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对点练17 熟通删繁就简,准答要点、形象概括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没有流入海的大河
凸 凹
①见到塔里木河的时候,内心翻腾,思绪连绵。因为她与我臆想中的模样大有区别: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原以为它应该是激流滚滚、大浪弥天的,却流得那么平静、那么舒缓、那么从容,远远望去,满目青碧,一如睡在梦中。
②塔里木油田的人对我说,塔里木河虽然壮阔,有吞吐山河的气势,却最终没有流入大海,而是在岁月深处,消失在苍茫戈壁、漫漫大漠之中。所以,塔里木河,在大美之下,是悲壮的底色。
③本应该伤感的,我却微笑着向她点头。因为故乡的物事早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大自然的道理,有别于人。譬如故乡深山的阴处有一种植物,叫山海棠。即便是生在僻处,无人观赏,可她依旧是一丝不苟地向上挺拔了枝叶,开出鲜艳欲滴的花朵。幼时,我很是不解,曾对祖父说,她真是不懂人间世故,既然开在深山无人识,便大可以养养精神、偷偷懒,没必要下多余的功夫。祖父瞪了我一眼,说,你究竟是太年轻,太看重功名,内心浮躁,不知生命真相。在山海棠那里,她只按自己的心性而活,生为花朵,就要往好里开,尽开的本分,至于能不能被人看见、被人夸奖,她是从来都不会去想的。至于塔里木河,东流入海,自然是她的向往和理想,但大漠之途,需要滋润;荒凉之境,需要水汽。她的担当太重,她只能消耗自己。有了她的牺牲,才有了大漠绿洲、珍禽异兽和丰沛的油气储藏。塔里木河尽了她作为河流的本分,实现了自身声名与功利之外的价值,所以她心安,所以她内敛,所以她悲壮而不悲伤,消亡的背后,正是河流的自尊、自信和自足。
④告别了塔里木河,进入沙漠腹地。沙漠公路的两旁,是不断现身的胡杨。初冬时节,胡杨斑斓,闪闪烁烁如火。塔里木人说,如果没有胡杨的防风固沙,沙漠公路这条人类的通途就会湮没中断,广袤沙漠就会真的成了死亡之海。胡杨的品格是在焦渴之地,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然而,在她刚直坚守的风骨之下,也有她灵动与变异的一面,她是一种变叶树木——五年以下,叶细如柳;五到十五年间,细叶与圆叶混杂;十五年以上,就满树的“圆”了,成为名副其实的杨。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胡杨适应环境,懂得顺生——幼株根浅,对抗干旱,芽叶自然要收敛,以减少水汽蒸发;到了树大根深,自然要张扬,以竖起意志之旗。其变异的背后,是顽强地矗立于沙漠戈壁,以履行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抗风沙,保绿洲。对照胡杨,我不禁想到了“笔锋常带感情”的梁启超。人们常诟病他一生善变,读了解玺璋先生的《梁启超传》,始知道,他之变,是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在复杂情势下,更好地进行民族启蒙的政治智谋,变的皮相之下,恒定不变的,是爱国、爱民的旷世情怀。由胡杨到梁启超,我不由得联想到,自然的伟大与人的伟大,其实是相通的,只要襟抱萦怀,外在的曲直与隐现,是不重要的。
⑤沙漠公路两畔,除了胡杨耀眼之外,还有一种诱人驻足的风景——夫妻井。沙漠里的绿植,需要滋润,自然要有井。戈壁阔远,交通艰难,杳无人烟,井近乎与人绝缘。然而绿植也需要打理,就建造了几间小屋,住进了一对夫妻。我们看到的,是轮台中部的一口夫妻井。驻守的是一对中年夫妻,见人群来到,他们只是乜乜地笑。灶间只有一堆土豆和半口袋芥蓝,系易储存的菜种。因为与城镇远隔,新鲜蔬菜难以输入,所以他们的饮食很单调,所以他们的面色青灰,类似脚下的浮沙。问夫妻的生活起居,他们笑而不答,只是一径地介绍抽水、输水、喷灌、滴灌的过程。看到人们对他们的工作生出兴趣,青灰的脸上悄然洇出薄薄的一层红晕,竟至指着不远处的那片胡杨林兴奋地说,这胡杨林和方圆百里的沙漠植物,都跟这口井有关。但长久沉默的状态,使他们羞于说出自己的贡献。我不禁怦然心动,觉得胡杨林在阳光下的无声烂漫,正是他们爱情的颜色。
⑥驱车数百里,我们到了塔中油田作业区。这里的油田产量,如果以传统的生产流程计算,需要上千个石油工人。而在现代化的开采条件下,偌大个油田却只有七个人。这七个人,都是“80后”的年轻人,来自全国的六个省份,都是重点石油院校毕业的高才生,但他们都自愿地来到采油一线。问他们缘由,他们都很朴实地回答道,本来学的就是石油,远离油井就荒废了。跟他们深入座谈,知道他们都有成就一番事业的追求与襟怀,向上的信念,使他们自觉地远离虚荣与享受——虚荣迷眼,享受堕志。当我动情地送上真心的赞美并致以由衷的谢意之时,他们羞涩地低头,并连连说道,要谢就谢脚下的石油——只有地火冲腾,才有青春激情。小小年纪,居然有远大的生命情怀,直让我感到,一如穗实者低垂,虚空者反而昂首;索取者往往患得患失,恨世道不公,奉献者反而内心盈满,懂得感恩。我说,你们很可能一辈子都会生活在这片寂寞的土地,永远与市井、时尚、现代生活绝缘,你们会不会后悔?他们说,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是塔里木石油人的信念。你看见塔里木河了没有,她一辈子也没有流出戈壁大漠,但总是温情浇灌,没有一丝忧戚之色,她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品格,什么叫无悔。
⑦都说天地境界、天人合一,在塔里木,我读到了令人信服的注脚。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初见塔里木河时,她的模样与“我”心中的形象大有区别,以现实和臆想的对比,突出其平静、舒缓、从容的特点。
B.文中联想到故乡的山海棠,意在通过对比引出塔里木河给人的启示:坚守自己的本分,实现名利之外的价值。
C.守井夫妻生活条件简陋,但他们默默守护着沙漠生态,如同阳光下的胡杨林,闪耀着奉献与责任的光芒。
D.文章第⑥段“一如穗实者低垂”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出扎根沙漠油田的年轻人“远大的生命情怀”。
2.关于文中第④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胡杨斑斓,闪闪烁烁如火”,既写出初冬时节胡杨火红的美丽身姿,也能让人感受到其生命力的顽强。
B.“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高度概括了胡杨不同寻常的特质,这是对其生命力量的颂扬。
C.对胡杨树灵动与变异一面的讲述,既表现了其对生存条件的灵活应对,也说明了其受塔里木人崇敬的原因。
D.“我”由眼前胡杨联想到梁启超,揭示了自然与人蕴含的共通之处,即适应环境与坚守本心的统一。
3.本文的标题《没有流入海的大河》具有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4.文末画线的句子表明,作者在塔里木,读到了“天地境界、天人合一”“令人信服的注脚”。你认为“我”读到了哪些注脚?请简要概括。(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6分)
岩①
何其芳
①我是从山之国来的,让我向你们讲一个山间的故事。那么你对于山很有情感吗?不要问我,你简直敲到我悲哀的键子上了,我只记得从小起我的屋前屋后都是山,装饰得童年的天地非常狭小,每每相反地想起平沙列万幕,但总想象不出那样的生活该是如何一个旷野,竟愁我的翅膀将永远飞不过那些岭嶂。如今则另是一种寂寞,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颇起哀思于这个比兴,若说是怀乡倒未必,我的思想空灵得并不归落于实地,只是,我真想再看一看我那屋前屋后的山啊,苍苍的树林不啻一个池塘,该照见我的灵魂十分憔悴吧。然而要紧的是开始我的故事。凡文章最难于一个开始,我怎样能在你们面前绘出我这故事的背景呢?我怎样能使你们了解我对于这背景所起的情感的波动呢?
②我劝你们坐一次火车,到五岳归来不看山的东岳去。那虽颇与我家乡的山不同,平地起一个孤独之感,但我很称赏那绝顶上的舍身岩,说不准哪一天我还要再爬上去,在落日的光辉里和自己的影子踯躅一会,那时宇宙算得什么呢?泰山等于鸿毛了。其次我喜欢坐在对松亭里看岩半腰的松树,山风吹得它们永远长不大。
③是呵,岩半腰的松树,山风吹得你永远长不大,你在我想象里孤立得很,是什么时候一只飞鸟打这儿过,无意间嘴里掉下一粒种子,遂倔强地长起来了,却为鸦雀们所弃,不来借一枝之巢栖,老鹰在蓝天里盘旋又盘旋,最后也情愿止于黑色的岩石,作哲学家的冥想。但不要抖索,如果落了一根针叶总是个损失,我这故事的主人公将在你脚下出现。问他吧,你这与危险共嬉戏者,我看你是先以一绳系住腰,再系其一端于树上,然后附岩而下,你有什么理由轻视你的生命呢?你骄傲地向半空中挥起镰刀,青草从你手腕间纷纷下落没有一点声音……我看他殊无回答的工夫,让我老老实实地告诉你们,他乃一无父无母的孩子,就养于其叔父,始而牧猪,继而放牛,许多无辜的挞责创伤了他的心,于是极端的苦辛遂潜匿于一个无语的灵魂。
④那么他勇敢地向绝岩夺取的乃不过供牲口齿间之一啖而已。
⑤这道理我无法说明,大概你又是个江南人,忘不掉芳草连绵千里的境界,我且引你上岩顶去指点与你看啊,群山起伏,高高下下都是田亩,哪里有让你牵牛儿来吃草之地呢?
⑥但是我不愿再往前走了,乱石累累,我怀疑你是个诱敌深入的向导,我才不愿迷入你的阵图中,但是,我耳边已隐隐有金鼓杀伐之声,唉,老丈,你引我从哪个方向出去呢?不要乱想,此乃一个废圮的寨子,昔日土人筑之以避白莲教者,我们且择一块石头坐下,风吹得我们的衣袖单薄了。我很不喜人类之中有所谓战争,然于异国中古时的骑士与城堡则常起一种浪漫的怀想,至于此垒乱石以为城,我却嫌太草率了,虽是避难也不应如此,并且,我看你们这地方山势险恶,民风一定剽悍,令我悲哀之至。不,这实在是一个山间的桃源,我想桃源避秦人既然娶妻生子,总不免也会有些小小的不幸。说人生有什么巨大的悲恸大概是戏剧家的夸张,只是永远被一些小小的不幸缠绕得苦,然而我的意思是说天上未必胜过人间,我且再指点那岩后的山坡与你看呵,白杨多悲风,但见丘与坟,而它们一个个都绿得那样沉默。
⑦还是向前走好了,人生就譬如走路,我的一个朋友曾说过,举起步子就忘记是在走,至于此岩上之所有我从此一口气告诉你们,刚才问答得殊不称意。这是颓墙,这是碎瓦,都琐琐不足为外人道,但我却颇满意于这荒凉,说不准哪一天谢绝人世,归结茅屋于此,最后这是干涸的水池,那立于岩尾的木架则是辘轳,塘水上山的道路,它朽腐的身躯仍是一个诱惑,会使你失足落下绝岩如一根草,唉,不要提它,我这故事的主人公就苦无工夫来这岩上游玩,常遥望那辘轳而心喜,大概我这故事将有一个悲伤的结局了,但是你瞧,他已牵牛到塘边饮水去了,我们也下岩去吧。
⑧我们也到塘边去吧。偃鼠饮河,不过满腹,然而此水毫无流动之致,令我忧愁。小人物呵你立在遥遥的对岸,手中之绳牵得牲口微微喘息。我想起一个故事了,夏夜的塘边,一个过路人坐下濯足,突然被紧握于一只水中之手,力往下拽,此人大概颇有几分胆量,乃自言自语道,天气真热,我脱了衣裳下去游泳一会儿吧,于是遂兔脱而鸟遁了。小人物呵你一定没有听见,我不过惆怅于我幼时的怯弱而已,那时我不敢走夜路,为的怕鬼物在岩边水边幻作一条路来诱引我,直至如今仍无力正视人生之阴影方面,虽说我自信是个彻底怀疑者,人世的羁绊未必能限制我,但从无逸轨的行为,一只飞蛾之死就使我心动。唉,暮色竟涂上了我思想的领域,我感觉到人在天地之间孤独得很,目睹同类匍匐将入于井而无从救援,正如对一个书中人物之爱莫能助。无父无母的孩子呵风吹得这黄昏凄冷了,回家去吧,我殊不愿再饶舌,我希望就合上了眼睛就永远张不开,做一个算命的盲人给你一句预言:岩边水边切要留心。
⑨我这故事是完了,但谁也不会餍足,我并不说人生是无结构的,因为就我所知,实事之像故事乃有过于向壁虚构者,并且我自己起初也拟有一点穿插,大概是关于一位无儿无女的疯了的老太太,最后塘水一段乃为她而描写,但是,我的笔啊,你若在我手中变成乐器,那倒会有一番嘈嘈切切错杂弹吧,不过那时你们必又说道,你的乐器准是龙门之桐且烧焦了尾的,是以有北鄙之音凄且厉,其能久乎,可不是吗,你听你听,我的弦断了。
九月二十八日,成时雨正凄其。
(有删改)
【注】 ①本文作于20世纪30年代。面对动荡的社会现实以及自己屡遭打击的生活经历,作者创作了《画梦录》。本文采用独白的行文方式,主要以作者的意识进行表情达意。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①段中引用“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两句诗,抒发“我”对前途的担忧,点明寂寞、哀愁的原因。
B.第⑥段中引用“白杨多悲风,但见丘与坟”这两句诗,实写岩后山坡的凄凉景象,隐含对时局的忧虑。
C.“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这句话原意是欲望有限,极易满足;在第⑧段这句话指“我”对塘水毫无流动之致的忧愁。
D.第⑨段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引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以说明乐声像琵琶女弹奏琵琶时的变化和优美。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①段中将“苍苍的树林”喻为“池塘”,比喻新奇,且与后文想象契合;说它照见“我的灵魂”,想象新颖。
B.第③段描写岩半腰间孤立、倔强、为山风吹得长不大的松树,烘托山岩的险峻,交代故事主人公的出场环境。
C.第⑧段插叙“我”想起的一个故事,意在提醒那个无父无母的孩子注意安全,也含蓄地表达了超脱尘世的渴望。
D.文章末段说“实事之像故事乃有过于向壁虚构者”,这表明上文所述这个“山间的故事”是现实世界的折射。
★7.文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怎样思想性格的形象?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4分)
8.有评论指出,何其芳的散文是“诗人的散文”,他的散文集《画梦录》极具诗性美。请以《岩》为例,简要评说。(6分)
7/7专项对点练17
1.B [B项,“对比”错误,山海棠按自己的心性而活,在深山绚烂绽放,尽开的本分;塔里木河消耗自己、牺牲自己,才有了大漠绿洲、珍禽异兽和丰沛的油气储藏,这是尽了她作为河流的本分,实现了自身声名与功利之外的价值。二者没有相反的关系,应为“类比”。]
2.C [C项,“也说明了其受塔里木人崇敬的原因”错误,文中并没有提到胡杨树的灵动与变异是其受塔里木人崇敬的原因,塔里木人崇敬胡杨更多是因为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选项于文无据。]
3.①表面意思:塔里木河是内陆河,最终消失在茫茫大漠之中,并没有流入大海。②深层意思:沙漠胡杨、守井夫妻、石油工人坚守大漠,无怨无悔,无私奉献,体现了坚守与责任。
4.①人要懂得尽自己本分,不求功利,实现价值。②人要明白不计条件,坚持不懈,默默奉献。③人要学会坚守,过得充实,既然选择就无怨无悔。
5.C [A项,“抒发‘我’对前途的担忧”错,只能突出寂寞、哀愁的原因。B项,“实写岩后山坡的凄凉景象,隐含对时局的忧虑”错,根据原文语境,这不是实写,而属于作者向壁虚构的故事中的场景之一,是虚写。D项,“优美”错,文末所指的音乐是忧伤的。]
6.C [“也含蓄地表达了超脱尘世的渴望”错,依据文本上下文语境,插叙这个故事意在表明环境之险恶,烘托“我”的惆怅、怯弱的心理。]
7.①厌恶战争,感时伤世;②怀疑、怯弱,畏惧黑暗现实(或无力正视人生阴影);③孤独哀怨,友善仁爱,力不从心;④多愁善感,满怀忧患意识。
8.①以喷薄的诗情营造诗的意境。《岩》无论叙事、写人、绘景、状物,都饱蘸作者自己深挚的情感体验,呈现孤独、忧郁、惆怅、落寞的意境。②以诗意的构思表现诗的结构。《岩》以情绪为主线贯穿全文,以“我”与“你们”的对话推进叙事,以山间的故事隐喻堪忧的现实。③以诗的手法形成诗的内涵。《岩》以象征与暗示性叙述,以想象与现实的跳跃性叙述,来产生隽永的诗意。④以唯美的语言体现诗的表达。《岩》行文注重长短句的交织,讲究古典诗句、成语典故等的穿插和文言词语、句式的运用,语言雅致与通俗兼具,情真意挚。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