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2027届高一(下)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类试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类试题时,必须使用 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73分)
(一)阅读Ⅰ (本题共 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促织》只有 1700个字,用我们现在通行的小说标准、它都算不上一个短篇,微型小说而已,可在我眼里,《促织》是 一部伟大的史诗,作者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才华足以和屈原、杜甫、曹雪芹比肩。
说起史诗,先说《红楼梦》也许是比较明智的做法,它的权威性不可置疑。《红楼梦》的恢宏、壮阔与深邃几乎抵达了小说的极致,就小说的容量而言,它真的没法再大了。它是从大荒山无稽崖开始写起的、它的小说逻辑是“空一色一空”。依照这样的逻辑、《红楼梦》描写“色”————也就是“世相”————的真正开篇应当从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开始算起。对《红楼梦》的结构而言,刘姥姥这个人是关键,她老人家是一把钥匙。
刘姥姥是谁 一个“只靠两亩薄田度日”的寡妇。她在荣国府的门前看见的是什么呢 是石狮子,还有“簇簇轿马”。这是何等的气派!在这样一种咄咄逼人的气派面前,刘姥姥能放肆么 不能。在被“挺胸叠肚”的几个门卫戏耍了之后,她只好
绕到后街上的后门口。到了后门口,刘姥姥第一个要找的人是“周大娘”,这并不容易。要知道在这里工作的“周大娘”总
共有三个呢。找啊找,好不容易见到“周大娘” 了,刘姥姥这把钥匙总算是对准了荣国府大门上的锁孔。但刘姥姥要见的人当然不是“周大娘”,而是王熙凤。在这里,曹雪芹展现了一个杰出小说家的能力,他安排另一个人出场了,那就是平儿。见到干儿的刘姥姥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咂嘴念佛”,这是大事临头常见的紧张与亢奋。其实呢,平儿也就是一个“有些体面的丫头”,是刘姥姥的老于世故帮了她的忙,要不然,倒头便拜是断乎少不了的。
接下来,风姐才出场。凤姐的出现却没有和刘姥姥构成直接的关联,曹雪芹是这么写的, “ 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 只管拨手炉内的灰”。这 18个字是金子一般的,很有派头,很有个性。它描绘的是凤姐,却也是刘姥姥,也许还是凤姐和刘姥姥之间的关系。这里头有身份与身份之间的千山万水。它写足了刘姥姥的卑贱、王熙凤的地位,当然,还隐含了荣国府的大。正因如此,第六回是这样终结的: “ 刘姥姥感谢不尽,仍从后门去了。” 你看看,好作家是这么干活的,他的记忆力永远都是那么清晰,从来都不会遗忘这个“后门”。当然了,刘姥姥并没有见着贾母,那是不可能的。她“一进荣国府”就像走机关,仅仅见到了“也不接茶,也不抬头”的凤姐。其实呢,凤姐也不过就是荣国府的办公室主任,一个中层干部。想想吧,凤姐的背后还有王夫人,王夫人的背后还有贾母、贾母背后还有贾政,贾政的背后还有整个四大家族。通过刘姥姥,我们看到了一个何等深邃的小说幅
高 2027届语文试题第 1页共8页
度与小说纵深。什么叫侯门深似海 什么叫白玉为堂金作马 是刘姥姥的举动让这一切全部落到了实处。
回到《促织》。我数了一下《促织》的开头,只有 85个字,太短小了。可是这短短小小的85个字和《红楼梦》的史诗气派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小说的格局和小说的体量没有对等关系,只和作家的才华有关。《红楼梦》的结构相当复杂,但是,它的硬性结构是倒金字塔,从很小的“色”开始,越写越大,越写越结实,越来越虚无。最终抵达了“空”。《促织》则相反,它很微小,它只是描写了一只普通的昆虫,但是,它却是从大处入手的,一起手就是一个大全景——大明帝国的皇宫————“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对于 1700字的小说而言,这个开头太大了,充满了蹈空的危险性。但是,因为下面跟着一句“ 岁征民间”,一下子就把小说从天上拽进了人间。
《促织》这 85个字的开头,在我看来,亮点有两个:一个是一句话, “ 此物故非西产” : 第二个是一个词,“有华阴
令欲媚上官”里的“欲媚”。
“此物故非西产”,这句话特别好。既然这个地方没有促织,那么,小说里有关促织的悲剧就不该发生在这个地方。道理很简单,泰坦尼克号的悲剧不该发生在太湖,大量的爱斯基摩人中暑而亡不该发生在北极,对犹太人的种族主义灭绝也不该发生在新西兰。 因为“ 宫中尚促织之戏”,又因为“ 岁征民间”,没有蛐蛐的地方偏偏就出现了关于蛐蛐的悲剧,这里头一下子就有了荒诞的色彩。所以, “ 此物故非西产” 这句话非常妙,是相当精彩的一笔。经常有人问我,好的小说语言是怎样的 现在 我们看到了,好的小说语言有时候和语言的修辞无关,它就是大白话。好的小说语言就是这样:有它,你不一定觉得它有多美妙;没有它,天立即就塌下来了。只有出色的作家才能写出这样的语言。
我们再来看“欲媚”。“欲媚”是什么 从根本上说,其实就是奴性。关于奴性、鲁迅先生几乎用了一生的经历在和它做抗争。奴性和奴役是不一样的。奴役的目的是为了让你接受奴性,而奴性则是你从一开始就主动地、自觉地、心平气和地接受了 奴性,它成了你文化心理、行为、习惯的逻辑出发点。封建文化说到底就是皇帝的文化,皇帝的文化说到底就是奴性的文化,奴 性的文化说到底就是“欲媚”的文化。处在“欲媚”这个诡异的文化力量面前,《促织》中所有的悲剧———成名一家的命运———只能是按部就班的,你逃不出去。
说到这里我也许要做一个阶段性的小结,那就是如何读小说。我们要解决两个的问题,一个是关于“大”的问题,一个是关 于“小”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如何能看到小说内部的大,同时能读到小说内部的小。只盯着大处,你的小说将失去生动,失去深入,失去最能体现小说魅力的那些部分;只盯着小,我们又会失去小说的涵盖、小说的格局、小说的辐射、最主要的是,小说的
功能。好的读者一定会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看大局,一只眼盯局部。
(节选自毕飞宇《小说课· 读蒲松龄(促织)》,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以“空一色一空”为叙述逻辑,从大荒山无稽崖的“空”起笔,直到第六回才开始对“色”的描写。B.《促织》体量虽小,却是一部伟大的史诗,这说明小说的格局与其篇幅没有必然联系,关键在于作家的才华。C.《促织》中的“欲媚”一词直指封建文化的奴性内核,成名一家的悲剧是其主动、自觉接受奴性的必然结果。D. 阅读小说时要同时带上“两只眼睛” ,应先看整体格局之“大” ,再关注局部细节之“小” ,二者不可偏废。
高 2027届语文试题第 2页 共8页
2. 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将蒲松龄的艺术才华与屈原、杜甫等人进行类比,直接证明了《促织》具有史诗级的艺术水准。
B.文中“没有它,天立即就塌下来了”的表述,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小说要注重使用大白话。C.作者在分析“欲媚”的本质时,特意提及鲁迅长期与奴性的抗争,增强了论证的思想深度与说服力。
D.文章采用“总一分”结构,开篇提出“《促织》是伟大史诗”的总论点,随后分点论述,逻辑层次清晰。
3. 文章认为“此物故非西产”因空间错位产生了荒诞的色彩,结合教材,下列选项中,没有因空间错位而产生荒诞感的一项是(3分)
A. 宴会本应遵循“宾主有序”的社交礼仪,但项羽自坐东向,让刘邦“北向坐” ,张良“西向侍”。B.鲁侍萍来到女儿做佣人的地方,发现房间陈设竞与三十年前自己在无锡居住过的周公馆一模一样。C.绑架行为多在人迹罕至之处发生,但祥林嫂在人来人往的河边淘米时,直接被婆家暴力绑走。
D. 别里科夫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必定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裹着大衣,仿佛行走在暴雨之中。
4. 有学者依据《红楼梦》的相关描述绘制了下面这幅《荣国府总平面布局示意图》,根据文章及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刘姥姥因身份卑贱,无法从荣国府正门进入,只好绕到后街上的后门,这彰显出大家族的礼法森严。
B. 刘姥姥从后门进入,一路找到大门,才好不容易见到“周大娘” ,侧面证明了荣国府的“侯门深似海”。C.风姐院位于贾母院北,靠近后门,该布局为刘姥姥离开时未触及荣国府更核心的人物创设了合理的空间。D. 由文中“贾母背后还有贾政”可以推测,贾政作为荣国府实际上的家主,其住所应位于荣国府中路正院。
5. 文章主体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对“《促织》是一部伟大的史诗”分而述之的 请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Ⅱ (本题共 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憔悴梨花庐 隐
这天下午、雪屏从家里出来,就见天空形云凝滞,金风竦柔,严森刺骨,雪霰如飞沙般扑面生寒;路上仍是车水马龙、十分热闹、因为正是新年元旦。
他走到马路转角,就看见那座黑漆大门,他轻轻敲打那白铜门环,金声铿锵。开门的是倩芳的使女小憨儿;她对雪屏含笑道:“ 吴少爷里边请吧。”
小憨让雪屏在一间精致小客厅里坐了,便去通知倩芳。雪屏细看这屋子,布置得十分清雅:小圆桌上摆着一
高 2027届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只古铜色康熙碎瓷的大花瓶,里面插着一枝姿若矫龙的白梅,清香幽细,沁人心脾;壁上挂着一幅水墨竹画,万竿齐天,奇趣横生。雪屏正在入神凝思,只听房门“ 呀” 的开了,倩芳俏丽的影像,整个展露眼前:只见她身上穿一件:相妃色的长袍, 头上挽着一个蝴蝶髻,前额覆着短发, 两靥嫩红, 凤目细眉, 又是荚爽,又是妩媚!
雪屏对看倩芳道:“ 你今日出台吗 ……”
“ 怎能不出台……吃人家的饭, 当然要受人家的管。”
“ 昨天你不是还不舒服吗 ”
“ 谁说不是呢……我原想再歇两天,张老板再三不肯,他说广告早就登出去了,如果不上台,必要闹事……我也只得扎挣着干了。像我们干这种营生的、真够受了、哪一天夜里不到两三点睡觉,没白天没黑夜的不知劳到什么时候 ”
“ 但你不应当这么想,你只想众人要在你们一歌一咏里求安慰,你们是多么伟大呢……艺术家是值得自傲的!
“ 你那些话,我虽不大懂,可是我也仿佛明白;真的,我们唱到悲苦的时候,有许多人竞掉眼泪,唱到雄壮的时候,人们也都眉飞色舞,也许这就是他们所要的安慰!
“ 你们———艺木家————替人说所要说的话,替人作所要作的事,他们怎能不觉得好呢……”
“ 你今天演什么戏 ” 雪屏问着就站了起来,预备找那桌上放着的戏单。
倩芳递了一张给他,接着微笑道:“ 我演《能仁寺》[2]好不好 ”
“ 妙极了,你本来就是女儿英雄,正该演这出戏。听我告诉你,上次你在北京演吕布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朋友都看 痴了。”
“ 你妈这几年来也着实享了你的福了,她现在待你怎样 ” 雪屏又道。
“ 还不是面子事情……若果是我的亲妈,我早就收台了,何至于还叫我挨这些苦恼。”
“ 你为什么总觉得不高兴 我想还是努力作下去,将来成为一个出名的女艺木家不好吗 ”
“ 天地间有几个像你这样看重我们作艺术家 那些老爷少爷们,还不是拿我们当粉头看……这会子年纪轻,有几分颜色,捧的人还不怕没有;再过几年,谁知道又是什么样子 ……所以我只想着有点钱,就收台了也罢。但我妈总是贪心不足,我也得挨着……” 倩芳说到这里,有些情然了,她用帕子擦着眼泪,雪屏抚着她的肩说:
“ 别伤心吧,你的病还没有大好,回头又得上台。我在这坐坐,你到房里歇歇吧!
“ 不!这也没有什么大病,和你谈谈,似乎心里讼得多了……想想我们这种人真可怜,一天到晚和傀儡似的在台上没笑装笑,没事装事、左不过博戏台底下人一声轻鄙的彩声!要有一点不周到,就立刻给你下不未台……”
“ 你总算熬出来了,羡慕你的人多呢。 ”
“ 我也不知为什么,总觉得人们的眼光可怕,感到我们作戏的不值钱……”
壁上的时针,已指到七点,倩芳就预备她今夜上台的行头,直到十点半钟才同雪屏、她妈妈一同上戏园子去。
这一夜看客真不少,满满挤了一戏圆子。等到十二点钟,倩芳才出台,这时满戏园的人,都鸦雀无声的,盯视着戏台上的门帘,梆子连响三声、大红绣花软帘掀起,倩芳一个箭步蹿了出来,好一个女英雄!两目凌凌放光,眉梢倒竖,樱口含嗔,全身伶俏,背上精弓斜挂,腰间宝剑横插;台下彩声如雷,音浪汹涌。倩芳正同安公子能仁相遇问话时,忽觉咽喉干涩,噪音失润,再加着戏台又大,看客又多,竟使台下的人听不见她说些什么,于是观众大不满意,有的讪笑,有的叫倒好,有的高声嚷叫“ 听不见” ,戏场内的秩序大乱。倩芳脸色惨白,但是为了戏台上的规矩严厉,她含着泪强笑,按部就班将戏文作完。
高 2027届语文试题第 1页 共8页
雪屏在底下看见她那种失意悲怒的情态,忙忙走到后台等她。这时倩芳刚从绣帘外进来,一阵晕眩,倒在雪屏身上。她妈赶忙走过来,怒狠狠的道: “ 这下可好了,第一天就抹了一鼻子灰,这买卖还有什么望头……” 雪屏把倩芳唤醒,将她扶在一张藤椅上,倩芳的眼泪不住地流下来。这时张老板走了进来,皱看眉头哼了一声道:“ 这是怎么说,头一天就闹了个大拆台……我想你明天就告病假吧,反正这样子是演不下去了!” 张老板说到这里,满脸露着懊丧的神色,恨不得把倩芳订定的合同,立刻取消了才好。后来还是雪屏把倩芳送回家去。
第二天早晨,北风虎虎的吹打,雪花依然在空中飘洒,雪屏站在书房的窗前,看着雪压风欺的棠梨,满枝缟素,心里觉得怅惘。
昨夜从雪屏走后,她妈又嘟囔她大半夜,她哭到天亮。倩芳独自睡在床上,想到自己的身世:举目无亲,千辛万苦,熬到今天,想不到又碰了一个大钉子;……只有雪屏看得起自己,但他从来没露过口声……倩芳想到这里, 禁不住掉下泪来。
倩芳正在执泪,雪屏同着小憨儿进来,雪屏见了,不禁长叹道:“ 倩芳!你自己要看开点,不要因为一点挫折,便埋没了你的天才!
“ 什么天才吧!恐怕除了你,没有说我是天才!像我们这种人、公子哥儿高兴时捧捧场,不高兴时也由着他们摧残,还有我们立脚的地方吗 ……”
“ 正是这话!但是倩芳,我自认识你以后,我总觉得你是个特别的天才,可惜社会上没人能欣赏。倩芳!我相信你是一个风尘中的巾帼英雄!你应当努力、和这罪恶的社会奋斗!
倩芳听了雪屏的话,叹气道: “ 还是你看得起我、但我怕对不起你。你知道吧!我们这院子东边的一株梨花,春天开得十分茂盛,忽然有一天夜里来了一阵暴风雨,打得满树花朵零乱飘落,第二天早起,我到那里一看,简直枝垂花败,再也抬不起头来……”
雪屏听了这话,细细看了倩芳一眼, 由不得低声吟道: “ 憔悴梨花风雨后……”
(有删改)
[注]《能仁寺》剧目主要讲述何玉风在能仁寺解救安骥、张金风一家并促成姻缘的剧情,展现了侠义精神。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吃人家的饭,当然要受人家的管”“也只得扎挣着干了” ,这写出了倩芳为生活所迫的悲苦和无奈。B.“天地间有几个像你这样看重我们作艺术家……”,道出在旧时代女艺人身份卑贱、遭受歧视的现实。C.在倩芳抱病登台的前后过程中,整个戏园的观众表现出从期待到兴奋、最后极为不满的心理变化。
D. 雪屏尊重倩芳并欣赏她的艺术才华,出于同病相怜的真心劝慰和鼓励,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却显得苍白。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年元旦天气的阴沉、寒冷,和《祝福》开头鲁镇年底雪景的氛围相似,都暗示出社会环境沉重、压抑。
B.倩芳的房间装饰着一枝姿若矫龙的白梅花、一幅万竿齐天的墨竹画,烘托出她清雅高洁的不俗品味。
C.倩芳自言在台上有“一点不周到”就会“下不来台” ,为后文其因嗓音失色而陷入窘境埋下伏笔。
D.文中几次写到“梨花” ,将自然物象和人物命运交织,形成了凄美的意境,隐喻了人物被摧残的命运。
8. 倩芳是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物,请简要分析她内心有哪些矛盾之处。(6分)
9. 小说情节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高 2027届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
(三)阅读Ⅲ(本题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其
●
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吾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 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苜卿者,喜力异说而不让,敢力高论而不顾者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 “ 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 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 苟卿独曰: “ 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苟御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苟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荀卿明王道,述礼乐, 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试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节选自苏轼《荀卿论》)
材料二:
太史公曰:斯知六艺之归[4],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诸侯已叫,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
(节选自《史记· 李斯列传》)
[注]六艺之归:儒家学说的宗旨。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使后世有 A能因尽吾 说者 虽为圣人 无难E而不能者[F 不失 为寡过[H]而已矣。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世家,司马迁开创的史书体例,与《促织》中“裘马过世家焉”的“世家”意思不同。B.易,意思是改变、变动,成语中有“不易之论” ,其中的“易”字的意思与此处相同。C.所以,表原因,与《与妻书》中“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的“所以”用法相同。
D. 乃,意思是才,与《谏逐客书》中“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的“乃”字意思和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思想精深,但用语平直,为的是避免后世不能践行或者曲解而做出不义之事。
B.荀子标新立异,毫不谦让,否定子思、孟轲:李斯焚毁儒家经典,更加自以为是。
高 2027届语文试题 第 6页 共8页
C.苏轼的评论从李斯着墨,对李斯的行为思想进行评述,进而达到批评荀子的目的。D. 司马迁认为李斯始终忠于秦朝,只是李斯的行为与世俗相悖,才遭受极刑而死。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李斯《谏逐客书》)
译文:(2)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
译文:
14.两则材料认为李斯背离儒家大道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四)阅读Ⅳ(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南邻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乌角巾”的妆束体现出邻居的隐士身份,“未全贫”则暗示出其安贫知足的品性特征。 B.颔联中儿童看到客人十分欢喜,鸟雀在台阶啄食非常温驯,表现出主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C.颈联由上文的院内生活场景过渡到江村野外空间,场景转换巧妙,为下文提供了环境铺垫。D.诗歌言短情长,通过诗人乘船来访以及主人月下相送,传达出邻里之间相处的融洽和谐。
16.后人评价此诗有“诗中有画”的特色,请结合尾联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比喻点明逐客的重大危害的句子是:“”。
(2)王安石在《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针对历史上文人常陷入徒然感慨朝代兴衰的局限,以“”一句批判了这种缺 乏现实作为的态度。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 ,”两句,呈现出历史兴替、政权更迭湮没于自然景色的沧桑感。
(4)市文旅局拍摄宣传片,准备取景于月下湖水,并同步显示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中的句子“ ,”作为字幕,以呼应内外俱净、天人合一的哲学意境。
(5)半期总结会上,老师引用古语“”说明重蹈覆辙的情况,告诫大家要从 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不断进步。
(6)与右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
高 2027届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 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题。
①2025年 3月20日,在这第13个国际幸福日,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幸福,追求幸福。②所以,从 2013年 3月 20日第一个国际幸福日起,心理学家们就注意到:③未来“幸福感偏低”,将取代饥饿和疾病,成为威胁人类生存。④13年来,很多人已经从一开始对幸福议题的(不以为意),到今天,开始重视和培养幸福的能力!⑤联合国国际幸福日决议中提到,要想增进人类的福祉,首先要消除导致不幸的因素。
近年来,心理学家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在各种来自于社会、家庭和工作场所中的不幸事件中,源于不良情绪的占比越来越大。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人类先有情绪,后有认知;有价值的学习和认知,是由情绪推动的。 因此, (1) ,一定要先学会觉察自己和调控情绪!
人类向来有着(未雨绸缪)的智慧。如果我们尽早通过学习读懂情绪,及时察觉破坏性情绪的端倪,在心头怒火燃起之前,借 助认知重讦的思维重塑、肠道菌群的情绪调控、AI情感计算的心理预警、神经可塑性训练的情绪免疫———这些前沿心理学研究 成果和 AI科技,为人们编织成新时代的情绪防护网, (2) .
希望这篇国际幸福日的纪念文章,能够使每一位遨游在知识海洋中的学子、沉浸在终身学习中的职场情英意识到,这些知识的学习, (3) ;而看似远不如科学知识、历史记忆、地理常识的掌握和理解重要的关于情绪的学习,才是 AI 无法
替代的,独属于人类的优势品格。建立在读懂情绪基础上的优势品格、是未来人类通向幸福的必经之路!
18.下列句子中的“尽”与文中加点的“尽” ,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诗人们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
B.快过年了,大家都想尽着这两天把工作完成。
C.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D.新正将尽,卫老婆子来拜年了,已经喝得醉醺醺的。
19.文中加括号的两个成语,能否分别替换成“不以为然”和“居安思危” 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4分)
20.文章第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段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句子。要求:使整个句子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每句不超过15个字。 (6分)
三、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文学创作中存在这样的共识:“只盯着大处,小说将失去生动与深入;只盯着小处,又会失去格局与辐射力。”这不仅是创作的辩证法,更是认知世界的智慧——大与小的关系,贯穿于生活各领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高 2027届语文试题第 8页 共8页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B
2.C
3.D
4.B
5.①从小说格局来看,《促织》虽体量小,但开头从大明帝国皇宫的全景入手,格局宏大。②从语言来看,“此物故非西产” 等语言虽为大白话,却蕴含深刻意味,有重要作用。③从主题来看,“欲媚” 一词揭示了封建文化的奴性内核,使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6.D
7.B
8.①对自身职业,既认为是艺术值得自傲,又觉得被人轻视不值钱。②对生活现状,既想努力成为出名艺术家,又因现实痛苦想收台。③对他人看法,既渴望得到尊重认可,又感到社会眼光可怕。
9.①推动情节发展,通过对话展开倩芳登台前后的遭遇。②展现人物内心,对话揭示倩芳的矛盾心理和悲惨处境。③反映社会现实,对话中体现出旧时代女艺人的卑微地位和社会的冷酷。
10.使后世有 C 能尽吾说者 E 虽为圣人无难 G 而不能者 I 不失为寡过 K 而已矣。
11.D
12.D
13.(1)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功绩延续到今天。
(2)他见自己的老师屡次诋毁天下的贤人,来抬高自己的愚昧,认为古代先圣帝王都不值得效法。
14.材料一认为李斯背离儒家大道是因为荀子的学说鼓励标新立异,影响了李斯;材料二认为是李斯为了保住爵禄,阿谀奉承,施行严威酷刑。
15.B
16.尾联描绘了白沙、翠竹、江村、月色等景象,色彩鲜明,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意境,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体现了 “诗中有画” 的特色。
17.(1)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2)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4)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6)示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8.A
19.“不以为意” 不能替换成 “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指不放在心上,“不以为然” 指不认为是对的,此处强调对幸福议题不重视,用 “不以为意” 更合适;“未雨绸缪” 可以替换成 “居安思危”,二者都有事先做好准备的意思。
20.②“所以” 改为 “其实”;③在 “成为威胁人类生存” 后加 “的最大问题”。
21.(1)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
(2)让破坏性情绪无处遁形
(3)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