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版高三总复习一轮语文(教考衔接) 05 母题必读 任务三 古代诗歌的审美鉴赏(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版高三总复习一轮语文(教考衔接) 05 母题必读 任务三 古代诗歌的审美鉴赏(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1 17:30:40

文档简介

任务三 古代诗歌的审美鉴赏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艺术手法鉴赏题成为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题型。艺术手法题考法相对灵活,或直接考查,或聚焦某一手法,或涉及多种手法。
(2024·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命题解读:试题是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试卷选取宋代刘克庄的《宿千岁庵听泉》,是古诗中描写声音的佳作,不仅能够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文化理解能力,从“兰亭帖”“湍流”等词中也能看到试题与教材的勾连。同时,这样的文本也能让学生在无形中拓宽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标。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襆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
点拨:由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对比”“描写”来看,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赏析。解答此题,需要具体分析描写的对象、比对的双方和相应的表达效果。
自主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炼字题考查的重点。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现象及活用情况。在古典诗词中,虚词锤炼得恰到好处,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2024·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命题解读:本题所选吕本中的《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的颔联“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一枝栖”中出现了一个缺字,选择题C项就此设计:斥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此选项兼顾审美感受与逻辑判断,立意不在于让学生补写出那个缺字,而在于引导学生了解推断的依据,借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提升思维品质,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
吕本中
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舫倩分题④。
【注】  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
颈联中“软”“低”二字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赏析。(6分)
点拨:由题干中的关键词“软”“低”“艺术效果”来看,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解答这类题,要先解释字词的字面义,再结合文本理解诗中意,最后分析表达效果。
自主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2任务三 古代诗歌的审美鉴赏
[一]①乍听与久听的不同:乍听泉声时,感觉是一条溪水从门前流过;久听后感觉水声逐渐弥漫于四周,使人有身处舟中之感。②激流声与涓滴声的不同:泉流时而汹涌,听来壮阔雄伟;时而滴沥,听来清亮圆润。
[白话译诗]
我因为喜爱那庵前的一脉泉水,所以带包袱被褥来此借房而眠。突然听到泉水声,以为淙淙溪水流淌在门前,久久细听之后,反而怀疑所处之屋是一艘船。有时化作奔腾的怒涛声,犹为壮伟,有时发出叮咚的滴水声,更显清圆。您看昔日王羲之的兰亭之帖,也用湍急的水流来代替管弦。
[二]①“软”字形象地写出桥边柔软的柳枝在微风吹拂下轻轻飘动,令人感受到春色的温柔;②“低”字表现了在夕阳的余晖中,栏杆旁花丛的光彩映照到水面,给人以柔和亲近之感。
[白话译诗]
春水上涨似有半篙高,溪中绿意与岸边平齐,二月江城的草色整齐,春意盎然。水中小船就像那微小的蜉蝣漂浮在千顷水面之外,□如同那小鸟(悠闲地)栖息在一根树枝上。野外的桥边,柳树的枝条在斜风中轻轻摇曳,袅娜依依;曲折的栏杆旁,夕阳映照下花上光影渐渐下移。众人却惊讶地发现那精通写诗作文的人没有到来,(只好邀请)清酒相伴的画舫(上的文人雅士)一起分题赋诗。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