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39 辨法察境明意,分析标点符号的表现力 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39 辨法察境明意,分析标点符号的表现力 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1 15:29:50

文档简介

专项对点练39
1.不加逗号,使用长句,使酱的颜色变化过程更连贯,更能体现“我”等待的急切,(2分)以及对酱的喜爱。(2分)
2.①第一个省略号引导读者想象湖水不停地舔弄冰块和冰块逐渐融化的情形。②第二个省略号进一步突出了严冬消失时的失落情绪。(每点2分)
3.①这里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②解释将“宁可遭人嫌,不可居无书”抄写下来,放在书桌上的理由。③破折号后“懒散”“不良嗜好”是贬词褒用的自嘲说法,表明作者对书籍的喜爱与痴迷。
4.①省略号写出了身负重伤的指导员说话断断续续的样子。②生动再现了指导员临终嘱托的场景,突出表现了指导员的凛然大义和顽强的意志力。(每点2分)
5.①全段共七个句子,每句独立完整,都在描述干旱的情况。②作者连续使用句号,将干旱的多个细节分开描述,突出了干旱的严重性,生动地表现了干旱给人们带来的恐慌和不安。(每点2分)
6.小文是对的。(1分)①“ ”后文内容是对前面“狼和我都感到突然”的进一步说明,破折号的作用之一就是补充说明。②冒号在同一个句子中不能套用,前文已经有了一个冒号,因此此处不应用冒号。(3分)
7.画横线语句连用两个问号,突出了语句内容,使表达更有力度,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情绪。可看出第一句问号表示惊讶,表示辽阔的草原只有自己和牧羊的孩子来欣赏;第二句问号表示感叹,表达沉浸在美丽风景中的愉悦之感。
8.句中的分号表示分项列举,将梦泉村的变化从“民宿”“露天营地”“研学游线路”等不同角度具体而又全面地呈现出来,突出古村的变化之大,古村“新颜”吸引游客程度之深。
1/1专项对点练39 辨法察境明意,分析标点符号的表现力
1.(2024·武汉5月模拟)文中画横线句“直至”前可以加逗号断开,而作者没有断开,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饭桌上通常少不了一碗酱,这酱都是自己家做的。每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一过,家庭主妇们煮熟了黄豆,把它捣碎,等它凉透了,再把它们揉捏成砖头的形状,用报纸一层又一层地裹了,放置起来。到了清明之后,自然风干了,将酱块身上已经脆了的报纸撕下来,把酱块掰开,放到酱缸里,兑上水和盐,酱就开始了发酵的过程。酱缸放在阳光充足的窗跟前或者菜园的中央。用不了多久,酱就由浅黄变为乳黄直至金黄,并且自然地把酱汁调和均匀了,香味隐约飘了出来,一些贪馋的人受不了它的诱惑,未等它充分发酵好,就盛着它吃了。
                                    
                                    
                                    
2.(2024·淄博三模)文中的两个省略号分别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你眼前终于出现这般景象:宽展的湖面上到处浮动着大大小小的冰块。这些冬的残骸被解脱出来的湖水戏弄着,今儿推到湖这边儿,明儿又推到湖那边儿。春天的湖水在这浮冰四周,扬起小小的浪头,好似许许多多温和而透明的小舌头,去舔弄着这些渐软渐松渐小的冰块……最后,整个湖中只剩下一块肥皂大小的冰片片了,湖水反而不急于吞没它,而是把它托举在浪波之上,摇摇晃晃,一起一伏,展示着严冬最终的悲哀、无助和无可奈何……终于,它消失了。冬,顿时也消失于天地间。这时你会发现,湖水并不黝黑,而是湛蓝湛蓝。
                                    
                                    
3.(2024·江淮十校5月调研)文中的破折号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宿舍复又恢复到“书巢”的模样。看着满屋子书籍胡乱摆放的样子,心里反而窃喜起来。身在“书巢”,一颗躁动的心仿佛是安稳了,晚上睡觉也变得踏实了,就连一日三餐似乎也比之前两天有滋味。果然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书巢”大概是整理不成了。想起苏东坡《於潜僧绿筠轩》一诗中“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句子来,我把它改动了一下,变作“宁可遭人嫌,不可居无书”,然后找了笔纸认认真真地抄写下来,送给自己,恭恭敬敬地置于书桌上——权当自己懒散或者说是一种不良嗜好的借口。
                                    
                                    
                                    
4.(2024·广州二模)文中画横线处的省略号很有表现力,请结合其作用加以简要分析。(4分)
战斗是异常激烈的,敌人的排炮密集地轰击着这个小小的山头。就在彭绍明向各排传达完命令,向连长报告的时候,两颗炮弹在他的身边炸开来,眼前昏黑,他失去了知觉。
不知过了多久,彭绍明醒来了,睁眼一看,身旁是连队的指导员,他负了重伤,已是奄奄一息了。看见彭绍明醒过来,指导员强打起精神,把驳壳枪和两条子弹,以及一条满装银圆的米袋子递给了他。“好,把这些东西交给你。”他用力抓住他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小彭,你记住:不管你走到哪里,你都是革命的……”他又一连吐了两口血,话都含糊不清了,“就……就是剩一滴血,也要为……人民……流!”说完,他手一松,闭上了眼睛。
                                    
                                    
                                    
5.(2024·长郡中学4月调研)文段连续使用多个句号,富有表现力。请分析这些句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两个月不下雨。太阳每天晒十五小时。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三十八摄氏度之上。河底处处向天。池塘成为洼地。野草变作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充塞了人间。
                                    
                                    
                                    
6.在阅读文段时,小语和小文发现文中“□”处漏印了一处标点符号,小语认为此处应为冒号,而小文觉得应该是破折号,你认为二人谁是对的?请说明理由。(4分)
我还碰到过一匹狼。几乎是迎面遇到的。我们在相距约二十米处同时停住:狼和我都感到突然□两个低头赶路的敌对动物猛一抬眼,发现彼此已经照面,绕过去已不可能。狼上上下下打量着我,我从头到尾注视着狼。这匹狼看上去就像一个穷叫花子,毛发如秋草黄而杂乱,像是刚从刺丛中钻出来,脊背上还少了一块毛。肚子也瘪瘪的,活像一个没支稳当的骨头架子。
                                    
                                    
                                    
7.对文学作品来说,相同的标点符号有时具有不同的表达作用。文中画横线语句中的两个问号分别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日影稍稍西斜了,光辉却仍旧不减,在一天之中,我往往偏爱这一刻。我知道有人歌颂朝云,有人爱恋晚霞,至于耀眼的日升和幽邃的黑夜都惯受人们的钟爱。唯有这样平凡的下午,没有一点彩色和光芒的时刻,常常会被人遗忘。但我却不能自禁地喜爱并且瞻仰这份宁静、恬淡和收敛。我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茫茫草原,就只交付给我和那看羊的孩子吗?叫我们如何消受得完呢?偶抬头,只见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
                                    
                                    
                                    
8.标点符号有时能增强句子的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分号是怎样增强句子表现力的。(4分)
群山绵亘,泉水潆洄,梦泉村静谧地藏于山坳里。老屋石墙,汩汩清泉,历经数百年沧桑,生生不息,见证着村庄的变迁。步入村子,游客络绎不绝;受到商业气息的影响,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如今的梦泉村,建成40多处民宿,现代设施与传统风情巧妙融合,游客多了新体验;搭建的露天营地,与自然天成的山色、泉音相得益彰;特色的研学游线路,让孩童们拥抱大自然……古村落绽新颜,吸引了八方游客,昔日偏僻的小山村热闹起来了。
                                    
                                    
                                    
4/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