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22 巧借语感方法,速判文言断句题 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22 巧借语感方法,速判文言断句题 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1 15:29:50

文档简介

专项对点练22
1.解析:句意:最初以性命相许以表忠心,体态容貌都十分恭顺;最终却背离而去远走高飞,此时的地位名声都已成就了。“体面俱柔”中“体”作主语,“俱柔”作谓语,后面要停顿;“初则许之以死殉”处应停顿,该句子省略了主语“俗人”,是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为“初则以死殉许之”;“终乃背之而饱飞”连词“而”连接“背之”和“饱飞”,中间不能断开,故“饱飞”后要停顿。故选CDF。
答案:CDF
【参考译文】
看到他人有权势而归附于他,是世俗之人擅长的事;面对给予而不轻易接受,是有志之士所难以做到的事。最初以性命相许以表忠心,体态容貌都十分恭顺;最终却背离而去远走高飞,此时的地位名声都已成就了。这是趋炎附势的小人常有的行为,您不可不留意体察。从您承担宰相的重任后,掌握着用人的权力,而那些知识浅薄软弱无能之人,已经伸长脖子、踮着脚跟凑过来,谄谀您的亲友以求得您的称誉,讨好您的宾客以求得您的接纳。这些人中间难道没有才能之士吗?他们的问题在于没有羞耻之心。
2.解析:句意:士君子应当以礼仪规矩为基础,遵守礼仪为根本,然后再以才艺修饰,用礼乐来装点。 “体正为基”“蹈义为本”结构一致,内部不能断开,“蹈义为本”是“(以)蹈义为本”的省略,与“以体正为基”结构相同,故“蹈义为本”单独成句,前后C、E两处断开;“文以礼乐”与“饰以艺能”结构一致,故“文以礼乐”单独成句,前面G处断开。故选CEG。
答案:CEG
【参考译文】
史臣说: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选用人才的首要是质朴,再是文采。士君子应当以礼仪规矩为基础,遵守礼仪为根本,然后再以才艺修饰,用礼乐来装点。如果难以兼备,不如文采不足而质朴过人。因此要小心谨慎,敬奉神明,而不是像啬夫这样的小官喋喋不休,最终也无法脱离虎圈。江夷、谢方明、谢弘微、王惠、王球的才学虽未能成名,但他们忠诚之心和高雅的风度在朝廷中都是罕见的。《诗经》中说“温和恭敬,是道德品质的基础”,非常正确啊!
3.解析:句意:富贵,是人人想得到的,不从正当途径得到它,就不该享受。“夫富贵者人之所欲也”为“……者,……也”判断句,A、C两处断句;“不以其道得之”是动宾结构,其后G处断开。故选ACG。
答案:ACG
【参考译文】
孟子拒绝做齐卿的十万钟俸禄,不符合谦让的道理。富贵,是人人想得到的,不从正当途径得到它,就不该享受。所以君子对于爵位和俸禄,有的推辞,有的不推辞。难道是因为自己不贪图富贵,就拒绝应当接受的赏赐吗?
4.解析:句意:使他们一定用尽全力来谋求立功的事,功绩建立了,富贵便随之而来,除此之外国家没有私下的奖赏,所以国家的政令就能够成功执行。“以规其功”做目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可在两个“功”字中间的B处断开。“富贵随之”是主谓结构,可在后面的D处断开。“故教流成”是表示结论的句子,可在前面的F处断开。故选BDF。
答案:BDF
【参考译文】
君主有爵位颁发,军队的实力反而弱,有俸禄发放可国家依然贫穷,有的国家法度确立了,而社会政治还是乱了。这三种情况是国家的祸患。所以如果君主先看重宠臣的求情请托,而把有功劳的人放在后面,那爵禄颁发了,而军队实力就削弱了。民众不拼死作战而利禄爵位就能得到,那俸禄发放了而国家却贫穷了。法令没有标准,而国家的事务一天天增多,结果是确立了而社会政治混乱了。所以英明的君主役使他的民众,使他们一定用尽全力来谋求立功的事,功绩建立了,富贵便随之而来,除此之外国家没有私下的奖赏,所以国家的政令就能够成功执行。
像这样,就会臣子忠诚,君主英明,政绩显著而军队强大。所以凡是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根据民众为国家出力的情况加以任用,而不是根据私人恩德任用。因此,不担忧不劳累,便将功绩建立了起来。
5.解析:句意:五鸡率领吴人来围攻州来,挖了长沟用大水淹楚军,因此打败了楚军,这就是说的鸡父之汜。“将吴人”和“围州来”均为动宾关系,不可断开,宾语“州来”即C处应断开。“为长壑”动作行为,句中作“汜”的方式状语,由表修饰关系的“而”连接,中间不停顿,在宾语“之”即E处应断开。“败楚师”是动宾关系,其间不断开,“是”是代词,作后面句子主语,领起判断,宾语“楚师”和主语“是”之间即G处应断开。故选CEG。
答案:CEG
【参考译文】
五鸡率领吴人来围攻州来,挖了长沟用大水淹楚军,因此打败了楚军,这就是说的鸡父之汜。
6.解析:句意:如果陛下投降魏国,而魏国不划分土地封给陛下,我请求只身到洛阳,用古代的大义与他们争辩。“陛下”作主语,且“若陛下降魏”表意完整,后面“魏”“魏”都指魏国,不能连用,中间需停顿,B处应断开。“魏不裂土”“封陛下”是两种行为,之间用“以”连接,前后构成目的关系,语意联系紧密,用“者”在句末表停顿,总体表明魏的情况,D处应断开。“周”指谯周,后面“请身诣京都”是他的行为,“以古义争之”是“诣京都”的目的,前后表意完整,中间需停顿,G处应断开。故选BDG。
答案:BDG
【参考译文】
有人向谯周问难说:“如今邓艾已经不远,恐怕他不接受我们投降,怎么办呢?”谯周说:“现在吴国还没有臣服于魏,事情的形势使他不得不接受,接受了也不得不待之以礼。如果陛下投降魏国,而魏国不划分土地封给陛下,我请求只身到洛阳,用古代的大义与他们争辩。”众人没有办法改变谯周的道理。于是后主听从谯周的建议。刘姓平安无事,整个蜀国也因此而完好,都得力于谯周的谋划。
7.解析:句意:假使后代贤能,要学习我的俭朴;没有贤德的话,也不会被权势之家所侵夺。“后世贤”是主谓结构,C处断开;“师吾俭”是动宾结构,E处断开;“不贤”省略主语“后世”,意思完整,F处断开。故选CEF。
答案:CEF
【参考译文】
萧何,沛地人。等到高祖起事做了沛公,萧何曾经任丞督事。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相跑到储存金帛财物的府库去瓜分。只有萧何先进去收藏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沛公之所以能详细地了解到天下险恶的要塞、人民的困难痛苦等事情,就是因为萧何收藏了这些图书。汉五年(前202),沛公登基,认为萧何功劳最大,第一个封他为酂侯。萧何买田宅一定在穷苦偏僻的地方,治家不修有院墙的房屋,他说:“假使后代贤能,要学习我的俭朴;没有贤德的话,也不会被权势之家所侵夺。”
8.解析:根据语境可知,数万百姓为周忠介喊冤被杀,朝廷评议害怕吴民造反,“而朝议惮吴民”主谓宾齐全,句意完整,可在C处断开;“恐东南遂叵测”,主语还是朝廷,谓语是“恐”(如果在“遂”前断开,“恐东南”就成了一个独立的短语,影响句子的连贯性),“东南遂叵测”是朝廷担心的内容,句子结构完整,应在F处断开;“仅戮五人”,意为“仅诛杀五个人”,“余置不问”,意为“对其他人都不再问罪”,这两处句子独立且句意完整,应在G处断开。故选CFG。
答案:CFG
【参考译文】
丙寅年三月,锦衣卫到吴门逮捕周忠介,数万百姓都为其喊冤,揪住旗尉头发杀了他们。当权者恼怒,想要嫁祸给姚希孟,然而朝廷评议害怕吴地百姓(造反),担心东南会发生不可预测之事,仅诛杀五个人,对其他人都不再问罪。姚希孟便开始远行山泽,自认为是劫后余生。
9.解析:通读文段可知,“于一穴中出大木……烧死”内部呈并列结构,是针对“贼为云梯”的对策。根据“末置铁钩”可以推知,“木末置铁笼”是独立的,应在B处断开;然后根据画线句的逻辑关系断句。“盛火焚之”,“之”是代词,代指“云梯”,后文主语变换为“其梯”,应在D处断开;“盛火焚之”的后果就是“其梯中折”,然后“梯上卒尽烧死”,此处主语从云梯变为梯上的士卒,应在G处断开。故选BDG。
答案:BDG
【参考译文】
叛军制造了云梯,高大如半个彩虹,在上面安置了二百精兵,推临城下,想令士兵跳入城中。张巡事先在城墙上暗中凿了三个洞穴,等待云梯快临近时,从一穴中伸出一根大木头,头上设置了铁钩,钩住云梯使叛军无法退去;又从一穴中伸出一根木头,顶住云梯使不得前进;其余一穴中伸出一根木头,木头顶端安置了一个铁笼,笼中装着火用来焚烧云梯,云梯从中间被烧断,梯上的士卒全部被烧死。
1/5专项对点练22 巧借语感方法,速判文言断句题
1.(2024·泉州三模)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见势则附,俗人之所能也;与不妄受,志士之所难也。初则许之以死殉体面俱柔终乃背之而饱飞身名已遂。小人恒态,不可不察,自君侯职相国之重,持用人之权,而浅中弱植之徒,已延颈企踵而至,谄亲戚以求誉,媚宾客以取容。其间岂不有才?所失在于无耻。
(节选自张九龄《上姚令公书》)
初则许之以死殉体面俱柔终乃背之而饱飞身名已遂。
2.(2024·岳阳三模)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史臣曰: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士君子当以体正为基蹈义为本然后饰以艺能文以礼乐。苟或难备,不若文不足而质有余也。是以小心翼翼,可祗事于上帝,啬夫喋喋,终不离于虎圈。江夷、谢方明、谢弘微、王惠、王球,学义之美,未足以成名,而贞心雅体,廷臣所罕及。《诗》云“温温恭人,惟德之基”,信矣!
(节选自《宋书·列传·卷五十三》)
士君子当以体正为基蹈义为本然后饰以艺能文以礼乐。
3.(2024·长沙三模)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孟子辞十万,失谦让之理也。夫富贵者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故君子之於爵禄也,有所辞,有所不辞。岂以己不贪富贵之故,而以距逆宜当受之赐乎?
(节选自王充《论衡·卷十·刺孟篇》)
夫富贵者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4.(2024·青岛一模)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人君有爵行而兵弱者,有禄行而国贫者,有法立而乱者。此三者, 国之患也。故人君者先便请谒而后功力,则爵行而兵弱矣。民不死犯难而利禄可致也,则禄行而国贫矣。法无度数,而事日烦,则法立而治乱矣。是以明君之使其民也,使必尽力以规其功功立而富贵随之无私德也故教流成。
如此,则臣忠、君明,治著而兵强矣。故凡明君之治也,任其力不任其德,是以不忧不劳,而功可立也。
(节选自《商君书·错法》)
使必尽力以规其功功立而富贵随之无私德也故教流成。
5.(2024·福建一模)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五鸡①将吴人以围州来为长壑而汜之以败楚师是鸡父之汜。
(节选自清华简②《系年》)
【注】 ①五鸡:伍员之弟。②清华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五鸡将吴人以围州来为长壑而汜之以败楚师是鸡父之汜。
6.(2024·盐城、南京一模)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群臣或难周曰:“今艾以不远,恐不受降,如之何?”周曰:“方今东吴未宾,事势不得不受之,受之后,不得不礼。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众人无以易周之理。于是遂从周策。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谯周传》)
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
7.(2024·济南一模)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萧何,沛人也,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汉五年,即皇帝位,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节选自《汉书·传·萧何曹参传》,有删改)
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丙寅三月,缇骑至吴门逮周忠介,齐民数万为呼冤,捽旗尉杀之。当事者愠,欲迁祸于希孟[注],而朝议惮吴民恐东南遂叵测仅戮五人余置不问。希孟始放迹湖山,自谓得生之余也。
(节选自张岱《石匮书后集》)
【注】 希孟:姚希孟。
而朝议惮吴民恐东南遂叵测仅戮五人余置不问。
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贼为云梯,势如半虹,置精卒二百于其上,推之临城,欲令腾入。(张)巡预于城潜凿三穴,候梯将至,于一穴中出大木,末置铁钩,钩之使不得退;一穴中出一木,拄之使不得进;一穴中出一木,木末置铁笼盛火焚之其梯中折梯上卒尽烧死。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木末置铁笼盛火焚之其梯中折梯上卒尽烧死。
3/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