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剃头大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通过对比“我”和老师傅给小沙剃头的不同之处,体会课文中的童真童趣。
3.了解课文为什么以“剃头大师”为题目。
教学重难点:
对比“我”和老师傅给小沙剃头的不同之处,体会课文中的童真童趣。了解课文为什么以“剃头大师”为题目。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交流发、想象法
教学过程:
一、感受小沙眼中的害人精
1.同学们,什么样的人才会被称作“大师”?什么样的人才会被称作“剃头大师”?
2.(出示“剃”古文字的演变)最早人们用什么剃头 所以,“剃”是一个形声字,左边的声旁“弟”表示按照次序,右边的立刀表示剃头的工具。
3.你敢挑战认读词语吗?
想一想:每组词语写的是什么?(剃头的工具、剃头的过程、剃头时的感受)
剃刀 推剪
一绺头发 痒
痛苦 受刑 耿耿于怀
锃亮的剃刀 老掉牙的推剪
咬住一绺头发 痒得哧哧笑
痛苦 受刑 耿耿于怀
5.老师傅给小沙剃头,小沙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痛苦)所以小沙把老师傅称做什么?文中的“剃头大师”是谁?
二、感受“我”才是真正的害人精
1.默读课文第8——18自然段,用“——”勾画出描写“我”给小沙剃头的动作的语句,用“波浪线”勾画出描写“我”给小沙剃头后样子的语句,想一想:“我”真的像剃头大师吗?
2.哪些语句是描写“我”剃头时的动作的?找出来读一读。
①仔细读这些语句,这部分语句中都是用哪些动词把我给小沙剪发的过程写清楚的?(围、摆、剪、剪、修)这些动词的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
②既然不能调换,文中是用哪些连接词写出这些动作的先后顺序的?(先、再、又)你能把这几个连接词(接着、然后、最后)放到合适的地方,把我剪发的过程描写得更具体吗?
③演一演,再现剃头过程。
师:用上准确的动词和连接词就能把做一件事的过程写清楚。
④“嚓嚓”这个词形容什么?这个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速度快,动作麻利)
师:用上恰当的拟声词,也能再现情景,给人深刻感受。
⑤请你也模仿这一句,用上准确的动词、合适的连接词,恰当的拟声词说一说自己做某一件事的过程,如扫地、洗衣服。(我先……,再……)
3.再读这些语句,你发现“我”给小沙剃头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用一个字表示。(剪)我是怎样剪的?(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随意乱剪)
4.请你结合描写“我”给小沙剃头的动作的语句想一想“随意乱剪”是什么意思?(师: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你觉得我像一个剃头大师吗?(不像)
5.学习描写剃头后样子的语句。
①我给小沙剃的头是什么样子的?
请你读第一句“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得不到一厘米。”你能用哪一个词语形容?(参差不齐、长短不一)
②请你读第二句和第三句,“整个头上坑坑洼洼”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什么地方是坑坑洼洼的?你能给“坑坑洼洼”换个意思接近的词语吗?(凹凸不平)
师:我们还可以联系生活理解关键语句或词语。
③耳朵边却像“层层梯田”,请你看着图片,想一想这又是什么样子的?
师:我们还可以借助图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④老师觉得这一部分写得很有趣(师读),请你展开想象,仿照句子说一说:一眼望去,头发长长短短,像……;
一眼望去,……像……。(任选一个句式说一说。)
⑤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同学们,这样的发型你们喜欢吗?你觉得“我”是个真正的剃头大师吗?那你觉得我更像什么?
谁才是“剃头大师”?
三、感受课文中的童真童趣
1.思考:课文为什么以“剃头大师”为题?(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我给小沙剃头时,小沙的反应有什么变化?
3.文中的小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天真可爱)如果让你给小沙取个绰号,你会取什么?
师:课文写的是一件童年趣事,故事有趣,故事中的人物有趣,这就是一种童真童趣。
四、作业:
写一写自己童年生活中的一件趣事,通过这件事突出人物的特点。要求: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用上准确的动词、合适的连接词,把事情写清楚。
板书设计:
剃头大师
老师傅 剃头大师
害人精 我
联系上下文 结合生活 借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