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暑假预习练(含解析)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暑假预习练(含解析)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02 06:3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某网点办理公共自行车借车卡,第一天办出30张(如下图所示),那么第二天办出的大约比第一天多( )张.
A.30 B.90 C.60
2.列表整理数据时,整理的是( )。
A.解答和检验 B.算式和结果 C.条件和问题
3.学校栽了一些盆花,如果每个教室放3盆,可以放24个教室。如果每个教室放4盆,可以放( )个教室。
A.2 B.32 C.18 D.12
4.妈妈买5双袜子用了10元,照这样计算,买15双袜子需要多少元?列式错误的是( )。
A.10÷5×15 B.10÷(15÷5) C.15÷5×10
5.甲、乙两地相距210千米,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共行驶168千米,照这样计算,还要( )小时可以到达。
A.1 B.5 C.9
6.星光小学同学采集树种。三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采集28千克;四年级有3个班,共采集60千克。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采集了( )千克树种。
A.292 B.88 C.172 D.208
7.食堂买了30筐西红柿,一共用去540元。如果每筐西红柿的价钱降到原来的一半,用这些钱可以买到( )筐西红柿。
A.15 B.30 C.60
8.一个袋子里装着红球、黄球各3个,这些球的大小都相同,问一次摸出3个球,其中至少有( )个球的颜色相同。
A.1 B.2 C.3 D.4
9.看图解答,正确的是 ( )
A.30 B.32 C.48 D.54
10.一瓶药有180片,医生说:每天吃3次,每次吃2片。180÷2可以算出( )。
A.这瓶药可以吃多少次 B.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C.每天吃多少片
二、填空题
11.同学们表演团体操,若每排站12人,正好能站6排,如果每排站9人,可以站( )排。
12.小妍家所在楼房共有288级台阶,从1层到4层共有72级台阶,这栋楼房共有( )层。
13.养牛场平均每头牛每天吃9千克饲料。照这样计算,40头牛一个月(按30天算)一共吃多少千克饲料?综合算式是( )。
14.学龄儿童11-15岁标准体重的估算方法:标准体重=年龄。下面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照图。
强强今年13岁,体重42千克,他的标准体重应该是( )千克,对照上图,等级是( )。
15.12名同学一学期共收集废纸60千克。照这样计算,全班48名同学一学期能收集废纸( )千克。100千克废纸需要( )名同学收集一学期。
三、判断题
16.周老师2分钟能打120个字,照这样计算,5分钟能打300个字。( )
17.A种蛋糕每盒4个,每盒24元,B种蛋糕每盒3个,每盒21元,A种蛋糕比较贵。( )
18.芳芳5分钟可以打350个字,则12分钟可以打840个字。( )
19.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 )
20.13元可以买6个无花果,那么26元可以买12个无花果。( )
四、计算题
21.计算。
75×12+280÷35 (564-18×24)÷12
48×(32-17)÷30 714÷(30+180÷15)
22.计算。
96÷16= 108÷24= 130÷26= 230÷25=
86÷15= 110÷14= 125÷15= 250÷26=
五、解答题
23.张师傅每天加工52个零件,李师傅每天比张师傅多加工3个零件,李师傅24天一共加工多少个零件?
24.同学们去参观科技馆,四年级去了45人,五年级去的人数比四年级的3倍多12人.两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
25.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36千米。

每小时行14千米 每小时行56千米 每小时行42千米 每小时行84千米
(1)使用上面的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各需要多少小时?
(2)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6.体育老师去买一批篮球,付款时发现钱不够,还少780元。如果体育老师少买15个,或者和老板商量每个篮球便宜12元,那么所带的钱都刚好够付。体育老师带了多少元钱?
27.李明在科学课上用弹簧称钩码的质量,记录如下表:
钩码个数 2 4 8 10 …
弹簧伸长的长度/毫米 4 8 16 20 …
弹簧总长度/毫米 24 28 36 40 …
(1)照这样计算,在弹力范围内,若弹簧伸长的长度是28毫米,这时钩码应是多少个?
(2)在弹力范围内,若称18个钩码,则弹簧总长度是多少毫米?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B A C C B A A
1.C
【详解】解:30×2=60(张) 故选C.
【点睛】根据线段图,可把第一天办出的借车卡看作1份,第二天比第一天大约多出2份,又知第一天办出30张,那么第二天办出的大约比第一天多30×2.
2.C
【分析】列表整理数据时,我们需要把题目已知的条件和问题整理到表格中,然后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列式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列表整理数据时,整理的是条件和问题。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列表整理数据解题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3.C
【分析】首先根据“每个教室放3盆,可以放24个教室”,可以算出盆花的总量,再除以现在每个教室放的盆数,就是可放的教室数。
【详解】24×3÷4
=72÷4
=18(个)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盆花的总数量,再用除法解答。
4.B
【分析】方法一:先10除以5求出一双袜子的价钱,再乘15求15双袜子的价钱;方法二:先用15除以5,看15双里有几个5双,再乘5双袜子的价钱即等于15双袜子的价钱;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方法一:10÷5×15
=2×15
=30(元)
方法二:15÷5×10
=3×10
=30(元)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同一个题目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
5.A
【分析】汽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除以4等于汽车的速度,甲、乙两地的距离除以汽车的速度等于总共需要行驶的时间,再减去已经行驶的时间,即等于还要行驶的时间。
【详解】210÷(168÷4)-4
=210÷42-4
=5-4
=1(小时)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C
【分析】先用平均每个班的采集量×班级数,求出三年级4个班共采集多少千克,再加上四年级3个班的采集量,就可以求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据此解答。
【详解】4×28+60
=112+60
=172(千克)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三年级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7.C
【分析】根据30筐西红柿一共用去540元,可以求出原来每筐西红柿的价钱,再根据每筐西红柿的价钱降到原来的一半,可以求出现在每筐西红柿的价钱,再用同样的540元除以现在西红柿的价钱,就可以求出降价后能买几筐西红柿。
【详解】现在西红柿的价钱为:
540÷30÷2
=18÷2
=9(元)
用同样的540元可以买降价后的西红柿:540÷9=60(筐);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要先求出降价后西红柿的价钱,理解用这些钱就是用同样的540元。
8.B
【详解】3÷2=1(个)……1(个),1+1=2(个)
故选B。
9.A
【分析】72是总数,18和24是其中的两部分,用总数减去已知的两部分的和即可求出未知的部分.
【详解】18+24=42,72-42=30 或 72-18=54,4-24=30;
综合算式:72-(18+24)=30 或72-18-24=30.
故答案为A
10.A
【分析】180是一瓶药的片数,2是每次吃的片数,所以180除以2计算出的是这瓶药可以吃多少次,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一瓶药有180片,医生说:每天吃3次,每次吃2片。180÷2可以算出这瓶药可以吃多少次。
故答案为:A。
【点睛】分析清楚题目给的条件,再作进一步解答。
11.8
【分析】每排站12人,正好能站6排,根据乘法的意义,共有(12×6)人,根据除法的意义,用总人数除以每排站的9人,即得如果每排站9人,可以站成的排数。
【详解】12×6÷9
=72÷9
=8(排)
【点睛】此题属于简单的“归总”应用题,首先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求出总数量,再根据“包含”除法的意义,用除法求出部分量。
12.13
【分析】因为1层没有楼梯,则可知1层到4层共有4-1=3(层),为72级台阶,计算出每层有多少级台阶,再用总台阶数除以每层台阶数后再加上1层即可得到共有多少层。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72÷3=24(级),288÷24=12(层),则1层到最高层间隔12层,则这栋楼房共有12+1=13(层)。
13.40×9×30
【分析】先用乘法算出40头牛每天吃的饲料的重量,即40×9;再用乘法算出40头牛一个月吃的饲料的重量,即40×9×30;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40×9×30
=360×30
=10800(千克)
列综合算式为:40×9×30
40头牛一个月(按30天算)一共吃10800千克饲料。
14. 37 偏胖
【分析】根据标准体重=年龄×3-2可知:用13乘3的积再减去2,求出他的标准体重;再找出标准体重与42千克之间的关系,求出他的等级。
【详解】13×3-2
=39-2
=37(千克)
42-37=5(千克)
他的标准体重应该是37千克,他的体重比标准体重重5千克,根据上图可知:等级是偏胖。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楚标准体重的公式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照图,再进一步解答。
15. 240 20
【分析】根据题意可先计算出每名同学一学期收集多少废纸,应该用除法即:60÷12=5(千克),那么48名同学一学期收集多少废纸应该用乘法即:5×48=240(千克)。那么100千克废纸需要多少名同学收集,应该用除法即:100÷5=20(名)。
【详解】①60÷12×48
=5×48
=240(千克)
②100÷(60÷12)
=100÷5
=20(名)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乘法和除法的应用,先计算出每名同学一学期收集多少废纸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
【分析】由题意知,周老师的打字速度=打字总数÷时间,即120÷2,然后根据打字总数=打字速度×时间,计算5分钟的打字数,然后与300比较即可。
【详解】120÷2×5
=60×5
=300(个)
所以5分钟能打300个字。
故答案为:√
17.×
【分析】根据单价=总价÷数量,分别求出A种蛋糕和B种蛋糕的单价再比较即可。
【详解】24÷4=6(元)
21÷3=7(元)
6<7
所以B种蛋糕比较贵;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总价、单价和数量三者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两种蛋糕每个是多少元。
18.√
【分析】先求出每分钟可以打多少个字,然后再求出12分钟可以打多少个字,列式为350÷5×12,据此解答。
【详解】350÷5×12
=70×12
=840(个)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求出每分钟打字的个数。
19.√
【详解】根据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所以原题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20.√
【分析】可以用12除以6计算出12个无花果里面有几组6个无花果,然后用无花果的组数乘13计算出12个无花果需要的钱,最后再根据计算出的结果判断即可。
【详解】12÷6=2(组)
13×2=26(元)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问题的计算,先计算出12个无花果里面有几组6个无花果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908;11
24;17
【分析】75×12+280÷35先计算乘法和除法,再计算加法;(564-18×24)÷12先计算括号里的乘法,再计算括号里的减法,最后计算括号外的除法;48×(32-17)÷30先计算括号里的减法,在按顺序从左到右计算乘法,最后计算除法;714÷(30+180÷15)先计算括号里除法,再计算括号里的加法,最后计算括号外的除法。
【详解】75×12+280÷35
=900+8
=908
(564-18×24)÷12
=(564-432)÷12
=132÷12
=11
48×(32-17)÷30
=48×15÷30
=720÷30
=24
714÷(30+180÷15)
=714÷(30+12)
=714÷42
=17
22.6;4……12;5;9……5;
5……11;7……12;8……5;9……16
【分析】根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够不够除,不够除则看前三位,够除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每次除完,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详解】96÷16=6 108÷24=4……12 130÷26=5 230÷25=9……5

86÷15=5……11 110÷14=7 ……12 125÷15= 8……5 250÷26=9……16

23.1320个
【分析】先用加法求出李师傅每天加工零件的个数,即52+3,再乘24即可求出24天一共加工零件的个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52+3)×24
=55×24
=1320(个)
答:李师傅24天一共加工1320个零件。
24.192人
【详解】45×3=135(人)
135+12=147(人)
147+45=192(人)
答:两个年级一共去192人.
25.(1)24小时;6小时;8小时;4小时
(2)大巴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多少倍;4倍(答案不唯一)
【分析】(1)用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除以每种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距离,就是从甲地到乙地各需要多少小时。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我们可提问:大巴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多少倍,用大巴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除以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即可。(答案不唯一)
【详解】(1)336÷14=24(小时)
336÷56=6(小时)
336÷42=8(小时)
336÷84=4(小时)
答:使用上面的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分别需要24小时,6小时,8小时,4小时。
(2)大巴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多少倍?
56÷14=4
答:大巴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4倍。(答案不唯一)
26.2600元
【分析】用少的钱780元除以少买的个数15个,可以得到每个篮球的单价;用少的钱780元除以每个篮球便宜的价钱12元,可以得到实际买篮球的个数;再用求到的篮球单价乘个数得到一共需要付的钱,再减去老师不够付的钱780元,得到体育老师带的钱。据此解答。
【详解】780÷15=52(元)
780÷12=65(个)
52×65-780
=3380-780
=2600(元)
答:体育老师带了2600元钱。
27.(1)14个;(2)56毫米
【分析】(1)钩码数从2个增加到4个,弹簧伸长的长度从4毫米增加到8毫米,即可知道2个钩码使得弹簧伸长4毫米,4除以2得2,即1个钩码使得弹簧伸长2毫米,现在弹簧伸长的长度是28毫米,28除以2即可知道钩码的数量。
(2)挂2个钩码时弹簧伸长4毫米后是弹簧的总长度是24毫米,24减4即可知道弹簧初始状态的长度是20毫米,第(1)知道挂1个钩码使得弹簧伸长2毫米,现在挂了18个钩码,即伸长的长度是18与2的积,再用积加上初始状态的长度20毫米即可解答。
【详解】(1)4-2=2(个)
(8-4)÷2
=4÷2
=2(毫米)
28÷2=14(个)
答:这时钩码应是14个。
(2)24-4=20(毫米)
20+18×2
=20+36
=56(毫米)
答:弹簧总长度是56毫米。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增加1个钩码使得弹簧伸长的长度,及未挂钩码时弹簧的长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