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练习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练习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1 21:5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对患有禽流感或怀疑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家禽进行焚毁处理,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
A.切断传播途径 B.清除病原体
C.保护易感人群 D.控制传染源
2.李老师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如图。据此推测,幽门螺杆菌可通过(  )
A.血液传播
B.饮食传播
C.空气传播
D.蚊虫传播
3.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写道:“预防诸病……常习不唾地……”现在看来,这正
是倡导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杀死病原体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4. 航天员返回地球后,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医学隔离”。“医学隔离”期间,通过严格的饮食控
制、适当锻炼和摄入营养补充剂等措施以增强免疫力,帮助航天员尽快适应地面环境。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上述增强航天员免疫力的做法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杀死病原体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5.秋冬季节易发生流行性感冒,下列预防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始终紧闭门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
B.佩戴口罩可以切断传播途径
C.尽量避免聚集可以减少感染机会
D.锻炼身体可以提高抗病能力
6.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C.患过天花的人不再得此病
D.溶菌酶破坏病菌的细胞壁
7.患过痢疾的人,以后还会再患痢疾;得过麻疹的人,一生就不再患麻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人体对痢疾杆菌产生了特异性免疫
B.人体对麻疹病毒产生了非特异性免疫
C.麻疹患者体内产生了终生具有抵抗麻疹病毒的抗原
D.麻疹患者体内产生了终生具有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
8.有些人注射青霉素制剂后会出现皮疹、胸闷、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发生休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过敏反应中,青霉素制剂相当于抗原
B.过敏反应不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C.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D.预防过敏反应最有效的方法是预防接种
9.每年的3月18号是全国爱肝日。为了预防乙型肝炎,部分人群先后接种了乙肝疫苗,血清中抗体含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乙肝疫苗能够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B.人体通过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
C.第一次接种后,人体获得了抵抗乙肝病毒的持续免疫力
D.b点再次接种同种乙肝疫苗,短期内人体能产生大量抗体
10. 如图为某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三类人群,甲、丙是健康人,与甲相比,丙体内含有
该病相应抗体,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B.乙、丙是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C.①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
D.③表示患者的痊愈过程
11.某药品说明书内容节选如图,关于该药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需凭医生开具的处方才能购买
B.适用于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
C.病症严重时应加倍服用
D.超过有效期仍然可以服用
12.下列关于健康生活和安全用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烟草焦油有致癌作用
B.酗酒损害肝脏健康
C.食用保质期内的食品
D.随意购买服用药物
13.有关“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的行为或认识中,不恰当的是(  )
A.被猫、狗咬伤后,应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并包扎伤口
B.用人工呼吸法救助溺水病人时,首先要使病人的呼吸道通畅
C.乘坐二轮电动车、 摩托车出行时,要戴好安全头盔
D.吸毒会严重扭曲人格,静脉注射毒品容易传播艾滋病病毒
14.“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正处于青春年华的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健康成长。我们提倡的生活方式是(  )
A.只吃流动摊点上的垃圾食品
B.要求父母购买手机,方便上网
C.生活中不与父母交流,自己的事自己解决
D.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
15.“防溺水”和“意外事故”的安全教育不容忽视。如图①②是某校模拟救护演练所采
用的救护措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等①抢救结束后才拨打120电话呼救
B.进行①时,应先使患者呼吸道畅通
C.①的抢救措施为口对口吹气法
D.若②为动脉出血,应按a位置止血
16.布洛芬是一种解热镇痛抗炎药,该药在人体内发挥药效的最低血药浓度为8.5 μg·mL-1,过量用药会产生副作用。为研究如何科学用药,甲组服用布洛芬片剂,乙组服用相同剂量的布洛芬缓释胶囊,两组均于上午8:00服药并定时静脉抽血,测得平均血药浓度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组服药4 h后,血药浓度最高
B.若需再次服药,乙组应间隔6 h
C.服药后,片剂开始发挥药效的时间更早
D.服药后,缓释胶囊的药效持续时间更长
17、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小华同学经医生诊断患上甲型H1N1流感,为此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要求小华同学回家治疗;②要求同学们经常洗手洗脸,搞好卫生;③要求同学们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这三种做法在免疫学上分别属于(  )
A.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B.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
C.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
18、下列有关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胃液中的盐酸属于第三道防线
B.呼吸道黏膜及其上的纤毛属于第一道防线
C.吞噬细胞只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
D.第一道防线只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起作用
19、从免疫角度看,接种用于预防流感的疫苗及疫苗进入体内发生的免疫类型分别是(  )
A.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B.抗体,特异性免疫
C.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D.抗原,特异性免疫
20、必要的用药知识和急救技能,能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病时需尽早服用抗生素以早日康复
B.OTC药物可根据病情自行按说明书使用
C.呼吸心跳暂停时,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D.动脉出血时,应在伤口近心端进行止血
21、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情绪问题。下列调节情绪的方式不恰当的是(  )
A.找个适当理由安慰自己
B.听音乐分散注意力
C.和朋友通宵打网络游戏
D.向好朋友诉说烦恼
22.右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非特异性免疫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23.在一次体检时,发现小王体内没有乙肝抗体,医生建议他注射乙肝疫苗。注射的乙肝疫苗和产生的免疫方式分别是(  )
A.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特异性免疫 D.抗原、特异性免疫
24.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产生的特殊蛋白质及所属的免疫类型分别是(  )
A.抗体、特异性免疫 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特异性免疫 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25.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免疫功能
B.抗体都是蛋白质
C.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后,激发机体分泌抗体的速度快且量多
D.溶菌酶具有抗菌、消炎和抗病毒等作用
二、非选择题
26、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病原体可以是细
菌、病毒或寄生虫。
(  )(2)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  )(3)注射乙肝疫苗也能有效预防流行感冒。
(  )(4)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
27、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百白破”是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传染病的简称,致病细菌分别是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和破伤风杆菌。这三种传染病的疫苗互不影响,可混合成三联疫苗。婴儿可在3、4、5月龄时每月注射1针三联疫苗, 1.5至2岁注射第4针。
(1)“百白破”传染病的三种致病细菌通过________进行生殖。
(2)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百日咳杆菌是引起百日咳的________;定期为婴儿注射疫苗,该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
(3)从免疫角度分析,“百白破”三联疫苗相当于__________;给婴儿注射该三联疫苗,可刺激其体内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________,有效预防“百白破”。
28、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蛔虫病是一种由蛔虫引起的消化道寄生虫病。 患蛔虫病的人常常厌食,进而导致营养不良和贫血,严重时腹泻。为预防蛔虫病,要注意饮食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瓜果,不喝生水;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
资料二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患者常表现出发热、头痛、咳嗽、鼻塞等症状。在流感流行期间,要注意室内通风,必要时对公共场所和室内进行消毒;减少聚集,加强锻炼,降低患病风险。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资料一中的蛔虫是引起蛔虫病的________;蛔虫寄生在人的消化道内,未被消化液消化,主要原因是其体表有____________,起到保护作用。
(2)资料一中涉及的预防蛔虫病的方法,均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资料一中的蛔虫相比,流感病毒结构简单,没有________结构。
(4)资料二中的流感患者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________;患流感后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青霉素(一种抗生素)治疗;流感病毒从人体呼吸道进入,呼吸道黏膜能起到阻挡作用,属于人体的第________道防线,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__免疫。
29、下面是有关人体健康的相关资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聊城市××年死亡原因监测结果(部分)
死因 人数 死因排序
心脑血管疾病 23520 1
肿瘤 6424 2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693 5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483 7
材料二:疾病及部分原因
疾病 部分原因
肺癌 吸烟、空气污染等
糖尿病 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过剩
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
(1)材料一中所列举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都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常被称为__ __病。
(2)监测结果显示,肺癌位居肿瘤的首位。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你认为预防肺癌应做到__ __。
(3)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传染病,从计划免疫的角度看,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是__ __;从健康的生活习惯角度看,中小学生应做到__ __。
(4)营养过剩易引起“富贵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糖尿病和肥胖症),你认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做到__ __。
答案
1-5DBCDA 6-10CDACB 11-15BDADA 16-20BABDA 21-25CCDAA
(1)√ (2)x (3)x (4)x
27.(1)分裂
(2)病原体 保护易感人群
(3)抗原 抗体
28.(1)病原体 角质层
(2)切断传播途径
(3)细胞
(4)传染源 不能 一 非特异性
29.(1)生活方式(或现代文明)
(2)不吸烟、远离被污染的空气
(3)接种疫苗 按时作息、加强体育锻炼
(4)合理膳食(营养配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