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陀螺 学习内容: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 学习目标: 1语言运用.认识“况、败”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会写“否、旋、况”等13个生字,会写“冰天雪地、否则”等15个词语。 2审美创造.能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3文化自信.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4思维能力.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2.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况、败”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会写“否、旋、况”等13个生字,会写“冰天雪地、否则”等15个词语。 2.能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3.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学习重点: 1.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2.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学习难点: 1.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2.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情境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在《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我们学会了批注,在解开写作密码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与多彩。今天这一站,我们将走进《陀螺》,去揭秘它给我们带来的写作秘密,帮助我们更好地写出我们的游戏。 任务一:挑战基础知识,了解陀螺玩具 1.教师提问:哪位同学玩过陀螺,陀螺又有哪些种类?(学生汇报) 2.教师引导:同学们说的是现在的陀螺,它在以前陀螺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同学们知道陀螺的历史吗? 陀螺是我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玩时可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其直立旋转。或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课件出示) 3.在了解玩法之前,我们来看一下大家的生字预习情况。 4.同桌互读,检查词语。 5.重点指导“旋”“预”“豪”等字的书写。 “旋”左半部分“方”的第一笔点较高且偏右,右半部分的第二撇,注意与方的撇平行,捺要伸长托住上面。 “预”左右同高,右半部分的“页”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豪”口要写的扁而小,“豕”要左密右疏,同时左边的笔画都比较短,右边的都比较长,弯钩的起笔在第一撇的上端,注意写好末笔,保持重心的平稳。 6.讲解多音字:钉(学生分享) 师相机补充:出示文中句子,“钉上一枚铁钉”,引导学生读句子,知道在表示事物名称时读dīng,表示动作时读dìng。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组词进行巩固。 任务二:梳理课文脉络,总结课文大意。 1.默读课文,思考:《陀螺》一文围绕着"陀螺"都讲了哪些事情?要求:边读边圈画,用简洁的语言标注在空白处。 预设:介绍陀螺(1-3)-制作陀螺(4)-得到陀螺(5-7)-比拼陀螺(8-11)-感悟陀螺(12-13) 按照提示理清思路填空。 说陀螺→( 做 )陀螺→得陀螺→( 斗 )陀螺→( 悟 )陀螺 3.根据提示讲故事 谁能将这些小标题连起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围绕“陀螺”主要讲了“我”用一只其貌不扬的小陀螺打败了小伙伴的大陀螺,为“我”带来了胜利的喜悦。 任务三:了解陀螺信息,独立阅读批注 1.如果你要写一篇文章,要介绍陀螺这个玩具,哪些信息你一定要写出来? 玩法 外形 材料 什么时候玩儿 2.小组合作从文中找到介绍这几方面的句子,并从找到的句子中,任选一句你喜欢的句子,写批注。 (1)做冰尜儿用的是木头,柳木、榆木、松木、枣木、梨木都可以。 (2)抽打冰尜儿,当然是在冬季的冰天雪地里,最好的场所是冰面。 (3)好的冰尜儿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顶不济的,也要钉上一枚铁钉,否则转不了多少圈,尖部就会开裂。 (4)他们往往各站一角,奋力抽转自己的冰尜儿,让它朝对方撞去。这时你看吧,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刚一接触,又各自闪向一边,然后重整旗鼓再战——直到其中一方被撞翻才告一段落。 分享批注 预设:好的冰尜儿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顶不济的,也要钉上一枚铁钉,否则转不了多少圈,尖部就会开裂。 “妩媚”一般是形容人的,这里却用来形容陀螺,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陀螺的喜欢。 3.在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批注 自学提示: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在自己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2)作批注的时候注意书写位置合理,书写工整、整洁。 小组分享: (1)先组内分享补充,学会多角度批注,并梳理批注的角度。 (2)按照批注的角度进行全班分享。 预设: 1.有联想 (1)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 体现了“我”对陀螺的痴迷。我也有类似的经历,我喜欢看书,吃放的时候看,上厕所的时候看,到了睡觉的时候还看,爸爸妈妈担心我的身体,经常批评我,甚至限制我看书的时间,可依然改变不了我对读书的痴迷。 好的冰尜儿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顶不济的,也要钉上一枚铁钉,否则转不了多少圈,尖部就会开裂。 这里让我知道了“我”的陀螺为什么尖部会开裂。 2.写得好 (1)于是四处寻找木头,为削出得心应手的陀螺,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 从“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中,能感受到不仅语言很有趣,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当时很想得到陀螺的急切心情,同时也写出了孩子们为了得到一个得心应手的陀螺的执着、认真。 (2)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躲。 从“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中,可以体会到大陀螺的不可一世,烘托出了大陀螺主人的傲慢。 (3)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从“兴致勃勃”“有力证明”这些词中,能感受到陀螺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很深,让他终身难忘。 3.有启发 (1)无意中获得的“荣誉”,虽然小如微尘,对好胜的孩子来说,也足以陶醉许久了——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变成文字的事情,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乐于把生活中的事情记录下来。 小结:阅读文章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批注,在体会深刻的地方写写感受,便于我们深度阅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2.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学习重点: 1.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2.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学习难点: 1.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2.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任务一:精读童年故事,批注体会心情 1.一颗小小的陀螺牵动着一位少年的心,他的心情也跟着陀螺起伏变化着。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心情变化呢?再次默读课文,请从文中找一找体现我心情的句子,并做批注。 2.全班交流,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预设: (1)“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体会到“我”当时心情的苦闷、难过。 (2)“一整天”“老想象着”“处于恍惚的状态”:体会“我”对陀螺的渴望、痴迷。 (3)“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我”得到陀螺时的开心、兴奋。 (4)“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体会“我”当时的胆怯、惧怕。 (5)“辉煌的时刻”“胜利的滋味”“幸运的甜头”:“我”赢得比赛时的欢乐、自豪。 小结:同学们一下子抓住了关键词句,体会到了作者心情的变化:难过——渴望——开心——胆怯——自豪 3.语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表示心情的词语。齐读词语。 (2)选一个词,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它。 (3)举例子:“害怕” 我们马上就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妈妈一走,我就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钻进被窝,蒙上头,大气都不敢喘。 任务二:赏读童年故事,揭示成长道理 童年不仅要在玩中学还要在玩中悟,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小小的陀螺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预设; 这真应了一句古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板书: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1.解释“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斗:容器。 教师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下? 预设:这句话是说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去度量一样。不能只根据外貌来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对待别人,仅凭外貌是看不出他真实的实力的。 2.出示句子“陀螺不可貌相,( )”,后面可以跟什么样的句子? 生1:陀螺不可貌相,战斗力就是不一样。 生2:陀螺不可貌相,顽强不可丈量。 生3:陀螺不可貌相,大小不能定输赢。 生4:陀螺不可貌相,人也要学之也。 3.找一找这只小陀螺厉害的原因。 生1:第7自然段最后一句,嵌上一粒大滚珠,可以旋转的更稳。 生2:补充,更容易控制。 生3:第7自然段“这只陀螺不是人工削出来的,而是一位木工在旋床上旋出来的,圆且光滑,如同一枚鸭蛋。”,比人工削出来的更加光滑,质量更好。 4.齐读第七自然段。 活动三:小组交流总结,批注好处多多 总结:学习批注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把文章读得更加细致,你就能够读懂文章里前后、上下之间的关联,你就能够获得别人得不到的信息。 1.出示“交流平台” 2.完成学习单 (1)借助“学习单”在组内交流。 (2)交流时,本组记录员注意梳理组内同学观点,归纳总结后填写在“小组观点梳理”栏中。 (3)组内观点梳理后,组长引领组员阅读“交流平台”,然后将没有考虑到的补充在相应的表格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优: 1.始终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主。 在教授本课时,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分成几个互助小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按照文章的结构美、内容美、语言美等方面欣赏文章。 2.运用了多种学习方法,品读文章内容。 文章的具体学习中,我运用了多种的学习方法,例如圈点勾画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们的积极性高,学习效果非常好。 3.注重朗读,在读中感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内心的变化。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通过读,找出表示作者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进而体会到陀螺带给作者的快乐与自豪。 不足: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前准备资料不足,应让学生多查查有关陀螺的资料,了解陀螺这种游戏的起始,课前应布置让学生玩一玩陀螺,感受玩陀螺的心情变化。 改进: 课前先让同学们查查有关陀螺的资料,让学生们对陀螺有深刻的了解,让学生们在课前玩一玩陀螺,说一说玩陀螺的心情,我也会查找一些有关陀螺的图片,让学生对陀螺有一个形象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