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5届中考化学真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2025届中考化学真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7-02 08:5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吉林省2025届中考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56年,在吉林省诞生了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生产汽车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合金 B.橡胶 C.塑料 D.玻璃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空气中的成分,由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是
A.二氧化碳 B.稀有气体 C.氧气 D.氮气
3.在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盐酸除铁锈 B.利用液氮进行冷冻
C.用铜丝作导线 D.干冰用于人工增雨
4.配制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时,下列相关内容错误的是
A.相关图标 B.量取
C.溶解 D.装瓶贴签
探索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历程,凝结了许多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使人们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入。运用所学知识回答5~7题。
5.【微观解释】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的原因是
A.分子种类改变 B.分子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数目增多
6.【宏观组成】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的变化过程中没有能量转化
B.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
C.水分子是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7.【探索历程】下列人物与其贡献不相符的是
A.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B.拉瓦锡——发现元素周期律
C.徐寿——新造元素中文名称 D.张青莲——测定相对原子质量
8.运动饮料最基本的三个要素是水、电解质(主要含钠和钾)、糖类。根据国家标准,运动饮料的钠含量应在5~120毫克/100毫升。下图是某运动饮料包装上的部分信息。有关该运动饮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含任何营养物质 B.可替代水大量饮用
C.钠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 D.每100毫升中含有蜂蜜250毫克
9.下图为我国某地环境监测站2012年和2022年记录的大气中的浓度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22年该地大气中已经没有
B.2012年2月和2022年2月浓度差异最小
C.2012年冬季大气中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D.煤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的排放
10.竖炉炼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催化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赤铁矿石粉碎后可以增加铁元素的含量
B.原料是赤铁矿石、天然气、高温尾气
C.合成气中的化学式为
D.赤铁矿石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属于化合物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其中化学方程式2分、第19题(4)2分,共35分)
11.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
(1)碘元素的符号为_____。
(2)碘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
(3)从元素分类角度,碘元素属于_____元素。
12.有一些物质,如、等,它们中的一些带电荷的原子团,如、,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这样的原子团又叫作根。
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元素和根的符号
常见的化合价
(1)上表中表示“根”的符号为_____。
(2)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
(3)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13.某化学小组邀请你一起来完成以下有关水的实践活动。
(1)动手制作:自制净水器需要活性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
(2)水质检测:对家乡的天然水进行检测,你认为需要检测的一项指标为_____。
(3)爱水措施: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_____。
14.当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时,氢氧发动机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
(1)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反应。
(2)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分子个数比为_____。
(3)从燃烧条件分析,“点火”为氢气燃烧提供的条件是_____。
15.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铁和镍的化学性质。完成以下内容。
预测 验证 现象 结论
(1)_____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硫酸镍溶液,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铁片浸入硫酸镍溶液中 铁表面有固体析出 对铁和镍的化学性质预测是正确的
镍能与稀硫酸反应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稀硫酸中 (2)_____
16.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用上述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
(3)证明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
17.利用碱的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与沙子混合砌砖,是利用了能与_____反应,生成坚固的碳酸钙,将砖块牢牢地粘在一起。
(2)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变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推断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盐的化学式为_____。
18.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的制取过程,“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根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和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13.3 31.6 63.9 110
(1)“扫取以水淋汁”:在时,水最多能溶解_____g。
(2)“乃煎炼而成”:此操作对应的结晶方法是_____。
可在下图坐标纸中绘制溶解度曲线,无需在答题卡上作图。回答(3)和(4)。
(3)和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
(4)当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时,温度约为_____。
19.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探索了诸多物质的变化,感受着变化之趣及变化之美。下面我们将对物质的化学变化进行项目式学习。
【项目主题】通过现象识别物质的化学变化
【任务设计与实施】
任务一 感知化学变化
观察思考:
(1)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变化。例如水果变质时,常伴随的现象有_____。
(2)在以下四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有发光、放热现象的是_____。
A. B. C. D.
形成结论:感知变化中的显性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任务二 探索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如何证明发生化学变化?
图1 图2 图3
进行实验:如图1,在烧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3)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可证明发生化学变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改进实验:如图2,小组同学对图1实验进行改进。观察到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也可证明发生化学变化。
(4)分析图2实验设计,依据浓盐酸的两条性质是_____。
数字化实验:用传感器测定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过程中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3。
(5)分析A、C两点的pH,说明溶液从碱性变成_____性,证明发生化学变化。
(6)B、C两点所对应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
形成结论:有些化学变化发生时,并没有明显的现象,需要结合物质性质设计实验,“转化”为明显现象,从而使反应可视化。
任务三 梳理项目成果
汇报展示:小组同学构建思维模型如下
通过现象识别物质的化学变化思维模型
(7)思维模型“”处,应填写的内容是_____。
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物质的化学变化。
三、计算题(共5分)
20.吉林省位于黄金玉米带上。提高粮食产量,需要合理施用化肥。尿素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合成尿素的原理是。回答下列问题。
(1)中氮元素和氢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
(2)利用上述化学方程式计算:44吨能与多少吨恰好完全反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