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仿真试题 2024-2025学年下期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仿真试题 2024-2025学年下期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1 14:3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仿真试题 2024-2025学年
下期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1.小兴想写读书活动邀请函,请帮助完善。
亲爱的伙伴:欢迎参加读书活动!在浩瀚的书海中,总有一些人物形象是永恒的dēng tǎ( ):诸葛亮shén jī miào suàn( ),巧借十万支箭;孙膑chū móu huà cè( ),助田忌赢了齐王;刷子李有一手绝活,让人yóu zhōng( )佩服;梅花一般秉性的外祖父,令人sù rán qǐ jìng( )……阅读要如(①)。书籍引领我们在miǎo xiǎo( )中见伟大,在阅读中见成长,让我们的生命yì yì生辉。
(1)把邀请函中的词语填写完整。
(2)颜真卿的楷书恢宏大气,浑厚有力。小兴用颜体书写邀请函左侧的主题,下列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 B.
C. D.
(3)根据字典的意思,“yì yì生辉”的“yì”应选( )
A.熠yì ì光耀,鲜明(叠):光彩~~。 B.奕yì ì 大。 美丽。[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神采~。
C.翊yì ì辅佐,帮助:~戴(辅佐拥戴)。 D.懿yì ì美,好(多指德、行):~行|~德。
(4)填入邀请函“①”处的歇后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B.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C.竹篮打水——一场空 D.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二、选择题
2.听汉字之“声”:下列选项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提供(gōng) 妒忌(dù) 轧伤(yà) 燕园胜地(yàn)
B.威吓(hè) 附庸(yōng) 旖旎(yǐ) 窈窕淑女(tiǎo)
C.琴弦(xuán) 造诣(yì) 胚胎(pēi) 膘肥体壮(biāo)
D.揪住(jiū) 船艄(shāo) 桅杆(wéi) 龇牙咧嘴(cī)
3.书汉字之“形”:下列选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瞎闹 疑惑 审视 手急眼快 B.尤衷 委托 锻炼 心惊胆战
C.部署 拟定 审视 极目远挑 D.铃铛 慈祥 胸膛 一声不吭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学校礼堂内观看京剧表演的同学,一个个兴致勃勃。
B.他做事有条理,遇到紧急情况也能沉着应对,手忙脚乱,从不慌张。
C.悟空手疾眼快,混乱之时,拔一根毫毛,叫声“变”,就变做他的本相。
三、填空题
5.分门别类记古诗:填空,完成积累卡。
诗中有山 人闲桂花落, 。(王维《鸟鸣涧》)
,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凉州词》)
,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诗中有人 ,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诗中有情 李白的离情别绪: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杜甫的 :白日放歌须纵酒, 。
四、文言文阅读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汗不敢出
钟毓(yù)、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②其父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chì)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④惶惶⑤,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释:①令誉:美名、荣誉。②语:告诉。③救见:皇帝下诏书。④战战:害怕得发抖的样子。惶惶:恐惧。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②卿面何以汗 ③复问会
(2)以下句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卿/面何以汗? B.卿/面何以/汗? C.卿面/何以汗? D.卿面/何/以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五、现代文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别让童年困在手机屏幕里
①近年来,互联网普及率飞速上升,网络成为孩子们认识世界的新窗口。孩子可以利用网络丰富的学习资源,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但很多孩子沉迷于游戏和短视频,被手机屏幕所困,导致成绩下降、精力涣散。家长管教力不从心,“管不来”和“管不了”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②为了让孩子从手机屏幕里走出来,国家加强短视频管理,尝试将《唐诗三百首》《十万个为什么》等丛书制成短视频,开发《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电视节目,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知识。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家长们也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进行户外运动、亲子共读等。
③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读书是一个更为有效的办法。读书,让我们开阔眼界,洞悉世间百态。它滋养心灵,使我们更深刻地体验和理解各种情感。同时,书籍也是自我发现的媒介,从书中的角色和故事中,我们能洞察人性的复杂与多样,最终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方向。
④别让童年困在手机屏幕中,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材料二:读书的意义
材料三:2024湖州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月”活动安排
2024湖州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月”活动安排
活动名称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对象
汉字的温度:活字印刷体验沙龙 4月20日 市图书馆少儿阅读中心 6-12岁读者16人
作家见面会/沈苇:阅读与行路 4月22日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12岁以上读者30人
典籍里的湖州/《茶经》特展 4-6月 市图书馆一楼展厅 所有读者
菰城讲堂/《在莲花庄遇见赵孟频》 4月27日 莲花庄公园 12岁以上读者30人
韵海影院/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5月9日 市图书馆二楼 3D影音室15组亲子
7.阅读材料一,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近年来,网络成为孩子们认识世界的新窗口。
B.面对孩子沉迷手机屏幕的现状,家长不愿意管,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C.国家、学校、家长都在努力让孩子走出手机屏幕。
D.读书可以开阔眼界、滋养心灵、帮助找到自我价值和人生方向。
8.根据材料三,判断下列信息,对的打“√”,错的打“×”。
(1)2024年湖州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月”活动安排在4、5月份。( )
(2)想参观《茶经》展览,可以在5月22日去湖州市图书馆一楼展厅。( )
(3)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字印刷体验沙龙”。( )
9.小兴要参加作家见面会,想提前了解沈苇的写作经历,他需要搜集的资料不包括( )
A.个人成长 B.主要作品 C.获奖情况 D.家庭成员
10.材料二的漫画带给你怎样的思考?结合材料一,请你劝一劝那些困在手机屏幕里的孩子。
11.学校要开展读书节活动。请你结合三则材料,再联系生活实际,帮助设计读书活动(不少于2个)。
现代文阅读:看看身边的“高手”。(16 分)
高手
①老刘家附近有一个自行车修理摊,摊旁停着一辆用来装工具的破旧平板车,车上放着一副脏兮兮的象棋,棋子散乱地躺在棋盘上。
②常有人围着平板车玩象棋。 老刘棋艺不精,羞于和别人交手,一有闲工夫就在旁边看。
③老刘从没见过修车人下棋,他埋头修车,没车可修就蹲着默默地看着大街,那满额头的沧桑让老刘想到这条街的历史。也许这人根本不会下棋,只是拿来给别人玩,或为了招徕顾客。
④一天,老刘看见平板车旁围着一群人,吵闹得很。 走到跟前,一群十七八岁的小青年和一群常来下棋的中年人战况正酣。青年们兴高采烈,中年人个个一脸严肃,一看阵势就是两个阵营。棋盘上,青年那边棋势占优,就一个小青年在下,一副 (1) 又满不在乎的样子,看来棋艺不一般;中年人这边,一个四十多岁的红脸汉子在下,其他人支招儿,但每走一步都陷入对手的圈套,红脸汉子气得脸红筋胀,最终,败下阵来。
⑤接着,红脸汉子又输了两盘,歇了手,往旁边让:“谁上?”没有应声。 青年们 (2) 地说着刚才那盘棋怎么把对手杀得惨,这让人更憋闷。
⑥这时,修车人挤进来,低着头边摆棋子边说,我玩一把。估计他是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这青年的厉害。老刘觉得看这样的人输棋,实在太没意思了。
⑦下棋的时候,修车人压根不听别人的指点,也不管青年们怎么闹腾,只管埋头慢吞吞走自己的。 有时他这边危急了,看一眼,依然慢吞吞地走,还有闲心去吃一个毫无用处的边卒。老刘心里叹息:唉! 典型的臭棋篓子!
⑧在一次平淡的兑棋过后,小青年们 (3) 地喊起来:“我们比他少了一个大子儿!”他们眼睛开始发绿,盯着棋盘。这下老刘心里可踏实多了,能把这群小青年逼到这份儿上就是一大进步。
⑨没走几步,修车人这边又陷入险境,旁边的中年人们开始跺脚、埋怨,修车人依然慢吞吞地走棋。在小青年步步紧逼时,有人来修车。修车人说:“这就完了。”话音落地,他用力把一个棋子拍在棋盘上,挤出人群去。人们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小青年哀叹道:“完了! 遇上高手了!”短暂的沉默后,小青年不服气地重新摆棋,要跟修车人再较量一把。修车人埋头盯着手里的活儿,头也不回:“摆上。”他边修车边指挥围观的中年人替他走棋子,内行人管这叫“盲棋”,这可是只有顶尖儿的高手才有的能耐。 围在平板车旁的人个个都屏息静气。这一盘下得很快,没几个回合,小青年稀里糊涂就输了。老刘心里不由得惊叹:嘿! 看不出来,真是高手啊!
⑩小青年们在沉默中散去,中年人们满意地离开…
(有删改)
12.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13.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词语,填写到文中的横线处。(填序号)
(1) (2) (3)
A.眉飞色舞 B.胸有成竹 C.惊慌失色
14.文中第⑨自然段画波浪线的部分是对修车人的 描写和 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修车人 。
15.文中第⑨自然段中“围在平板车旁的人个个都屏息静气”一句是对周围人的描写,能否删去? 为什么?
16.读完文章后,你认为文中真正的“高手”是谁? 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六、书面表达
17.习作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请你按照要求,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一个人。
题目:这人真_____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这人真能干”“这人真傻”“这人真有意思”等等;2.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具体事例来反映人物的特点;3.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答案 B D B
1.(1)灯塔 神机妙算 出谋划策 由衷 肃然起敬 渺小
(2)D
(3)A
(4)B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算”“策”“衷”“渺”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的特征识别与应用。
A.字体古朴,是隶书风格;
B.笔画流畅灵动,是行书风格;
C.字体变形夸张,是篆书或艺术化字体;
D.笔画厚重、结构规整,符合颜体楷书“恢宏大气、浑厚有力”特点。
故选D。
(3)本题考查字义与词语的匹配。
“yì yì生辉”描述光彩闪耀的样子,“熠”字释义为“光耀,鲜明(叠)”,与“光彩~~”匹配;“奕”侧重精神、容貌;“翊”表辅佐;“懿”指德行美好,均不贴合“光彩闪耀”语境。故选A。
(4)本题考查歇后语在语境中的理解与运用。
邀请函围绕阅读展开,“阅读要如(①)。书籍引领我们…… 见成长”,需选体现阅读积极意义、契合“深入阅读有收获”逻辑的歇后语。
A.“梁山泊的军师 —— 无(吴)用”表没用,与阅读积极作用相悖;
B.“韩信点兵 —— 多多益善”,阅读中多读好书、多积累,如同韩信带兵越多越好,契合“阅读需广泛深入,收获随阅读积累而丰富”语境;
C.“竹篮打水 —— 一场空”表徒劳,不符合阅读有收获的逻辑;
D.“四月的冰河 —— 开动(冻)了”侧重事物开始运转,与阅读积累收获的关联弱。
故选B。
2.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燕园胜地(yàn)——yān;
C.琴弦(xuán)——xián;
D.龇牙咧嘴(cī)——zī;
故选B。
3.D
【详解】本题考查错别字辨析。
A.手急眼快——手疾眼快;
B.尤衷——由衷;
C.极目远挑——极目远眺;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B.“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乱、没有条理(含贬义),该词与半句强调“做事有条理”“沉着应对”(褒义)形成语义冲突,使用不恰当。
故选B。
5. 夜静春山空 青海长云暗雪山 一片孤城万仞山 绿遍山原白满川 慈母手中线 牧童归去横牛背 孤帆远影碧空尽 喜悦之情 青春作伴好还乡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
书写时注意“静”“暗”“仞”“遍”“慈”“横”“影”“碧”“作”的正确写法。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意思是:剑门关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喜讯,我激动得泪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他们脸上的愁云早已消散无踪,我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难以自抑。在明媚的白日里,我应当放声高歌、开怀痛饮,趁着春天的美景相伴,正好踏上返回故乡的路程。即刻启程,从巴峡出发,穿越险峻的巫峡,再顺流而下经过襄阳,直向故乡洛阳而去。全诗以“收蓟北”的捷报为起点,通过“涕泪满衣裳”“喜欲狂”“放歌纵酒”等强烈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安史之乱终结、国家重归安定的极度喜悦。
6.(1) 少年 为什么有汗 又
(2)C
(3)心惊肉跳,害怕得发抖,汗都不敢出。
【导语】这篇文言短文通过钟毓、钟会兄弟面见魏文帝的对话,生动展现了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钟毓诚实坦率,直言因恐惧而汗出如浆;钟会则机智幽默,以“汗不敢出”巧妙应对。文章语言简洁,对话传神,通过对比手法凸显人物形象,富有戏剧性和趣味性。同时反映了古代君臣礼仪的严肃氛围,以及文人在面对帝王时的谨慎态度,展现了魏晋时期名士风流的语言艺术。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解释。
这种题型考查的都是重要的字词,需要识记。作答时,可以结合整句话的意思来理解加点字词的含义。
①“钟毓、钟会少有令誉”意思是: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少:少年时期。
②“卿面何以汗”意思是: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何以汗:为什么有汗。
③“复问会”意思是:文帝又问钟会。复:又。
(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
解答该题要读懂句意,根据句意判断句子的结构。“卿面何以汗”意思是: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根据句意以及断句的规律,“卿”是主语,“面何以汗”是谓语部分,正确的划分是:卿面/何以汗?
故选C。
(3)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的时候要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可以先把句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出来,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句通顺。战战: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出:冒出,流出。
整句话的意思是: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
【点睛】参考译文: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
7.B 8. × √ × 9.D 10.读书可以让我们收获更多知识,能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眼界更加开阔。而这些,都是手机无法给予我们的,少年朋友们,走出手机屏幕的牢笼,走进书籍的广阔天地吧! 11.活动一:【历史回顾】介绍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历史,亲自体验活字印刷,介绍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的重要作用。
活动二:【读书启智】项目一:读人·风流人物 引导读者阅读名人故事,学习其精神品质。
项目二:读史·知朝代兴衰介绍并引导大家阅读历史类作品,了解古今的朝代兴衰。
活动三:【影视激趣】观看《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三顾茅庐》《黛玉葬花》等名著改编的电影或视频,激发大家阅读名著的兴趣。
【导语】这篇非连续性文本围绕“儿童沉迷手机”和“阅读推广”两大主题,通过三则材料形成有机组合。材料一采用“问题-措施-意义”的递进结构,既有现象分析又有解决方案;材料二以漫画形式补充说明读书意义;材料三通过表格呈现具体活动安排,体现实践性。三则材料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共同构建了“远离屏幕、回归阅读”的核心主张。文本编排注重图文结合,既有理性分析又有感性呼吁,符合现代非连续性文本的多元表达特点,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教育意义。
7.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掌握。
B. 从材料一第①段的句子“但很多孩子沉迷于游戏和短视频,被手机屏幕所困,导致成绩下降、精力涣散。家长管教力不从心,‘管不来’和‘管不了’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可知,家长并非“不愿意管”,而是“管不来”和“管不了”。
故选B。
8.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掌握。
(1)从材料三“2024湖州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月’活动安排”可知典籍里的湖州/《茶经》特展”的活动时间最长,为4—6月,故“全民阅读月”可知,活动安排在4、5、6三个月。故本句错误。
(2)从材料三“2024湖州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月’活动安排”可知5月22日在4—6月间,可以参观《茶经》特展,故本句正确。
(3)从材料三可知“活字印刷体验沙龙”的活动对象仅限于6—12岁的读者,家长不能参加,故本句错误。
9.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掌握。
了解作家的写作经历,个人成长、主要作品、获奖情况都与之相关,而家庭成员与写作经历关联不大,所以选“家庭成员”。
故选D。
10.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这幅“读书的意义”的漫画。画面中,左边一人站在由书籍堆叠而成的较高“书堆”上,高举手臂,视野似乎更为开阔;右边一人站在平地,显得相对低矮。漫画意在传达读书如同积累高度,能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认知,体现了读书具有提升自我、拓展眼界的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一,孩子们沉迷手机会带来诸多问题,如影响视力、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等,而读书有开阔眼界、滋养心灵等诸多好处。在劝说时,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比如“亲爱的同学,沉迷手机不仅会伤害我们的眼睛,还可能让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变得紧张。而读书就像开启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滋养我们的心灵,快来和我一起放下手机读书吧!”
示例:读书有着重大意义,它能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丰富精神生活。
劝说:小朋友们,手机里的游戏和短视频虽然有趣,但读书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收获。读书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和古人对话,了解各种奇妙的知识和故事,还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内涵。别总困在手机屏幕里啦,和我一起去书的海洋里遨游吧!
11.本题考查开放性题目。
参考材料中图书馆的活动形式以及读书的意义等,可以设计以下活动:
“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选择经典的诗词、散文等进行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经典文化的感悟能力。
“亲子阅读分享会”: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然后在分享会上交流读书心得和感受,增进亲子关系,同时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图书漂流活动”:学生将自己读过的好书贴上标签,放在学校特定区域进行漂流,其他同学可以取走阅读,读完后再放回继续漂流,促进书籍的流通和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
12.轻视
慢吞吞地下棋 惊叹 13. B A C 14. 语言 动作 棋艺高超,平静而从容地应对一切 15.不能删去。这是对周围人的神态描写,营造出紧张的气氛,与修车人边修车边指挥的从容形成对比,从侧面衬托修车人棋艺高超。 16.真正的高手是修车人。他棋艺高超,却不显摆,也不用赢棋来羞辱别人、抬高自己,有较高的修养,是真正的高手。
【解析】12.本题考查信息筛选能力。
(1)结合第⑥段“这时,修车人挤进来,低着头边摆棋子边说,我玩一把。估计他是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这青年的厉害。老刘觉得看这样的人输棋,实在太没意思了。”可知,老刘心理是觉得没意思。
(2)结合第⑦段“下棋的时候,修车人压根不听别人的指点,也不管青年们怎么闹腾,只管埋头慢吞吞走自己的。有时候他这边危急了,看一眼,依然慢吞吞地走,还有闲心去吃一个毫无用处的边卒。老刘心里叹息:唉!典型的臭棋篓子!”可知,修车人慢吞吞走棋时,老刘在叹息。
(3)结合第⑨段“这一盘下得很快,没几个回合,小青年稀里糊涂就输了。老刘心里不由得惊叹:嘿!看不出来,真是高手啊!”可知,老刘内心时惊叹、佩服的。
13.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眉飞色舞:色:脸色。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1)结合第④段“满不在乎的样子,看来棋艺不一般”可知,小青年应该是“胸有成竹”。
(2)结合第⑤段“说着刚才那盘棋怎么把对手杀得惨”可知,青年们这时应该很兴奋应用“眉飞色舞”。
(3)结合第⑧段“我们比他少了一个大子儿!”可知,青年们发现自己快要输了,心情应该是“惊慌失措”。
14.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结合第⑨自然段画波浪线的部分“‘这就完了。’话音落地,他用力把一个棋子拍在棋盘上,挤出人群去。”中“这就完了”可知,运用语言描写;“拍、挤”可知,运用动作描写,不仅表现他赢得比赛后的淡定从容,而且轻松战胜棋艺不一般的小青年,说明修车人的棋艺高超。
15.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
文中第⑨自然段中“围在平板车旁的人个个都屏息静气”这一句是对周围人的描写,屏息静气的意思是聚精会神,屏住呼吸,形容要干一件要紧的事情前专心致志,惟恐不能完成的神态。句中的“屏息静气”表现“围在平板车旁的人”紧张的心态,来烘托出修车人边修车边下盲棋的淡定自若,更能突出他棋艺的高超。故不能删去。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⑦段“下棋的时候,修车人压根不听别人的指点,也不管青年们怎么闹腾,只管埋头慢吞吞走自己的。”和第⑨段“他边修车边指挥围观的中年人替他走棋子,内行人管这叫‘盲棋’”可知,“盲棋”指的是自己不看棋盘,指挥别人走棋子。可知了文中真正的“高手”是修车人,他的棋艺高超。因此结合文章,说明理由即可。
例如:我认为真正的“高手”是修车人。尽管他平日看似只是修理自行车的普通人,但在下棋这件事上,他展现了高超的棋艺和心理素质。修车人在面对围观者的嘈杂和小青年们的挑战时,始终保持冷静,甚至在修车的间隙,以盲棋形式应战,并迅速地战胜了年轻人,展现了他的深厚功力和无所畏惧的心态。
17.例文:
这人真热心
在我们小区,有这样一位叔叔,大家都说他热心肠,这人真热心!
叔叔身材中等,皮肤黝黑,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笑容,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仿佛藏着无尽的热情。他平时穿着朴素,但整个人却透着一股精神劲儿。
记得有一次,小区里的电梯突然出了故障,停在了半空中。当时正值下班高峰期,很多居民都被困在了不同的楼层,大家心急如焚。这时,叔叔得知消息后,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匆匆赶到现场。他先是安抚大家的情绪,让大家不要慌张,然后迅速联系了物业和维修人员。在等待维修人员的过程中,叔叔一直守在电梯旁,时不时地和被困的居民聊聊天,缓解他们的紧张。
维修人员来了之后,叔叔又主动帮忙打下手,递工具、搬东西,忙得不亦乐乎。经过一番紧张的抢修,电梯终于恢复了正常运行。当被困的居民们安全走出电梯时,都对叔叔竖起了大拇指,纷纷表示感谢。叔叔却笑着说:“这没啥,大家邻里邻居的,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还有一回,小区里的一位老奶奶不小心在楼梯上摔倒了。叔叔正好路过,他赶紧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把老奶奶扶了起来,关切地询问老奶奶有没有受伤。得知老奶奶的腿有些疼后,叔叔二话不说,背起老奶奶就往附近的诊所走去。到了诊所,叔叔又是挂号,又是找医生,忙前忙后,直到老奶奶的家人赶来,他才放心地离开。
在叔叔的影响下,我们小区的氛围变得越来越好,大家互帮互助,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叔叔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热心肠,他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小区的每一个角落。我真希望能有更多像叔叔这样热心的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本次习作要求以“这人真 ”为题写一个人,需要先补充完整题目,如“这人真能干”“这人真傻”“这人真有意思”等,明确要突出的人物特点。要通过具体事例来反映人物特点,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如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同时,要注意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400字,且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
二、立意。通过描述人物的具体事例,展现人物独特的性格特点或品质,表达对人物的赞美、敬佩、喜爱等情感,或者从人物身上得到某种启示,引发读者对生活中类似人物或现象的思考。
三、写作思路。
开头:可直接表明要写的人物以及他的特点,引起读者兴趣。
中间:围绕人物的特点,选取具体事例进行详细描述。事例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充分体现人物的特点。在描述事例的过程中,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