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打出幻灯片:教师:“1840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把古老的中国拖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经济上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传播了西方的工业文明,时隔30年左右,到了70年代前后我们中国终于诞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可以说是姗姗来迟,如果用一句名诗来概括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然而却受到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压制而缓慢发展,直至90年代末,甲午战后,民族经济才有了初步发展,如果用一句名诗来概括,可谓:小荷才露尖尖角。1912年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那么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然后打出学习目标: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相关史实。
探讨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因素。
【第一季】
PPT 打出1912—1920年(主要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表
学生回答问题:表格反映了民族经济在一战期间总体发展速度如何?但仍存在什么问题?(注意横向纵向的比较)教师引导结论“春花初绽—千树万树梨花开”
PPT 打出5段材料,学生回答问题“论从史出:依据材料归纳民族经济步入春天“黄金时期”的原因“
【乍暖还寒】
PPT打出材料学生根据材料回答“一战之后,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怎样?”
PPT打出材料学生根据材料回答“根据材料归纳,一战之后中国的民族工业迅速萧条的原因?”
【第二季】
PPT打出材料“论从史出: 依据材料归纳“夏花灿烂”的原因”,教师引导结论“夏花灿烂---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三四季】
PPT打出材料学生根据材料回答“抗战和内战期间,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规模呈现什么趋势?”
教师引导结论“秋冬花残 --无可奈何花落去”
PPT打出材料学生根据材料回答“论从史出:依据材料总结归纳民族企业日益萎缩的原因”
学生回答“日本侵略”这个因素的时候教师引导情感价值观教育“日本的罪行”,进行爱国教育。
【温故知新】
打出民族经济70年代产生,和90年代末初步发展的知识体系,学生回顾原因。然后小结本课:
教师引导根据上述民族经济发展历程总结概括“归纳概括:综合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总结归纳影响其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然后教师设问“假如你是一位资深经济学家,请你为近代中国的民族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制约民族经济的根源---双半社会性质。点出民族经济的根本出路在于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
然后打出教师自己的感想:
最后PPT打出“夹缝中自强,实业救国的实业家们”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结束本课。
评测练习
1、1942年5月前后,日军曾提出要“合作经营”无锡申新三厂和茂新二厂,或签订租约租用这两家工厂,荣德生都严词拒绝,日商丰田纱厂企图强行收买上海申新一厂和八厂产权,荣德生也不答应。他说:“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下列有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A.民族企业要发展,必须完成反帝任务
B.拒绝日本收购,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C.上海民族企业受到日本企业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
D.不把产业卖给外国人,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2、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 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缺 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3、南京临时政府关于“振兴实业”的舆论宣传和为此而着力提倡的国货运动,激励了工商业者投资开办工厂,爱国华侨也竞相归国投资办厂并努力推销国货。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抽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5、下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