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素养】3.4海洋资源 课时精练(原题 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情境·素养】3.4海洋资源 课时精练(原题 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04 13:46: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4海洋资源(课时精练)
一、单选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建设海洋经济圈的有利条件有( )
①海域面积辽阔,大陆架宽广②沿海港口众多,海洋运输发达
③海岸漫长曲折,海岛风景优美④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可无限度开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山东、辽宁等沿海省份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意义是( )
A.提高海洋资源开发效率,过度开发海洋资源 B.促进海洋养殖业发展,提高海产品产量
C.带动海产品加工,提高海产品价格 D.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人类活动污染海洋环境
【答案】1.A 2.B
【解析】1.我国建设海洋经济圈的有利条件有:海域面积辽阔,大陆架宽广,海洋空间资源丰富;沿海港口众多,海洋运输发达,港口物流交通便利;海岸漫长曲折,海岛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①②③正确。海洋资源丰富,但并不是可无限度开采,④错误。故选A。
2.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有利于促进海洋养殖业发展,提高海产品产量,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发展现代农业,B正确;建设现代化牧场并不是过度开发海洋资源,提高海产品价格不利于产业的竞争力,人类活动污染海洋环境不是建设海洋牧场的意义,排除ACD。故选B。
“黄海一号”是我国首套抗浪型漂浮式海上光伏平台。风光互补可以让发电更稳定,确保电网的稳定和安全。下图为“黄海一号”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与陆上光伏电站相比,“黄海一号”海上光伏平台的优势有( )
A.维护方便 B.技术要求低 C.建设成本低 D.不占用土地资源
4.风光互补项目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
A.促进渔业资源开发 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改变海洋生态系统结构 D.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3.D 4.B
【解析】3.维护工作人员和相关设施都在陆地上,海上光伏平台远离陆地在海洋上维护并不便利,A错误;海上光伏平台的建设要考虑复杂的海水条件,技术要求更高,建设成本更高,BC错误;在海上建设光伏平台不占用陆地土地资源,可节省陆地土地资源,D正确。故选D。
4.风光互补项目是能源开发项目,与渔业资源开发无关,A错误;光伏平台和这些风电机组共享电缆,节约发电设施投入,并能提高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效率,B正确;风光互补项目不会改变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对于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作用不大,排除CD。故选B。
福建泉州湾“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被评为2024年我国海洋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擦亮了泉州湾滨海生态廊道“金名片”,图为泉州湾综合治理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5.泉州湾面临的问题中甲和乙分别是( )
A.减少、减弱 B.减少、增强 C.增加、减弱 D.增加、增强
6.泉州湾海洋生态修复的主要意义有( )
①增加泉州湾的生物多样性②带动沿岸休闲旅游的发展
③增强海岸带防灾减灾能力④提高深海开发的经济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5.B 6.A
【解析】5.分析泉州湾综合治理模式可知,互花米草入侵挤占本土植被生存空间,鸟类栖息地因本土植被减少而减少,即甲为减少;沿岸堤防老化,海浪对堤岸的破坏作用会增强,即乙为增强。故选B。
6.修复红树林等生态系统,为生物提供栖息地,能增加泉州湾的生物多样性,①正确; 生态修复后,滨海生态环境改善,景观变好,可以带动沿岸休闲旅游的发展 ,②正确;红树林和加强的护岸工程等能增强海岸带防灾减灾能力,③正确;海洋生态修复主要是针对近海海岸带生态,对深海开发的经济效益没有直接影响,④错误。故选A。
海洋牧场是将人工培育的海洋生物聚集在一定海域内,进行有计划放养的新兴生产方式。读“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四大海域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发展海洋牧场的显著优势有( )
①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 ②政策支持,技术进步
③陆地辽阔,东西跨度大 ④地形复杂,草场广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我国发展海洋牧场的意义,错误的是( )
A.修复海洋生态系统 B.避免占用土地资源
C.落实海洋强国战略 D.导致生态与发展失衡
【答案】7.A 8.D
【解析】7.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这为海洋牧场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资源;国家对海洋牧场的政策支持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海洋牧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①②正确。我国陆地辽阔,东西跨度大与发展海洋牧场关系不大;我国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大,草场广布与发展海洋牧场关系不大;排除③④。故选A。
8.发展海洋牧场的目的之一是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实现生态与发展的平衡,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而不是导致失衡。D错误。海洋牧场建设是修复海洋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A正确;海洋牧场建设可以拓展我国海洋渔业空间,避免占用土地资源,B正确;海洋牧场建设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有利于落实海洋强国战略,C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是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通过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下图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陆上邻国众多 B.海域面积辽阔 C.气候类型多样 D.政府政策支持
10.“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占用大量耕地②调整产业结构③维护海洋主权④加速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9.B 10.D
【解析】9.“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主要是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和海上风力资源,这种发展模式主要得益于我国辽阔的海域面积,B正确;陆上邻国众多与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发展并无直接关联,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主要依托海洋空间,A错误;气候类型多样并非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的直接优势自然条件,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主要受海域空间等因素影响,C错误。政府政策支持属于社会经济条件,并非自然条件,属于人为原因,ACD错误。故选B。
10.开发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都需要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这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在我国海域内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有利于维护国家海洋主权,②③正确;这种发展模式主要在海洋上进行,并不会占用耕地,①错误;风力资源属于清洁能源,不会加速全球气候变暖,④错误。综上,D②③正确,ABC错误。故选D。
海洋蓝碳(又称“蓝碳”),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能缓解冰川融化。海岸带蓝碳涵盖盐沼湿地、红树林、海草床、渔业碳汇和微生物碳汇等5类海岸带碳汇。图是2019年我国沿海各省份三大蓝碳生态系统年固碳量,据此完成题。(环境保护主题)
11.三大蓝碳生态系统中,红树林固碳比例最大的省份是( )
A.广西 B.广东 C.海南 D.福建
12.2025年3月21日是全球首个世界冰川日,2020年与1960年相比,中国现有冰川面积整体减少约26%,约7000条小冰川已完全消失。蓝碳能缓解中国冰川消失是因为它能( )
A.增加降水 B.降低风速 C.吸收二氧化碳 D.阻挡太阳辐射
【答案】11.B 12.C
【解析】11.读图可知,红树林固碳比例最大的省份是广东省,B正确;广西红树林固碳比例居第二位、海南省红树林固碳比例居第三位,福建红树林固碳比例居第四位,ACD错误。故选B。
12.蓝碳是指通过海洋活动和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进而加速冰川融化。蓝碳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从而有助于缓解全球变暖,间接减缓冰川的消失。因此,蓝碳能缓解中国冰川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它能够吸收二氧化碳,C正确。增加降水、降低风速、阻挡太阳辐射都是错误的说法,排除ABD,故选C。
二、解答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广东省拥有我国最长海岸线,海域辽阔,海水优质,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加工和出口基地。目前,广东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的优势,着力加快培育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海上牧场)产业群。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指采用科学技术,投放人工鱼礁,为贝、藻、鱼类提供栖息和繁育场所的特定海域。其养殖过程无须投喂人工饵料,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缩短至3/4以内,受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已建成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牧场及周边海域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均呈递增趋势。下图为广东省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分布图。
(1)列举一种海洋资源 。
(2)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与传统近海养殖相比的优势是 。
(3)从自然条件看,广东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是 。
(4)简述广东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重要意义 。
【答案】(1)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等
(2)效率高、周期短、污染少等。
(3)海域、滩涂、海水养殖等面积广阔;经济基础雄厚,建设资金充足;水产养殖、工程技术先进,管理方式更先进。
(4)有利于减少对海洋资源的污染及破坏;增加渔民收入等 。
【解析】(1)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如海洋生物资源中的鱼类,海洋矿产资源中的石油、海盐等,还包括海洋空间资源等。
(2)由材料可知,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密度大、生产效率高,周期短、对附近海岸的影响小等。
(3)由图文资料可知,广东海岸线长,海域广阔、滩涂较多;广东省位于珠江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资金充足;拥有众多高等院校,人才众多,拥有先进的管理模式,因此提升速度快。
(4)广东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有利于提高海洋资源开发的效率,减少污染及对海洋资源的破坏等,有利于提高渔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等。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蓝色粮仓”新机遇
2022年5月20日,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它是我国驶向深蓝的“移动的海洋牧场”,通过“船载舱养”模式常年游弋在千里岩、舟山群岛、台山列岛和南海南澎岛之间。国信1号能够提前根据天气状况,转移养殖海域,躲避台风等灾害,将养殖的鱼类遭受风险的几率降到最低。下图为“国信1号”养殖工船及其游弋路线示意图。
(1)国信1号是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它的投入使用,有利于缓解我国海洋 资源不足的状况。
(2)据图可知,该船游弋路线没有经过我国的 海域,该海域附近盐场数量众多,说出该区域适合晒盐的有利条件 。
(3)为建设海洋强国,实现海洋生态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你的建议。(至少两点)
【答案】(1)渔业(2) 渤海 晴天多,降水少,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利于海水蒸发结晶;地势平坦开阔,海滩面积广,有大面积适合晒盐的平坦滩涂 。
(3)建立和完善海洋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海洋污染排放的监管,减少海洋污染;设立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系统;科学规划海洋资源开发,合理控制渔业捕捞强度,实行休渔期制度,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大对海洋新能源(如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研发和利用力度,提高海洋资源开发的科技水平等。
【解析】(1)国信1号是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 ,通过“船载舱养”模式进行鱼类养殖,能增加渔业产品产出,所以有利于缓解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不足的状况。
(2)从图中可以看出游弋路线经过黄海、东海、南海,未经过渤海。渤海附近有长芦盐场等众多盐场,从气候看,该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相对较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气温较高,海水蒸发量大;从地形看,沿海多为平原地形,地势平坦,滩涂广阔,为晒盐提供了良好场地。
(3)生态保护方面:建立和完善海洋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海洋污染排放的监管,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海,减少海洋污染;设立更多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系统。
资源利用方面:科学规划海洋资源开发,合理控制渔业捕捞强度,实行休渔期制度,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大对海洋新能源(如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研发和利用力度,提高海洋资源开发的科技水平。
其他方面:加强海洋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和应用,对受损海洋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提高公众海洋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让公众认识到保护海洋生态和资源的重要性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4海洋资源(课时精练)
一、单选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建设海洋经济圈的有利条件有( )
①海域面积辽阔,大陆架宽广②沿海港口众多,海洋运输发达
③海岸漫长曲折,海岛风景优美④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可无限度开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山东、辽宁等沿海省份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意义是( )
A.提高海洋资源开发效率,过度开发海洋资源 B.促进海洋养殖业发展,提高海产品产量
C.带动海产品加工,提高海产品价格 D.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人类活动污染海洋环境
“黄海一号”是我国首套抗浪型漂浮式海上光伏平台。风光互补可以让发电更稳定,确保电网的稳定和安全。下图为“黄海一号”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与陆上光伏电站相比,“黄海一号”海上光伏平台的优势有( )
A.维护方便 B.技术要求低 C.建设成本低 D.不占用土地资源
4.风光互补项目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
A.促进渔业资源开发 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改变海洋生态系统结构 D.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福建泉州湾“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被评为2024年我国海洋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擦亮了泉州湾滨海生态廊道“金名片”,图为泉州湾综合治理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5.泉州湾面临的问题中甲和乙分别是( )
A.减少、减弱 B.减少、增强 C.增加、减弱 D.增加、增强
6.泉州湾海洋生态修复的主要意义有( )
①增加泉州湾的生物多样性②带动沿岸休闲旅游的发展
③增强海岸带防灾减灾能力④提高深海开发的经济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海洋牧场是将人工培育的海洋生物聚集在一定海域内,进行有计划放养的新兴生产方式。读“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四大海域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发展海洋牧场的显著优势有( )
①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 ②政策支持,技术进步
③陆地辽阔,东西跨度大 ④地形复杂,草场广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我国发展海洋牧场的意义,错误的是( )
A.修复海洋生态系统 B.避免占用土地资源
C.落实海洋强国战略 D.导致生态与发展失衡
“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是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通过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下图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陆上邻国众多 B.海域面积辽阔 C.气候类型多样 D.政府政策支持
10.“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占用大量耕地②调整产业结构③维护海洋主权④加速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海洋蓝碳(又称“蓝碳”),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能缓解冰川融化。海岸带蓝碳涵盖盐沼湿地、红树林、海草床、渔业碳汇和微生物碳汇等5类海岸带碳汇。图是2019年我国沿海各省份三大蓝碳生态系统年固碳量,据此完成题。(环境保护主题)
11.三大蓝碳生态系统中,红树林固碳比例最大的省份是( )
A.广西 B.广东 C.海南 D.福建
12.2025年3月21日是全球首个世界冰川日,2020年与1960年相比,中国现有冰川面积整体减少约26%,约7000条小冰川已完全消失。蓝碳能缓解中国冰川消失是因为它能( )
A.增加降水 B.降低风速 C.吸收二氧化碳 D.阻挡太阳辐射
二、解答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广东省拥有我国最长海岸线,海域辽阔,海水优质,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加工和出口基地。目前,广东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的优势,着力加快培育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海上牧场)产业群。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指采用科学技术,投放人工鱼礁,为贝、藻、鱼类提供栖息和繁育场所的特定海域。其养殖过程无须投喂人工饵料,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缩短至3/4以内,受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已建成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牧场及周边海域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均呈递增趋势。下图为广东省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分布图。
(1)列举一种海洋资源 。
(2)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与传统近海养殖相比的优势是 。
(3)从自然条件看,广东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是 。
(4)简述广东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重要意义 。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蓝色粮仓”新机遇
2022年5月20日,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它是我国驶向深蓝的“移动的海洋牧场”,通过“船载舱养”模式常年游弋在千里岩、舟山群岛、台山列岛和南海南澎岛之间。国信1号能够提前根据天气状况,转移养殖海域,躲避台风等灾害,将养殖的鱼类遭受风险的几率降到最低。下图为“国信1号”养殖工船及其游弋路线示意图。
(1)国信1号是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它的投入使用,有利于缓解我国海洋 资源不足的状况。
(2)据图可知,该船游弋路线没有经过我国的 海域,该海域附近盐场数量众多,说出该区域适合晒盐的有利条件 。
(3)为建设海洋强国,实现海洋生态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你的建议。(至少两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