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1 17:3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德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物质守恒理论
关塔建马芳
中国古人认为,元气是宇宙万物本原,它充斥于所有空间,豆古长存,永恒运动。气
聚成物,物散复气,物有存亡,气无生灭。从这些说法出发,古人又发展出一种物质守恒
现念,认为在形和气的转化过程中,气的总量不生不灭在量上是守恒的,本来,元气的
分布是无很的,而无限的东西很难说其守恒与否,因为无法从量上去加以把提.古人似乎
没有考念到这一点,他们是从物和气的转化过程及气的生灭角度提出这一守恤观念的。这
早在《淮南子》中就已经显露出一些端倪了,
《淮南子·精神训》说:“吾生也有七尺之形,吾死也有一棺之土,吾生之比于有形
之类,犹吾死之沦于无形之中色。然则吾生也物不以益众吾死也土不以加厚。”为什么
会如此呢?《淮南子》解释说:“夫造化者之攫援物也,譬犹陶人之挺填也其取之地而
已,为全整也与其朱需于地岂无以异其已成器而破碎漫澜而复归其故也”“造化者
之攫接物”,就是指的自然界物喷的生成。《淮南子》以陶器的制成和毁灭为喻,形象地
说明了物质在转化过程中的不生不灭原理,袁述了十分清晰的物质守恒观念。
在《淮南子》之后,剩以北宋张载和明末清初王夫之的论述最具代表性。
张载认为,气充满了整个宇宙,没有任何物质的虚空是不存在的。他说“太虚不能
无气”,“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正蒙·太和》)因为气充斥于空间,
没有固定形体的空间就不能看作虚无,“太虚无形,气之本体”,“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同上)
充斥于太座的气处于无休止的运动之中。张载说:“气块然太座,升降飞扬,未尝止
息。”(同上)又说:“若阴阳之气,则循环选至,聚数相荡。升降相求,细盥相揉,盖
相兼相制,欲一之而不能,此其所以屈仲无方,运行不息。莫或使之.”(《正蒙·参两》
即气是自动不止的.
在气的诸多运动形式当中,聚和数是其基本的一种。气录而成有形物体,气散复归无
形太虚。张载说:“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数而为太虚,”(《正
蒙·太和》)气的聚散构成了物体有形和无形之间的转化,它不是气的生灭。张载指出:
·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方其聚也安得不谓之客方
其散也安得速谓之无.”(同上)离明,指光线,气聚成物,光线可以作用上去,才能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