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秦朝采用法家的“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思想,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西汉初年统治者采纳“无为而治”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创了“文景之治”;唐太宗采用儒家“民贵君轻”的思想,开创了“贞观之治”。材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 )
A.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创新
B.使各学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C.为统治者制定治国方略提供借鉴
D.促进了古代思想和文学艺术繁荣
2.下面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变化示意图,图中“开发期”处于( )
A.秦汉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3.下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某一课的子目,“★”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主题: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1.发达的中外交通 2.★ 3.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
A.友好的民族关系 B.多彩的文学艺术
C.繁荣的海外贸易 D.发达的科学技术
4.(清代前期)南方有以长江为干线的水路交通网,北方有以北京为中心的陆路交通线,联结南北的有北起通州、南达杭州的大运河、河南的棉花、松江的布匹、江宁的丝绸、佛山的铁器、两淮的海盐、景德镇的瓷器、闽浙的茶叶,福建的蓝靛等土特产品,经商路销往全国各地。由此可见当时( )
A.一些农村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B.北京是全国经济交流的中心
C.商帮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国内市场发达并且商路畅通
5.康有为1899年从美洲回国途经某地时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过马关。”与此诗相关的史事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戊戌变法的失败
C.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 D.义和团运动兴起
6.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痛恨日军的“囚笼政策”,参战积极性非常高。前三个半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作战1824次,毙伤和俘虏日伪军4.3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由此可见,百团大战取得辉煌战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军民之间的密切配合 B.运用了得当的破袭战术
C.八路军将士英勇作战 D.领导者指挥艺术的高超
7.与下面漫画所反映的内容有直接关系的措施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B.进行城市经济体制全面改革
C.全面贯彻和落实新发展理念 D.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8.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我国有计划地发展国防科学技术,使国防科学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不但改进和发展了常规武器,而且自行研制了一系列尖端武器装备。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史事是( )
A.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C.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D.我国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9.下图反映的史事( )
A.有利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B.标志着西欧进入了封建社会
C.使古希腊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D.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条件
10.“莎士比亚所展示的,是人类感情的至广;但丁所展示的,是人类感情的至高和至深。”与材料中两位人物都有关系的史事( )
A.促进了民主法治建设 B.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
C.推动了交通运输发展 D.鼓舞了无产阶级斗争
11.欧洲战场主要是欧洲国家。德国出兵波兰,英、法虽然对德宣战,但在波兰被占领后,出现了6个月的平静期,欧洲史学家称它为“幻想的冬天”。这一现象( )
A.纵容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野心 B.导致英国和法国被德国所占领
C.表现了德国对外侵略野心膨胀 D.为协调盟军的行动创造了条件
12.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历届峰会的主题(如下表所示)体现了( )
历届G20峰会主题(部分)
时间 主题
2015年 共同行动以实现包容和稳健增长
2016年 共同创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2023年 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庭,同一个未来
2024年 构建公正世界和可持续星球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遇到挫折
C.信息技术推动时代发展 D.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潮流
二、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盛世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制度创新,科举制度的创建直接推动了贵族官僚政治向文官政治的转变。隋唐科举制相较汉魏察举制,在诸多方面都有质的变化。选举内容实现了察举重“德行”向科举考“才能”的变化。逐步建立了考试“至公”的取人制度。科举考试科目多样,以选拔各类人才。
材料二 隋唐科举制的创建优化了官僚结构,巩固了王朝统治。可以说,科举制的创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制度创新,使得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获得发展,奠定了中国后世选官制度和文化传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滢坤《科举制度创建对选官制度变革的影响》
(1)据材料一,归纳隋唐科举制与汉魏察举制相比在哪些方面出现了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隋唐科举制创建产生的重大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隋唐科举制的创建表明哪一方面取得进步。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农村人口规模巨大的情况下,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耕者有其田”,农民有了生计基础。为避免历史上土地私有制下贫富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中国共产党趁热打铁,1953年起至1956年引领农民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实现农村土地由农民所有到农民集体所有的制度变革。
——摘自郑有贵《新中国75年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推进》,
《江西社会科学》2024年第11期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现在从整个国家来讲,实现了全面小康,接下来要走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现代化的道路。”
——摘编自冀红《人民网评: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自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并概括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中国共产党努力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三、综合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国工农业产值情况统计表
时间 18世纪50—70年代 1900年
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比例 23%(1870年) 30%
制造业总产值(亿美元) 18.8(1859年) 130(世界第一)
农业总产值(亿美元) 25.5(1870年) 47.17
材料二 1949—1970年间,日本吸收外资约139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美国私人资本。通过引进资本,日本也大量吸收了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日本政府规定产业部门实行特别折旧,促使设备更新速度明显加快,进而带动了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不断发展。……日本的职工培训、国民基础教育等独具特色,长期坚持智力高投资,并不断改革教育体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示国家的名称。并概括其工农业产值增长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为促进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从上述国家发展中得到的共同经验。
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C
6.A
7.B
8.A
9.A
10.B
11.A
12.D
13.(1)内容;方式;科目。
(2)优化了官僚结构;巩固了王朝统治;使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获得发展;奠定了中国后世选官制度和文化传统。
(3)选官。
14.(1)开展土地改革;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必由之路:乡村全面振兴。
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
(3)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农业农村基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环节 。
15.(1)国家:美国。
原因:进行南北战争,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巩固了国家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2)吸收和引进资本;吸收先进科学技术;更新产业部门的设备;改革教育体制(发展独具特色的教育)。
(3)注重科技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