.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从地理角度看,“坐地日
行八万里”的地点及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C )
A. 北极点,因为地球自转轴穿过北极点
B. 该地点在地球上并不存在
C. 赤道,因为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地球自转一圈约 24 小时
D. 南极点,因为南极点是地球最南端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常考地图)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使得地球表面不
同地区在不同时刻经历白天与黑夜的更迭。读地球上的昼夜分布示
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天),完成以下
探究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探究一:昼夜状态及时长差异]
(1) 在地球的自转过程中,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某点会沿纬
线从 A 到 B 再到 C 运动。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
照亮地球的一半。
探究引导:仔细观察该点运动轨迹,思考其与太阳光照区域的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分析:在从 A 运动到 B 的过程中,该点位于未被太阳照亮的一侧,所
以处于 (填 “白天”或“黑夜”);在从B运动到C的过程
中,该点进入了被太阳照亮的区域,处于 (填“白天”或“黑
夜”)。从图中的A、B、C所在弧线长度可以看出,代表黑夜的弧线短
于代表白天的弧线,由此可得出该条纬线上,夜晚比白天 (填
“长”或“短”)。
黑夜
白天
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探究二:特殊时刻的地点判断]
(2) 在A、B、C三点中,处于午夜的是 ,此时该点所在地区正
背对太阳,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刻;处于正午的是 ,该点所在地
区此时正被太阳直射,太阳高度角最大。
探究引导:回忆午夜和正午的定义,结合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来
判断。
A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分析:思考在昼夜分布示意图中,怎样的位置关系对应午夜和正午。
探究拓展:假设地球不自转,A、B、C三点还会有午夜和正午的区别
吗?请说明理由。
不会。假设地球不自转,A、B、C三点将一直处于同一光照状态,要么
一直被太阳照射(类似极昼),要么一直处于黑暗(类似极夜),不存
在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导致的午夜和正午之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探究三:晨昏线相关探究]
(3) B点位于晨昏线上,晨昏线是昼夜的分界线,顺着地球自转方
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
探究引导: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B点即将进入的区域。
分析:图示中B点即将进入白天,B点所处的时刻是 (填“清
晨”或“黄昏”)。
探究拓展:如果地球自转方向变为自
东向西,B点所处时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B点所处时刻会变为黄昏。
清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探究四:影子与时间关系探究]
(4) 下图示意玲玲同学不同时间的影子。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角密
切相关,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
探究引导:根据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判断更接近正午的
影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分析:如果是同一天,那么更接近正午的是 (填“甲”或
“乙”)。
探究拓展:在一天当中,玲玲同学的影子长度会怎样变化呢?
先变短,后变长。
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