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声与听觉(第一课时)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
B.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C.声音不可能在液体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等
2.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
A.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B.吸收了声波
C.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 D.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3.科学课上小慧设想未来的太空音乐会却被老师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因为( )
A.太空中物体振动的频率较低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太快
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4.如图所示实验中,是为了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的是( )
实验①: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 实验②:敲击鼓沿
实验③:将手指轻轻放在喉咙发声 实验④:用自制的土电话传声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说明了声波具有能量
B.通过观察音叉周围溅起的水花,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C.人耳听到的音叉声音越来越小,由于声音的音调在不断降低
D.将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6.2024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回答下面小题。如图是一种骨传导耳机,配戴时将它紧贴颚骨,通过骨头将声音直接传至内耳就可听到耳机里的音乐,同时也能听到外界的声音,听到这两种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
A.气体 气体
B.液体 气体
C.固体 气体
D.固体 固体
7.2024年2月,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孙龙在内蒙古自治区举行的全国冬季运动会赛场上夺得四枚金牌,击败了许多冬奥会冠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观众的呐喊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B.观众的呐喊声是由空气传播到运动员耳中的
C.运动员的冰鞋与冰面摩擦产生振动也能发声
D.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比固体、液体更清晰、更快速
8.小兰用牙签在两个纸杯的底部各扎一个小孔,接着把棉线的两端分别穿过这两个小孔,并在细线的末端打上死结,确保中间的棉线绷直,就制成一个“纸杯电话”。她在卧室轻声说话时爷爷听不见,但她对着“纸杯电话”轻声说话时爷爷听见了。以下关于“纸杯电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纸杯电话”能通话,传声介质主要是空气
B.“纸杯电话”能通话,传声介质主要是棉线
C.若将中间的棉线松弛,传声效果会更好
D.若将中间的棉线换成铜线,传声效果会变差
9.鱼缸中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金鱼立即受惊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水的振动产生的
B.上述现象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金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空气﹣﹣水﹣﹣鱼
D.在月球上进行上述操作,金鱼不会受到惊吓
10.声音在干燥空气中的速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是声速与空气温度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
A.声音的传播必须有空气
B.声音在下雨天比晴天更容易传播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成正比
D.当空气温度为30℃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50米/秒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生活中有许多声音:①垫排球的声音②海浪的声音③手机播放的音乐声④上课时电铃的声音⑤吹口哨的声音⑥敲击音又的声音。上述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 ,声源属于固体的是 (填序号),声音以 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12.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 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
13.甲同学在一根很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将耳朵贴近钢管可以听到两次敲打声,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 (填“快”或“慢”),所以首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
14.根据你学习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分析并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1)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的鸟声、风声分别是 体、 体的振动发出的。
(2)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
(3)将一颗石子抛入水中,若距击水处相同距离的水中、空中、岸边分别有一条鱼、一只小鸟、一个人,则最先听到击水声的是 ,这是因为 。
15.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声音。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像光一样可以发生 现象,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
16.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0岁时,在厨房用刀叉玩敲打盘子的游戏,他发现盘子被敲打后声音不断,但用手按住盘子后,盘子发声 。帕斯卡通过仔细研究,揭示发声的奥秘,原来发声的根本原因是物体发生了 ,敲打只是使物体振动起来。
17.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温度有关,如图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
(1)当温度为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
(2)当飞机在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会有很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超音速试验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条件下,在 环境试飞更容易成功。
18.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那么这口井的深度大约是 m。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9.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
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以上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作用是 。
20.如图,小科和小敏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
(1)如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说明 可以传声。
(3)如图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 ,进一步推理得出: 。
21..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
1.2声与听觉(第一课时)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D B C D B B C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分析】(1)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解答】解: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误;
B、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所以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故B正确;
C、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故C错误;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2.【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解答】解: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发声停止,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但真空中没有介质,声音无法传播。太空处于真空状态,即使乐器在太空中振动发出声音,也无法传播出去,人们无法听到声音,所以在太空中无法举办音乐会。A选项中,太空中物体振动频率不一定低;B选项,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而不是传播速度太快;C选项,声音不只是能在空气中传播,在其他介质中也能传播。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我们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小,这是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敲击鼓沿和将手指轻轻放在喉咙发声是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用自制的土电话传声这是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故符合条件的是①④。
故选:D。
5.【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可以明显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用到转换法来研究物理现象。
【解答】解:A、音叉直接和水接触,水花溅起是由音叉的振动引起的,不能说明了声波具有能量,故A错误;
B、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故B正确;
C、声音的大小指的是声音的响度,人耳听到的音叉声音越来越小,由于声音的响度在不断减小,故C错误;
D、将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6.【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常情况下,人听到声音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耳朵,二是通过骨骼进行传播。
【解答】解:佩戴该耳机时,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颞骨等骨骼传播到听觉神经,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此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骨传导,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人可以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空气(即气体)传播的,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分析】(1)声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2)声音产生的条件;
(3)声在不同的介质传播速度不同。
【解答】解:A.声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故A正确;
B.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呐喊声在空气中传播,故B正确;
C.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运动员的冰鞋与冰面摩擦产生振动产生声,故C正确;
D.声在不同的介质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D错误。
故选:D。
8.【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AB.“纸杯电话”能通话,传声介质主要是棉线,故A错误,B正确;
C.若将中间的棉线松弛,传声效果将降低,故C错误;
D.若将中间的棉线换成铜线,传声效果会变好,故D错误;
故选:B。
9.【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传声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解答】解:
A、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鱼缸振动产生声音,故A错误;
B、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声音是鱼缸振动产生的,鱼缸振动的声音通过水传递给鱼,这表明水能够传递声音,故B正确;
C、金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鱼缸﹣﹣水﹣﹣鱼,故C错误;
D、在月球上进行上述操作,鱼缸振动的声音会通过鱼缸和水传递给金鱼,金鱼会受到惊吓,故D错误。
故选:B。
10.【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2)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3)(4)根据图像进行分析。
【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故A错误;
B、下雨天气温低,声音的传播速度较小,故B错误;
C、根据图像可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成正比,故C正确;
D、根据图像可知:当空气温度为30℃时,声音的传播速度略小于350米/秒,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1.【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又叫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解答】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又叫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垫排球的声音是排球振动产生的;海浪的声音是水振动产生的;手机播放的音乐声是扬声器的薄膜振动产生的;上课时电铃的声音是铃盖振动产生的;吹口哨的声音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敲击音又的声音是音叉振动产生的,故声源属于固体的是①③④⑥;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故答案为:振动;①③④⑥;声波。
12.【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悠扬的笛声是由于笛子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
(2)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
(3)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空气柱;(2)大于;(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3.【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
【解答】解: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所以能够听到两次声音;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故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故答案为:快;钢管。
14.【分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2)(3)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中最慢。
【解答】解:(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鸟声是由固体(鸟声带)的振动发出的声音;风声是由空气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因此鸟声、风声分别是固体、气体的振动发出的;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并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以提前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固体传声比空气快;
(3)向水面扔石子,石子撞击水面,引起水振动产生声音,站在岸边的人和空中的小鸟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速度较慢;水中的鱼听到声音是通过水传播的,由于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最先听到声音的是水中的鱼。
故答案为:(1)固;气;(2)固体传声比空气快;(3)鱼;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15.【分析】解决此题要类比光的反射、凹面镜的光学性质进行分析,知道“聚音伞”实际是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响度,此处声音的传播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解答】解:声音在传播时,以波的形式以声源为球心向四周空间传播,声音的能量很快分散开,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但根据光反射现象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来类比,声音在反射时也能会聚,使其能量集中,则在能量集中处听到声音的响度便大了;
由于A、B两间只能空气而没有液体或固体,因而传声的介质是空气;
故答案为:反射;空气。
16.【分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解答】解: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盘子后,盘子不再振动,发声停止;
帕斯卡通过仔细研究,揭示发声的奥秘,原来发声的根本原因是物体发生了振动,敲打只是使物体振动起来。
故答案为:停止;振动。
17.【分析】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解答】解:(1)根据图象可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成正比;当温度为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39m/s。
(2)当飞机在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会有很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超音速试验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条件下,在低温环境下试飞更容易成功,因为此时的声速小。
故答案为:(1)339m/s;(2)低温。
18.【分析】(1)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先求出声音从井口传到井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变形公式s=vt求枯井的深度。
【解答】解: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从井口传到井底的时间:
t1.5s=0.75s,
由v得枯井的深度:
s=vt=340m/s×0.75s=255m。
故答案为:340;255。
19.【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空气可以传递声音。
(2)“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
【解答】解: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能传递声音;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故答案为: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空气能传递声音;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20.【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3)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如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空气可以传声;
(3)如图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小,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振动;(2)空气;(3)小;真空不能传声。
21.【分析】(1)小球从高处落下时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敲击玻璃杯发出声音。
(2)实验中把不同的材料放在玻璃杯下面,杯子发出的声音大小间接反映了材料的吸音性能。
(3)适合装修隔音墙的就是吸音性能好的,也就是杯子发出声音最小的。
【解答】解:(1)小球的位置越高,下落时敲击玻璃杯发出声音越大,实验中为控制敲击玻璃杯的力度,必须把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
(2)本实验比较的是不同材料的吸音性能,因此表格中应该填入吸音性能。
(3)吸音效果的好坏通过玻璃杯被敲击发出的声音的大小反映出来,聚酯棉垫在杯子底下时发出声音最小,因此它的吸音性能最好,适合装修隔音墙用。
故答案为:(1)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2)吸音性能;(3)聚酯棉。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