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西省忻州市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忻州市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2 09:56:46

文档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忻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情“大调研”
七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古典之美(27分)
(-)
1.学校开展“天下国家”古诗文主题辑录活动。下面是小语制作的卡片,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
句填写在横线上。
(10分)

主题
诗文名句

眷恋故园
(1)“故因东望路漫漫
”,回望故园,泪流不止。
(岑参《逢入京使)
(2)“
,何人不起故园情”,闻曲伤感,乡恩满怀。
(李白然春夜洛城闻笛)

歌味河山
(3)“造化钟神秀,
”,泰山神奇秀丽,高大龙城。
(杜甫《望岳”)

(4)“
,柳暗花明又一村”,乡村山环水绕,花红柳绿。
(陆游《游山西村》)

保家卫国
(5)“愿为市鞍马,
”,替父从军,影显青任担当。
(《木兰诗3)
K
(6)“
”,借用典故,表达忧虑愤慨。
(杜牧《泊秦淮)
(7)“可冷夜半虚前席,
心怀家国
”,托古讽今,揭示社会现实。
(李商隐《贾生》)
(8)“
”,虽远离官场,仍心系国家。

(类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2.请赏读下面古诗,补全赏析。
(2分)

登幽州台歌
赏析:

陈子昂
“念天地之悠悠”营造了一种
的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境;整首诗抒发了诗人
之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
班级开展“品古典意蕴”文言文探究活动。请阅读下而的选文并完成第3一7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
植,可远观而不可裘玩焉。
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予谓莉,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高贵者也;莲,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花之君子者也。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

何陋之有?
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刘禹锡《陋室铭》)
(周敦颐《爱莲说》)
【语文第1页(共8页)】
25-CZ236a·
3.字里有乾坤。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有仙则名
名:
(2)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
4.句中有深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通的:.法
(3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孔子说: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
2
5.他物有妙用。《陋室铭》中写“陋室”却从“山”“水”写起,《爱莲说》中写“莲”却多次提到“菊”和
“牡丹”,请分别分析其作用。
(4分)
春陵①俗不种菊。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培下。及再来也,菊已无矣。排徊旧固,嗟叹久
之。
谁不知菊也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莱是佳蔬。纵须地趋走⊙,扰宜徙植修养,而忍蹂
践至尽,不爱惜乎?鸣呼!贤士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择所处。
(节选自元结《菊圃记》)
【注】①春陵:地名。②纵须地趋走:就算在人来人往的地方。
6.古文中,文辞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句读。(标3处)
(3分)
谁不知菊也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莱是佳蔬
7.作者种的菊花有着怎样的结局?这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二、文学之约(27分)
(-)
学校开展“璀璨文化·尽在晋祠”主题宣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第8一10题。
【甲】
【Z】
晋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跨越时代最久远、保存
除了欣赏文物古建,在晋祠博物
最为完整的唐宋祠庙式古典园林,对于研究古代建筑、
馆还能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雕塑碑刻等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晋祠庙会这天,晋祠博物馆热闹
晋祠古建兼具艺术审美与精巧构思,距今857年
非凡,舞狮表演气势雄壮,古筝、琵
历史的献殿、我国最早的十字形立交桥雏形鱼沼飞梁
琶、二胡等乐器奏响悠扬旋律,“圣母
和宋代建筑代表作圣母殿是晋祠的“古建三宝”。
大祭”礼仪表演依循宋代文化传统,
西周柏树、唐代碑刻、宋代殿堂、明代牌坊,一处处
读祭文、奏雅乐、献供品。通过这些
古树古建,承载了yn续千年的三晋历史文脉,留下了
活动,让公众沉浸式感受到古代祭祀
丰厚的文化宝藏。
文化的庄严肃穆。
【语文第2页(共8页)】
·25-CZ236a·参考答案
一、古典之美(27 分)
1. 古诗文名句默写(10 分)
(1)双袖龙钟泪不干
(2)此夜曲中闻折柳
(3)阴阳割昏晓
(4)山重水复疑无路
(5)从此替爷征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不问苍生问鬼神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古诗赏析(2 分)
空旷辽阔(或“苍茫悠远”);怀才不遇的孤独悲愤(或“知音难觅的
怆然”)。
3. 文言实词解释(2 分)
(1)出名,有名
(2)只
4. 文言句子翻译(3 分)
(1)有什么简陋的呢?
(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5. 写作手法分析(4 分)
《陋室铭》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因“德馨”而不陋,
衬托主人品德高尚;
《爱莲说》用“菊”(隐逸)和“牡丹”(富贵)反衬“莲”的君子形
象,突出作者洁身自好的追求。
6. 文言断句(3 分)
谁不知菊也/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
7. 内容理解(3 分)
结局:菊花被人躁践至尽(或“菊花枯死”);
感慨:贤士君子立身处世需谨慎选择环境。
二、文学之约(27 分)
8. 注音与写字(2 分)
延;yōu
9. 病句修改(2 分)
删去“通过”或“让”。
10. 宣传语拟写(2 分)
示例:访晋祠古建,品三晋文脉,赏非遗魅力。
11. 名著阅读(6 分)
(1)正确顺序:③④②①(2 分)
(2)示例:
祥子:三起三落中,祥子因挫折逐渐堕落,从勤劳正直的车夫沦为
行尸走肉,挫折成为他的“拦路虎”;
保尔:多次经历生死(如伤寒、头部重伤),却始终以钢铁意志抗争,
最终以笔为武器继续战斗,挫折是他的“垫脚石”。
12. 现代文阅读(15 分)
(1)事件概括(5 分):
①莫艳辉受父亲影响,毕业后选择到盘石中学任教;
②她耐心教瑶族孩子说普通话,培养朗读能力;
③带学生寻访手艺人,传承传统文化;
④拒绝高薪聘请和行政调动,坚持教书;
⑤担任副校长后仍执意授课。
(2)赏析性文字(10 分):
示例:莫艳辉如窗前向日葵,扎根瑶山教育。她放弃优渥条件,用“三
分钟练嘴皮子”等方法唤醒瑶族孩子的表达自信,冒雨家访、带病坚
守,以师者仁心照亮深山。文中“挪了根,这花就不香了”的比喻,
将她对教育的坚守与向日葵的向阳而生融为一体,展现了乡村教师
“籽实埋土,心向娃们”的崇高师德,如向日葵般用生命的金黄滋养
瑶山未来。
三、现实之思(26 分)
13. 补写结尾(4 分)
示例:便能在拐弯处遇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
喜,让人生在迂回中收获独特的风景。
14. 成长启示(6 分)
示例:曾因数学成绩下滑灰心,后调整学习方法,主动请教老师,最
终在期末取得进步。这让我明白,成长中的“拐弯”是自我调整的契
机,如河流遇阻拐弯,人生遇挫需灵活应对,方能收获“奇景”。
15. 综合性学习(16 分)
(1)阅读过程的重要性(2 分):
阅读过程能挑战智力、锤炼意志、酝酿情绪、完善思考,决定阅读质
量与乐趣。
(2)图表探究结果(6 分):
使用最频繁的阅读方式中,手机 APP 占比 60%,纸质书仅 27%,显示
数字化阅读主导;
AI 对阅读的改变中,个性化推荐、提炼要点等功能被广泛使用。
(3)主题发言(8 分):
示例:AI 时代,我们应让阅读“过程”与“效率”并存。既要借助
AI 个性化推荐拓展视野,也要坚持纸质书深度阅读,在文字求索中锤
炼思维;对 AI 提炼的要点需思辨验证,不盲目依赖,让 AI 成为辅助
而非替代,在技术与传统的平衡中,守护阅读的精神价值。
四、心灵之旅(40 分)
16. 作文提示
题目一《那一次,我懂了》:可写一次考试失利后,通过父母的鼓励
或自我反思,懂得“坚持”“挫折价值”等道理,需结合具体事件与
心理变化。
题目二《____改变了我》:补题如“阅读”“朋友”“一次旅行”等,
通过具体经历展现个人成长,要求叙事完整,情感真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