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6.4.1样本的数字特征
北师大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第六章 统计
第4节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导入课题
新知讲授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在统计问题中,当我们抽取了样本(数据)后,根据初中已经学过
的知识,可以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
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数据的数字特征.
然后,我们就可以用样本的数字特征来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本节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学习样本的数字特征.
导入课题
新知讲授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一、数字特征
导入课题
平均数:指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中间的那个数据为这组
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为众数.
极差: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为极差.
方差:,其中(=1,2,…,)是样本数
据,是样本容量,是平均数.
标准差:,其中(=1,2,…,)
是样本数据,是样本容量,是平均数.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二、对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理解
导入课题
对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理解:
①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是最
常用的量,但有时候,如数据中个别数据特别大或特别小时,用中位
数会更合理.
②众数考查各个数据出现的频率,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
当一组数据中部分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更能反映问题.
③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
中位数可能在所给的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的数据中.
④实际问题中求得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应带上单位.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三、对方差与标准差概念的理解
导入课题
对方差与标准差概念的理解:
①标准差、方差描述了一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方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
标准差、方差越小,数据的离散程度小.
②标准差、方差的取值范围:[0,+∞).
标准差、方差为0时,样本各数据全相等,表明数据没有波动幅度,数据
没有离散性.
③因为方差与原始数据的单位不同,且平方后可能夸大了偏差的程度,
所以虽然方差与标准差在刻画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上是一样的,但在解
决实际问题时,一般多采用标准差.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四、与数字特征有关的常用结论
导入课题
1,若原数据的平均数为,方差为,
则对于新数据,
其平均数为,
其方差为.
2,频率分布直方图里的中位数:用平行于轴的直线(),把频率分
布直方图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即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具体求法:
①计算各组的频率,找到直线所在的组;
②若组的频率为,组左边的所有组的频率之和为,
③计算中位数.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五、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导入课题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时,
如果抽样的方法比较合理,那么样本可以很好地反映总体的信息。
虽然从样本数据得到的数字特征并不是总体真正的数字特征,只是总体
数字特征的一个估计,但这种估计是合理的。
样本容量越大,样本所包含的总体信息就越多,估计的合理性就越充分.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教材P168例题
例1 某赛季篮球运动员甲每场比赛的得分情况如下表:
求在该赛季比赛中,这名运动员得分情况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
差、方差和标准差.
平均数(分),
中位数为35(分),众数为31(分)和36(分),极差为50-12=38(分),
方差,
标准差(分).
解: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教材P169例题
例2 在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香港帆船运动员李丽娜,以
惊人的耐力和斗志,勇夺金牌,实现了香港体育史上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这枚金牌能在比赛过程中预测出来吗?
在帆船比赛中,成绩以低分为优胜,共赛11场,并以最佳的9场成绩计算
最终的名次,此次比赛前7场比赛结束后,排名前5位的选手积分如下表:
根据前7场比赛的结果,能否预测谁将获得最后的胜利?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教材P169例题
分别计算出5位运动员前7场比赛积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判
断各运动员比赛的成绩及稳定情况的依据,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李丽娜的平均得分和标准差都比其他运动员的
小,即前7场比赛,她的成绩最为优异,而且表现也最稳定.
尽管此时还有4场比赛没有进行,但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李丽娜
在后面的4场比赛中,会继续保持优异且稳定的成绩,获得最后
的冠军.
解: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教材P170例题
例3 有甲乙两名设计运动员,10次设计成绩如下表:
现要从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名参加比赛,根据两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该如何进行选拔?
情境1,若10次射击中,前9次都是个人独自训练的成绩,第10
次是教练在场时的成绩,那么作为教练员,就有可能会制定以下
标准来选拔,
标准1,以两名运动员最后一次的射击成绩作为评价标准,选择
最后一次成绩较高的乙参加比赛.(最后成绩:甲9环,乙10环)
解: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教材P170例题
情境2,若这10次射击成绩是大型比赛选拔赛中的成绩.
那么作为教练员,就有可能会制定以下标准来选拔,
标准2,以两名运动员10次射击成绩的众数作为评价标准,选择
众数较高者乙参赛.(众数:甲9环,乙10环)
标准3,以两名运动员10次射击成绩的中位数作为评价标准,选
择中位数较高者甲参赛.(中位数:甲9环,乙8.5环)
标准4,以两名运动员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作为评价标准,选
择平均数较高者乙参赛.(平均数:甲8.5环,乙8.6环)
解: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教材P170例题
情境3,若教练员发现,按上面的标准,两名运动员水平相差不
大,且该运动队的成绩已经超过其它同水平运动队,只要维持目
前状态就能取得冠军,此时教练员需要选择一名运动水平相对稳
定的队员参赛,此时就可能会制定以下标准来选拔.
标准5,以两名运动员10次射击成绩的标准差作为评价标准,选
择标准差较小者甲参赛.(标准差:甲约为0.92环,乙约为1.28环)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标准,没有对和错的问题,也不存在所谓
唯一解的问题,而是应根据需要选择“好”的决策,至于决策的好
坏,是根据提出的标准来制定的.
解: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教材P170例题
情境4,若运动队的已经得到不少的银牌和铜牌,最想要再得一
块金牌,那么作为教练员,就有可能会制定以下标准来选拔,
标准6,以两名运动员10次射击成绩的标准差作为评价标准,选
择标准差较大但更有可能获得最高环数者乙来冲击金牌.(得最高
环的次数:甲1次,乙4次)
解: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练习1:21.报讯:“1997年一2008年,铁路执行儿童票的身高限制为1.1m~1.4m.此次是铁道部第二次修改儿童票限高标准.2008年12月21日,铁道部规定儿童票身高限制调整为1.2m~1.5m,将儿童票上、下限都提高了10cm.这意味着12月21日新规实行后,身高1.2m以下的儿童可免票,身高1.2m~1.5m的儿童可购买半票.”阅读以上材料,请你说说儿童票限高标准的提高可能与什么有关,并借助互联网查阅相关原因.
解:儿童票限高标准提高的原因可能与儿童身高的平均值有关,互联网查阅原因略.
教材P171练习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思考1:16位参加百米半决赛同学的成绩各不相同,按成绩前8位进入决赛.如果小刘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后,要判断能否进入决赛,那么其他15位同学成绩的下列数据中,能使他得出结论的是( )
A.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方差
解:判断是不是能进入决赛,只要判断是不是前8位,所以只要知道其他15位同学的成绩中是不是有8位高于他,也就是把其他15位同学的成绩排列后看第8位的成绩即可.
小刘的成绩高于这个成绩就能进入决赛,低于这个成绩就不能进入决赛,第8位的成绩就是这15位同学成绩的中位数.故选:C.
思考探究: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应用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思考2:某鞋店试销一款新女鞋,销售情况见下表:
如果你是鞋店经理,那么下列统计量中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 )
A.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方差
解:鞋店经理最关心的是哪种鞋号的鞋销量最大,即数据的众数.
故选:B.
思考探究: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应用
鞋号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数量/双 2 5 9 16 9 5 3 2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思考3:为了调查某厂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随机抽查了20名工人某天生产该产品的数量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则
(1)这20名工人中一天生产该产品数量在[55,75)的人数是________.
(2)这20名工人中一天生产该产品数量的中位数为________.
(3)这20名工人中一天生产该产品数量的平均数为________.
思考探究: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应用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解:(1)人数为(0.040×10+0.025×10)×20=13(人).
(2)设中位数为x,则0.2+(x55)×0.04=0.5,解得x=62.5.
(3)平均数为0.2×50+0.4×60+0.25×70+0.1×80+0.05×90=64.
答案:(1)13;(2)62.5;(3)64.
思考探究: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应用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思考4: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乘2,再都减80,得一组新数据,若
求得新数据的平均数是1.2,方差是4.4,则原来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
是( ).
A.40.6,1.1 B.48.8,4,4 C.81.2,44.4 D.78.8,75.6
思考探究:方差、标准差的应用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思考探究:方差、标准差的应用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思考探究:方差、标准差的应用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思考5:一次数学知识竞赛中,两组学生的成绩如下:
经计算,两组的平均分都是80分,请根据所学过的统计知识,进一步判断这次竞赛中哪个组更优秀,并说明理由.
思考探究:方差、标准差的应用
分数 50 60 70 80 90 100 人数 甲组 2 5 10 13 14 6
乙组 4 4 16 2 12 12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思考探究:方差、标准差的应用
分数 50 60 70 80 90 100 人数 甲组 2 5 10 13 14 6
乙组 4 4 16 2 12 12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思考探究:方差、标准差的应用
分数 50 60 70 80 90 100 人数 甲组 2 5 10 13 14 6
乙组 4 4 16 2 12 12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课堂
小结
本节重点
思想方法
1,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时,
如果抽样的方法比较合理,那么样本可以很好地反映总体的信息。
虽然从样本数据得到的数字特征并不是总体真正的数字特征,只是总体数字特征的一个估计,但这种估计是合理的。
样本容量越大,样本所包含的总体信息就越多,估计的合理性就越充分.
一,数字特征
二,对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理解
三,对方差与标准差概念的理解
四,与数字特征有关的常用结论
五,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导入课题
新知探究
典例剖析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作业1:课本P180 A组T2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