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舂米歌》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舂米歌》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09-05 09:35:52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劳动的歌
目 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赏、听、看、读、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京剧念白的韵
味和丑角的表演魅力。
(二)艺术表现
通过学习《报灯名》,使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如四大行当(生、
旦、净、丑)和念白的特点。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京剧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
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新知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劳动吗?
你们都做过哪些劳动呢?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景颇族劳动的歌曲,它的名字
就叫作
《舂米歌》
新知讲解
你们听过景颇族吗?
聆听歌曲
1.听听歌曲的
情绪是怎样的?
2.歌曲描绘了
一个怎样的画
面?
《舂米歌》是一首流行于黎族、高山族、景颇族等地区的民间劳动歌曲,也称为《杵歌》。
它最初产生于劳动过程中,通常是妇女手持木杵,围绕着石臼在舂米时所唱的劳动号子。这种歌
曲不仅具有实用性,帮助人们在劳动中协调动作、减轻疲劳,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工作和乐观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舂米歌》的旋律流畅明快,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感,能够生动地表现劳动的场景和氛围。
歌曲中常出现重复和模进的旋律手法,增强了音乐的记忆点和感染力。
再次聆听歌曲
感受歌曲的节拍有什么特点?
歌曲是2/4拍子,你们还记得二拍子的强弱特点吗?
下面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歌词内容贴近劳动生活,反
映了劳动人民在舂米过程中的辛
勤劳作和乐观态度。歌词中常出
现力量型的衬词,如“嘿哟”、
“嘿哈”等,增加了歌曲的动感
和表现力。
下面请同学们朗诵一下歌词
下面进行发声练习
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
下面跟琴演唱第一个乐句
下面跟琴演唱第二个乐句
下面跟琴演唱第三个乐句
下面跟琴演唱第四个乐句
整体演唱
课堂展示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和律
动的方法表现歌曲
课堂拓展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
受和想法?
课堂达标
1.歌曲《舂米歌》的情绪是 。
2.2/4拍子强弱规律是 。
答案:1.欢快 活泼地
2.强弱
课堂总结
《舂米歌》
1=C 2/4 欢快 活泼地
THANK YOU!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唱歌课型
【教学内容】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劳动的歌》第1课时《舂米歌》
【教材分析】
《舂米歌》是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劳动的歌》第1课时唱歌课。《舂米歌》是一首流行于黎族、高山族、景颇族等地区的民间劳动歌曲,也称为《杵歌》。它最初产生于劳动过程中,通常是妇女手持木杵,围绕着石臼在舂米时所唱的劳动号子。这种歌曲不仅具有实用性,帮助人们在劳动中协调动作、减轻疲劳,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工作和乐观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舂米歌》的旋律流畅明快,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感,能够生动地表现劳动的场景和氛围。歌曲中常出现重复和模进的旋律手法,增强了音乐的记忆点和感染力。歌词内容贴近劳动生活,反映了劳动人民在舂米过程中的辛勤劳作和乐观态度。歌词中常出现力量型的衬词,如“嘿哟”、“嘿哈”等,增加了歌曲的动感和表现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和探索音乐,对音乐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然而,三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维持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间的音乐基础和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音乐的乐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实践活动,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学会用歌声表现劳动的场景和氛围。
(二)艺术表现
学唱《舂米歌》,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了解五声调式等音乐基础知识。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演唱歌曲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辛勤和乐观精神,培养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学唱《舂米歌》,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了解五声调式等音乐基础知识。
(二)教学难点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劳动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你们都做过哪些劳动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景颇族劳动的歌曲,它的名字就叫作《舂米歌》。书写板书《舂米歌》。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你们听过景颇族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景颇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19209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县、潞西市、瑞丽市、盈江、梁河三县,少部分散居于其他州县。在中国景颇族聚集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是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陇川县被称为“中国目瑙纵歌之乡”。景颇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景颇族素以刻苦耐劳、热情好客、骁勇威猛的民族性格著称。他们有句家喻户晓的成语:“要像狮子一样勇猛。”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征服大自然,用大长刀与恶势力作斗争。历史上,多次顽强抵御外敌侵入,为保卫祖国领土立下了功勋。
聆听歌曲,听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歌曲)
预设: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
教师:通过聆听,歌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舂米歌》是一首流行于黎族、高山族、景颇族等地区的民间劳动歌曲,也称为《杵歌》。它最初产生于劳动过程中,通常是妇女手持木杵,围绕着石臼在舂米时所唱的劳动号子。这种歌曲不仅具有实用性,帮助人们在劳动中协调动作、减轻疲劳,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工作和乐观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舂米歌》的旋律流畅明快,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感,能够生动地表现劳动的场景和氛围。歌曲中常出现重复和模进的旋律手法,增强了音乐的记忆点和感染力。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有什么特点?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是2/4拍子,你们还记得二拍子的强弱特点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
下面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预设:听音乐打节奏
教师:歌词内容贴近劳动生活,反映了劳动人民在舂米过程中的辛勤劳作和乐观态度。歌词中常出现力量型的衬词,如“嘿哟”、“嘿哈”等,增加了歌曲的动感和表现力。
下面请同学们朗诵一下歌词
预设:朗诵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下面跟琴演唱第一个乐句
预设:跟琴学唱
教师:下面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跟琴演唱第二个乐句
预设:跟琴学唱
教师:下面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跟琴演唱第三个乐句
预设:跟琴学唱
教师: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跟琴演唱第四个乐句
预设:跟琴学唱
教师:下面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整体演唱
预设: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和律动的方法表现歌曲。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预设:欣赏
教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歌曲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辛勤和乐观精神,培养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
《舂米歌》是一首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的民间劳动歌曲。通过教学这首歌曲,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七、课堂达标
1.歌曲《舂米歌》的情绪是 。
2.2/4拍子强弱规律是 。
答案:1.欢快 活泼地
2.强弱
【板书设计】
《舂米歌》
1=C 2/4 欢快 活泼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第二单元
劳动的歌
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通过赏、听、看、读、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京剧念白的韵味和丑角的表演魅力。
(二)艺术表现
通过学习《报灯名》,使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如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和念白的特点。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京剧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新知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劳动吗?
你们都做过哪些劳动呢?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景颇族劳动的歌曲,它的名字就叫作
《舂米歌》
新知讲解
你们听过景颇族吗?
聆听歌曲
1.听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歌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舂米歌》是一首流行于黎族、高山族、景颇族等地区的民间劳动歌曲,也称为《杵歌》。它最初产生于劳动过程中,通常是妇女手持木杵,围绕着石臼在舂米时所唱的劳动号子。这种歌曲不仅具有实用性,帮助人们在劳动中协调动作、减轻疲劳,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工作和乐观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舂米歌》的旋律流畅明快,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感,能够生动地表现劳动的场景和氛围。歌曲中常出现重复和模进的旋律手法,增强了音乐的记忆点和感染力。
再次聆听歌曲
感受歌曲的节拍有什么特点?
歌曲是2/4拍子,你们还记得二拍子的强弱特点吗?
下面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歌词内容贴近劳动生活,反映了劳动人民在舂米过程中的辛勤劳作和乐观态度。歌词中常出现力量型的衬词,如“嘿哟”、“嘿哈”等,增加了歌曲的动感和表现力。
下面请同学们朗诵一下歌词
下面进行发声练习
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
下面跟琴演唱第一个乐句
下面跟琴演唱第二个乐句
下面跟琴演唱第三个乐句
下面跟琴演唱第四个乐句
整体演唱
课堂展示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和律动的方法表现歌曲
课堂拓展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课堂达标
1.歌曲《舂米歌》的情绪是 。
2.2/4拍子强弱规律是 。
答案:1.欢快 活泼地
2.强弱
课堂总结
《舂米歌》
1=C 2/4 欢快 活泼地
THANK YOU!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