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1.1运动的描述-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1.1运动的描述-专项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01 21:1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 情 分 析
生活实践类 安全行车,生活娱乐,交通运输,体育运动(如汽车刹车,飞机起飞,电梯运行,无人机升空)
学习探究类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速度的测量,加速度的测量,追及相遇问题
第1课时 运动的描述
目标要求 1.了解质点和位移的概念,知道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2.了解参考系的作用,会在实例中选择合适的参考系。3.掌握速度、加速度的概念,体会比值定义法和极限思想。
考点一 质点、参考系和位移
1.质点
(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      的点,是一种    模型。
(2)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       和         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参考系
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为    的物体叫作参考系,通常以    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1)路程是物体      的长度,它是标量。
(2)位移是由    指向    的有向线段,它是    量。
(3)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    路程;其他情况下,位移的大小    路程。
(4)在一维坐标系中物体的位置用位置坐标表示,位移等于末位置与初位置坐标之差。
如图,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的位移Δx=    。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
2.体积很大的物体,一定不能视为质点。(  )
3.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  )
4.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
例1 (2025·河北衡水市开学考)2024年8月1日,潘展乐在长50 m的标准泳池中以46秒40的成绩获得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冠军,为中国游泳首夺该项目奥运会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则(  )
A.研究潘展乐的技术动作时可以将他看成质点
B.“46秒40”指的是时间间隔
C.在游泳过程中,以泳池里的水为参考系,潘展乐是静止的
D.潘展乐在此次比赛中的位移为100 m
例2 (2025·山西太原市开学考)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我国杭州举行,田径比赛使用400米标准跑道,如图为400米标准跑道简化示意图,400米指的是跑道内圈的长度,内圈跑道由直道部分和两个半圆组成,直道部分长度为87 m,半圆的半径为36 m,A点为直跑道的起点,B点为直跑道的中点,假设某同学在该跑道内圈上进行训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起跑点为A且该同学完成5 000 m长跑训练,则他全程的位移大小为87 m
B.若起跑点为B且该同学完成5 000 m长跑训练,则他全程的位移大小为36 m
C.若起跑点为A且该同学完成10 000 m长跑训练,则他全程的位移大小为72 m
D.若该同学完成10 000米长跑训练,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
考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速度
(1)物理意义: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即运动的快慢。
(2)定义式:v=,是矢量。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物体发生的    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即=    ,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    的方向。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        或经过     的速度,是矢量,其方向是物体在这一时刻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轨迹的    方向。
3.速率
(1)速率:      的大小,是标量。
(2)平均速率:物体运动的    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填“一定”或“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1.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在该时刻或该位置的运动方向。(  )
2.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叫平均速率。(  )
3.一个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0,平均速率也一定为0。(  )
4.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平均速率。(  )
例3 (2021·福建卷·1改编)一游客在武夷山九曲溪乘竹筏漂流,途经A峰附近的M点和B峰附近的N点,如图所示。已知该游客从M点漂流到N点的路程为5.4 km,用时1 h,M、N间的直线距离为1.8 km,则从M点漂流到N点的过程中(  )
A.该游客的位移大小为5.4 km
B.该游客的平均速率为5.4 m/s
C.该游客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5 m/s
D.若以所乘竹筏为参考系,B峰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
思考 若该游客还想再漂流一次,于是该游客以漂流结束点乘车到达漂流出发点,又乘竹筏漂流到结束点,那么该游客此次漂流全过程(结束点→出发点→结束点)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例4 (2024·江西卷·3)一质点沿x轴运动,其位置坐标x与时间t的关系为x=1+2t+3t2(x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关于速度及该质点在第1 s内的位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速度是对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6 m
B.速度是对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描述;6 m
C.速度是对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5 m
D.速度是对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描述;5 m
自然界中某量D的变化可以记为ΔD,发生这个变化所用的时间间隔可以记为Δt,变化量ΔD与Δt之比就是这个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简称变化率。变化率不表示物理量D的大小,只表示D的变化快慢。例如速度v=是位置对时间的变化率,表示位置变化的快慢,即运动的快慢,v与Δx、Δt无关,a=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的大小v及速度变化量Δv的大小无关。
例5 (2025·江苏苏州市开学考)如图,气垫导轨上装有两个光电计时装置A与B,A、B间距离为L=30 cm,为了测量滑块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一个宽度为d=1 cm的遮光条,现让滑块以某一加速度通过A、B,记录遮光条通过A、B的时间分别为0.010 s、0.005 s,滑块从A到B所用时间为0.200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通过A的速度大小为1 cm/s
B.滑块通过B的速度大小为2 cm/s
C.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
D.滑块在A、B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
拓展 为了提高测量滑块通过光电计时装置A、B时速度的精确度,对遮光条的宽度有什么要求?
 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
由平均速度可知,当Δt→0时,平均速度就可以认为等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测出物体在微小时间Δt内发生的微小位移Δx,就可求出瞬时速度,这样瞬时速度的测量便可转化为微小时间Δt和微小位移Δx的测量。
例6 如图所示是用位移传感器测小车速度的示意图,这个系统由A、B两个小盒组成,A盒装有红外线发射器和超声波发射器,B盒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和超声波接收器,A盒被固定在向右匀速运动的小车上,B盒始终静止不动且与A盒等高,测量时A向B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盒接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停止计时,若两者的时间差为t1,空气中的声速为v0。(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
(1)求A与B之间的距离x1;
(2)经过Δt时间后,A再次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此次B接收的时间差为t2,求A两次发射过程中,小车运动的距离Δx为多大?小车运动的速度v为多大?
考点三 加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      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        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之比。定义式:a=    ,单位:m/s2。
3.方向:与    的方向一致,由    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    (填“有关”或“无关”),是矢量。
4.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对比
比较 项目 速度 速度的 变化量 加速度
物理 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的   和方向 描述物体速度的改变 描述物体         
公式 v=    Δv=     a=   
决定 因素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v=v0+at知,v的大小由v0、a、t决定 由Δv=aΔt知,Δv由a与Δt决定 由a=知,a由     、    决定,与v、Δv、Δt   
1.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
2.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可能很大。(  )
3.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很大,加速度一定很大。(  )
4.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就大。(  )
5.甲的加速度a甲为2 m/s2,乙的加速度a乙为-3 m/s2,a甲>a乙。(  )
6.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
例7 (2024·河南新乡市检测)如图所示,子弹和足球的初速度大小均为5 m/s,方向向右。设它们分别与木板作用的时间都是0.1 s,子弹击穿木板后速度大小变为2 m/s,足球与木板作用后反向弹回的速度大小为5 m/s,则下列有关子弹和足球作用木板时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正确的是(  )
A.子弹:30 m/s2,方向向左
B.子弹:70 m/s2,方向向右
C.足球:30 m/s2,方向向左
D.足球:100 m/s2,方向向右
例8 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做变加速运动,加速度a逐渐减小,则在下列两种情况下,试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并用v-t图像辅助分析。
(1)物体的加速度a与初速度v0方向相同;
(2)物体的加速度a与初速度v0方向相反。
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1)a和v同向—→
(2)a和v反向—→
答案精析
考点一
1.(1)具有质量 理想化
(2)形状 大小
2.参考 地面
3.(1)运动轨迹 (2)初位置 末位置 矢 (3)等于 小于 (4)x2-x1
判断正误
1.√ 2.× 3.× 4.×
例1 B [研究潘展乐的技术动作时,其形状和大小不可以忽略不计,不能将他看成质点,故A错误;题中“46秒40”所对应的是一个过程,为时间间隔,故B正确;潘展乐在游泳过程中相对泳池里的水是运动的,故C错误;依题意,知潘展乐在100米自由泳比赛中的位移为零,故D错误。]
例2 D [由于完成5 000 m长跑训练需要跑12.5圈,若起跑点为A且该同学完成5 000 m长跑训练,则他的终止点在C点,如图所示,所以他的位移大小为x= m≈113 m,故A错误;
若起跑点为B且该同学完成5 000 m长跑训练,则他的终止点在D点,如图所示,所以他的位移大小为x'=72 m,故B错误;若该同学完成10 000 m长跑训练,则需要跑25圈,因此不论起跑点在何处,结束点和起跑点重合,位移为0,则平均速度为0,故C错误,D正确。
]
考点二 
2.(1)位移  位移 (2)某一时刻 某一位置 切线
3.(1)瞬时速度 (2)路程 不一定
判断正误
1.√ 2.× 3.× 4.×
例3 C [根据位移的定义,从M点漂流到N点的过程中,该游客的位移大小为x=1.8 km,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大小v= m/s=0.5 m/s,选项A错误,C正确;平均速率v'==5.4 km/h,选项B错误;若以所乘竹筏为参考系,B峰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5 m/s,选项D错误。]
思考 平均速度为0,因为全过程该游客位移为0。
例4 C [根据速度的定义式v=得,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位移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变化量,因此,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再根据物体位置坐标随时间的关系x=1+2t+3t2,可知开始时物体的位置坐标x0=1 m,1 s时物体的位置坐标x1=6 m,则1 s内物体的位移为Δx=x1-x0=5 m,故选C。]
例5 C [滑块通过A的速度大小为
vA= cm/s=100 cm/s,故A错误;
滑块通过B的速度大小为
vB= cm/s=200 cm/s,故B错误;
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a= m/s2=5 m/s2,故C正确;
滑块在A、B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1.5 m/s,故D错误。]
拓展 可以用宽度较小的遮光条,遮光条的宽度Δx越小,越趋近滑块通过A、B的瞬时速度。
例6 (1)v0t1 (2)v0(t2-t1) 
解析 (1)依题意,由于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可得A、B间的距离为x1=v0t1
(2)同理可知:进行第二次测量时,A、B间的距离为x2=v0t2
则小车运动的距离
Δx=x2-x1=v0(t2-t1)
两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为Δt,即为小车运动Δx所用的时间,则小车运动的速度为v=,解得v=。
考点三 
1.变化快慢
2.速度的变化量 
3.Δv 合力 无关
4.快慢 速度的变化快慢  v-v0  F m 无关
判断正误
1.× 2.√ 3.× 4.√ 5.× 6.×
例7 A [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可知子弹加速度为a1= m/s2=-30 m/s2,故子弹加速度大小为30 m/s2,方向水平向左,A正确,B错误;足球加速度为a2= m/s2=-100 m/s2,故足球加速度大小为100 m/s2,方向水平向左,C、D错误。]
例8 见解析
解析 (1)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甲所示。
(2)具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
②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的速度同时减小到零,物体静止,如图丙所示;
③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当速度减小到零时,加速度不为零,然后反方向做加速运动,直到加速度减小到零,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丁所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