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5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分值
命题人:长春市卓越教育 审题单位:长春市卓越教育 开启时间:2025 年 7 月 3 日
一.积累与运用(共 15 分)
(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如果说古代有鸿雁传书,那么今天则有跨越大洋大洲的即时通话;【甲】如果说古代有“一日看尽长 安花 ”,那么今天则有“坐着高铁看中国 ”……【乙】与古代诗词中“小桥流水人家 ”所体现的婉约诗意 不同,今天的“一桥连三地 ”“天堑( )变通途 ”,呈现的是古人无法想象的另一种宏阔的诗意。诗 意在变化,然而,属于中国人的那份浪漫诗情却一直葆有。看看中国航天的命名:【丙】载人飞船叫“神 舟 ”,中国空间站叫“天宫 ”,探月卫星叫“嫦娥 ”,火星探测器叫“天问 ”……这些命名被称为“宇宙级 浪漫 ”【丁】。还有很多诗意,就在寻常生活里,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今天的生活是如此丰富精彩。无 论是追星逐月的科技攻关,还是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奔忙,抑或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事一物,都蕴藏着盎 然的诗意。“诗意 ”的获取,需要我们心存一份超越功利的追求,一种 huò ( ) 达的态度,一份别样 的情致。“诗意 ”不是难得之物,是对创造生活、懂得生活的人的精神回馈,是日常里的惊喜,是平凡中 的奇迹。
1.(2 分)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天堑 ②huò 达
2.(2 分)下面是给语段做的几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说古代有鸿雁传书,那么今天则有跨越大洋大洲的即时通话”一句为假设复句。
B.“诗意在变化,然而,属于中国人的那份浪漫诗情却一直葆有”中“葆有”的意思是“享有”。
C.“还有很多诗意,就在寻常生活里,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中“还有”“就”词性相同。
D.“无论是追星逐月的科技攻关,还是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奔忙,抑或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事一物,都蕴
藏着盎然的诗意”中“科技攻关”“辛苦奔忙”短语类型不同。
3.(2 分)下列有关文中【甲】【乙】【丙】【丁】处标点符号用法和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处分号表并列,说明时代变迁、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给人们追求的诗意生活提供了不同的现实基础。
B.【乙】处省略号表列举的省略,表明古今人们都有对诗意生活的追求,突出科技在今人诗意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C.【丙】处冒号用在提示性话语之后,引出后面列举的内容。体现中国航天命名的浪漫,凸显中国航天科技的辉煌成就。
D.【丁】处引号表特殊含义,“宇宙级浪漫 ”指人们对宇宙探索和敬畏的浪漫情感。
4.(2 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给出修改意见。
5.(7 分)古诗文默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是古诗文中最常用的写作手法。面对水中的雎鸠,有人因思念而“悠 哉悠哉,(1) 。”;面对小石潭的寂寥环境,柳宗元内心(2)“ , ”; 面对风雨过后的茅屋,杜甫抒发了(3)“ , ”的忧国忧民情怀;面 对断桥边的梅花,陆游用(4)“ , ”来表达自己在逆境中独立不倚、坚 持正义的人格追求。
二、阅读
文言文阅读(12 分)
【甲】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 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 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 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 有万物得所之意, 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
6.(2 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 ②悉如外人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7.(2 分)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余顾而慕之
C.屋舍俨然╲偶舍骑步行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为此一家之中
8.(3 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9.(2 分)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又 有 树 数 株 郁 郁 然 儿 女 啼 笑 鸡 犬 鸣 吠
10.(3 分)【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散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渔村的炊烟
简梅
①我的故乡在东南沿海的一个渔村。小时候,最喜欢和伙伴们爬到村后的山上,眺望鳞次栉比的房 屋冒出的袅袅炊烟。那欢快、朴素的炊烟,从家家户户烟囱里徐徐而出,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 … 它们与千变万化的云朵相互映衬,最终消失在海天远处。
②早晨、中午、晚上的炊烟各有不同。清晨时,海天还未醒来,零星的炊烟从斑斑青瓦间寂寥地现
保密★启用前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3 页】
出身姿,村巷时近时远的鸡鸣声衬得清晨更加宁静。闽江入海口飘来的薄雾,仿佛为炊烟铺了一层底色。 炊烟中,可见影影绰绰的人影,传来一两声呼儿唤女、嘱咐添衣的叮咛,以及渔民收拾渔具窸窸室的声 响。等到一轮红日豁然展现在村庄的上方,烟色也渐渐浓重起来。而中午时的炊烟,则夹杂着饭菜的香 气,大人们早已在案板及灶台前,削、碾、揉、捏、包、捻 … …忙活了半天,端上一碗碗新出锅的鱼丸、 鱼面,滚烫着、蒸腾着。大老远,就能听见乡音俚语欢快地在左邻右舍间蔓延。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此 时,炊烟再次从灶膛处升腾起来,风一拂动,便在幽深狭窄的村巷中徘徊,或在苔藓斑驳的土路上缱绻, 然后化作浅淡的烟缕重返天空,向远处慢慢飘去。
③在我的乡愁记忆里,那亲切、轻盈的炊烟,满是温暖的气息。特别是到了逢年过节的日子,不绝 如缕的炊烟就会集结成方阵,以一种别样的舒展、高旷,给人以亲情的召唤——那些海上捕捞归来的人, 远远地望见炊烟,就仿佛看见家中锅灶旁忙碌的亲人,正在准备着热腾腾的饭菜,那饭菜中饱含着家人 的汗水和智慧,氤氲着团聚的期待和喜悦。一瞬间,他们感觉辛劳顿消,浑身都暖和了起来。
④炊烟袅袅,迎来送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在大海上辛勤劳作,为的就是让渔获满满、炊 烟不断。他们经过大风大浪的洗礼,愈加认定:家中灯火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便是人生的幸福。 然而在过去,地窄、村偏、人穷的渔村,仅靠人的双手在茫茫大海上劳作,收获甚微。听老人讲,过去 故乡紧缺柴火,人们得去外县山区找柴砍柴,而后雇船回乡,历经千辛万苦。而找一次柴仅能应付两三 个月,一年得往返三四次。每每说起这些,老人们都叹息不已。为了节省柴火,渔村人更是想尽一切办 法,比如将好的柴块垫底,使火更旺,而将杂碎的柴薪铺在上面;烧完的火炭要扒出来,待冷却后二次 利用,拿来生火炖汤、熬药;火灰可当肥料,一担卖五六角 … …
⑤改革开放后,渔村的生产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从单纯从事渔业,转变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除 了从事海洋捕捞外,人们大力发展海产品养殖、冷冻加工、造船、织网等产业,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大 船小船也都装上现代化器械,风风雨雨里,满载而归的日子更多了。接续的奋斗,使许多人家都摆脱了 贫困。于是,渔家灶膛的火苗愈燃愈旺了,升腾的炊烟也愈来愈欢了。不少人家,眼看着盖起了新房, 收入也稳定了,便开始思量着改善伙食,鸡、鸭、鱼、肉,择日烹饪;锅、碗、瓢、盆,协奏成曲。缭 绕、繁忙的炊烟,居然也现出一副喜气洋洋的身姿,轻拂着一家家厅堂,喜跃马鞍墙,俯瞰遍野的梅花 … …
⑥生活条件改善了,渔村人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有人在新居里摘着香瓜,看见熟人路过,一声 亲切的招呼响起:“刚摘下的,带几个回去给孩子吃吧。”有人去邻居厨房借点蚝油,邻居刚好煮出一锅 海鲜,“来,坐下尝一口!”村头常年缭绕的炊烟下,时而还有邂逅发生,“好久不见啰!听说你在外省做 生意?来,进屋喝杯茶吧!”… …举止之间,言语之中,善意的微笑,温暖的话语,熨帖着人们的心灵。
⑦如今,家家户户用上了煤气灶,只有在岁末年关的时候,需要大灶蒸年糕,炊烟才从烟囱里重新 冒了出来… … 缠缠绕绕、蓬蓬松松的炊烟,总在人的心底勾起不尽的乡思与乡情,满溢出童年和时光的 味道。这些年,我常回老家看望母亲,每当亲人团聚、朋友相会,或有游子从远方归来之时,村头巷尾, 一家家屋内,都会烟气轻笼。亲情的交织,孩子的欢笑,在热腾腾的美味中呈现,让人体会到家的温馨 与幸福。各家各户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袅袅炊烟下,许多食材既有传承习俗的做法,又有厨艺翻新的尝 试。记得有一年除夕时,我的少年伙伴就办了一回家乡当地的“十大名菜”宴席,特意请来了村里的几个 长辈一起过年。桌上,有红鲟蒸粉丝、鸡汤氽海蚌、煎糟鳗鱼块、香油元宝虾、火锅鱼丸汤、什锦太平 燕、蟹炒白粿、爆炒双脆、荔枝肉和甜芋泥等“名菜” ,色、香、味俱全,村里人也喷喷称道。
⑧缕缕炊烟,慢慢拂过渔村的街巷与人家,在渔村上空轻舞出幸福的味道 … …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1.(3 分)炊烟是本文的线索。在作者笔下,不同时期的炊烟各有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炊烟特点
小时候 ①
记忆里 亲切、轻盈
改革开放后 ②
如今 ③
12.(3 分)品析语言。
①那欢快、朴素的炊烟,从家家户户烟囱里徐徐而出,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 … … 它们与千变万 化的云朵相互映衬,最终消失在海天远处。(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风一拂动,便在幽深狭窄的村巷中徘徊,或在苔藓斑驳的土路上缱绻,然后化作浅淡的烟缕重返 天空,向远处慢慢飘去。(赏析加点词语含义)
13.(4 分)请赏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14.(4 分)文章最后一段中“幸福的味道”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5.(4 分)班级要举行“家乡的符号”演讲比赛,你准备参加,请选择一件事物作为家乡的符号,并说 明它在你心中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不少于 100 字)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24 年元旦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平稳有序。相关数据如下图:
材料二
这个冬天,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爆“出圈” ,成为 2024 年互联网新晋“顶流” 。这“泼天的富贵”让各地文 旅部门紧随其后,纷纷开始“整活” 。一时间,主打听劝的“讨好型市格”成了各地文旅宣传的流量密码。
事实上,哈尔滨的爆火也并非单纯依靠“听劝式”的服务,背后还有其独特的冰雪旅游资源基础和持续 的文旅 IP 打造政策。从 2023 年 1 月起,哈尔滨就围绕冰雪旅游策划了诸多互联网宣传的高流量 IP , 发动自媒体博主和本地大咖宣传,为当地旅游事业蓄力。无论是召开座谈会提醒宾馆酒店珍惜“出圈” 机遇,不要盲目调整价格,还是在冰雪大世界退票事件后的实诚处理方案,都体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 服务意识。
“听劝式 ”的网络宣传,本质上是一种引流策略,类似的淄博烧烤、贵州村超等,都是依靠亲民路 线赢得游客好感的,也都为“ 民众至上 ”的文旅发展理念提供了样本。但一些地方只看到表面,一哄而 上搞同质化宣传,却没有练好文旅服务的“ 内功 ”,当下的流量,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纵观文旅发展中
保密★启用前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3 页】
“卷出圈 ”的优胜者,都是在挖掘自身旅游资源特色的前提下,顺应了当下民众的旅游需求,完善旅游 基础设施服务建设的。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4 年 1 月 17 日,有删改)
材料三
文旅热点的爆火有一定的偶然成分,想要热点能获得长期关注,形成持续热度,实现“流量 ”到“ 留 量 ”转化,则离不开长效传播的机制构建。因此,相关部门首先应构建完整的传播体系和框架。比如河 南在 2021 年确定“文旅文创融合 ”战略,并围绕“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 ”这一品牌塑造,在文化旅游内 容供给、产业链条、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下足功夫。其次要促进多元化传播,增强传播蓄势能力。面向 不同的受众,地方文旅想要引爆热点,需要以内容和服务作为支撑,围绕提高传播质量和效用发力。无 论是成熟的旅游景区景点,还是非遗、地方美食、艺术节庆等,以“文旅+ ”“+文旅 ”跨界融合,构建 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更有助于“破圈 ”,吸引大量人气。最后还要实现精准化传播。哈尔滨拥有冰雪旅游 的深厚资源,其在最初宣传时做好了“冰雪大世界 ”“哈尔滨中央大街 ”等核心旅游吸引物的构建。
(选自《“出圈 ”与“破圈 ”:地方文旅创新发展的路径与创新》,有删改)
材料四
厚重的历史文化赋予西安多样的颜色,优秀传统文化从不同维度散发着持久的光彩,穿透历史,照 亮未来。以文化人,以文兴城。在西安,文化与城市共荣共生、相互滋养、彼此成就。与时俱进,发挥 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坚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不断产出新的创意 IP ,用文化为城市“铸 魂 ”,是文旅人的初心与使命。
近年来,西安深挖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 IP ,一批沉浸式、数字化文旅新场景、 新业态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文旅场所和景区用创意与技术让历史和文化变得生动鲜活,激发旅游消费 新动能。《长安十二时辰》《寻梦 芙蓉里》等为大家带来了全新的沉浸式体验;“不倒翁小姐姐 ”“盛唐密 盒 ”等互动演出爆火“ 出圈 ”。西安出新出彩的文旅项目,不仅受到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也吸引了世界 的目光。
(选自《陕西日报》2024 年 2 月 6 日,有删改)
16.(2 分)用自己的话概括材料一中图表的主要内容。
17.(3 分)请结合材料三谈谈地方文旅部门应如何创新与实施,实现从文旅热点到形成持续热度,“流 量 ”到“ 留量 ”转化?
18.(2 分)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赏析材料二中的划线句。
19.(3 分)请结合以上材料和生活实际,向徐州文旅部门提出三条发展文旅产业的合理化建议。
名著阅读(5 分)
20.(5 分)阅读下面名著选文,回答问题。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他了解保尔的悲 剧……
“阿基姆,难道你真的以为生活能把我逼进死角,把我压成一张薄饼吗?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 他突然使劲抓住阿基姆的手紧压着他的胸脯,“只要它还在跳动,就别想叫我离开党。只有死,才能 让我离开战斗行列。老兄,请你千万记住这一点。”
阿基姆沉默不语。他知道这绝不是漂亮话,而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的呐喊。他明白,像保尔这样 的人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文段中的“悲剧 ”指什么?“呐喊 ”表达了保尔怎样的心声?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 分)
21 .(10 分)少年正是读书时。七年级准备组织“好读书,读好书 ”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 务。
(1)(4 分)【宣传读书活动】
请你运用下列词语组成一副对联,作为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
开卷 心眼亮 慧思盈 渐感 顿觉 掩篇
上联:
下联:
(2)(6 分)【探讨读书方法】
甲同学:老师要求我们阅读名著,可看着厚厚的书本,我就没有信心读下去了。
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同学提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
22.(50 分)阅读下面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1)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不同事物之间的搭配,如同中药的配伍一样,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更好 的效果。比如团队合作中,成员各自发挥优势,相互支持达到共赢;学习时,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 能拓宽思维;家庭中,成员各司其职,才能营造温馨氛围。
请以“协作的力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如图给了你什么启示?请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 500 字;
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 A 、B 、C 等英文字母代替;
⑤不得抄袭。
保密★启用前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3 页】
八年级语文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①“天堑”的“堑”注音为 qiàn;②“huò达”写作豁达。
2. 不正确的一项是 C 。解析:“还有”是连词,“就”是副词,词性不同。
3. 不正确的一项是 B 。解析:【乙】处省略号并非表列举省略,而是对古今诗意 差异的省略性表述,突出时代发展带来的诗意变化。
4. 病句修改意见:将“创造生活、懂得生活”改为“懂得生活、创造生活”(逻辑顺 序不当,应先“懂得”再“创造”)。
5. 古诗文默写:
- (1)辗转反侧
-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阅读
文言文阅读
6. ①交通:交错相通;②悉:全,都;③方:正,正在;④恨:遗憾。
7. 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解析:“然”均为“ … … 的样子”。
8. 翻译:
- 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 自得其乐。
- ②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
9. 断句: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10. 共同之处:都展现了宁静和谐、安居乐业的田园生活图景,体现了人们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
散文阅读
11. 炊烟特点:
- ①小时候:欢快、朴素、轻盈
- ②改革开放后:繁忙、喜气洋洋
- ③如今:缠缠绕绕、蓬蓬松松(勾起乡思)
12. 语言品析:
- ①运用比喻,将炊烟比作“轻纱”“绸带”,生动形象地写出炊烟轻盈飘逸的形态, 体现作者对炊烟的喜爱。
- ②“缱绻”意为缠绵、留恋,赋予炊烟人的情感,写出傍晚炊烟在村巷徘徊的情 态,暗含故乡生活的温馨。
13. 标题作用:
-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串联起不同时期的渔村生活;
- 象征故乡的温暖、亲情与变迁,寄托作者的乡愁;
- 吸引读者,引发对故乡与生活的联想。
14. “幸福的味道”意蕴:
- 包含物质生活改善的喜悦(如饮食丰富、生活红火);
- 蕴含亲情、乡情的温暖(如团聚、邻里互助);
- 体现对故乡变迁的欣慰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15. 示例:我选择“老槐树”作为家乡的符号。村口的老槐树是几代人的记忆,夏 日里树荫下的乘凉、孩童的嬉戏,秋日里飘落的金黄树叶,都藏着家乡的温情。 它见证了家乡从贫瘠到富裕的变迁,枝干虽斑驳却依旧挺拔,如同家乡人坚韧乐 观的精神,是乡愁与归属感的象征。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6. 图表主要内容:2023-2024 年元旦假期,全国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呈增长趋 势。
17. 实现“流量”到“留量”的措施:
- 构建完整的传播体系和框架(如明确战略和品牌);
- 促进多元化传播,推动“文旅+”跨界融合;
- 精准化传播,突出自身旅游资源特色。
18.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举淄博烧烤、贵州村超的例子,具体说明“亲民路线” 对文旅发展的作用,增强说服力。
19. 对徐州文旅的建议:
- 挖掘两汉文化特色,打造专属文旅 IP(如汉墓、汉画像石主题活动);
-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如优化交通、规范餐饮价格);
- 利用自媒体多元化宣传,结合美食(如地锅鸡)、民俗等吸引游客。
名著阅读
20. “悲剧”指保尔身体遭受重伤(如瘫痪、失明),无法继续在前线战斗。“呐喊” 表达了保尔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不屈不挠的斗志,以及为党和人民战斗到底的决 心。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21. (1)对联:
- 上联:开卷顿觉心眼亮
- 下联:掩篇渐感慧思盈
(2)建议:
- 针对甲同学:可以将名著拆分章节,每天读一小部分,搭配批注法加深理解;
- 针对乙同学:读完后写读后感或与同学交流,记录印象深刻的情节,强化记忆。
22. 作文(略)
- 题目(1)《协作的力量》需结合具体事例,体现团队、事物配合的重要性,注 重细节与情感;
- 题目(2)可围绕“不确定性带来机遇”立意,如以“在变化中寻找可能”为题,结 合生活实例展开。保密★启用前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吉林省2025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
分值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命题人:长春市卓越教育 审题单位:长春市卓越教育 开启时间:2025年 7月 3日 为外人道也。”
一.积累与运用(共 15分)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乙】
① ②
如果说古代有鸿雁传书,那么今天则有跨越大洋大洲的即时通话;【甲】如果说古代有“一日看尽长 明日,宿旦子冈 。甫 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
③
安花”,那么今天则有“坐着高铁看中国”……【乙】与古代诗词中“小桥流水人家”所体现的婉约诗意 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 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
④
不同,今天的“一桥连三地”“天堑( )变通途”,呈现的是古人无法想象的另一种宏阔的诗意。诗 妇人汲井且浣 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
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意在变化,然而,属于中国人的那份浪漫诗情却一直葆有。看看中国航天的命名:【丙】载人飞船叫“神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舟”,中国空间站叫“天宫”,探月卫星叫“嫦娥”,火星探测器叫“天问”……这些命名被称为“宇宙级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
浪漫”【丁】。还有很多诗意,就在寻常生活里,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今天的生活是如此丰富精彩。无 6.(2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论是追星逐月的科技攻关,还是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奔忙,抑或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事一物,都蕴藏着盎
①阡陌交.通 ②悉如外人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然的诗意。“诗意”的获取,需要我们心存一份超越功利的追求,一种 huò( )达的态度,一份别样 . . . .
的情致。“诗意”不是难得之物,是对创造生活、懂得生活的人的精神回馈,是日常里的惊喜,是平凡中 7.(2分)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的奇迹。 A.屋舍俨然.╲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1.(2分)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余顾而慕之.
①天堑. ②huò 达 C.屋舍.俨然╲偶舍.骑步行
2.(2分)下面是给语段做的几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为.此一家之中
A.“如果说古代有鸿雁传书,那么今天则有跨越大洋大洲的即时通话”一句为假设复句。 8.(3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B.“诗意在变化,然而,属于中国人的那份浪漫诗情却一直葆有”中“葆有”的意思是“享有”。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还有很多诗意,就在寻常生活里,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中“还有”“就”词性相同。
D.“无论是追星逐月的科技攻关,还是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奔忙,抑或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事一物,都蕴
藏着盎然的诗意”中“科技攻关”“辛苦奔忙”短语类型不同。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3.(2分)下列有关文中【甲】【乙】【丙】【丁】处标点符号用法和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处分号表并列,说明时代变迁、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给人们追求的诗意生活提供了不同的现实基础。
B.【乙】处省略号表列举的省略,表明古今人们都有对诗意生活的追求,突出科技在今人诗意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9.(2分)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C.【丙】处冒号用在提示性话语之后,引出后面列举的内容。体现中国航天命名的浪漫,凸显中国航天科技的辉煌成就。
又 有 树 数 株 郁 郁 然 儿 女 啼 笑 鸡 犬 鸣 吠
D.【丁】处引号表特殊含义,“宇宙级浪漫”指人们对宇宙探索和敬畏的浪漫情感。
4.(2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给出修改意见。 10.(3分)【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5.(7分)古诗文默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是古诗文中最常用的写作手法。面对水中的雎鸠,有人因思念而“悠
哉悠哉,(1) 。”;面对小石潭的寂寥环境,柳宗元内心(2)“ , ”;
散文阅读(18分)
面对风雨过后的茅屋,杜甫抒发了(3)“ , ”的忧国忧民情怀;面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对断桥边的梅花,陆游用(4)“ , ”来表达自己在逆境中独立不倚、坚
渔村的炊烟
持正义的人格追求。
简梅
①我的故乡在东南沿海的一个渔村。小时候,最喜欢和伙伴们爬到村后的山上,眺望鳞次栉比的房
二、阅读
屋冒出的袅袅炊烟。那欢快、朴素的炊烟,从家家户户烟囱里徐徐而出,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
文言文阅读(12分)
它们与千变万化的云朵相互映衬,最终消失在海天远处。
【甲】
②早晨、中午、晚上的炊烟各有不同。清晨时,海天还未醒来,零星的炊烟从斑斑青瓦间寂寥地现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3 页】
保密★启用前
出身姿,村巷时近时远的鸡鸣声衬得清晨更加宁静。闽江入海口飘来的薄雾,仿佛为炊烟铺了一层底色。 ①那欢快、朴素的炊烟,从家家户户烟囱里徐徐而出,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它们与千变万
炊烟中,可见影影绰绰的人影,传来一两声呼儿唤女、嘱咐添衣的叮咛,以及渔民收拾渔具窸窸室的声 化的云朵相互映衬,最终消失在海天远处。(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响。等到一轮红日豁然展现在村庄的上方,烟色也渐渐浓重起来。而中午时的炊烟,则夹杂着饭菜的香
气,大人们早已在案板及灶台前,削、碾、揉、捏、包、捻……忙活了半天,端上一碗碗新出锅的鱼丸、
鱼面,滚烫着、蒸腾着。大老远,就能听见乡音俚语欢快地在左邻右舍间蔓延。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此
时,炊烟再次从灶膛处升腾起来,风一拂动,便在幽深狭窄的村巷中徘徊,或在苔藓斑驳的土路上缱绻, ②风一拂动,便在幽深狭窄的村巷中徘徊,或在苔藓斑驳的土路上缱.绻.,然后化作浅淡的烟缕重返
然后化作浅淡的烟缕重返天空,向远处慢慢飘去。 天空,向远处慢慢飘去。(赏析加点词语含义)
③在我的乡愁记忆里,那亲切、轻盈的炊烟,满是温暖的气息。特别是到了逢年过节的日子,不绝
如缕的炊烟就会集结成方阵,以一种别样的舒展、高旷,给人以亲情的召唤——那些海上捕捞归来的人,
远远地望见炊烟,就仿佛看见家中锅灶旁忙碌的亲人,正在准备着热腾腾的饭菜,那饭菜中饱含着家人
的汗水和智慧,氤氲着团聚的期待和喜悦。一瞬间,他们感觉辛劳顿消,浑身都暖和了起来。 13.(4分)请赏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④炊烟袅袅,迎来送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在大海上辛勤劳作,为的就是让渔获满满、炊
烟不断。他们经过大风大浪的洗礼,愈加认定:家中灯火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便是人生的幸福。
然而在过去,地窄、村偏、人穷的渔村,仅靠人的双手在茫茫大海上劳作,收获甚微。听老人讲,过去
故乡紧缺柴火,人们得去外县山区找柴砍柴,而后雇船回乡,历经千辛万苦。而找一次柴仅能应付两三 14.(4分)文章最后一段中“幸福的味道”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个月,一年得往返三四次。每每说起这些,老人们都叹息不已。为了节省柴火,渔村人更是想尽一切办
法,比如将好的柴块垫底,使火更旺,而将杂碎的柴薪铺在上面;烧完的火炭要扒出来,待冷却后二次
利用,拿来生火炖汤、熬药;火灰可当肥料,一担卖五六角……
⑤改革开放后,渔村的生产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从单纯从事渔业,转变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除 15.(4分)班级要举行“家乡的符号”演讲比赛,你准备参加,请选择一件事物作为家乡的符号,并说
了从事海洋捕捞外,人们大力发展海产品养殖、冷冻加工、造船、织网等产业,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大 明它在你心中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不少于 100字)
船小船也都装上现代化器械,风风雨雨里,满载而归的日子更多了。接续的奋斗,使许多人家都摆脱了
贫困。于是,渔家灶膛的火苗愈燃愈旺了,升腾的炊烟也愈来愈欢了。不少人家,眼看着盖起了新房,
收入也稳定了,便开始思量着改善伙食,鸡、鸭、鱼、肉,择日烹饪;锅、碗、瓢、盆,协奏成曲。缭
绕、繁忙的炊烟,居然也现出一副喜气洋洋的身姿,轻拂着一家家厅堂,喜跃马鞍墙,俯瞰遍野的梅花……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
⑥生活条件改善了,渔村人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有人在新居里摘着香瓜,看见熟人路过,一声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亲切的招呼响起:“刚摘下的,带几个回去给孩子吃吧。”有人去邻居厨房借点蚝油,邻居刚好煮出一锅 材料一
海鲜,“来,坐下尝一口!”村头常年缭绕的炊烟下,时而还有邂逅发生,“好久不见啰!听说你在外省做 2024年元旦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平稳有序。相关数据如下图:
生意?来,进屋喝杯茶吧!”……举止之间,言语之中,善意的微笑,温暖的话语,熨帖着人们的心灵。
⑦如今,家家户户用上了煤气灶,只有在岁末年关的时候,需要大灶蒸年糕,炊烟才从烟囱里重新
冒了出来……缠缠绕绕、蓬蓬松松的炊烟,总在人的心底勾起不尽的乡思与乡情,满溢出童年和时光的
味道。这些年,我常回老家看望母亲,每当亲人团聚、朋友相会,或有游子从远方归来之时,村头巷尾,
一家家屋内,都会烟气轻笼。亲情的交织,孩子的欢笑,在热腾腾的美味中呈现,让人体会到家的温馨
与幸福。各家各户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袅袅炊烟下,许多食材既有传承习俗的做法,又有厨艺翻新的尝
试。记得有一年除夕时,我的少年伙伴就办了一回家乡当地的“十大名菜”宴席,特意请来了村里的几个
长辈一起过年。桌上,有红鲟蒸粉丝、鸡汤氽海蚌、煎糟鳗鱼块、香油元宝虾、火锅鱼丸汤、什锦太平
燕、蟹炒白粿、爆炒双脆、荔枝肉和甜芋泥等“名菜”,色、香、味俱全,村里人也喷喷称道。 材料二
⑧缕缕炊烟,慢慢拂过渔村的街巷与人家,在渔村上空轻舞出幸福的味道…… 这个冬天,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爆“出圈”,成为 2024年互联网新晋“顶流”。这“泼天的富贵”让各地文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旅部门紧随其后,纷纷开始“整活”。一时间,主打听劝的“讨好型市格”成了各地文旅宣传的流量密码。
11.(3分)炊烟是本文的线索。在作者笔下,不同时期的炊烟各有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事实上,哈尔滨的爆火也并非单纯依靠“听劝式”的服务,背后还有其独特的冰雪旅游资源基础和持续
时间 炊烟特点 的文旅 IP打造政策。从 2023年 1月起,哈尔滨就围绕冰雪旅游策划了诸多互联网宣传的高流量 IP,
小时候 ① 发动自媒体博主和本地大咖宣传,为当地旅游事业蓄力。无论是召开座谈会提醒宾馆酒店珍惜“出圈”
记忆里 亲切、轻盈 机遇,不要盲目调整价格,还是在冰雪大世界退票事件后的实诚处理方案,都体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
服务意识。
改革开放后 ②
“听劝式”的网络宣传,本质上是一种引流策略,类似的淄博烧烤、贵州村超等,都是依靠亲民路
如今 ③ 线赢得游客好感的,也都为“民众至上”的文旅发展理念提供了样本。但一些地方只看到表面,一哄而
12.(3分)品析语言。 上搞同质化宣传,却没有练好文旅服务的“内功”,当下的流量,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纵观文旅发展中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3 页】
保密★启用前
“卷出圈”的优胜者,都是在挖掘自身旅游资源特色的前提下,顺应了当下民众的旅游需求,完善旅游 “阿基姆,难道你真的以为生活能把我逼进死角,把我压成一张薄饼吗?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
基础设施服务建设的。 他突然使劲抓住阿基姆的手紧压着他的胸脯,“只要它还在跳动,就别想叫我离开党。只有死,才能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4年 1月 17日,有删改) 让我离开战斗行列。老兄,请你千万记住这一点。”
材料三 阿基姆沉默不语。他知道这绝不是漂亮话,而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的呐喊。他明白,像保尔这样
文旅热点的爆火有一定的偶然成分,想要热点能获得长期关注,形成持续热度,实现“流量”到“留 的人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量”转化,则离不开长效传播的机制构建。因此,相关部门首先应构建完整的传播体系和框架。比如河 文段中的“悲剧”指什么?“呐喊”表达了保尔怎样的心声?
南在 2021年确定“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并围绕“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这一品牌塑造,在文化旅游内
容供给、产业链条、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下足功夫。其次要促进多元化传播,增强传播蓄势能力。面向
不同的受众,地方文旅想要引爆热点,需要以内容和服务作为支撑,围绕提高传播质量和效用发力。无
论是成熟的旅游景区景点,还是非遗、地方美食、艺术节庆等,以“文旅+”“+文旅”跨界融合,构建
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更有助于“破圈”,吸引大量人气。最后还要实现精准化传播。哈尔滨拥有冰雪旅游
的深厚资源,其在最初宣传时做好了“冰雪大世界”“哈尔滨中央大街”等核心旅游吸引物的构建。
(选自《“出圈”与“破圈”:地方文旅创新发展的路径与创新》,有删改)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材料四 21.(10分)少年正是读书时。七年级准备组织“好读书,读好书”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
厚重的历史文化赋予西安多样的颜色,优秀传统文化从不同维度散发着持久的光彩,穿透历史,照 务。
亮未来。以文化人,以文兴城。在西安,文化与城市共荣共生、相互滋养、彼此成就。与时俱进,发挥 (1)(4分)【宣传读书活动】
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坚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不断产出新的创意 IP,用文化为城市“铸 请你运用下列词语组成一副对联,作为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
魂”,是文旅人的初心与使命。 开卷 心眼亮 慧思盈 渐感 顿觉 掩篇
近年来,西安深挖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 IP,一批沉浸式、数字化文旅新场景、 上联:
新业态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文旅场所和景区用创意与技术让历史和文化变得生动鲜活,激发旅游消费 下联:
新动能。《长安十二时辰》《寻梦 芙蓉里》等为大家带来了全新的沉浸式体验;“不倒翁小姐姐”“盛唐密 (2)(6分)【探讨读书方法】
盒”等互动演出爆火“出圈”。西安出新出彩的文旅项目,不仅受到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也吸引了世界 甲同学:老师要求我们阅读名著,可看着厚厚的书本,我就没有信心读下去了。
的目光。 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选自《陕西日报》2024年 2月 6日,有删改) 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同学提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
16.(2分)用自己的话概括材料一中图表的主要内容。
22.(50分)阅读下面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17.(3分)请结合材料三谈谈地方文旅部门应如何创新与实施,实现从文旅热点到形成持续热度,“流 (1)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不同事物之间的搭配,如同中药的配伍一样,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更好
量”到“留量”转化? 的效果。比如团队合作中,成员各自发挥优势,相互支持达到共赢;学习时,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
能拓宽思维;家庭中,成员各司其职,才能营造温馨氛围。
请以“协作的力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如图给了你什么启示?请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18.(2分)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赏析材料二中的划线句。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 500字;
19.(3分)请结合以上材料和生活实际,向徐州文旅部门提出三条发展文旅产业的合理化建议。 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 A、B、C等英文字母代替;
⑤不得抄袭。
名著阅读(5分)
20.(5分)阅读下面名著选文,回答问题。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他了解保尔的悲.
剧.……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3 页】
八年级语文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①“天堑”的“堑”注音为 qiàn;②“huò达”写作豁达。
2.不正确的一项是 C。解析:“还有”是连词,“就”是副词,词性不同。
3.不正确的一项是 B。解析:【乙】处省略号并非表列举省略,而是对古今诗意
差异的省略性表述,突出时代发展带来的诗意变化。
4.病句修改意见:将“创造生活、懂得生活”改为“懂得生活、创造生活”(逻辑顺
序不当,应先“懂得”再“创造”)。
5.古诗文默写:
- (1)辗转反侧
-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阅读
文言文阅读
6.①交通:交错相通;②悉:全,都;③方:正,正在;④恨:遗憾。
7.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解析:“然”均为“……的样子”。
8.翻译:
-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②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
9.断句: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10.共同之处:都展现了宁静和谐、安居乐业的田园生活图景,体现了人们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
散文阅读
11.炊烟特点:
-①小时候:欢快、朴素、轻盈
-②改革开放后:繁忙、喜气洋洋
-③如今:缠缠绕绕、蓬蓬松松(勾起乡思)
12.语言品析:
-①运用比喻,将炊烟比作“轻纱”“绸带”,生动形象地写出炊烟轻盈飘逸的形态,
体现作者对炊烟的喜爱。
-②“缱绻”意为缠绵、留恋,赋予炊烟人的情感,写出傍晚炊烟在村巷徘徊的情
态,暗含故乡生活的温馨。
13.标题作用:
-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串联起不同时期的渔村生活;
- 象征故乡的温暖、亲情与变迁,寄托作者的乡愁;
- 吸引读者,引发对故乡与生活的联想。
14. “幸福的味道”意蕴:
- 包含物质生活改善的喜悦(如饮食丰富、生活红火);
- 蕴含亲情、乡情的温暖(如团聚、邻里互助);
- 体现对故乡变迁的欣慰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15.示例:我选择“老槐树”作为家乡的符号。村口的老槐树是几代人的记忆,夏
日里树荫下的乘凉、孩童的嬉戏,秋日里飘落的金黄树叶,都藏着家乡的温情。
它见证了家乡从贫瘠到富裕的变迁,枝干虽斑驳却依旧挺拔,如同家乡人坚韧乐
观的精神,是乡愁与归属感的象征。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6.图表主要内容:2023-2024年元旦假期,全国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呈增长趋
势。
17.实现“流量”到“留量”的措施:
- 构建完整的传播体系和框架(如明确战略和品牌);
- 促进多元化传播,推动“文旅+”跨界融合;
- 精准化传播,突出自身旅游资源特色。
18.说明方法:举例子,列举淄博烧烤、贵州村超的例子,具体说明“亲民路线”
对文旅发展的作用,增强说服力。
19.对徐州文旅的建议:
- 挖掘两汉文化特色,打造专属文旅 IP(如汉墓、汉画像石主题活动);
-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如优化交通、规范餐饮价格);
- 利用自媒体多元化宣传,结合美食(如地锅鸡)、民俗等吸引游客。
名著阅读
20. “悲剧”指保尔身体遭受重伤(如瘫痪、失明),无法继续在前线战斗。“呐喊”
表达了保尔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不屈不挠的斗志,以及为党和人民战斗到底的决
心。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21.(1)对联:
- 上联:开卷顿觉心眼亮
- 下联:掩篇渐感慧思盈
(2)建议:
- 针对甲同学:可以将名著拆分章节,每天读一小部分,搭配批注法加深理解;
- 针对乙同学:读完后写读后感或与同学交流,记录印象深刻的情节,强化记忆。
22.作文(略)
- 题目(1)《协作的力量》需结合具体事例,体现团队、事物配合的重要性,注
重细节与情感;
- 题目(2)可围绕“不确定性带来机遇”立意,如以“在变化中寻找可能”为题,结
合生活实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