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闭卷)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
11
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避过程中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祝你成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博士说:“隋朝之所以兴盛有四个原因:第一,是统一;第二,是
制度:第三,是工程:第四,是国际秩序。”对此,下列理解准确的是
A.统一—
隋炀帝
B.制度一一察举制
C,工程一大运河
70
D.秩序—行省制
60
2.下图是唐宋进土出身对比图(%),这反映出科举制
50
40
G唐
A.准动了门阀政治的发展
30
宋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0
C.蕴含了崇文抑武的思想
10
0
D.杜绝了徇私舞弊的现象
名族公知中等家庭
襄有
3.《剑桥中国隋唐史》载“唐太宗以儒家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其施政作风被后世准崇,对中国
文人来说,他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这一历史局面是
A.民族交融
B.安史之乱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4.“诗史互证”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诗句能够印证唐朝盛世景象的是
A.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占风》)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复台》)
5.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马嵬行》中写到:“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
尺。”这首咏史诗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A,文京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6.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这一结论的佐证史料是
A.《弘法大师行状绘词》B.《步辇图》
C.玄类西行求法
D.鉴真像
南陵县七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7.新罗仿唐制设国学,教授《尚书》礼记》等,儒家经典成为新罗学生必读书,后又仿唐朝置算
学博士和医学博士,分别讲授《九章算术》《本草经》等。这说明
A.唐朝政治制度先进
B.中华文明历史悠久
C.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D.中朝民间交往密切
8.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
语日:“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表明,宋朝
A.尚武成风
B.崇文抑武
C.科技先进
D.国力强盛
9.第-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
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A.电影(满江红
B.《资治通鉴》译注本
C.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D.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
10.下列是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西夏
西夏
辽
西夏
金
南宋
北宋
北宋
南宋
A.
B.
D.
1.2024年12月,我国春节申遗成功。宋代称春节为元旦,俗称年节、新年。元旦前几天人们
就洒扫庭院,准备过节。除夕之夜,人们要“守岁”。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
来拜年。大街上搭彩糊,摆满各色货物,歌馆、舞场挤满了人。这表明宋代
A.民族关系融洽
B.都市生活繁荣C.娱乐场所增多
D.节庆文化多彩
12.南朱时期,如果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要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那么他办理相关手续的机构是
A.县衙
B.中书省
C.市舶司
D.安西都护府
13.下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制作的图表。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时间
北方
南方
北宋初
人口100多万户
人口230多万:
北宋
贡献财攻收入20%
贡献财政收入80%
南宋
谚语:“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
A.人口大量南迁
B.米朝社会生活
C.苏杭生活盒足
D.经济重心南移
14.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记载:“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
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该记载描
述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15.下图是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图,从图中口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西夏
辽
西夏
金
元
北宋
南宋
金灭辽、北米
元灭西熨、金、南宋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政权并立到大一统
南陵县七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