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型
【教学内容】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劳动的歌》第2课时《哈腰挂》
【教材分析】
《哈腰挂》是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劳动的歌》第2课时欣赏课。《哈腰挂》是一首流行于我国东北林区(特别是黑龙江省)的劳动号子,属于搬运号子类。这首歌曲源自林区工人抬木头的劳动场景,“哈腰挂”指的是工人在抬运木头时,弯腰挂上挂钩并顺势挺腰起步的动作。歌曲通过生动的旋律和节奏,描绘了林区工人们团结协作、奋力劳作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粗犷、质朴、坚毅的性格。1956年,著名号子歌手赵希孟根据林区号子改编成男声合唱《森林号子联唱》,《哈腰挂》就是其中的一首。《哈腰挂》的旋律简洁明快,节奏鲜明有力,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歌曲采用D宫调式,节拍使用2/4、1/4变换拍,节奏律动性强,具有鲜明的劳动号子特点。曲调起伏较小,多为一音行腔,与当地方言音调结合紧密,易于传唱。歌曲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领唱者唱出劳动号令,众人应和,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和协作氛围。歌词内容直接反映劳动场景,如“哈腰挂上钩啊”“大伙儿齐用力呀”等,具有鲜明的劳动特色。歌曲表达了林区工人们团结协作、奋力劳作的豪情壮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和探索音乐,对音乐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然而,三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维持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间的音乐基础和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音乐的乐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模仿和演唱,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二)艺术表现
使学生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和作用,掌握《哈腰挂》的基本旋律和节奏。学习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了解劳动号子在协调劳动节奏、鼓舞劳动士气方面的作用。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这首歌曲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间音乐的魅力和价值,感受劳动号子的独特风格,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敬仰。
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勤劳、团结、坚韧不拔的品质。
(二)教学难点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观察视频中的人物在干什么?(教师展示哈腰挂视频)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视频中的人们在抬木头,你们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人们在抬木头喊的口号,我们称为“号子”,劳动号子中国民歌的一种体裁类别。产生并作用于劳动、与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间歌曲,简称“号子”。号子在劳动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这种演唱形式有助于统一劳动节奏,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增强劳动者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劳动号子的歌曲,它的名字就叫作《哈腰挂》。书写板书《哈腰挂》。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歌曲,听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歌曲)
预设: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
教师:通过聆听,歌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哈腰挂》的旋律简洁明快,节奏鲜明有力,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哈腰挂》是一首流行于我国东北林区(特别是黑龙江省)的劳动号子,属于搬运号子类。这首歌曲源自林区工人抬木头的劳动场景,“哈腰挂”指什么?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哈腰挂”的是工人在抬运木头时,弯腰挂上挂钩并顺势挺腰起步的动作。歌曲通过生动的旋律和节奏,描绘了林区工人们团结协作、奋力劳作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粗犷、质朴、坚毅的性格。歌曲中出现了很多衬词,你们知道陈词的作用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衬词在直接表现主题内容的歌词中穿插的一些衬托性词句,一般是由语气词、形声词、称谓词构成,无明确含义,是民歌中表现鲜明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歌词内容直接反映劳动场景,如“哈腰挂上钩啊”“大伙儿齐用力呀”等,具有鲜明的劳动特色。歌曲表达了林区工人们团结协作、奋力劳作的豪情壮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下面请同学们朗诵一下歌词
预设:朗诵
教师: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是一领众和的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哼唱
预设:哼唱
教师:下面老师来领唱,请同学们齐唱“嘿”
预设:师生合作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老师领唱,同学们边齐唱“嘿”边做声势动作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和律动的方法表现歌曲。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预设:欣赏
教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首歌曲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间音乐的魅力和价值,感受劳动号子的独特风格,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
《哈腰挂》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音乐价值的劳动号子。通过教学这首歌曲,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北林区的劳动文化和音乐特色,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魅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敬仰。
七、课堂达标
1.歌曲《哈腰挂》是一首 (地区)民歌。
2.“ ”的是工人在抬运木头时,弯腰挂上挂钩并顺势挺腰起步的动作。
3.劳动号子中国民歌的一种体裁类别。产生并作用于劳动、与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间歌曲,简称“ ”。
答案:1.黑龙江
2.哈腰挂
3.号子
【板书设计】
《哈腰挂》
1=D 2/4 1/4 中速 黑龙江民歌
一领众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己1世架言
90
欢迎同学们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
2
第二单元
劳列的歌
必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
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赏、听、看、读、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京剧念白的韵
味和丑角的表演魅力。
(二)艺术表现
通过学习《报灯名》,使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如四大行当(生、
旦、净、丑)和念白的特点。
(三)创高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京剧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
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干新知停人个
同学们,观察视频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视频中的人们在检木头,你们还听到了什么
声告?
人们在抬木头喊的口号,我们称为“号子”,劳动号子中国民歌的一种体
裁类别。产生并作用于劳动、与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间歌曲,简称号子”。
号子在劳动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世纪戴言
这种演唱形式有助于统一劳动节奏,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增强劳
动者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劳动号子的歌曲,它的名字就叫作
岭腰柱》
7
聆听歌边
1.听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歌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气世纪载言
《哈腰挂》的旋律简洁明快,节
奏鲜明有力,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
《哈腰挂》是一首流行于我国东
北林区(特别是黑龙江省)的劳动号
子,属于搬运号子类。这首歌曲源自
林区工人抬木头的劳动场景。
哈腰柱”指什么?
“哈腰挂”的是工人在抬运木头时,
弯腰挂上挂钩并顺势挺腰起步的动作。歌
曲通过生动的旋律和节奏,描绘了林区工
人们团结协作、奋力劳作的场景,展现了
他们粗犷、质朴、坚毅的性格。
敌动中丛现了很事符讽,你们知道符
抑的作用吗?
世纪教言
回欣
哈腰挂
衬词在直接表现主题内容的歌词中穿插
抬木号子
1=D
的一些衬托性词句,一般是由语气词、形声
中速
黑龙江民吹
mf
领ii6302630666530
词、称谓词构成,无明确含义,是民歌中表
哈腰挂,
哟黑
齐1005005005
现鲜明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词内容直接反映劳动场景,如“哈腰
256560665是460643是2是20
蹲腿哈腰,
搂钩就挂好,挺起(个)腰来,
挂上钩啊”“大伙儿齐用力呀”等,具有鲜
1005005002
嘿
哟
明的劳动特色。歌曲表达了林区工人们团结
68i053505606561是600|
嘿嘿
推住(个把门,不要(个)晃荡,
协作、奋力劳作的豪情壮志,以及对美好生
i63055T5000500|5
嘿地
嘿
活的向往和追求。
1643是2是202.○763065是|0
往前(个)走哇,
哟嘿
哟嘿
下面情同学们朗福一下敌闪
(后略)
,027630500155
哟嘿
嘿地(共24张PPT)
第二单元
劳动的歌
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通过赏、听、看、读、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京剧念白的韵味和丑角的表演魅力。
(二)艺术表现
通过学习《报灯名》,使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如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和念白的特点。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京剧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新知导入
同学们,观察视频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视频中的人们在抬木头,你们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人们在抬木头喊的口号,我们称为“号子”,劳动号子中国民歌的一种体裁类别。产生并作用于劳动、与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间歌曲,简称“号子”。
号子在劳动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这种演唱形式有助于统一劳动节奏,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增强劳动者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劳动号子的歌曲,它的名字就叫作
《哈腰挂》
新知讲解
聆听歌曲
1.听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歌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哈腰挂》的旋律简洁明快,节奏鲜明有力,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
《哈腰挂》是一首流行于我国东北林区(特别是黑龙江省)的劳动号子,属于搬运号子类。这首歌曲源自林区工人抬木头的劳动场景。
“哈腰挂”指什么?
“哈腰挂”的是工人在抬运木头时,弯腰挂上挂钩并顺势挺腰起步的动作。歌曲通过生动的旋律和节奏,描绘了林区工人们团结协作、奋力劳作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粗犷、质朴、坚毅的性格。
歌曲中出现了很多衬词,你们知道衬词的作用吗?
衬词在直接表现主题内容的歌词中穿插的一些衬托性词句,一般是由语气词、形声词、称谓词构成,无明确含义,是民歌中表现鲜明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词内容直接反映劳动场景,如“哈腰挂上钩啊”“大伙儿齐用力呀”等,具有鲜明的劳动特色。歌曲表达了林区工人们团结协作、奋力劳作的豪情壮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下面请同学们朗诵一下歌词
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歌曲是一领众和的形式
下面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哼唱
下面老师来领唱,请同学们齐唱“嘿”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下面老师领唱,同学们边齐唱“嘿”边做声势动作
课堂展示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和律动的方法表现歌曲
课堂拓展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课堂达标
1.歌曲《哈腰挂》是一首 (地区)民歌。
2.“ ”的是工人在抬运木头时,弯腰挂上挂钩并顺势挺腰起步的动作。
3.劳动号子中国民歌的一种体裁类别。产生并作用于劳动、与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间歌曲,简称“ ”。
答案:1.黑龙江
2.哈腰挂
3.号子
课堂总结
《哈腰挂》
1=D 2/4 1/4 中速 黑龙江民歌
一领众和
感谢
观看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