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教学设计+同步检测+课件(共23张)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教学设计+同步检测+课件(共23张)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02 12:43:10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资本主义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及完善。通过提供图片及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 在教学过程中会采取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合作探究及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会分析史料,梳理历史信息,全面辨证地分析历史事件的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体会创新精神的重要性。通过对罗斯福的生平及事迹的了解,感受罗斯福的人格魅力,学习罗斯福身残志坚、乐观执着、坚忍不拔等精神。历史学,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罗斯福勇敢、坚强、不屈不饶的精神和大无畏的气概无疑能起到榜样的力量。
【教学重点】:
1、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教学难点】:
1、经济危机涉及到的概念。
2、全面、辩证地分析和评价《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策略】:
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有效参与。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生成感悟。
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重要知识尽量使学生在老师有效策略激发下自主探究得出,培养其构建知识主动性和思考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首先让我们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点击展示课题及课标)
【读图说史】
画中“山姆大叔”怎么啦?你能说出原因吗?
一、临危受命——新政之背景篇
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老师要求同学们要边看边思考:这段视频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经济危机对经济生活的打击。观看视频,思考问题:美国崛起并非一帆风顺,1930年左右,碰到了怎样的问题,如何解决?结合教材和视频,
1、分析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及其表现。(展示PPT)
经济大危机的表现学生回答后归纳,投影:具体表现有股市崩溃(开始的标志),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暴跌等。
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学生回答后归纳,投影:这些现象反映的特点有来势猛,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强。
危机的影响学生回答后归纳,投影:
学生回答后归纳,投影:
大萧条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点击展示)
2)大萧条下各国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日益恶化。
3)导致各国社会危机加剧,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设计思路:以视频播放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视频对30年代大危机有一个相对完整而形象的介绍,有助于学生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从而为学习新政的内容作铺垫。】
2、【合作探究(小组课堂讨论问题)】
用时4分钟,学生间相互分享自主学习的成果,相互吸纳补充完善。其间,教师走访参与,了解学生们对问题的理解情况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及时予以点拨指导,实现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爆发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展示PPT)
材料一: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仅增长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到1929年,占美国人口2%的富人的收入相当于美国全部国民收入的3/5,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材料二:在寒冬的黄昏,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他妈妈:“现在天气这样冷为什么不生炉子呢?”妈妈答道:“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儿子问:“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妈妈苦笑着答道:“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材料三: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据统计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那时,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买股票。1926年约有7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
材料四:当时很多人梦想一夜暴富,把本来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钱疯狂的投入股市,使得股价暴涨,背离了实际价格。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四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升到258美元。
材料五:长期以来美国流行一种经济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可以自行调节,解决各种矛盾,鼓励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应少干预经济。—《世界经济史》
学生回答后归纳,投影:
1)重要原因:贫富差距扩大导致民众购买力下降
2) 社会普遍购买力低下,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3)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消费过度,造成虚假繁荣,给人错觉。
4)直接原因是股票投机过度,股市崩溃;
5) 政策原因是胡佛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使供需矛盾得不到缓解
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尖锐;
【设计思路:通过展示图片、分析史料等手段,激活学生思维,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同时也为后面的罗斯福新政这部分内容做铺垫。】
实施新政——新政之措施篇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公民,你会把票投给谁?能说明一下你的理由吗?
【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感受历史。再现历史场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各抒己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理论和政策已经过时。罗斯福当选总统,推行新政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1、新政的措施【角色体验:(小组讨论)】
假如在座的同学们是罗斯福的“智囊团”成员,请你们各组为罗斯福总统出谋划策。帮助罗斯福总统解决那个时代美国遇到的困难(注:把全班同学分为四大组,第一组代表财政金融组;第二组代表工业复兴组;第三组代表农业调节组;第四组代表福利与就业组)。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的相关材料,按照之前已经分好的四大组所代表的不同的组别,各组分别讨论思考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假如你们是财政金融组,你们将采取什么措施恢复银行的信誉,促进金融业的正常运行?
假如你们是工业复兴组,你们将如何解决产品过剩,恢复工业生产?
假如你们是农业调节组,你们将如何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假如你们是福利与就业组,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你们将如何进行救济和解决就业问题?
【设计思路:学生结合金融、农业、工业、社会福利方面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推导出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在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节中的作用。】
师:(学生讨论后, 教师课件展示表格,要求学生逐条分析其作用。刚才同学的看法,有些跟新政是“不谋而合”,有些甚至我个人认为比新政还好,在解决问题中可以“一举两得”,看来,在我们的同学中,有不少人具备了将来能担任国家领导人的“潜质”,因此,我希望每个人现在好好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说不定以后能干出比罗斯福更辉煌的大事业呢!(——鼓励为主,顺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打出示范空白图表:(幻灯片打出)
领域
措施
作用
财政金融组
工业复兴组
农业调节组
福利与就业组
【本环节的设计可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理解、归纳的学习能力,学习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讨论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每小组,选出一个组长,在组长的组织下展开讨论,二是讨论时一定要结合教材和学案上的材料展开,不必拘泥课本;三由各小组安排代表发言。
新政特点
根据教材,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展示PPT)
材料一:“自由放任”政策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
材料二:罗斯福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采取了一系列处施,大大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
师总结:由此可以得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运用国家力量,调整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及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三、走出新路——新政之影响篇
1、【合作探究:】
结合教材71页最后三段正文和上述材料(多媒体显示生产恢复柱图和失业率下降图),从对美国、对世界两个角度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提问:“1933年至1940年美国的生产和失业率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新政的影响在教材中已有非常明确的表述,但是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新政的影响,图表和图片则让学生从中很直观的感受到新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又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多媒体显示积极影响:
对当时美国的影响
1).经济(直接)影响:度过危机——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度过经济危机。
2).政治(间接)影响:维护民主——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挽救了美国民主制度。
2、对世界的影响.制度(深远)影响:
1)后来被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2)制度(深远)影响:开创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新政的实质
材料: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罗斯福新政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由此用一句话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师: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设计思路:深入分析,突破难点。本内容是本节的难点。让学生通过原材料进行主动探究,自觉得出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避免了教师空洞的说教,又引用罗斯福的内心独白,较有说服力。】
3、【历史启迪】罗斯福新政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扩大内需、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走民主、法制道路
加强宣传沟通,取得共识,赢得民众支持,共度难关
学习借鉴他国长处,进行制度调整革新加强基础建设,增加就业;
注意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教师创设情境: 罗斯福,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总统,位出身高贵的总统,一位腿部残疾的总统,一位空前绝后的总统,一位最终成就了伟业的总统。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他击败胡佛,实施新政,开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被公认为“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优秀品质。你认为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支撑起他的成功?或许这正是我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
师总结:乐观、信心、坚毅、勇气
【课堂总结】
罗斯福名言:—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我认为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理应是:面对内心所恐惧的事情,勇往直前地去做,直到成功为止。——罗斯福
【设计思路:通过体会伟人的品质,可以让学生学习伟人的精神,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一、选择题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首先在(  )发生。
A.德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2、罗斯福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美国人感到恐惧的是( )
A.经济危机B.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美国宣布参加一战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  )的调整。
A.农业 B.工业 C.商业D.金融
4、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
A.通过《工业复兴法》 B.消除经济危机
C.刺激消费和生产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5、下列关于罗斯福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次新政的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这次新政的目的是对付经济危机
C这次新政的实施,取得了很大成效
D.这次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智者……他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他以压倒优势胜出。……(他)目光远大,讲求实际,勇于创新。他以必胜的心态推出了全方位的改革措施,把美国从危机的深渊中解救出来。”
----摘自《世界历史》
材料二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933年3月4日某总统就职演说
据此回答:
(1)材料一中的美国总统是谁? 他就职前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
(2)“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他的新政“新”在哪里?
(3)他的“新政”产生了什么积极效果?
(4)说一说美国推行“新政”带给你的启示。
课件23张PPT。 岳麓版 必修2 高一历史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读图说史】画中“山姆大叔”得了什么病?医生是怎么看的?疗效怎么样?●一则漫画“山姆大叔"病了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 课程标准】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二、实施新政——新政之措施篇一、临危受命——新政之背景篇三、走出新路——新政之影响篇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看视频作报道——“假如你是中国驻美记者,给我们报道一下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主要表现,并介绍一下这次危机特点?影响? 一、临危受命——新政之背景篇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经济:资本主义经济遭巨大破坏
国际关系: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国际关系恶化
政治:社会动荡,法西斯主义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1、经济大危机表现2、特点3、影响一、临危受命——新政之背景篇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材料一: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2%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全部国民收入的3/5,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美元。—贫富差距扩大导致民众购买力下降材料二:在寒冬的黄昏,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他妈妈:“现在天气这样冷为什么不生炉子呢?”妈妈答道:“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儿子问:“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妈妈苦笑着答道:“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社会普遍购买力低下,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材料三: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据统计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那时,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买股票。1926年约有7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的泛滥 材料四:20年代股票投机成风。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股票被哄抬到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
—股票投机活动过度,造成虚假繁荣 材料五:长期以来美国流行一种经济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可以自行调节,解决各种矛盾,鼓励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应少干预经济。—《世界经济史》--自由放任经济政策4、经济危机的原因探究一1、主要原因:市场供需矛盾(生产相对过剩)①贫富差距过大③股票投机②分期付款盛行 实际购买力低刺激市场虚假繁荣 生产过多产品过剩供求矛盾掩盖经


机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⑷政策原因: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4、经济危机的原因面临这种状况,是谁领导美国摆脱危机的?1928年胡佛竞选总统时说:“如果我当选总统,美国将消灭贫困,保证让每家锅里都有一只鸡,每间车库里都有一辆汽车。”
危机爆发后,胡佛在1930年发表国情咨文表示:经济不景气的问题决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罗斯福:首次参加纽约州长竞选他就通过发言人告诉人们:“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 对决罗斯福胡佛失意 罗斯福得意胡佛
请同学们来扮演一下罗斯福的“智囊团”成员的角色,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财政金融组、工业复兴组、农业调节组、福利与就业组。为罗斯福出谋划策。
探究二4、假如你们是福利与就业组,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你将如何进行救济和解决就业问题? 探究二要求:每小组确定一名记录员、中心发言人整理展示本组讨论成果,小组合作探究3分钟,各组结合课文提供的素材,讨论思考解决危机的办法。
1、假如你们是财政金融组,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恢复银行的信誉,促进金融业的正常运行?
2、假如你们是工业复兴组,你将如何解决产品过剩,恢复工业生产?
3、假如你们是农业调节组,你将如何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整顿财政金融社会救济与以工代赈调整工业生产(核心) 调节农业生产整顿银行;统制货币,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改革银行体系等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行业公平竞争法规,规定最低工资最高工时标准、承认劳动者与雇主谈判权利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减耕减产;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加强救济工作;通过《社会保障法》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大兴公共工程恢复银行信用,稳定人心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稳定农产品价格
保障农场主利益
二、实施新政——新政之措施篇防止盲目生产引起生产过剩;缓和劳资矛盾2018/11/18 新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New ?特点?拓展思维 材料一:“自由放任”政策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
材料二:罗斯福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采取了一系列处施,大大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二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虽然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政府干预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 ”。合作探究:
结合教材71页最后三段正文和上述材料,从对美国、对世界两个角度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三、走出新路——新政之影响篇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1).经济(直接)影响:度过危机——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度过经济危机。2).政治(间接)影响:维护民主——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挽救了美国民主制度。制度(深远)影响:
1)后来被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2)开创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走出新路——新政之影响篇1、对当时美国的影响2、对世界的影响新政的实质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罗斯福新政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由此用一句话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探究三 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干预经济 2、罗斯福新政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哪些有益的启示?(1)要大胆吸收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
(2)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3)将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有机统一;
(4)关注弱势群体利益,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5)化解社会矛盾,
建设和谐社会。
(6)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一种让人感动的精神: 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我们的国家过去经得起考验,今后还会经得起考验,复兴起来,繁荣下去!
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 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 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罗斯福就职演说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
总统(1933-1945);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美国总统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腿部支架乐观信念坚毅勇气1、罗斯福新政首先开始于( )
A、整顿银行 B、调整农业
C、调整工业 D、举办公共工程
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保存资本主义制度 B、打击法西斯
C、波及范围比较广 D、加强对国家经济的干预AD巩固题3、罗斯福实施新政的主要意图是( )
A、赢得总统竞选 B、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C、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D、确立国家资本主义的管理模式 B4、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整顿银行 B、调整农业
C、调整工业 D、举办公共工程C 5、对罗斯福新政的正确评价有( )
①彻底消除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②缓和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③遏制了法西斯的势力
④对美国及许多国家经济政策影响甚大
A、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C、 ① ② ③ ④ D、 ① ③
AA新政
就是用他不屈的灵魂
支撑起残疾的身躯
去践行一份对国家的承诺
新政
就是在绝望中,不放弃希望
坚守民主、自由的底线
支撑起的一面民族自救的旗帜
新政
是创新、是转折、是无尽的启迪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