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历史前进的步伐总是伴随着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右图是陈云同志的题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题词反映了20世纪我国思想界的一次大讨论。这场讨论针对的是( )
A.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
B.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2.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那么为“它”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两个凡是”的方针
3.《人民日报》社论在评论某次重大会议时指出:“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4.国外一位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对于中国来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下列事件发生在1978年的是( )
①粉碎“四人帮”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下列毛泽东的题词中,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方针的是( )
A B C D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
A.农村 B.沿海地区 C.城市 D.小型企业
7.下图“?”处适合填写的内容是( )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的是( )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④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1984年,刚上任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这种现象说明( )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
②企业职工纷纷脱离国营企业下海经商
③国企改革势在必行
④城乡居民收入有待提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0.1993年,国务院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这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人民公社时代
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11.1977年9月,邓小平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美建交有利于中国的对外开放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破除了迷信
C.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新征程
12.“如果我们追述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这里的“第一扇窗”是指(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建立经济特区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此后,我国逐步推进对外开放。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
A.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B.引进外国资金
C.引进外国先进管理经验
D.发展我国经济
14.1984年,某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实际意味着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最大胆的行动”指的是( )
A.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D.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15.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党内根本不存在所谓以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确凿的事实证明,硬加给刘少奇同志的所谓“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完全是林彪、江青等人的诬陷。八届十二中全会对刘少奇同志所作的政治结论和组织处理,是完全错误的。该决议( )
A.标志着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C.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D.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6.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B.中共十二大—走自己的道路
C.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中共十五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7.2002年,中共十六大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8.低碳生活,简单地说就是低能量、低开支的生活。在我们身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低碳生活”的践行者。“低碳生活”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指导思想的实践(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9.“这次会议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该会议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九大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________需要和________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A.美好生活 不充分不平衡
B.幸福生活 不平衡不充分
C.幸福生活 不充分不平衡
D.美好生活 不平衡不充分
2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下列关于这个梦想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21世纪头20年实现
④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22.“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实现共产主义”
C.“两个一百年” D.“三步走”战略部署
23.在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国梦而确立的奋斗目标中,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 )
A.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00年时
D.改革开放100年时
24.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这条道路”是(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城市领导农村的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计划经济体制的道路
25.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在哪一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
民生 B.科技 C.教育 D.经济
非选择题
26、书籍再现历史。《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是国内首部记叙邓小平最后二十年辉煌岁月的纪实作品。下面的材料是从该书中节选的部分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需要回眸。同样,回眸历史需要距离。一个人、一本书、一篇文章,要经历史的检验考察才看得出其真正价值。1998年北京某出版社推出了一本畅销书《影响中国人一个世纪的最重要的文章》,被列入开篇之作的便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确,此文的发表掀开了社会主义中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崭新篇章,改变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深刻地影响当代中国。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会议对中国普通百姓来说可以称得上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次是遵义会议,一次则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于中央工作会议结束后的第三天召开。由于中央工作会议作了充分的准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期虽短,但是实现了从“两个凡是”向实事求是的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封闭和墨守成规向改革开放的转变。全会发起了推动中国社会加速发展的“第二次革命”,宣告中国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1)材料一中提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发表于哪场思想解放运动中?这场运动对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2)请写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怎样的转变。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材料二 13年前,首钢人做梦也没有想到,改革能给年届花甲、老态龙钟的企业带来返老还童、生机勃勃的变化——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额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倍。
材料三 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的相似。1978年……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里率先实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的典型。实行改革开放是党的哪次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首钢的经营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首钢经营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的相似”的含义。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东方红》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走进新时代》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的“老人”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神话般地崛起”的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
(3)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他”和“老人”的丰功伟绩。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敬爱的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深切缅怀他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建立的不朽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
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两个世纪之交,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中国需要奋斗拼搏的起飞精神,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的闯关精神,需要“万众一心,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需要大智大勇的历史时代,这是一个要求超前预见的历史转折关头,呼唤着一种富于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大智慧、活智慧、新智慧。
——王东《从毛泽东、邓小平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邓小平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我们应该学习他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两个世纪之交的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中国需要什么精神。在这历史转折关头,中国产生的富于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大智慧、活智慧、新智慧”的代表是什么?
30、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逐渐形成的。下面是某同学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历程”做的知识梳理。
(1)请写出知识梳理中①②③代表的内容。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结合具体史实,谈谈你对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讲话的理解。
材料三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根据材料三,指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
(4)列举两例新时期以来我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取得的科技成就。
(5)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谈谈你对实现中国梦的认识。
答案
1-5CCCDD 6-10ADDDB 11-15CCDBD 16-20DBDDD 21-25CCACA
26.(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1978年12月、北京。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27、(1)安徽凤阳小岗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首钢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企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实行国有企业改革,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3)2013年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和开放,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28、(1)毛泽东。
(2)邓小平。深圳。
(3)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9、(1)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热爱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创新等。
(2)奋斗拼搏的起飞精神,“过五关、斩六将”的闯关精神,“万众一心,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0、(1)①邓小平理论;②科学发展观;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效仿苏联模式,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劳动者的积极性不高,社会经济发展遭遇了一些挫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根据本国实际情况,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3)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量子卫星、“天眼”工程等。(任答两点即可)
(5)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必须关注民生;全体中华儿女要共同努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