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六上·平湖期末)用放大镜A和放大镜B观察课本上的同几个字,调节到最大而清晰的图片时,A镜片内有3个字,B镜片内有2个字,凸度更大的放大镜是 。如图,当把这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就成了一个 。
2.(2024六上·平湖期末)当嘉兴刚刚迎来黎明的时候,乌鲁木齐的人们处在黑夜,两个地方日出时间的不同是由于 (选填“地球自转”或“地球公转”),嘉兴一年中正午日影长度从春分到夏至的变化规律是 。(选填“由长变短”或“由短变长”)
3.(2024六上·平湖期末)垃圾分类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小明对如图的脚踏式垃圾桶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他发现脚踏式垃圾桶内部是一个 (填简单机械类型),图中E点相当于 ,图中F点相当于 。
4.(2024六上·平湖期末)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丹麦科学奥斯特发现电流能产生 ,而燃油车是将 能转换成机械能,电车是将 能转换成机械能。
5.(2024六上·平湖期末)如图甲、乙、丙所示,三个装水的玻璃容器中各有一个小球。从容器侧面观察,三个小球大小相同。如果将小球从水中取出比较,结果是( )。
A.甲容器里的小球最大
B.乙容器里的小球最大
C.丙容器里的小球最大
D.甲、乙、丙容器里的小球一样大
6.(2024六上·平湖期末)如图所示的显微镜操作步骤是( )。
A.上片 B.调节 C.对光 D.安放
7.(2024六上·平湖期末)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要把洋葱表皮制成玻片标本,下列操作先后顺序( )。
①盖盖玻片 ②划井字 ③滴清水 ④滴碘酒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8.(2024六上·平湖期末)如图是植物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箭头所指的是( )。
A.叶绿体 B.洋葱表皮细胞
C.细胞核 D.气孔
9.(2024六上·平湖期末)小明研究地球的运动,下面是他记录的三种假设,不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
A.图1 B.图2 C.图3 D.都不能出现
10.(2024六上·平湖期末)在观测工具不发达的古代,科学家们提出了“地心说”“日心说”这样的观点,他们观点提出的依据是( )。
A.自然现象 B.个人喜好 C.童话故事 D.古代传说
11.(2024六上·平湖期末)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
A.春分秋分昼夜等长 B.日出时间夏季比冬季早
C.蝙蝠在夜晚觅食 D.动物的冬眠与夏眠
12.(2024六上·平湖期末)如图中这几个城市,先迎来黎明的是( )。
A.上海 B.北京 C.重庆 D.拉萨
13.(2024六上·平湖期末)下面不属于昼夜交替现象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猫头鹰昼伏夜出 B.北极狐换毛
C.昙花在晚上开花 D.公鸡打鸣
14.(2024六上·平湖期末)把“2、0、0、8”四个数字雕刻在木板上,形成字模,下列表述最不科学的是( )。
A.雕刻在同一块木板上,只有一种组合
B.雕刻在4块不同木板上,有多种组合
C.雕刻在同一块木板上,可以重复多次印刷
D.雕刻在4块不同木板上,只可以印刷一次
15.(2024六上·平湖期末)小明在放学路上看到许多志愿者用右图工具捡垃圾,此工具属于( )。
A.杠杆 B.剪刀 C.轮轴 D.斜面
16.(2024六上·平湖期末)下列剪刀最适合用来剪铁丝的是( )。
A. B.
C. D.
17.(2024六上·平湖期末)手机是信息传播的工具,下列关于4G和5G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4G手机比5G手机要早出现
B.4G手机比5G手机传送文件更快
C.4G手机只能打电话,不能看视频
D.5G手机比4G手机的重力更大
18.(2024六上·平湖期末)观察如图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通电导线有磁性
B.电流越大产生的磁性越强
C.小磁针转动方向与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有关
D.电流能产生磁性
19.(2024六上·平湖期末)小明制作了甲乙丙三个电磁铁,此时他想要研究的问题是( )。
A.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B.电磁铁磁力大小与铁钉长短有关吗?
C.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吗?
D.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缠绕方向有关吗?
20.(2024六上·平湖期末)小明做了一个电磁铁,他先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再改变电池的正负极连接方向,其他条件不变,此时电磁铁( )。
A.南北极不变,磁力大小不变 B.南北极不变,磁力大小改变
C.南北极改变,磁力大小不变 D.南北极改变,磁力大小改变
21.(2024六上·平湖期末)在购买食品时,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食品的包装袋(盒)内还会装入如图这样的一小包物品,关于它的作用猜测最合理的是( )。
A.吸收氧气,防止食物变质 B.杀死细菌,防止食品腐败
C.保持湿润,保证食品新鲜 D.吸收水分,防止食品发霉
22.(2024六上·平湖期末)微塑料的直径小于5毫米,它可能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环境科学技术》杂志发表相关研究,发现经常喝瓶装水、吃外卖食品的人,其粪便中微塑料更多,《环境国际》刊文证实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微塑料。以下观点,你支持的是( )。
A.我们应该坚决抵制瓶装水与外卖食品
B.微塑料就是通过瓶装水、外卖食品进入人体血液的
C.杂志上刊发的信息都是正确的,我们应完全相信
D.微塑料是能够进入人体血液,随着血液一起流动的
23.(2024六上·平湖期末)如图是一架显微镜,请写出相应部位名称。
①是 ②是 ③是 ④是
24.(2024六上·平湖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标本的图像下图所示的位置,要把它移到视野的中间,他应该移动载玻片的方向是( )。
A.右下方 B.左上方 C.右上方 D.左下方
25.(2024六上·平湖期末)下面有A、B、C、D四组镜头组合,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 B C D
目镜 10× 12.5× 10× 5×
物镜 40× 40× 10× 10×
A.A B.B C.C D.D
26.(2024六上·平湖期末)如图是小明用相同倍数的显微镜观察到的1号细胞和2号细胞,请你说出这两种细胞的不同之处(至少两点)
27.(2024六上·平湖期末)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发现刚观察到的草履虫运动很快,马上就消失了,要想更好的观察,可以( )。
A.滴一滴碘酒进行染色 B.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C.用吸水纸把水分吸干 D.更换更大倍数的显微镜观察
28.(2024六上·平湖期末)工具与技术。如图有4种不同的工具,按要求回答问题。
(1)运用工具①卷笔刀削铅笔,此时是轮轴,卷笔刀上的A是 ,B是 。
(2)使用工具②斧子劈柴时,运用了简单机械中的 。这样的简单机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可以在些工具上见到它的应用,如 、 等;还能在许多交通道路、房屋建筑中找到,如 、等 。
(3)工具③独轮车运用了简单机械中的( ),方便工作,提高效率。
A.斜面和轮轴 B.轮轴和杠杆 C.杠杆 D.轮轴
(4)在运用工具④剪刀剪同样的纸时发现( )
A.方法一更省力 B.方法二更省力
C.两种方法一样省力 D.无法判断
(5)下表是在研究斜面的作用时,一位同学的实验记录表。
斜面的作用实验记录表
提升不同的物体
① ② ③ ④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N) 0.4 0.8 1.0 1.5
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 0.3 0.5 0.6 0.9
从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是在测量不同 的物体在同斜面上的用力大小。
(6)分析表中数据,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
(7)为了更加省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斜面表面变粗糙 B.增大坡度
C.减小坡度 D.缩短斜面长度
29.(2024六上·平湖期末)北京时间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四课正式开讲。3位航天员面向我们进行太空授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宫是中国发射的载人空间站
B.天宫课堂第四课和第三课的授课老师是同一个人
C.三位航天员在天宫中将生活三年
D.小水球在空间站实验舱中也会迅速掉落
30.(2024六上·平湖期末)航天员透过窗户观察,以下现象观察不到的是( )。
A.日出 B.日落
C.地球上有昼夜 D.地球上有地轴
31.(2024六上·平湖期末)一位宇航员将他看到的地球做成如图模型,这是( )。
A.地球结构模型 B.海陆分布模型
C.地球自转模型 D.人口分布模型
32.(2024六上·平湖期末)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他俩都认为( )。
A.地球时刻在运动 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C.地球是一个球体 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33.(2024六上·平湖期末)为了探究影长的四季变化,住在嘉兴的小明制作了如图的仪器,并坚持了一年的观察实验,以下是他记录的数据。
数据编号①②③④⑤⑥测量节气春分春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测量时间10:0012:0014:0012:0012:0012:00影长/厘米14cm△13.8cm7.6cm12.8cm16cm
(1)上图小明用来测量日影长度的仪器叫简易 ,箭头所指的方向是 。
(2)表格中“△”处的影长没有记录,此时影子的长度最接近( )。
A.16cm B.14cm C.13cm D.8cm
(3)小明在分析一年正午影长与四季变化的关系时,应选择的数据是( )。
A.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
34.(2024六上·平湖期末)如图是小明的地球公转模型设计图,小明让地球仪公转一周只用了10分钟。事实上,地球公转一周大约为( )。
A.1小时 B.24小时 C.30天 D.365天
35.(2024六上·平湖期末)能量。在科学课上我们进行了小电动机转动的研究,如下图所示:
(1)做图1实验时,我们发现通电后转子 转动(选填“会”、“不会”),此时用一根轻小的大头针靠近转子,大头针 被吸引(选填“能”、“不能”)。这时的转子就相当于一个 。
(2)如图2所示,用一块磁铁靠近转子并轻轻地拨动,转子就转动起来了,如果要让转动速度更块,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磁铁靠近转子一些 B.加大电路中的电流
C.调换磁铁的南北极 D.用磁力更大的磁铁
(3)如上图3,当两块磁铁靠近通电的转子时,我们在尝试中会发现( )。
A.磁铁的同极相对时,转子能转动
B.磁铁的异极相对时,转子能转动
C.磁铁只要靠近,转子就会转动
D.两块磁铁靠近,转子都不会转动
(4)同学们也想自己尝试发电,他们取来如图这个装置,将绳子缠绕在齿轮上,并用一只手拉拽绳子另一头,用手拉拽绳子的目的是( )。
A.带动电刷转动 B.带动转子转动
C.带动外壳转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用导线将这个装置与一个小灯泡连接起来,拉动绳子后小灯泡不亮,最可能原因是( )。
A.小电动机没有产生电流 B.小电动机产生电流太大
C.小电动机转动速度太慢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6.(2024六上·平湖期末)我们知道在哪些地方用到了电动机? 、 。如图中的小车内也有小电动机,这种小车运动起来的能量来自 。
37.(2024六上·平湖期末)通过《能量》单元的学习,对能量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试着说一说(至少两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显微镜
【知识点】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高,视野范围越小。A 镜片内能看到 3 个字,B镜片内仅能看到 2 个字,说明 B 的视野更小、放大倍数更大,故凸度更大。将两个放大镜(凸透镜)组合,若物镜和目镜按一定距离放置,可使物体经两次放大成像,原理与显微镜类似,能观察到更细微的结构,因此组合后相当于简易显微镜。
2.【答案】地球自转;由长变短
【知识点】地球自转;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嘉兴位于乌鲁木齐东侧,先迎来黎明,两地日出时间不同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北移至北回归线,嘉兴(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物体影子随太阳高度升高而变短,故日影长度由长变短。
3.【答案】杠杆;支点;用力点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由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组成。其原理是通过力臂长度差异实现力的放大或缩小,遵循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脚踏式垃圾桶通过脚踏板带动连杆运动,利用杠杆原理实现开盖。杠杆是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其结构符合杠杆的定义。图中 E 点是杠杆绕其转动的固定点,在脚踏式垃圾桶中,连杆绕 E 点转动,因此 E 点相当于杠杆的支点。F 点是脚用力的地方,是用力点。
4.【答案】磁性;化学;电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能产生磁场,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燃油车通过燃烧燃油,将化学能先转化为热能,再通过发动机转化为机械能;电车则依靠电池,把电能经电动机直接转换为机械能。这体现了能量转换的多样性 —— 从电生磁的电磁转换,到化学能、电能向机械能的转化,均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是现代动力系统的核心原理。
5.【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水和玻璃容器组成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甲、乙、丙中,乙容器凸度最小,是平的,不具备放大功能;当观察到的像大小相同时,放大倍数越小,实际物体越大。因此乙容器中的小球实际最大,选B。
6.【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操作步骤一般为安放、对光、上片、调节。图中所示步骤是对光。此步骤需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选合适光圈,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视野出现明亮圆形光斑,这是后续观察的基础,能保证光线充足。
7.【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正确顺序为:先在载玻片中央滴③清水,维持细胞形态;再用刀片在洋葱内表皮②划井字(分割成小方块以便撕取);接着撕取表皮放入水滴,①盖盖玻片(避免气泡);最后从盖玻片一侧④滴碘酒染色,对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染色均匀。故顺序为③②①④。
8.【答案】D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图中箭头所指结构为成对保卫细胞围成的孔隙,是植物叶片的 “气孔”。气孔是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通道,保卫细胞可通过膨胀或收缩调节气孔开闭。叶绿体为绿色椭球形颗粒,洋葱表皮细胞呈规则矩形,细胞核为细胞内圆形致密结构,均与图中形态不符。
9.【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昼夜交替由地球自转或地球绕太阳公转且自身不转导致。太阳不动,地球自转,A中由于地球自转中心(地轴)指向太阳,地球自转,太阳只照射到一半球面,另一半球球面照射不到太阳,所以不能形成昼夜交替。选项A正确。B和C都能够形成昼夜交替。
10.【答案】A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古代科学家提出 “地心说”“日心说” 的依据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如地心说基于日月星辰绕地球运转的视觉现象,日心说则通过行星运行轨迹、金星相位等现象推导。这些理论均源于对天体运动的客观观测,而非个人喜好、童话故事或古代传说。
11.【答案】C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导致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A(春分秋分昼夜等长)和 B(夏冬日出时间差异)均由公转引起;D 中动物冬眠与夏眠是对公转导致的季节温差的适应。而 C 中蝙蝠夜间觅食是因生物节律(昼伏夜出习性),与地球公转无关,而是由其生理特性和生态位决定。
12.【答案】A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城市比西边先迎来黎明。四个城市中,上海(约 121°E)经度最东,北京(约 116°E)、重庆(约 106°E)、拉萨(约 91°E)依次偏西。因此上海最先被晨线扫过,最早迎来黎明。
13.【答案】B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昼夜交替影响生物的节律行为,如 A(猫头鹰夜间活动)、C(昙花夜间开放)、D(公鸡黎明打鸣)均由昼夜光照变化引发。而 B 中北极狐换毛主要受季节温度变化影响,由地球公转导致的四季更替引起,与昼夜交替无直接关联,属于长期气候适应而非昼夜节律反应。
14.【答案】D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把“2、0、0、8”四个数字雕刻在木板上,形成字模,雕刻在4块不同木板上,有多种组合,可以印刷多次。如2800,2080,0802等等。所以D选项错误。
15.【答案】A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该工具通过手握两端施力,中间支点转动来夹取物体,符合杠杆 “一根硬棒绕支点转动” 的定义。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设置形成杠杆原理,而非剪刀(虽形似但本质为杠杆类工具)、轮轴(需绕轴心转动)或斜面(利用倾斜面省力)。杠杆原理在此工具中通过力的传递实现垃圾拾取。
16.【答案】B
【知识点】剪刀
【解析】【分析】剪铁丝需省力杠杆,即动力臂长于阻力臂。B 选项剪刀手柄(动力臂)明显长于刀刃(阻力臂),符合省力设计。B正确。A剪刀常用来剪纸等;C剪刀常用来修剪眉毛等;D剪刀常用来修剪头发。
17.【答案】A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4G 技术于 2010 年前后商用,5G 则在 2019 年左右落地,A 正确。5G 的传输速率远超 4G,B 错误;4G 支持视频播放,C 错误;手机重力由质量和重力加速度决定,与网络制式无关,D 错误。选项中仅 A 符合技术发展时序,其余均存在原理性错误。
18.【答案】B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该实验为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使小磁针偏转,可得出 A(通电导线有磁性)、D(电流能产生磁性)。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转动方向改变,可证明 C。但实验未涉及电流大小的变量控制,无法验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故 B 结论无法得出。
19.【答案】C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观察甲乙丙三个电磁铁,铁钉长度相同(排除 B),线圈缠绕方向一致(排除 D),唯一变量是线圈圈数不同。实验通过改变线圈圈数来观察磁力变化,因此研究的是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A 表述过于宽泛,C 为最准确选项。
20.【答案】A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南北极由电流方向决定,线圈缠绕方向和电池正负极均改变时,相当于电流方向两次反转,最终南北极不变。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圈数等有关,而此次实验未改变这些变量,故磁力大小不变。因此 A 正确。
21.【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图中物品为食品干燥剂(如生石灰、硅胶等),其核心功能是吸附环境中的水分,通过降低食品周围湿度抑制霉菌生长,防止食品发霉。干燥剂不具备吸收氧气、杀菌或保湿作用,A、B、C 均与干燥剂原理不符,故D为最合理猜测。
22.【答案】D
【知识点】塑料
【解析】【分析】研究证实人类血液中发现微塑料,可支持 D。A “坚决抵制” 过于绝对,瓶装水和外卖并非唯一微塑料来源;B “就是通过” 表述绝对,微塑料可能还有其他进入途径;C “都是正确的” 错误,杂志信息需科学验证,不能完全盲从。故 D 符合研究结论,表述更严谨。
23.【答案】目镜;调节旋钮;物镜;反光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 目镜位于显微镜顶部,用于观察物像;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负责放大标本;载物台是放置玻片标本的平台;反光镜在底部,可反射光线至镜筒。这些部件共同作用,使显微镜能完成对微小物体的观察。
24.【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载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图中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要移到中央,需要将镜片向右上方移动。
25.【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由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共同决定,计算公式为目镜倍数 × 物镜倍数。例如,目镜 10× 与物镜 40× 组合,总放大倍数为 400 倍。放大倍数影响视野大小与清晰度:倍数越高,视野越小、物像越大,但亮度降低、细节更清晰,反之亦然。操作时需先低倍镜找到目标,再换高倍镜精细观察。计算各选项:A:10×40=400 倍;B:12.5×40=500 倍;C:10×10=100 倍;D:5×10=50 倍。B 组乘积最大,故放大倍数最大。
26.【答案】形状不同;大小不同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1 号细胞为动物细胞,2 号洋葱表皮细胞为植物细胞,二者不同之处如下:细胞壁:1 号细胞无细胞壁,2 号细胞有明显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液泡:1 号细胞无大液泡,2 号细胞有中央大液泡,储存细胞液。
27.【答案】B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草履虫运动迅速,直接观察易消失。脱脂棉纤维能形成物理屏障,限制其运动范围,便于观察。A 选项碘酒染色会杀死草履虫;C 选项吸干水分会使其死亡;D 选项换高倍镜视野变暗,且草履虫运动问题未解决。故 B 为最佳方案。
28.【答案】(1)轮;轴
(2)斜面;刀;斧头;盘山公路;高速公路的排水设计
(3)B
(4)A
(5)重力
(6)沿斜面提升物体能省力
(7)C
【知识点】斜面;杠杆;轮轴
【解析】【分析】(1)轮轴由轮和轴组成,共同绕同一轴线转动。卷笔刀上的 A 部分(手柄)是轮,通过转动它带动内部的 B 部分(刀架轴心)—— 即轴,从而实现削铅笔的功能。轮半径大于轴半径,可省力,这是轮轴的典型应用。
(2)斧子劈柴利用了斜面原理,通过将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分力来省力。生活中菜刀、剪刀的刀刃均为斜面应用;交通与建筑中,盘山公路通过延长路径降低坡度,楼梯的台阶设计也符合斜面原理,均为典型实例。
(3)独轮车的车轮部分是轮轴,车轴为轴,车轮为轮,可减少摩擦并省力;车身整体构成杠杆,手推车时,把手是动力作用点,车轮轴心是支点,货物重力为阻力,符合杠杆原理。因此独轮车同时运用了轮轴和杠杆两种简单机械。
(4)④剪刀剪同样的纸时,阻力点越靠近支点,越省力,故方法一更省力。
(5)实验中直接提升物体的力和沿斜面提升的力均随组别变化而递增,且每组数据对应不同物体。由于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本质上等于物体重力,重力与质量(重量)正相关,故可推断该实验是在测量不同重量的物体在同一斜面上的用力大小,以探究斜面省力效果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6)分析数据发现,在斜面上拉动重物所需的力比直接提升重物所需的力小,可以得出结论:沿斜面提升物体能省力。
(7)斜面的省力程度与坡度相关,坡度越小(即斜面越平缓),省力效果越明显。A 选项斜面变粗糙会增大摩擦力,更费力;B 选项增大坡度会减小省力效果;D 选项缩短斜面长度会使坡度相对变大(若高度不变),反而更费力。故 C 正确。
(1)卷笔刀应用的是轮轴,字母A的位置是轮,字母B的位置是轴,卷笔刀上轮带动轴运动时削铅笔更省力。
(2)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用斧头劈木柴是运用了斜面的原理,斧子刃由薄到厚是斜面的应用,可以省力。刀、斧头、盘山公路、高速公路的排水设计都是应用了斜面原理。
(3)③是独轮车,独轮车的车轮利用的是简单机械中轮轴的技术,车身应用的杠杆原理,它的使用大大方便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4)④剪刀剪同样的纸时,阻力点越靠近支点,越省力,故方法一更省力。
(5)观察实验记录表,在研究斜面的作用时是通过直接提升不同重力的物体和沿斜面提升物体用力的大小进行对比。
(6)分析数据发现,在斜面上拉动重物所需的力比直接提升重物所需的力小,可以得出结论:沿斜面提升物体能省力。
(7)A.斜面表面变粗糙,方法不可行,表面越粗糙越费力。
B.增大坡度,方法不可行,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随着斜面坡度的增加,所需拉力越来越大。
C.减小坡度,方法可行。
D.缩短斜面长度,方法不可行,缩短斜面长度,坡度也会增加,所需拉力会越来越大。
29.【答案】A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天宫” 是中国自主建造的载人空间站,A 正确。“天宫课堂” 每课授课航天员可能不同,B 错误;航天员驻留空间站通常为 3-6 个月,非三年,C 错误;空间站处于微重力环境,小水球不会迅速掉落,D 错误。
30.【答案】D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
【解析】【分析】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并非实际存在的物理结构,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D 正确。空间站绕地球运行时,航天员可观察到地球的昼夜变化及日出日落现象,A、B、C 均可观察到。
31.【答案】B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地球结构模型需呈现地壳、地幔、地核等内部构造;地球自转模型侧重展示自转轴及转动方向;人口分布模型会标注人口密度等数据。图中若主要呈现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格局(如蓝色代表海洋、绿色或棕色代表陆地),则属于海陆分布模型,这是直观反映地球表面海陆占比的常见模型。
32.【答案】C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托勒密 “地心说” 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且静止不动,哥白尼 “日心说” 主张太阳为宇宙中心、地球绕太阳运动。二者唯一共识是地球为球体:古希腊时期已有地球球形认知,托勒密与哥白尼均接受这一前提。A 为日心说观点,B 为地心说观点,D 为日心说观点,均非共识。
33.【答案】(1)圭表;北方
(2)C
(3)B
【知识点】计时工具;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1)观察可知,图中测量时间的为圭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春分、夏至等节气时,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晷针影子指向北方,因此箭头所指方向为 “北方”。(2)同一节气(春分)的不同测量时间中,10:00 影长 14cm,14:00 影长 13.8cm。正午 12:00 太阳高度角最大,影长应短于早晚。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影长介于夏至(7.6cm)和秋分(12.8cm)之间,且 12:00 影长应比 14:00 更短,故最接近 13cm,排除 A、B、D。
(3)分析正午影长与四季变化关系,需选取不同节气的正午测量数据。②(春分 12:00)、④(夏至 12:00)、⑤(秋分 12:00)、⑥(冬至 12:00)均为正午时刻,能直接反映四季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与影长关系。①③为春分非正午数据,与四季关联度低,排除 A、C、D。
(1)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是用来判定季节的。圭表分为“圭” 和“表”两部分,圭是有刻度的平面,置于南北方向;表是立在圭上面的一根柱子,垂立于圭的南端,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上图小明用来测量日影长度的仪器叫简易圭表,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方。
(2)一天中,一天中太阳位置变化的规律是从东到西;影子的位置变化规律是从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一短一 长。春分这一天10点的影长是14厘米,14点的影长是13.8厘米,推理12点的影长应该比它们短,此时影子的长度最接近13厘米。
(3)小明在分析一年正午影长与四季变化的关系时,应采用同一时间的影长,所以应选择的数据是②④⑤⑥。
34.【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指绕太阳的运动,其实际周期约为 365 天(1 恒星年),这是形成四季更替的主要原因。A 选项 1 小时与 B 选项 24 小时(地球自转周期)、C 选项 30 天(约为月相周期)均与公转无关。模型中缩短时间是为演示方便,不改变实际公转时长。
35.【答案】(1)不会;能;电磁铁
(2)C
(3)B
(4)B
(5)C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1)图 1 中转子线圈通电后,电流产生磁场,由于周围不存在磁铁,转子不能转动。通电线圈周围存在磁场,能吸引大头针,此时转子相当于电磁铁 —— 通电线圈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符合电磁铁特性。
(2)转子转动速度与磁场强度、电流大小相关。A(磁铁靠近)和 D(换强磁铁)能增强磁场,B(加大电流)可增大电磁力,均能加快转速。C 选项调换磁铁南北极仅改变磁场方向,不影响磁场强度和电磁力大小,故无法提升转动速度。
(3)当两块磁铁靠近通电转子时,转子转动需依赖磁场对电流的安培力。异极相对时,磁铁形成的磁场梯度强,与通电转子磁场相互作用易产生转动力矩,促使转子转动;而同极相对时磁场方向相同,转动条件更苛刻;若磁场与转子电流方向平行,安培力为零,转子不转。故正确答案为 B。
(4)将绳子紧紧缠绕在装置的齿轮上,并用一只手快速拽绳子的另一头,手拉拽绳子的目的是:带动转子转动,使线圈中产生电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拉动绳子带动小电动机转动,本质是电磁感应发电。若小灯泡不亮,可能因发电功率不足。选项中,A 错误,只要转动就可能发电;B 不符合常理,转速低才易电流小;C 正确,转速太慢会使感应电动势小、电流不足,无法点亮灯泡。故答案选 C。
(1)我们发现通电后,转子不会转动,因为没有磁的相互作用。用一根轻小的大头针靠近转子,大头针能被吸引,因为通电后能够产生磁性,这时的转子就相当于一个电磁铁。
(2)电磁铁的磁力越大,电动机转子的转动速度越快,所以增加电池、转子两边放多块磁铁、磁铁离转子更近一些、用磁力更大的磁铁都可以让转子转速加快,ABD不符合题意。调换磁铁的南北极影响转子的转动方向,但不影响转动速度,C符合题意,故选C。
(3)当两块磁铁靠近通电的转子时,磁铁靠近且磁铁的异极相对时,转子能转动,同极相对时,转子不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将绳子紧紧缠绕在装置的齿轮上,并用一只手快速拽绳子的另一头,手拉拽绳子的目的是:带动转子转动,使线圈中产生电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最可能的解释是小电动机的转动速度太慢,产生的电流无法点亮灯泡,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6.【答案】冰箱;洗衣机;电能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生活中电动机应用广泛,如电风扇通过电动机驱动扇叶转动送风;洗衣机依靠电动机带动滚筒旋转实现衣物洗涤。图中小车的小电动机工作时,将电池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通过电动机转化为机械能,推动小车运动,故能量来自电池。
37.【答案】1.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能量是对物体运动的一种描述。相对于不同形式的运动,能量的形式也是各不相同,声、光、电、热、磁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2.能量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可以转化为一种新的能量形式——机械能,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能量形式多样,如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等,且不同形式能量可相互转化,像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能量无处不在且能被传递,如光合作用中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体现能量的转化与传递特性。
1 / 1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六上·平湖期末)用放大镜A和放大镜B观察课本上的同几个字,调节到最大而清晰的图片时,A镜片内有3个字,B镜片内有2个字,凸度更大的放大镜是 。如图,当把这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就成了一个 。
【答案】B;显微镜
【知识点】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高,视野范围越小。A 镜片内能看到 3 个字,B镜片内仅能看到 2 个字,说明 B 的视野更小、放大倍数更大,故凸度更大。将两个放大镜(凸透镜)组合,若物镜和目镜按一定距离放置,可使物体经两次放大成像,原理与显微镜类似,能观察到更细微的结构,因此组合后相当于简易显微镜。
2.(2024六上·平湖期末)当嘉兴刚刚迎来黎明的时候,乌鲁木齐的人们处在黑夜,两个地方日出时间的不同是由于 (选填“地球自转”或“地球公转”),嘉兴一年中正午日影长度从春分到夏至的变化规律是 。(选填“由长变短”或“由短变长”)
【答案】地球自转;由长变短
【知识点】地球自转;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嘉兴位于乌鲁木齐东侧,先迎来黎明,两地日出时间不同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北移至北回归线,嘉兴(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物体影子随太阳高度升高而变短,故日影长度由长变短。
3.(2024六上·平湖期末)垃圾分类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小明对如图的脚踏式垃圾桶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他发现脚踏式垃圾桶内部是一个 (填简单机械类型),图中E点相当于 ,图中F点相当于 。
【答案】杠杆;支点;用力点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由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组成。其原理是通过力臂长度差异实现力的放大或缩小,遵循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脚踏式垃圾桶通过脚踏板带动连杆运动,利用杠杆原理实现开盖。杠杆是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其结构符合杠杆的定义。图中 E 点是杠杆绕其转动的固定点,在脚踏式垃圾桶中,连杆绕 E 点转动,因此 E 点相当于杠杆的支点。F 点是脚用力的地方,是用力点。
4.(2024六上·平湖期末)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丹麦科学奥斯特发现电流能产生 ,而燃油车是将 能转换成机械能,电车是将 能转换成机械能。
【答案】磁性;化学;电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能产生磁场,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燃油车通过燃烧燃油,将化学能先转化为热能,再通过发动机转化为机械能;电车则依靠电池,把电能经电动机直接转换为机械能。这体现了能量转换的多样性 —— 从电生磁的电磁转换,到化学能、电能向机械能的转化,均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是现代动力系统的核心原理。
5.(2024六上·平湖期末)如图甲、乙、丙所示,三个装水的玻璃容器中各有一个小球。从容器侧面观察,三个小球大小相同。如果将小球从水中取出比较,结果是( )。
A.甲容器里的小球最大
B.乙容器里的小球最大
C.丙容器里的小球最大
D.甲、乙、丙容器里的小球一样大
【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水和玻璃容器组成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甲、乙、丙中,乙容器凸度最小,是平的,不具备放大功能;当观察到的像大小相同时,放大倍数越小,实际物体越大。因此乙容器中的小球实际最大,选B。
6.(2024六上·平湖期末)如图所示的显微镜操作步骤是( )。
A.上片 B.调节 C.对光 D.安放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操作步骤一般为安放、对光、上片、调节。图中所示步骤是对光。此步骤需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选合适光圈,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视野出现明亮圆形光斑,这是后续观察的基础,能保证光线充足。
7.(2024六上·平湖期末)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要把洋葱表皮制成玻片标本,下列操作先后顺序( )。
①盖盖玻片 ②划井字 ③滴清水 ④滴碘酒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正确顺序为:先在载玻片中央滴③清水,维持细胞形态;再用刀片在洋葱内表皮②划井字(分割成小方块以便撕取);接着撕取表皮放入水滴,①盖盖玻片(避免气泡);最后从盖玻片一侧④滴碘酒染色,对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染色均匀。故顺序为③②①④。
8.(2024六上·平湖期末)如图是植物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箭头所指的是( )。
A.叶绿体 B.洋葱表皮细胞
C.细胞核 D.气孔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图中箭头所指结构为成对保卫细胞围成的孔隙,是植物叶片的 “气孔”。气孔是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通道,保卫细胞可通过膨胀或收缩调节气孔开闭。叶绿体为绿色椭球形颗粒,洋葱表皮细胞呈规则矩形,细胞核为细胞内圆形致密结构,均与图中形态不符。
9.(2024六上·平湖期末)小明研究地球的运动,下面是他记录的三种假设,不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
A.图1 B.图2 C.图3 D.都不能出现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昼夜交替由地球自转或地球绕太阳公转且自身不转导致。太阳不动,地球自转,A中由于地球自转中心(地轴)指向太阳,地球自转,太阳只照射到一半球面,另一半球球面照射不到太阳,所以不能形成昼夜交替。选项A正确。B和C都能够形成昼夜交替。
10.(2024六上·平湖期末)在观测工具不发达的古代,科学家们提出了“地心说”“日心说”这样的观点,他们观点提出的依据是( )。
A.自然现象 B.个人喜好 C.童话故事 D.古代传说
【答案】A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古代科学家提出 “地心说”“日心说” 的依据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如地心说基于日月星辰绕地球运转的视觉现象,日心说则通过行星运行轨迹、金星相位等现象推导。这些理论均源于对天体运动的客观观测,而非个人喜好、童话故事或古代传说。
11.(2024六上·平湖期末)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
A.春分秋分昼夜等长 B.日出时间夏季比冬季早
C.蝙蝠在夜晚觅食 D.动物的冬眠与夏眠
【答案】C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导致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A(春分秋分昼夜等长)和 B(夏冬日出时间差异)均由公转引起;D 中动物冬眠与夏眠是对公转导致的季节温差的适应。而 C 中蝙蝠夜间觅食是因生物节律(昼伏夜出习性),与地球公转无关,而是由其生理特性和生态位决定。
12.(2024六上·平湖期末)如图中这几个城市,先迎来黎明的是( )。
A.上海 B.北京 C.重庆 D.拉萨
【答案】A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城市比西边先迎来黎明。四个城市中,上海(约 121°E)经度最东,北京(约 116°E)、重庆(约 106°E)、拉萨(约 91°E)依次偏西。因此上海最先被晨线扫过,最早迎来黎明。
13.(2024六上·平湖期末)下面不属于昼夜交替现象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猫头鹰昼伏夜出 B.北极狐换毛
C.昙花在晚上开花 D.公鸡打鸣
【答案】B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昼夜交替影响生物的节律行为,如 A(猫头鹰夜间活动)、C(昙花夜间开放)、D(公鸡黎明打鸣)均由昼夜光照变化引发。而 B 中北极狐换毛主要受季节温度变化影响,由地球公转导致的四季更替引起,与昼夜交替无直接关联,属于长期气候适应而非昼夜节律反应。
14.(2024六上·平湖期末)把“2、0、0、8”四个数字雕刻在木板上,形成字模,下列表述最不科学的是( )。
A.雕刻在同一块木板上,只有一种组合
B.雕刻在4块不同木板上,有多种组合
C.雕刻在同一块木板上,可以重复多次印刷
D.雕刻在4块不同木板上,只可以印刷一次
【答案】D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把“2、0、0、8”四个数字雕刻在木板上,形成字模,雕刻在4块不同木板上,有多种组合,可以印刷多次。如2800,2080,0802等等。所以D选项错误。
15.(2024六上·平湖期末)小明在放学路上看到许多志愿者用右图工具捡垃圾,此工具属于( )。
A.杠杆 B.剪刀 C.轮轴 D.斜面
【答案】A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该工具通过手握两端施力,中间支点转动来夹取物体,符合杠杆 “一根硬棒绕支点转动” 的定义。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设置形成杠杆原理,而非剪刀(虽形似但本质为杠杆类工具)、轮轴(需绕轴心转动)或斜面(利用倾斜面省力)。杠杆原理在此工具中通过力的传递实现垃圾拾取。
16.(2024六上·平湖期末)下列剪刀最适合用来剪铁丝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剪刀
【解析】【分析】剪铁丝需省力杠杆,即动力臂长于阻力臂。B 选项剪刀手柄(动力臂)明显长于刀刃(阻力臂),符合省力设计。B正确。A剪刀常用来剪纸等;C剪刀常用来修剪眉毛等;D剪刀常用来修剪头发。
17.(2024六上·平湖期末)手机是信息传播的工具,下列关于4G和5G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4G手机比5G手机要早出现
B.4G手机比5G手机传送文件更快
C.4G手机只能打电话,不能看视频
D.5G手机比4G手机的重力更大
【答案】A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4G 技术于 2010 年前后商用,5G 则在 2019 年左右落地,A 正确。5G 的传输速率远超 4G,B 错误;4G 支持视频播放,C 错误;手机重力由质量和重力加速度决定,与网络制式无关,D 错误。选项中仅 A 符合技术发展时序,其余均存在原理性错误。
18.(2024六上·平湖期末)观察如图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通电导线有磁性
B.电流越大产生的磁性越强
C.小磁针转动方向与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有关
D.电流能产生磁性
【答案】B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该实验为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使小磁针偏转,可得出 A(通电导线有磁性)、D(电流能产生磁性)。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转动方向改变,可证明 C。但实验未涉及电流大小的变量控制,无法验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故 B 结论无法得出。
19.(2024六上·平湖期末)小明制作了甲乙丙三个电磁铁,此时他想要研究的问题是( )。
A.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B.电磁铁磁力大小与铁钉长短有关吗?
C.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吗?
D.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缠绕方向有关吗?
【答案】C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观察甲乙丙三个电磁铁,铁钉长度相同(排除 B),线圈缠绕方向一致(排除 D),唯一变量是线圈圈数不同。实验通过改变线圈圈数来观察磁力变化,因此研究的是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A 表述过于宽泛,C 为最准确选项。
20.(2024六上·平湖期末)小明做了一个电磁铁,他先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再改变电池的正负极连接方向,其他条件不变,此时电磁铁( )。
A.南北极不变,磁力大小不变 B.南北极不变,磁力大小改变
C.南北极改变,磁力大小不变 D.南北极改变,磁力大小改变
【答案】A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南北极由电流方向决定,线圈缠绕方向和电池正负极均改变时,相当于电流方向两次反转,最终南北极不变。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圈数等有关,而此次实验未改变这些变量,故磁力大小不变。因此 A 正确。
21.(2024六上·平湖期末)在购买食品时,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食品的包装袋(盒)内还会装入如图这样的一小包物品,关于它的作用猜测最合理的是( )。
A.吸收氧气,防止食物变质 B.杀死细菌,防止食品腐败
C.保持湿润,保证食品新鲜 D.吸收水分,防止食品发霉
【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图中物品为食品干燥剂(如生石灰、硅胶等),其核心功能是吸附环境中的水分,通过降低食品周围湿度抑制霉菌生长,防止食品发霉。干燥剂不具备吸收氧气、杀菌或保湿作用,A、B、C 均与干燥剂原理不符,故D为最合理猜测。
22.(2024六上·平湖期末)微塑料的直径小于5毫米,它可能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环境科学技术》杂志发表相关研究,发现经常喝瓶装水、吃外卖食品的人,其粪便中微塑料更多,《环境国际》刊文证实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微塑料。以下观点,你支持的是( )。
A.我们应该坚决抵制瓶装水与外卖食品
B.微塑料就是通过瓶装水、外卖食品进入人体血液的
C.杂志上刊发的信息都是正确的,我们应完全相信
D.微塑料是能够进入人体血液,随着血液一起流动的
【答案】D
【知识点】塑料
【解析】【分析】研究证实人类血液中发现微塑料,可支持 D。A “坚决抵制” 过于绝对,瓶装水和外卖并非唯一微塑料来源;B “就是通过” 表述绝对,微塑料可能还有其他进入途径;C “都是正确的” 错误,杂志信息需科学验证,不能完全盲从。故 D 符合研究结论,表述更严谨。
23.(2024六上·平湖期末)如图是一架显微镜,请写出相应部位名称。
①是 ②是 ③是 ④是
【答案】目镜;调节旋钮;物镜;反光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 目镜位于显微镜顶部,用于观察物像;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负责放大标本;载物台是放置玻片标本的平台;反光镜在底部,可反射光线至镜筒。这些部件共同作用,使显微镜能完成对微小物体的观察。
24.(2024六上·平湖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标本的图像下图所示的位置,要把它移到视野的中间,他应该移动载玻片的方向是( )。
A.右下方 B.左上方 C.右上方 D.左下方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载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图中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要移到中央,需要将镜片向右上方移动。
25.(2024六上·平湖期末)下面有A、B、C、D四组镜头组合,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 B C D
目镜 10× 12.5× 10× 5×
物镜 40× 40× 10× 10×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由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共同决定,计算公式为目镜倍数 × 物镜倍数。例如,目镜 10× 与物镜 40× 组合,总放大倍数为 400 倍。放大倍数影响视野大小与清晰度:倍数越高,视野越小、物像越大,但亮度降低、细节更清晰,反之亦然。操作时需先低倍镜找到目标,再换高倍镜精细观察。计算各选项:A:10×40=400 倍;B:12.5×40=500 倍;C:10×10=100 倍;D:5×10=50 倍。B 组乘积最大,故放大倍数最大。
26.(2024六上·平湖期末)如图是小明用相同倍数的显微镜观察到的1号细胞和2号细胞,请你说出这两种细胞的不同之处(至少两点)
【答案】形状不同;大小不同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1 号细胞为动物细胞,2 号洋葱表皮细胞为植物细胞,二者不同之处如下:细胞壁:1 号细胞无细胞壁,2 号细胞有明显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液泡:1 号细胞无大液泡,2 号细胞有中央大液泡,储存细胞液。
27.(2024六上·平湖期末)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发现刚观察到的草履虫运动很快,马上就消失了,要想更好的观察,可以( )。
A.滴一滴碘酒进行染色 B.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C.用吸水纸把水分吸干 D.更换更大倍数的显微镜观察
【答案】B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草履虫运动迅速,直接观察易消失。脱脂棉纤维能形成物理屏障,限制其运动范围,便于观察。A 选项碘酒染色会杀死草履虫;C 选项吸干水分会使其死亡;D 选项换高倍镜视野变暗,且草履虫运动问题未解决。故 B 为最佳方案。
28.(2024六上·平湖期末)工具与技术。如图有4种不同的工具,按要求回答问题。
(1)运用工具①卷笔刀削铅笔,此时是轮轴,卷笔刀上的A是 ,B是 。
(2)使用工具②斧子劈柴时,运用了简单机械中的 。这样的简单机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可以在些工具上见到它的应用,如 、 等;还能在许多交通道路、房屋建筑中找到,如 、等 。
(3)工具③独轮车运用了简单机械中的( ),方便工作,提高效率。
A.斜面和轮轴 B.轮轴和杠杆 C.杠杆 D.轮轴
(4)在运用工具④剪刀剪同样的纸时发现( )
A.方法一更省力 B.方法二更省力
C.两种方法一样省力 D.无法判断
(5)下表是在研究斜面的作用时,一位同学的实验记录表。
斜面的作用实验记录表
提升不同的物体
① ② ③ ④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N) 0.4 0.8 1.0 1.5
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 0.3 0.5 0.6 0.9
从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是在测量不同 的物体在同斜面上的用力大小。
(6)分析表中数据,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
(7)为了更加省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斜面表面变粗糙 B.增大坡度
C.减小坡度 D.缩短斜面长度
【答案】(1)轮;轴
(2)斜面;刀;斧头;盘山公路;高速公路的排水设计
(3)B
(4)A
(5)重力
(6)沿斜面提升物体能省力
(7)C
【知识点】斜面;杠杆;轮轴
【解析】【分析】(1)轮轴由轮和轴组成,共同绕同一轴线转动。卷笔刀上的 A 部分(手柄)是轮,通过转动它带动内部的 B 部分(刀架轴心)—— 即轴,从而实现削铅笔的功能。轮半径大于轴半径,可省力,这是轮轴的典型应用。
(2)斧子劈柴利用了斜面原理,通过将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分力来省力。生活中菜刀、剪刀的刀刃均为斜面应用;交通与建筑中,盘山公路通过延长路径降低坡度,楼梯的台阶设计也符合斜面原理,均为典型实例。
(3)独轮车的车轮部分是轮轴,车轴为轴,车轮为轮,可减少摩擦并省力;车身整体构成杠杆,手推车时,把手是动力作用点,车轮轴心是支点,货物重力为阻力,符合杠杆原理。因此独轮车同时运用了轮轴和杠杆两种简单机械。
(4)④剪刀剪同样的纸时,阻力点越靠近支点,越省力,故方法一更省力。
(5)实验中直接提升物体的力和沿斜面提升的力均随组别变化而递增,且每组数据对应不同物体。由于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本质上等于物体重力,重力与质量(重量)正相关,故可推断该实验是在测量不同重量的物体在同一斜面上的用力大小,以探究斜面省力效果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6)分析数据发现,在斜面上拉动重物所需的力比直接提升重物所需的力小,可以得出结论:沿斜面提升物体能省力。
(7)斜面的省力程度与坡度相关,坡度越小(即斜面越平缓),省力效果越明显。A 选项斜面变粗糙会增大摩擦力,更费力;B 选项增大坡度会减小省力效果;D 选项缩短斜面长度会使坡度相对变大(若高度不变),反而更费力。故 C 正确。
(1)卷笔刀应用的是轮轴,字母A的位置是轮,字母B的位置是轴,卷笔刀上轮带动轴运动时削铅笔更省力。
(2)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用斧头劈木柴是运用了斜面的原理,斧子刃由薄到厚是斜面的应用,可以省力。刀、斧头、盘山公路、高速公路的排水设计都是应用了斜面原理。
(3)③是独轮车,独轮车的车轮利用的是简单机械中轮轴的技术,车身应用的杠杆原理,它的使用大大方便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4)④剪刀剪同样的纸时,阻力点越靠近支点,越省力,故方法一更省力。
(5)观察实验记录表,在研究斜面的作用时是通过直接提升不同重力的物体和沿斜面提升物体用力的大小进行对比。
(6)分析数据发现,在斜面上拉动重物所需的力比直接提升重物所需的力小,可以得出结论:沿斜面提升物体能省力。
(7)A.斜面表面变粗糙,方法不可行,表面越粗糙越费力。
B.增大坡度,方法不可行,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随着斜面坡度的增加,所需拉力越来越大。
C.减小坡度,方法可行。
D.缩短斜面长度,方法不可行,缩短斜面长度,坡度也会增加,所需拉力会越来越大。
29.(2024六上·平湖期末)北京时间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四课正式开讲。3位航天员面向我们进行太空授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宫是中国发射的载人空间站
B.天宫课堂第四课和第三课的授课老师是同一个人
C.三位航天员在天宫中将生活三年
D.小水球在空间站实验舱中也会迅速掉落
【答案】A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天宫” 是中国自主建造的载人空间站,A 正确。“天宫课堂” 每课授课航天员可能不同,B 错误;航天员驻留空间站通常为 3-6 个月,非三年,C 错误;空间站处于微重力环境,小水球不会迅速掉落,D 错误。
30.(2024六上·平湖期末)航天员透过窗户观察,以下现象观察不到的是( )。
A.日出 B.日落
C.地球上有昼夜 D.地球上有地轴
【答案】D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
【解析】【分析】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并非实际存在的物理结构,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D 正确。空间站绕地球运行时,航天员可观察到地球的昼夜变化及日出日落现象,A、B、C 均可观察到。
31.(2024六上·平湖期末)一位宇航员将他看到的地球做成如图模型,这是( )。
A.地球结构模型 B.海陆分布模型
C.地球自转模型 D.人口分布模型
【答案】B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地球结构模型需呈现地壳、地幔、地核等内部构造;地球自转模型侧重展示自转轴及转动方向;人口分布模型会标注人口密度等数据。图中若主要呈现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格局(如蓝色代表海洋、绿色或棕色代表陆地),则属于海陆分布模型,这是直观反映地球表面海陆占比的常见模型。
32.(2024六上·平湖期末)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他俩都认为( )。
A.地球时刻在运动 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C.地球是一个球体 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答案】C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托勒密 “地心说” 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且静止不动,哥白尼 “日心说” 主张太阳为宇宙中心、地球绕太阳运动。二者唯一共识是地球为球体:古希腊时期已有地球球形认知,托勒密与哥白尼均接受这一前提。A 为日心说观点,B 为地心说观点,D 为日心说观点,均非共识。
33.(2024六上·平湖期末)为了探究影长的四季变化,住在嘉兴的小明制作了如图的仪器,并坚持了一年的观察实验,以下是他记录的数据。
数据编号①②③④⑤⑥测量节气春分春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测量时间10:0012:0014:0012:0012:0012:00影长/厘米14cm△13.8cm7.6cm12.8cm16cm
(1)上图小明用来测量日影长度的仪器叫简易 ,箭头所指的方向是 。
(2)表格中“△”处的影长没有记录,此时影子的长度最接近( )。
A.16cm B.14cm C.13cm D.8cm
(3)小明在分析一年正午影长与四季变化的关系时,应选择的数据是( )。
A.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
【答案】(1)圭表;北方
(2)C
(3)B
【知识点】计时工具;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1)观察可知,图中测量时间的为圭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春分、夏至等节气时,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晷针影子指向北方,因此箭头所指方向为 “北方”。(2)同一节气(春分)的不同测量时间中,10:00 影长 14cm,14:00 影长 13.8cm。正午 12:00 太阳高度角最大,影长应短于早晚。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影长介于夏至(7.6cm)和秋分(12.8cm)之间,且 12:00 影长应比 14:00 更短,故最接近 13cm,排除 A、B、D。
(3)分析正午影长与四季变化关系,需选取不同节气的正午测量数据。②(春分 12:00)、④(夏至 12:00)、⑤(秋分 12:00)、⑥(冬至 12:00)均为正午时刻,能直接反映四季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与影长关系。①③为春分非正午数据,与四季关联度低,排除 A、C、D。
(1)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是用来判定季节的。圭表分为“圭” 和“表”两部分,圭是有刻度的平面,置于南北方向;表是立在圭上面的一根柱子,垂立于圭的南端,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上图小明用来测量日影长度的仪器叫简易圭表,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方。
(2)一天中,一天中太阳位置变化的规律是从东到西;影子的位置变化规律是从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一短一 长。春分这一天10点的影长是14厘米,14点的影长是13.8厘米,推理12点的影长应该比它们短,此时影子的长度最接近13厘米。
(3)小明在分析一年正午影长与四季变化的关系时,应采用同一时间的影长,所以应选择的数据是②④⑤⑥。
34.(2024六上·平湖期末)如图是小明的地球公转模型设计图,小明让地球仪公转一周只用了10分钟。事实上,地球公转一周大约为( )。
A.1小时 B.24小时 C.30天 D.365天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指绕太阳的运动,其实际周期约为 365 天(1 恒星年),这是形成四季更替的主要原因。A 选项 1 小时与 B 选项 24 小时(地球自转周期)、C 选项 30 天(约为月相周期)均与公转无关。模型中缩短时间是为演示方便,不改变实际公转时长。
35.(2024六上·平湖期末)能量。在科学课上我们进行了小电动机转动的研究,如下图所示:
(1)做图1实验时,我们发现通电后转子 转动(选填“会”、“不会”),此时用一根轻小的大头针靠近转子,大头针 被吸引(选填“能”、“不能”)。这时的转子就相当于一个 。
(2)如图2所示,用一块磁铁靠近转子并轻轻地拨动,转子就转动起来了,如果要让转动速度更块,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磁铁靠近转子一些 B.加大电路中的电流
C.调换磁铁的南北极 D.用磁力更大的磁铁
(3)如上图3,当两块磁铁靠近通电的转子时,我们在尝试中会发现( )。
A.磁铁的同极相对时,转子能转动
B.磁铁的异极相对时,转子能转动
C.磁铁只要靠近,转子就会转动
D.两块磁铁靠近,转子都不会转动
(4)同学们也想自己尝试发电,他们取来如图这个装置,将绳子缠绕在齿轮上,并用一只手拉拽绳子另一头,用手拉拽绳子的目的是( )。
A.带动电刷转动 B.带动转子转动
C.带动外壳转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用导线将这个装置与一个小灯泡连接起来,拉动绳子后小灯泡不亮,最可能原因是( )。
A.小电动机没有产生电流 B.小电动机产生电流太大
C.小电动机转动速度太慢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1)不会;能;电磁铁
(2)C
(3)B
(4)B
(5)C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1)图 1 中转子线圈通电后,电流产生磁场,由于周围不存在磁铁,转子不能转动。通电线圈周围存在磁场,能吸引大头针,此时转子相当于电磁铁 —— 通电线圈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符合电磁铁特性。
(2)转子转动速度与磁场强度、电流大小相关。A(磁铁靠近)和 D(换强磁铁)能增强磁场,B(加大电流)可增大电磁力,均能加快转速。C 选项调换磁铁南北极仅改变磁场方向,不影响磁场强度和电磁力大小,故无法提升转动速度。
(3)当两块磁铁靠近通电转子时,转子转动需依赖磁场对电流的安培力。异极相对时,磁铁形成的磁场梯度强,与通电转子磁场相互作用易产生转动力矩,促使转子转动;而同极相对时磁场方向相同,转动条件更苛刻;若磁场与转子电流方向平行,安培力为零,转子不转。故正确答案为 B。
(4)将绳子紧紧缠绕在装置的齿轮上,并用一只手快速拽绳子的另一头,手拉拽绳子的目的是:带动转子转动,使线圈中产生电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拉动绳子带动小电动机转动,本质是电磁感应发电。若小灯泡不亮,可能因发电功率不足。选项中,A 错误,只要转动就可能发电;B 不符合常理,转速低才易电流小;C 正确,转速太慢会使感应电动势小、电流不足,无法点亮灯泡。故答案选 C。
(1)我们发现通电后,转子不会转动,因为没有磁的相互作用。用一根轻小的大头针靠近转子,大头针能被吸引,因为通电后能够产生磁性,这时的转子就相当于一个电磁铁。
(2)电磁铁的磁力越大,电动机转子的转动速度越快,所以增加电池、转子两边放多块磁铁、磁铁离转子更近一些、用磁力更大的磁铁都可以让转子转速加快,ABD不符合题意。调换磁铁的南北极影响转子的转动方向,但不影响转动速度,C符合题意,故选C。
(3)当两块磁铁靠近通电的转子时,磁铁靠近且磁铁的异极相对时,转子能转动,同极相对时,转子不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将绳子紧紧缠绕在装置的齿轮上,并用一只手快速拽绳子的另一头,手拉拽绳子的目的是:带动转子转动,使线圈中产生电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最可能的解释是小电动机的转动速度太慢,产生的电流无法点亮灯泡,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6.(2024六上·平湖期末)我们知道在哪些地方用到了电动机? 、 。如图中的小车内也有小电动机,这种小车运动起来的能量来自 。
【答案】冰箱;洗衣机;电能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生活中电动机应用广泛,如电风扇通过电动机驱动扇叶转动送风;洗衣机依靠电动机带动滚筒旋转实现衣物洗涤。图中小车的小电动机工作时,将电池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通过电动机转化为机械能,推动小车运动,故能量来自电池。
37.(2024六上·平湖期末)通过《能量》单元的学习,对能量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试着说一说(至少两点)。
【答案】1.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能量是对物体运动的一种描述。相对于不同形式的运动,能量的形式也是各不相同,声、光、电、热、磁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2.能量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可以转化为一种新的能量形式——机械能,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能量形式多样,如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等,且不同形式能量可相互转化,像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能量无处不在且能被传递,如光合作用中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体现能量的转化与传递特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