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一课时)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是我国古老的乐器“坝”(xūn),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速
2.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亚运会的迎宾表演中,19位少年使用“水玉琮”敲击出激扬的鼓声,以水为礼,击鼓迎宾,鼓面上水花四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鼓声通过空气传入观众的耳朵
B.鼓面上水花四溅是因为鼓面在振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能改变鼓声的音调
D.鼓声与其他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3.项目组自制了小型发音器,如图所示:木块两端固定橡皮筋,中间用粉笔作为琴码支撑琴弦。当向右移动粉笔,再用相同的力拨动右侧琴弦。可改变声音的( )
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下列有关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
D.“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5.如图所示,汽车领域广泛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人与车”全场景自然交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
B.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响度
C.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调
D.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6.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水,水面的高度不同。用筷子敲击瓶身时,如果能够分别发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丁、甲、乙、丙
D.丁、丙、乙、甲
7.在“探究敲击钢管发声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关系”的综合实践的活动中,小明选取管壁厚度相同、长度和直径不同的三根铜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 )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5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A.只能得出频率随长度增加而减小的结论
B.只能得出频率随直径增加而减小的结论
C.选项A和B的结论都能得出
D.选项A和B的结论都不能得出
8.如图甲、乙、丙、丁是不同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B.乙、丙声音音色和音调均相同
C.乙、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D.丁声音是一种噪声
9.下列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的实验中可行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弦(图1)
B.敲击鼓皮绷紧程度不同的鼓(图2)
C.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图3)弦
D.用同样的力敲击液面高低不同的水瓶(图4)
10.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经中央特批,湖北省6名演奏家用国家一级文物曾侯乙编钟(如图)共同演奏了大型交响乐《1997:天 地 人》的部分片段。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编钟发出优美的声音是由钟体振动产生的
B.听到编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C.在曾侯乙编钟上能演奏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D.敲击体积不同的编钟,响度一定不同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宇航员王亚平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了一曲《茉莉花》。
(1)弹奏时,通过手指在弦上不同位置的按压来改变音高,这里的音高指的是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2)弹奏后,手指已离开琴弦,但仍能听到袅袅余音,是因为琴弦仍在 。
12.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的复原图。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 (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
13.如图所示为2022年1月26日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景。“葫芦丝”是靠空气柱 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宇航员在舱内相互之间可以直接交流,而在空间站外他们却不能这样直接交流,原因是 。
14.我国已经建成多条“音乐公路”,路面上刻有一条条凹槽,每条凹槽就像一个音符,可以把整条路面看成是一张留声机的碟片,而汽车的轮胎就像是唱针,每当汽车驶过这段路面时,一段完整的音乐就奏响了,音乐声是由轮胎的 产生的,音乐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凹槽之间留不同的间距,目的是使轮胎发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音色”)不同。
15.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绑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就做成了一个“鸟哨”,用嘴吹塑料管的上端时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1)“鸟哨”能发出哨音的原因是吹气时 。
(2)若吹气时向上调节活塞,哨音的音调会变 (填“高”或“低”),其原因是 。
16.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其中 响度和音色相同;音调最低的为 。
17.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是一种自由簧气鸣乐器,它有上下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 强迫通过时,灵活的金属舌簧振动发声,来回移动,吹吸不同的孔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如图所示是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较薄、较短,而C区的较长、较厚。
(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 (选填“快”或“慢”),图中低音区为 区。
18.琵琶,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1)小新同学在琵琶演奏中发现,拨动不同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材料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她利用弦音计(如图甲)做研究,弦音计上有四根固定在“音箱”上的琴弦,每根弦线的松紧程度都相同。她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若她选择a、b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
(2)小新同学在琵琶演奏中还发现,琵琶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声的 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琵琶头部的弦钉来“调音”(如图乙所示)。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 来实现的,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9.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F 铜 80 1.02
B 铜 60 0.89 G 铁
C 铜 60 1.02 H 纤维 100 1.02
D 铜 80 0.76 I 尼龙 100 1.02
E 铜 100 0.76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内容。则表中编号G处所缺的数据应为 。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20.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想:
(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
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 两弦线做实验。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
(2)请你据图2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 点,最低的是按住 点。
3.1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一课时)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B B C D B A D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因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此可知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音调。
故选:A。
2.【分析】(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4)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鼓声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朵的,故A不正确;
B.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鼓面上水花四溅是因为鼓面在振动,故B不正确;
C.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面的振幅不同,改变了鼓声的响度,故C正确;
D.鼓声与其他乐器的结构、材料不同,故声音音色不同,故D不正确。
故选:C。
3.【分析】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解答】解:当向右移动粉笔,用相同的力拨动该琴弦,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解答】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
B、“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
C、“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而不是音调。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人们可以根据音色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故C错误。
D、“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琵琶弦的振动产生的,而不是空气振动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琵琶弦振动发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朵里。故D错误。
故选:B。
5.【分析】(1)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20000Hz。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4)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A.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的频率高于20Hz,低于20000Hz,故A错误;
B.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响度,因为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故B正确;
C.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色,因为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故C错误;
D.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6.【分析】用筷子敲击瓶身时,靠的是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声,根据频率和音调的关系,结合水位的不同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当用筷子敲击瓶身时,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水柱越来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低;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丁、甲、乙、丙,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1、2、3、4。故选:C。
7.【分析】探究发声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时应用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探究发声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时,应使用控制变量法;
探究频率与长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直径保持不变,改变长度;探究频率与直径的关系时,需要控制长度保持不变,改变直径;由表中数据可知,3次实验中管子的长度和直径都是变化的,所以不能得出选项A和B的结论;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解:
A、由图可知,甲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最小,说明振幅最小,所以甲声音的响度最小,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乙、丙振动的次数不同,即频率不相同,所以音调不相同;二者的波形相同,则音色相同,故B错误;
C、乙和丙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则二者的响度相同,故C正确;
D、甲、乙、丙的振动有规律,丁的振动无规律,因此甲、乙、丙声音为乐音,丁声音为噪声,故D正确。
故选:B。
9.【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探究响度与振幅关系时,要控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
【解答】解:A、同一根琴弦时,琴弦的振动频率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时,琴弦的振幅改变,响度不同;可以探究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故A正确;
B、不同的鼓,振动频率有可能不同,敲击鼓皮绷紧程度不同的鼓,存在频率和振幅的不同;不能够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故B错误;
C、抽出钟罩内的空气,是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结论,故C错误;
D、用同样的力敲击液面高低不同的水瓶,为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故D错误。
故选:A。
10.【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3)(4)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解答】解:A、敲击编钟时编钟振动发声,说明声音是由于钟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观众耳内的,故B正确;
C、编钟具有合瓦结构,所以敲击同一编钟的正面和侧面时编钟可以发出两种不同频率的声音,故C正确;
D、敲击体积不同的编钟,则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由于不知道敲击力度的大小,无法判定响度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分析】(1)声音的三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决定;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王亚平手指按压不同的位置可以改变音调,弹奏后,手指已离开琴弦,但仍能听到袅袅余音,是因为琴弦还在振动,而继续发声;
故答案为:音调;振动。
12.【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是不同的。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发声;
由于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人们根据音色分辨出鼓和镯发声的。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13.【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解答】解:“葫芦丝”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宇航员在舱内相互之间可以直接交流,而在空间站外他们却不能这样直接交流,原因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4.【分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
(3)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解答】解:音乐声是由轮胎的振动而产生的;
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由题意可知,凹槽之间留的间距不同,汽车经过时的频率也不同,所以听到的声音的音调越低;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调。
15.【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与频率大小有关;发声体的频率与物体的厚薄、轻重、宽窄和松紧等因素有关。
【解答】解:(1)“鸟哨”能发出哨音的原因是吹气时里面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若吹气时向上调节活塞,哨音的音调会变高,原因是:空气柱变短,频率变快,音调变高。
故答案为:( 1 )里面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高;空气柱变短,频率变快,;音调变高。
16.【分析】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解答】解:由波形图可知,甲、乙、丙振动的幅度相同,说明响度相同;甲、丙、丁波形相同,故音色相同;相同时间内,丙图振动的次数最小,频率最小,所以丙的音调最低。
故选为:甲、丙;丙。
17.【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故发生变化的是响度;
(2)口琴在发声时是铜片在振动,较厚、较长的铜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故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慢;
图中低音区为C区。
故答案为:(1)响度;(2)慢;C。
18.【分析】(1)弦乐的音调跟弦的长度、材料、松紧、粗细有关,在探究琴弦和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它量不变。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时,保持材料和长度相同。
(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1)选择a、b两弦线做实验,粗细和长度相同,故探究的是音调与弦线材料的关系;
(2)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所以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声的音调偏离了标准,
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1)材料;(2)音调;松紧程度。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9.【分析】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实验探究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
(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
(3)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不变。
【解答】解:(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横截面积,可选择A、B、C进行研究。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长度,即选择A、D、E;
(2)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应选G、H、I进行探究,则表格中长度为100,横截面积为1.02;
(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控制长短、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力拨动琴弦,比较发出的音调高低。
故答案为:(1)A、B、C;A、D、E;(2)100;1.02;(3)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力拨动琴弦,比较发出的音调高低。
20.【分析】(1)①由图示可知,b、d琴弦的材料、粗细都相同而长度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判断应用该琴弦所能探究的实验;
②要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都相同而粗细不同,分析所给琴弦,找出符合要求的琴弦进行实验;
(2)琴弦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琴弦的材料、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在材料和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越长,音调越低,琴弦越粗,音调越低。
【解答】解:(1)①由图示可知,琴弦b、d的材料和粗细相同而长度不同,选择琴弦b、d进行实验可以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
②要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而粗细不同,由图示可知,可以选琴弦a、b进行实验;
(2)由图示可知,在琴弦材料和张力相同的情况下,琴弦越长,音调越低,琴弦越粗,音调越低,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A点,最低的是按住B点。
故答案为:(1)①长度;②a;b;(2)A;B。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