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30 注重以意逆志,体悟思想情感、观点态度题 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30 注重以意逆志,体悟思想情感、观点态度题 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1 15:29:50

文档简介

专项对点练30 注重以意逆志,体悟思想情感、观点态度题
一、(2024·长沙三模)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1~2题。(9分)
望海潮·上兰州守
邓千江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①。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②西还。有元戎阃命③,上将斋坛④。区脱⑤昼空,兜零⑥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闲。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注】 ①皋兰:今甘肃兰州。②定远:东汉班超立功西域,封定远侯。③阃(kǔn)命:全权托付之意。④上将斋坛:萧何荐韩信于刘邦,言“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⑤区(ōu)脱:此指西夏营垒。⑥兜零:代指烽火。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词上阕从古城皋兰的险要处落笔,显示出边塞的雄伟和边防守御的坚固。
B.正面描写战斗进行时的激烈场景,是为了更好地衬托战后凄冷肃杀的环境。
C.以“看看”对接上下阕,由写景转向赞人,内有一股豪气贯通,连而不断。
D.全篇句式错落,语言精练而见气势,雄浑流畅,铮铮有声,充满韵律之美。
★2.这首词和柳永的《望海潮》都是投献之作,请简要分析两首词下阕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6分)
                                    
                                    
二、(2024·长郡中学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
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①
杜 甫
佳士欣相识,慈颜②望远游。
甘从投辖饮③,肯作置书邮④。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
【注】 ①觐省:指探望双亲。②慈颜:指父母的容颜。③投辖饮:《汉书·陈遵传》记载,“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④置书邮:传递信件、文书的驿使。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次句从父母的期望着笔,表现了殷六志在四方、理想高远的人生追求。
B.颔联下句借一“肯”字,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意欲托人传递书信时的微妙心理。
C.颈联由高鸟暮云、寒蝉碧树构成的晚秋之景,渲染出一种浓重的送别氛围。
D.尾联交代了诗人因病淹留长沙而不得归乡的情状,与上文的请托形成呼应。
★4.本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
                                    
                                    
                                    
三、(2024·大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5~6题。(9分)
水调歌头·东风无一事
张惠言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①。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②。东皇③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注】 ①朱熹《武夷精舍杂咏·铁笛亭序》:“武夷山中之隐者刘君,善吹铁笛,有穿云裂石之声。”玉城,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②槎:木筏。“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三句化用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典故。③东皇:司春之神。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春风细心地妆点出万重繁花,词人陶醉其间,不知不觉钩月已经斜挂天空。
B.词人倚着春花,横吹铁笛,曲声似乎响彻了天上的仙境,心中也激起幽思。
C.可惜渺远的清影是词人难以触及的,心中复杂的思绪如飞絮般飘荡在天涯。
D.词人想象追求理想落空,与学生乘木筏云游,结果却遭到无情春神的嘲笑。
★6.词的最后五句,议论中包含着作者的哲理思考,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四、 (2024·泉州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9分)
夜读试卷呈君实待制景仁内翰①
王安石
篝灯时见语惊人,更觉挥毫捷有神。
学问比来多可喜,文章非特巧争新。
蕉中得鹿②初疑梦,牖下窥龙稍眩真。
邂逅两贤时所服,坐令孤朽③得相因。
【注】 ①本诗写于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时诗人与司马光、范镇同知贡举。君实待制,指司马光;景仁内翰,指范镇。②蕉中得鹿:典出《列子》。“鹿”喻指人才。③孤朽:诗人的谦称。《王荆公诗注补笺》对尾句有“赖二贤而蒙成”之注。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诗人夜读试卷,为考生“语惊人”所折服,于是提笔写下判卷感受呈报同仁。
B.颈联运用典故,生动描写出诗人读卷时的心理活动,表现了诗人对考生文才的叹赏。
C.尾联中诗人谦逊地表示,自己能力有限,选才工作主要依赖司马光、范镇两位考官。
D.本诗虽以议论学问之道入诗,但能够做到缘事而发,情至论随,读来并无生硬之感。
★8.本诗中,诗人认为评定优秀文章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对写作有何启示?请简要分析。(6分)
                                    
                                    
                                    
五、(2024·滁州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9~10题。(9分)
独秀峰
[清]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9.下面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于独秀峰的描写,诗人并未平铺直叙,而是下笔突兀,首联横空劈来,语言夸张,表现了桂林山水的雄奇与不凡。
B.一个“插”字,逼真地写出诗人与独秀峰不期而遇时敏锐而又独特的审美感受,显示了独秀峰的动态之美,生动地表现出独秀峰孤峰横插、直冲云霄的不凡气势。
C.颔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对独秀峰的赞美。颈联写作者俯视天下,见一城烟水浩渺无边,并由此壮观之景而生出豪迈荡漾之情。
D.这首诗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赋予静态的独秀峰以动感的形象,将独秀峰直冲云天的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出来。
★10.尾联历来为人传唱,这是作者面对独秀峰而发出的人生感慨,请你结合全诗内容谈谈尾联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思考。(6分)
                                    
                                    
                                    
3/4专项对点练30
1.B [B项,“正面描写战斗进行时的激烈场景”错,词人没有正面描写战斗进行时的场景,而是重在渲染战后凄冷肃穆肃杀的环境。]
2.①本词借用班超等人的典故及将士的欢宴场景,赞美了张太尉守边拒敌的英雄才干及赫赫功业;“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则通过对烈士英灵的祭奠,称颂烈士不朽、英灵永存。②柳词借百姓歌舞、官员出游的场景赞美孙何治理有方,“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则寄寓了作者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每点3分)
[诗意疏通]
凭借水气如云、水势如雷的黄河天堑,再加之金城汤池,古城更显稳固。营地如锦绣交错,山形陡峭,秦地关河险固,易守难攻。战后沙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可见到的是战场烟云惨淡的天空,食血肉的烈雕盘旋,贪馋地注视遍地尸骨。皋兰城楼头顶异常明亮,那弯弯的明月如玉弓般。
看那班超出使西域又归来。大将军已经下发通告,说皇上将要设坛拜将。西夏营垒昼夜空空荡荡,傍晚时用兜零举起报平安的烽火。将士悠闲自得,调动军队打仗的虎符也闲置不用了。喝着美酒,看着舞女们的表演。祭奠烈士英灵,日夜守卫着贺兰山。
3.A [A项,“表现了殷六志在四方、理想高远的人生追求”错误,“慈颜望远游”的意思是:父母慈祥的面容望向远方游子。此句是从对面落笔,借父母双亲思子,表达殷六的思归之切。]
4.①对结识佳士的欣喜,对蔡五好客重情的感念,对殷六归家探亲的艳羡;②对故乡亲朋的思念,对归家不得的惆怅,对自己病情的伤怀。(每点3分)
[诗意疏通]
很高兴认识你,希望你远游探望双亲一切顺利。我愿意参加蔡侍御的宴会,希望你能帮我传递书信到澧州。高飞的鸟儿在黄昏的黄云下飞翔,寒蝉在秋天的碧树中鸣叫。湖南冬天不下雪,我因病不得不暂时停留。
5.D [D项,“无情春神的嘲笑”理解有误。词人在最后一部分借助东皇的反问,说明即使没有了春花春风,春意并不会完结。]
6.①不要因为花开花落,时光流逝,就认为人生的韶华也逝去了;②只要心中有“春”,就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阻止对理想的追求。(每点3分)
[诗意疏通]
东风并没有要去刻意做什么事,却装点出万紫千红的花朵。能够以悠闲之心遍赏月下花枝倩影的,只有一弯偏斜的月钩。我拥有一支铁质笛子,在繁花似锦的江南,靠着一树芳香弥漫、洁白如雪的梅花,吹奏颂春赞春的笛曲,一直吹到天上仙都的彩云深处,让人间春色与天上仙境沟通交融。清丽的花影却很快就消逝了,再也难以寻得。
既然现实中理想不能实现,那么我和你是不是可以飘然归隐,“乘桴浮于海”?东皇笑了一笑,告诉我们说:春意难道在别人家吗?难道春花落了,东风也去了,美好的春光就真的完结了吗?在花落之后还有春意归来的途径,萋萋芳草是遮不住的。
7.A [A项,“于是提笔写下判卷感受呈报同仁”错,首联第一句“篝灯时见语惊人”,意味着作者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点亮了篝灯,开始读试卷,读到了让人惊叹的好文章,也暗示了作者的聪慧和洞察力;第二句“更觉挥毫捷有神”,表现了学子的书写速度快且充满灵感,这是评价学子的文章,并非诗人“挥毫”写判卷感受。]
8.标准:①语言精彩;②内容充实。(2分)
启示:①要加强语言积累与锤炼,才能下笔如有神;②要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不能只重形式。(4分)
[诗意疏通]
篝灯下看到的文章令人惊讶,更感觉挥毫写字非常灵动有神。近来学问进步得令人欣喜,文章不仅巧妙而且争先创新。在竹林之中得到鹿,初时还以为是一场梦境,而在窗下偶然窥见龙,则稍感有些眩惑,不敢确定其真假。在邂逅两位贤人时,他们所展示的风采和学识令人钦佩,坐在一起使得我这个平庸的人也得到了相互启迪和交流的机缘。
9.C [C项,“颔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对独秀峰的赞美”错,颔联“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独秀峰的赞美,不是“借景抒情”。]
10.①独秀峰高峻笔直,像琴弦一样;它突兀参天,又好像一把插入青天的利剑;它凌寒而立,不与世间俗物同流,表现了一种孤高自守的情操特征。②作者不禁被独秀峰的高岸峭拔折服,由山而想到了做人。为人正直有时可能会孤立而无援,独行而无友,可是,恰恰是因为这样,人才也就拥有了一枝独秀之美、清高耿正之气。③作者如同独秀峰一样,虽然孤立,却伟岸而不朽,这是他一生之中所不懈追求的,全诗表现了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每点2分)
[诗意疏通]
全然找不到来龙去脉,只见一座高峰突然出现,高可入云,直插南斗星。桂林山水本来就十有八九奇绝卓异,而独秀峰更是首屈一指。几百级阶梯拾级而上才到达它的峰巅,尽览全城风光,但见轻雾迷漫,碧波荡漾。青山尚且可以矗立如琴弦,人生孤立无援又有何妨碍!
1/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