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27 板块二 专题二 考题研析 任务突破二 微专题2 读写融合新题型预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27 板块二 专题二 考题研析 任务突破二 微专题2 读写融合新题型预测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1 11:3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微专题2 读写融合新题型预测
板块二 基于提升审美情趣的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散文阅读
考题研析——思维建模方能触类旁通
任务突破二 散文阅读的高阶考法
近年来,读写结合类试题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材料是从试卷内文学类文本的材料中衍生出来的,命题指向统编语文教材中的不同学习任务,以考生在作品阅读过程中的体验为出发点,把阅读与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文学类文本阅读涉及的写作任务主要包括学写文学短评、撰写读书札记、撰写访谈提纲、拟写视频脚本,考生在一轮复习中,要引起广泛重视。
(一)学写文学短评
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具体的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为评论对象,并对对象的某一点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性观点;或评论作家创作的得失,或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文学短评篇幅相对短小。
近年来,对文学短评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两类题型:一是要求列出评论要点,二是要求写出短评思路。当然,随着新高考命题的全面铺开,对文学短评的考查会出现更为新颖的题目。
解答这类题,一般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1)把握评论对象。只有细致地阅读作品,才可能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有真切的感受;只有对评论对象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
(2)确定评论方向。题干往往限定写小评论的切入口,这种切入口就是我们写小评论的方向。快速确定评论方向,对于准确锁定文本中的相关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3)拟定评论要点或思路。如若要求列出评论要点,需依据评论方向,揣摩、品味文本中的重要词语、句子、段落,明确答题区间,归纳概括评论要点。
如若要求围绕关键词拟写评论思路,给出多个关键词,先要找到这些关键词的内涵在文本中的对应内容,然后综合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思辨关系;给出单一关键词,要找到这一关键词内涵,然后从文本中寻找能体现这一内涵的系列要点,再概括梳理,分条表述。
(二)撰写读书札记
读书札记,其实就是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
近年来,对读书札记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撰写读书札记的要点。这类题型综合性强,将读写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全面考查考生的应用写作能力。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1)研读文本,关注小说中交代的时代背景、描绘的生活场景,深入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精神风貌、风俗习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2)要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和具体环境、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及背景,调动自己所掌握的历史文化知识,读懂文本中所呈现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风貌,能够以读书札记的形式进行分析和概述。
(3)要注意梳理作品呈现的多方信息,善于对不同内容进行关联、聚合,从而概括出所写读书札记的要点。
(三)撰写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是采访者在采访前所草拟的任务大纲。访谈提纲涵盖了采访的对象、主要流程和内容,有时也包括采访的目的、采访过程的操作以及可能发生的情况等。访谈提纲对采访者完成采访任务起到重要的作用。
高考对访谈提纲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撰写访谈提纲的思路。这就要求考生要明确访谈提纲的写作要领,把握访谈提纲的写作思路。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依据访谈主题,查找资料,查看访谈主题的相关内容,整理出与主题相关的各个不同方面,并补充相关材料。
(2)根据访谈主题,在明确此次采访的目的后,以此目的为主线整理出一系列相关的采访问题。根据问题的由浅入深,依次形成问题链,初拟访谈提纲。
(3)进行预访谈,与模拟对象进行有目的的对话,根据被访谈者的对话体验和是否最后达成访谈目的两方面的参考来修正访谈提纲。
(四)拟写视频脚本
短视频脚本也可称为短视频的“剧本”,剧本内容主要记录下拍摄的画面、演员的台词、场景等。一个视频的质量跟视频脚本制作质量密切相关。
近年来,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引入对视频脚本的拟写,引导考生更多地关注媒介信息,不断提升媒介素养。
拟写视频脚本,一般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主题和目标 脚本需要清晰地阐述视频的主题和目标,这有助于确保视频内容与目标观众的需求和兴趣相符。
内容呈现 脚本应详细描述视频的各个环节,包括场景、人物动作、对话等,这有助于确保视频内容连贯且易于理解。
选择合适的景别 景别是指摄影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不同的景别能够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脚本中应明确使用哪种景别,例如特写、近景、中景、全景和远景。
运用适当的 拍摄手法 脚本应描述将如何拍摄视频,包括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以及固定机位的拍摄方式。
控制视频时长 短视频通常时间短暂,因此脚本需要合理安排剧情发展,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整展现故事。
包含台词 和旁白 脚本中应包含角色的对话和旁白,这有助于增加视频的叙事深度和观众的理解。
设计镜头和节奏 脚本应有序设计镜头,控制每个镜头的时长,确保镜头间的衔接自然,提供流畅的观赏体验。
考虑风格和设计 脚本应整体把握视频的内容风格,并据此设计镜头调度,为视频成片的风格服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补画高手
凌鼎年
美籍华裔大收藏家达一贯准备向家乡的博物馆捐赠一百件书画,但他提出要看一下唐代孙位的《竹林七贤图》。
达一贯提出这样的要求,实在不算过分,不满足他也说不过去,但柏年松馆长知道这是一幅残画,竹林七贤自然应该有七位人物,可画面上只有四位人物,还缺三位,如果让达一贯看这残画,有损博物馆的颜面,除非把它修补完整。
《竹林七贤图》是唐代之画,至少有一千一百年的历史,属于一级文物,轻易不能碰。而修修补补的事,名家一般不愿意做,非名家又拿不下,博物馆也信不过,这确乎是个难题。
时间紧迫,柏年松馆长很头疼,他说:“要是我行,我就自己上了。”可现在一时半刻找谁来修补呢?柏年松一筹莫展。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第二天,柏年松带两位副馆长去给第一任老馆长祝寿。别看老馆长九十九岁了,精气神不错。他目光如炬,洞若观火,酒过三巡后,对柏年松馆长说:“你有心事?一定有心事。”
柏年松见被老馆长看穿,只得如实相告。
老馆长沉思片刻后说:“我推荐一人——曲天成,他一定能胜任。”
曲天成这名字太陌生了,从未听说过,像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属哪路神仙?老馆长怎么会推荐他?凭什么推荐他?柏年松心中不能不打上问号。但听老馆长的口气,很有自信的样子,且老馆长德高望重,不可能说没有把握的话,他姑且信之。
为表诚意,柏年松与两位副馆长专程去拜访曲天成。原来曲天成是裱画师,以装裱、修复古画为主,他既是书画鉴赏家,也是国画家,山水、花鸟都有涉猎,尤其擅长人物。他画画,只是兴趣,从不参加画展,更不卖钱。
柏年松听老馆长介绍曲天成收藏了很多古绢、古纹、古纸、古墨,那些绢与宣纸,大的好几尺,小的巴掌大,距今几百年的都有,泛黄发黑,扔在地上都未必有人捡,他都当宝贝似的藏着。
柏年松提出要看看曲天成的画作,曲天成取出一幅《百仙图》长卷。那人物,那构图,那线条,那着色,那眼神,那动作,神形毕肖,活灵活现。柏年松暗暗想:高手在民间啊!他终于相信老馆长的推荐是靠谱的了。
柏年松拿出《竹林七贤图》的照片,问曲天成有没有修补完整的把握。
曲天成拿出放大镜细看后,斟酌再三说:“类似的古绢我有,古墨也有,画人物也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原画上只有山涛、王戎、刘伶、阮籍四位,那嵇康、向秀、阮咸三人却形神难知,是坐,是蹲,是立,是卧;是笑,是哭,是嗔,是憩,还是侃侃而谈,或者假痴不癫?”
确实,这是最伤脑筋的事。
曲天成说:“这样,我先构思构思,构思成熟后,画幅小样,你们认可了,我再正式补画。”
大约半个月后,曲天成发来了他的小样稿,但见图上阮咸在弹阮,嵇康在抚琴,向秀援笔欲书,不知是准备赋诗,还是绘画。
柏年松看后,觉得颇符合这三人的个性,征求了老馆长与多位专家的意见后,做了些小的修改,就把方案确定了下来。
柏年松要求曲天成来博物馆修补,曲天成一口回绝,说必须在他家里完成。理由是在整个修补过程中,哪怕一声咳嗽或打个喷嚏都会影响线条的细微走向与色泽的些许浓淡,主笔者最好不外出,不走动,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而且,最好在没有任何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一气呵成。一旦上手,那时间是没有保证的,也许吃也顾不上了,开个夜工,熬个通宵,谁说得准呢?再说,在家,一应俱全,随手可取……
这就让柏年松为难了,要知道《竹林七贤图》是国宝,怎么能随随便便拿出博物馆呢?曲天成很固执,说信不过就算了。
僵持了几天后,柏年松做了让步,但一套手续——签字、盖章一样也不能少,要知道他是担着很大风险的。
一个多月后,曲天成将《竹林七贤图》修补完成了,那人物的衣纹线条以铁线描为主,杂用兰叶描,线条劲道,勾勒流畅,富有质感,透着张力。特别是眼神,清澈、干净、高傲、狷介,流露出崇尚自然、不拘礼法的神态,一个个仙风道骨。人物既各各不一,又相互照应,整个画面十分和谐,简直天衣无缝,柏年松很满意,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捐赠仪式结束后,柏年松馆长邀请达一贯去欣赏《竹林七贤图》。达一贯看得很认真很仔细,连连说:“神品,神品,不,堪称逸品。”
看罢画,落座品茗时,柏年松馆长问达一贯对《竹林七贤图》的看法。
达一贯沉吟半晌后说:“据我所知,《竹林七贤图》是残画,但你给我看的是一幅完璧的画。以我多年的鉴赏经验,凭眼力判断,从材质、笔法来看,应该是真迹,难道世间留有两幅孙位的《竹林七贤图》?”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达一贯准备向家乡博物馆捐赠一百件书画,但要求先欣赏博物馆中收藏的唐代孙位的《竹林七贤图》,这令馆长柏年松感到十分为难。
B.柏年松苦于没有找到修补《竹林七贤图》的名家,便主动向第一任老馆长求助,之后在老馆长的举荐下找到了民间手艺人曲天成。
C.“他画画,只是兴趣,从不参加画展,更不卖钱”,既展现了曲天成淡泊的品性,也解释了柏年松不知道曲天成这一人物的原因。
D.达一贯对修补后的《竹林七贤图》的高度认可及产生的猜测,侧面展现了曲天成高超的补画技巧,也表明达一贯的鉴赏能力有待提升。

C [A项,“但要求先欣赏博物馆中收藏的唐代孙位的《竹林七贤图》”错误。根据后文捐赠仪式结束后才去看《竹林七贤图》可知,达一贯没有要求先看《竹林七贤图》,只是要看一下《竹林七贤图》。B项,“便主动向第一任老馆长求助”错误。不是柏年松主动向老馆长求助,是老馆长看出了柏年松有心事,柏年松才说出自己的难题。D项,“也表明达一贯的鉴赏能力有待提升”错误。这里只是为了说明曲天成的补画技巧之高超。]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对次要人物老馆长虽着墨不多,但他却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正是其德高望重与慧眼识珠才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小说将柏年松对修补画作一筹莫展与曲天成成功修补《竹林七贤图》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柏年松才不配位的讽刺。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如对曲天成补画过程中的大量细节描写,突出了其专业性与专注性,让人印象深刻。
D.小说运用了留白的手法,没有明确交代曲天成的具体身份和背景,只是介绍其收藏和高超的技艺,给人留有想象的空间。

A [B项,“表达了作者对柏年松才不配位的讽刺”错误。小说没有这层意思,是为了衬托曲天成补画技巧之高超。C项,“如对曲天成补画过程中的大量细节描写”错误。文中对曲天成的补画的过程属于略写,只“一个多月后,曲天成将《竹林七贤图》修补完成了”这一句话带过,没有细节的描写。D项,“没有明确交代曲天成的具体身份和背景”错误。从原文“原来曲天成是裱画师,以装裱、修复古画为主,他既是书画鉴赏家,也是国画家,山水、花鸟都有涉猎,尤其擅长人物”来看,文中有交代曲天成的身份——裱画师。]
3.从老馆长推荐到《竹林七贤图》修补完成,柏年松对曲天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由“曲天成这名字太陌生了,从未听说过,像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属哪路神仙?老馆长怎么会推荐他?凭什么推荐他?柏年松心中不能不打上问号”可知,柏年松刚听到曲天成的名字时感到陌生,对曲天成的补画能力感到怀疑。
②由“那人物,那构图,那线条,那着色,那眼神,那动作,神形毕肖,活灵活现。柏年松暗暗想:高手在民间啊!他终于相信老馆长的推荐是靠谱的了”可知,柏年松在看到曲天成的《百仙图》后感到震惊,相信了曲天成具有补画能力。
③由“这就让柏年松为难了,要知道《竹林七贤图》是国宝,怎么能随随便便拿出博物馆呢?”“僵持了几天后,柏年松做了让步”可知,接着柏年松对曲天成要求在自己家里完成修补工作感到为难,对曲天成的固执感到无奈。
④由“那人物的衣纹线条……石头也落了地”可知,最后柏年松看到曲天成修补好的《竹林七贤图》后,对曲天成的技艺和才华表示由衷的敬佩。
[答案] ①柏年松刚听到曲天成的名字时感到陌生,对曲天成的补画能力感到怀疑。②在看到曲天成的《百仙图》后感到震惊,相信了曲天成具有补画能力。③接着对曲天成要求在自己家里完成修补工作感到为难,对曲天成的固执感到无奈。④最后看到曲天成修补好的《竹林七贤图》后,对曲天成的技艺和才华表示由衷的敬佩。
★4.读书小组要为本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提出了一组关键词“信任·匠心”,请你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文通过曲天成对《竹林七贤图》的修补过程,生动展现了“信任·匠心”这一主题。
①由“老馆长沉思片刻后说:‘我推荐一人——曲天成,他一定能胜任。’”“但听老馆长的口气,很有自信的样子,且老馆长德高望重,不可能说没有把握的话,他姑且信之”可知,老馆长对曲天成的推荐是基于对他的深刻了解和信任;这份信任促使柏年松最终选择相信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民间高手,而柏年松对曲天成从质疑到信任的态度转变,更加强化了信任在成功合作中的重要性。
②另一方面,曲天成的匠心体现于他对补画工作的专注和执着,他坚守原则,坚持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工作,以精湛技艺将残画修复至天衣无缝,这份对艺术极致的追求正是匠心的最佳诠释。小说通过信任的建立和匠心的实践,强调了二者在艺术创作和传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答案] ①柏年松对老馆长的信任促使他找到了民间补画高手曲天成,其对曲天成的信任又使得《竹林七贤图》得以成功修补。②曲天成修补《竹林七贤图》中展现出精湛的技艺、巧妙的构思及对艺术的追求,正是其匠心精神的具体表现。
谢 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