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
目录
壹
说明文基础知识
说明文阅读技巧
贰
说明文基础知识
说明文知识概说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述事理。
说明文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于说文。
说明文的分类
壹
按说明对象不同分:
贰
1、平实说明文——语言平实
2、文艺/生动说明文——语言生动
按语言风格分:
1、事物说明文: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
2、事理说明文: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文章常见的记叙、说明顺序之一。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如,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说明。如,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等一一介绍说明。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到次、原因到结果、现象到本质、特征到用途、一般到个别(特殊)、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总到分。
说明文语言
准确性
限定时间: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渐渐的等
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等
限定数量:之一、多、有余、很少等。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等
表频率:一般、往往、常常、通常、经常、总是、有时等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说明文语言
生动性
善用修辞:使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增加说明的趣味性、生动性。
运用描写:运用描写表达方式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说明文基本结构
壹
总分式:包括总一分、分一总、总一分一总式。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常按并列式,安排总分式结构常用于逻辑顺序中,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局部的说明。
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多用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
壹
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的剖析事理,用于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说明
承接式(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前后相互承接,多用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
说明文基本结构
壹
举例子
通过举……的例子,真实有力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
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常见说明方法及答题模板
壹
打比方
将……比作……,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常见说明方法及答题模板
壹
引资料
1.引用故事、神话传说: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对象(在文章开头),增强说明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引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常见说明方法及答题模板
壹
3.引用诗句:该诗句的引用,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引用具体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5.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本句用了xx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xx (说明内容),使读者xx。
常见说明方法及答题模板
说明文阅读技巧(一)
答题总原则
1.粗读原文,感知文章章大意。2.读题目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携带需要解答的问题第二次读文,要注意在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基础上找到与该问题相关的语段。3.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对具体题目涉及到的相关段落,反复研读,找出关键调句,认真思考,组织答案。 具体过程:“粗读原文,感知大意——阅读题目,找准题眼”一二次阅读,有目标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按试题要求,有重点地再看原文中重点语段、重点语句关键词一一答题。文章至少要看三遍,尤其是开头和结尾。
说明文阅读技巧(二)
如何找到“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是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判断方法有以下几种
1:看题目 物名性的标题,标题即说明对象。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第一段往往会揭示说明对象。
段首概括句或中心句往往揭示所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说明文阅读技巧(三)
如何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
首先,应找到表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
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
其次,在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时,要分析文章结构,找出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说明对象特征不明显的,需抓住最能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关键词语进行归纳、概括。
说明内容概括法:
(1)概括全文说明内容基本步骤:
①确定说明对象;②找段首中心句,如没有,需要准确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③归纳整理,用规范的语言简洁作答。
(2)概括某段说明内容的步骤:①找出某段的中心句,(段首,段尾,段中);②整合中心句,提取关键词,归纳概括。
说明文标题的作用
①交代说明对象;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的特点;
③活用或化用词语,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果标题是设问句或疑问句则起到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的作用。
答题时要联系具体说明内容和标题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
考点之一:文章内容概括、理解
[类型一]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对策1.看题目。
2.在首段中找。
3.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二]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类型三]对某一段或某几段内容的概括或对相关内容的概括。
对策1.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
2.结合段落中说明特征或相关内容进行概括。
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句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4.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组合并简明的表达。
[类型四]下列说法与原文一致或不同的一项(或找出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对策:1. 把所有选项与原文中对应的语句(段)内容进行认真辨析,错误一般是在不易察觉处出现。
2.有的选项涉及的是说明文相关知识,应熟练掌握文体知识。
考点之二:说明顺序及作用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有何作用
对策 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题模式
本文使用了①的说明顺序,对②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便于读者理解。
注明:
①应该填写具体的说明顺序.
②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类型一]文章或段落使用的说明方法。
对策 了解常见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用)的主要特点(见前面“说明文基础知识”部分),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二]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 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模式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人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作用)
说明文阅读技巧(二)
考点之一:说明的结构层次
[类型]分析某段或全文说明的结构或层次。
对策 了解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
总分式
(总分总、由总到分、由分到总);
并列式
(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说明文阅读技巧(二)
递进式
(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递进关系)
连贯式
(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时间为线索或前后互相承接)。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考点之二:发散创新类
[类型]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运用文章知识的拓展延伸能力。
近几年,开放性试题以它答案的多元性和不唯一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综合各地开放型试题我们可以看出,这类试题大多从以下方面考查: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大胆想象。
5.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
6.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
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考点之二:发散创新类
对策 做好这类题首先要对所给材料准确地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唯一的客案, 可以各抒己见,但在答题时要从三个角度作答: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1.就材料回答问题。不一定按标准答案作答,意思答对就给满分。
2.阅读材料后受到的启示、感想。这样的答案也是具有个性化的。
3.从材料出发,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成扩散联想到其他方面。提合理化建议不能脱离文章本身,要符合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要能联系实际。
总之,这类试题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
知识运用类答题技巧:
这类试题要求运用选文中说明的道理、原理或规律来推论以后发展变化或解释类似现象。
首先仔细阅读选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推论时要注意结合选文说明内容的要点推论以后的发展变化。阐述类似现象时要找出选文说明内容与所给材料的相同或相似之处,选择选文中相对应的知识点回答。
对策: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
1.献策类答题技巧:
这类试题要求针对选文中关于环保、资源开发利用、说明对象对人类产生的危害等问题,提出建议、措施或对策。
完成这类试题要审清题干,找准答题角度,发挥合理的想象,必须针对选文中说明对象对人类的影响或造成的危害进行设计或构思,应紧扣文中要点,分析产生危害的原因,说明具体的建议、措施或对策。
2.广告标语类答题技巧:
这类试题要求针对选文中说明的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有关人类生存的问题拟写广告或标语。
完成这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找准思路,力求紧扣选文内容,或呼吁,或警示,或劝告。表述时应尽力做到用语简洁、准确。
说明文阅读技巧(三)
添加文本
考点之一:说明语言
[类型一]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好在哪里 )
模式:用了“xx”,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事物……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添加文本
[类型二]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请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同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符合;
5.所以不能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添加文本
[类型三] :限制性词语能否刪去
对策
1.表态(“能”还是“不能”)。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 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添加文本
模式
1.不能,用了“xx"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2.不能,删掉"xx" ,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x x”词,准确地说明了……(内容),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添加文本
[类型四]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其作用。
对策 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有精确数据的句子;
2.有概数的句子;
3.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添加文本
[类型五]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
1.找最近的一句话(一般往前找),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找到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示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一读.看是否合适。
添加文本
[类型六]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
对策 一般从两个角度谈:1.准确;2.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前者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后者是针对不同语言风格或特点而言。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可以选择一句话例子。
模式 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添加文本
[类型七]对具体语句评析
对策
1.结合说明方法谈: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这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
添加文本
模式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根据内容判断采用了记叙/描写/议论),...(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牢记]总之,无数次的考试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文体的阅读题,我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文章中 找到答案,说明文也不例外。
【练一练】
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有资料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问题:该段中加点词“左右”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4分)
【简析】
通过审题得知,本道题的考点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故而按照答题格式进行思考。第一步,不能删去;第二步,解释“左右”的含义;第三步,代入句子中,解释句子的含义,如果删去,则如何;第四步,答出考点;第五步,总结。按照以上的步骤,只要在第一步第二步解释含义的时候没有出错,这种类型题,每位同学都可以得到满分哟!
【参考答案】
不能删去。“左右”表示概数,如删去,则表示制造成本为三年前的十分之一,是个确定的数值,与事实不符。用“左右”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所以,不能删去。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考点之二:说明文对象相关考点
类型一:说明对象考查类型
“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XX的XX(对象加内容)。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类型二:说明对象特征
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对策:
A、看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