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四川省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联合检测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为推动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我国某超大城市推出了“共享院子”发展模式。该模式多选取5~15户相对集中的农房聚落,由企业、村集体、村民共同打造特色院子,创新乡村共享经济。如图为“共享院子”建设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推行“共享院子”建设模式有利于( )
A.推动撂荒地复耕 B.盘活乡村闲置资源
C.提高城镇化水平 D.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2.与传统农业相比,“共享院子”模式对当地的影响是( )
①提高第一产业比重 ②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③减缓人口外流现象 ④增大耕地资源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当地在规划“共享院子”时,应特别注重( )
A.扩大院落用地规模 B.统一院落建筑样式
C.保护院落传统特色 D.营造都市文化氛围
2017年,贵州锦屏县将鹅产业定位为主导产业,引导农户开展规模化、高标准生态鹅养殖,并成功吸引南京某知名羽毛球生产企业落户,建成其国内最大的生产园区。该企业采用本地及周边优质鹅羽,经多道工序和人工分选,生产的羽毛球大量出口。近年来,鹅肉加工、鹅绒加工等企业纷纷落户锦屏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锦屏县将鹅产业定位为主导产业的直接目的是( )
A.改善生态环境 B.吸引劳动力回流
C.优化农业结构 D.吸引相关产业集聚
5.吸引该羽毛球生产企业在锦屏县投资兴建生产园的主要因素是( )
①原料 ②能源 ③劳动力 ④市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鹅肉加工、鹅绒加工等企业在锦屏县集聚,可以降低各企业的( )
A.生产技术门槛 B.市场营销成本 C.基础设施投入 D.协作交易成本
2024年底,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在甘肃瓜州建成并进入调试阶段。该电站沿东西方向建设了两个吸热塔和两个镜场,共有约3万块定日镜将太阳光反射至吸热塔,利用塔中设备吸收并储存热能,共同带动发电机发电。该项目建成后,当地可实现“风力发电(40万千瓦)+光伏发电(20万千瓦)+光热发电(10万千瓦)”为一体的清洁能源供应系统。下图为该光热电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为提高发电效率,两个镜场中重叠部分的镜面应( )
A.上午镜面朝东,向东塔反射 B.下午镜面朝东,向西塔反射
C.上午镜面朝东,向西塔反射 D.下午镜面朝西,向东塔反射
8.该光热发电项目对当地能源供应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
A.优化能源供应结构 B.提供稳定电力供应
C.降低能源生产成本 D.提供充足清洁电力
如图示意2021年11月7~9日某天气系统过境前后辽宁鞍山市的天气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影响图示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10.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当地的天气状况是( )
A.大雪纷飞 B.暴雨倾盆 C.风力渐弱 D.气温回升
2002年春季,新疆伊犁则克台河上游地区冬季深厚的积雪彻底消融后,在河流左岸山坡上发生了一次大型的黄土滑坡,滑坡体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如图示意该大型黄土滑坡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伊犁则克台河上游地区冬季积雪深厚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①大气环流 ②岩石特征 ③地形地势 ④植被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该滑坡发生在积雪彻底消融后,其直接诱因最可能是( )
A.前期干旱土体收缩开裂 B.大量融雪径流掏空坡脚
C.融雪侵蚀土体裂隙扩大 D.强降水降低坡面稳定性
13.滑坡体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短期内可能导致堰塞湖的( )
A.上游河道侵蚀减弱 B.上游河道淤积减轻
C.下游河道侵蚀加剧 D.下游河道淤积加重
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岛西部东方市,植被类型以落叶季雨林、灌丛草原为主,坡鹿是该保护区核心保护动物,以草本植物为食。每年12月,保护区都会进行有计划、有控制的火烧,适量的林火有助于抑制植被向茂密树林演替。经调查发现,坡鹿的休息活动在非火烧地频次高于火烧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自然保护区内植被多落叶季雨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地形
15.该自然保护区每年12月进行有计划、有控制的火烧,其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草本植被 B.降低火灾风险 C.防止物种入侵 D.增加土壤肥力
16.坡鹿休息活动在非火烧地频次更高,主要是因为非火烧地( )
A.地表温度适宜 B.草本植物丰富 C.遮阴时间更长 D.隐蔽性更佳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砂田是地表覆盖了一层6~15cm粗砂砾或卵石砂砾混合的田地。采用砂田法可促使农作物在年降水量200~300mm的条件下实现高产。某研究团队在甘肃黄土高原沟壑区选取自然条件相似、水肥管理统一的压砂地和撂荒压砂地进行实验,监测不同深度土壤含砂量和含水量。下表为该试验田不同覆砂年限土壤含砂量和土壤含水量。
土地类型 耕作层(0~30cm) 含砂量(%) 土壤含水量(mg/g)
0~20cm 20~40cm 40~60cm
压砂地(连续种植) 1年 90.16 18.2 17.6 15.8
7年 84.70 16.4 15.9 14.7
15年 61.55 10.8 11.0 11.3
撂荒压砂地(连续种植18年且撂荒1~2年) 78.19 16.7 17.7 18.4
原生地(未覆砂的梯田地) 8.4 7.5 7.3
(1)简述砂田法可在降水量200~300mm的条件下促进农作物高产的自然原因。
(2)与连续种植15年的压砂地相比,指出撂荒压砂地耕作层含砂量的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简述该实验对甘肃省黄土高原沟壑区砂田法运用的启示。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川中丘陵干旱区位于沱江和涪江之间,干旱发生频率高,缺水严重。毗河是沱江上游的支流,也是都江堰的分水河道之一。毗河供水干线从毗河引水经龙泉山,跨沱江,至朝阳水库。2021年7月,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该工程全长380千米,输水隧洞工程约占总长的43%。下图为川中丘陵干旱区及毗河供水工程输水干线示意图。
(1)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川中丘陵干旱区缺水严重的原因。
(2)简述毗河供水工程沿线地形特征对该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
(3)简述毗河供水干线中采用输水隧洞方式对输水的益处。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某峡谷地区盛行风受地形影响显著,11月至次年5月风力较大,6~10月风向存在明显日变化。如图示意该峡谷地区等高线分布及观测站均风向频率的逐时变化。
(1)指出11月至次年5月观测站附近的主导盛行风向,并简述此时期风力较大的原因。
(2)与其他月份比较,简述该峡谷6~10月风向存在明显日变化的原因。
(3)有人建议在该观测站附近谷地建设大型风力发电站,对此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出理由。
参考答案
1.B 2.B 3.C
4.D 5.B 6.D
7.A 8.B
9.C 10.A
11.C 12.D 13.A
14.C 15.A 16.D
17.(1)砂石覆盖可增加雨水下渗、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含水量;可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积累;可减轻风蚀和水蚀,保持土壤肥力。
(2)变化:含砂量增加。 原因:未耕作,人类干扰较少;表层土壤易被雨水冲刷、风力侵蚀,耕作层土壤砂石占比增加。
(3)干旱区耕作采用砂石覆盖;定期翻砂或补充新砂;制定合理的连续种植年限与撂荒/休耕周期;减少翻耕频次等。
18.(1)气候: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年际变化大);
地形: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表水流失速度快,蓄水能力差。
(2)途经丘陵山区,地形坡度大,修筑工程量大,修筑难度大,建筑材料运输困难,建设成本高;丘陵山区易发生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影响工程安全性。
(3)水体不易受污染,保护水质;减少水体蒸发和下渗,减少水资源损失;受自然灾害影响小,保证输水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19.(1)风向:偏北风。原因:此时期盛行偏北风,峡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峡谷地形,狭管效应显著,风力增强。
(2)与冬半年比较,6~10月为夏半年,该地区主导风向(偏北风)势力较减弱(背景风势力较减弱);峡谷地形山高谷深,山谷风显著(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风向存在明显日变化)。
(3)赞同。峡谷内风能资源丰富;土地租金低;可提供电能,保障电网稳定性;可增加清洁能源比重,优化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等。
不赞同。峡谷内风能资源不稳定,发电量和经济收益不稳定;当地人口和经济活动较少,市场需求较小;对外输电难度较大、线路较长,输电成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