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借助工具观察》教案
【核心概念】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12.技术、工程与社会
【学习内容与要求】
5.5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①识别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列举这些器官的功能与保护方法。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②学会使用锤子、安全剪刀、放大镜等简单工具,应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通过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认识利用工具带来的便利,理解使用合适的工具能补充感官观察的不足。
2.科学思维
(1)学会通过观察指纹、听心跳活动比较直接使用感官观察和借助工具观察结果的不同。
3.探究实践
(1)能利用各种观察工具进行观察,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和听诊器。
4.态度责任
(1)能在游戏的驱使下,激发对更清楚地看指纹、更清楚地听声音的探究兴趣,主动思考探究方法。
(2)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观察工具,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等观察工具。
【教学准备】
学生:课本、活动手册、笔等。
教师: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阅读资料、PPT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聚焦 【ppt:2-6】 回顾人体的感觉器官:眼睛——视觉器官,鼻子——嗅觉器官,耳朵——听觉器官,舌头——味觉器官,皮肤——触觉器官。 玩猜谜底游戏:出示一些与器官有关的谜语,如: 讲授: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约0.1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提问:当我们想观察微小物体或物体的更多细节时,我们可以怎么做? 聚焦:人可以借助各种观察工具增强感官的功能。 回顾复习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根据谜语给出的特点,猜测人体的感觉器官。 预设:可以用放大镜、显微镜等。 本节课是在前一课基础上展开的,温故知新有必要。 一年级学生喜欢玩游戏,猜谜语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气氛,增强趣味性,更可以提高学生对器官的认识。 一年级学生一般都会接触过放大镜。
探索 【ppt:7-20】 (一)观察大拇指指纹。 1.出示可爱的指纹画。 提问:指纹在哪里? 提问:你观察过自己的大拇指指纹吗?长什么样?引出:用眼睛观察大拇指指纹。 引出:除了用眼睛,还可以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观察。 指导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1)眼睛、观察物保持不动;(2)慢慢前后移动放大镜,直到看清楚。(安全提示:不能用放大镜对着太阳。) 指导简易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播放《简易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微课视频。 引出:分别用眼睛、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这三种方法观察左手大拇指,比较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析用三种方法观察大拇指指纹的结果。 引发学生思考:比较三种方法观察到的大拇指指纹,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PPT:21-28】 (二) 观察活动二 1.判断大拇指指纹的形状:刚刚我们观察了自己左手大拇指的指纹,对照下面三幅图,你的指纹像哪个图? 2.观察身边物品:组织学生尝试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物品,如衣物、书本。提问:你有什么新发现? 小结: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可以将物体的图像放大,帮助我们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用耳朵、听诊器听心跳声。(1)简单介绍听诊器的组成部分及使用方法。(2)出示人体心脏图,了解心脏位置。(3)引出:分别用耳朵、听诊器听心跳声,比较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5)提问:比较了耳朵、听诊器听心跳声的不同后,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使用听诊器可以放大人体内脏器官发出的声音。 预设:手指肚有指纹。 预设:一圈一圈的;一条条的…… 学生学习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活动,并做好观察记录。 预设:看到了纹路更清晰的指纹纹路; 大拇指指纹被放得更大了…… 学生根据自己的指纹做出正确的选择。 如:帽子放大后看到了一条条的细长纤维;书本封面放大后看到了很多红、蓝色点和黄绿色条。 学习听诊器的使用正确方法。 学生分组活动:小组成员间互相听心跳声。 预设:耳朵听到的心跳声是微弱的咚咚声;听诊器听到的是咚哒声,声音非常清晰。 预设:听到的声音更清晰。 指纹画是大部分低龄儿童有接触过的玩具,可以激发它们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有一些用感官观察事物的经验,但是用工具观察事物的体验比较少,尤其是用比较专业的观察工具,所以在让学生利用观察工具观察事物时,教师一定要先进行示范、指导,教会学生使用方法,再让学生去观察。 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不久,观察指纹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很浓,但是学生往往关注的是观察事物的过程体验,而对于工具使用带来的好处和使用观察工具对我们感官的延伸作用往往会忽略,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及时在记录单上画出观察到的样子,及时交流自己的体验感受。 要特别关注学生记录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指纹模样,强调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要移动显微镜,如实记录。 在学生体验了观察工具可以帮助人们看得更清楚之后,本 活动使学生继续体验工具还可以帮助人们听得更真切。 此环节教师注意课堂环境,组织好秩序,让孩子们静静地听,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
阅读 【PPT:29-37】 为了更好地观察事物,人们研制了各种观察工具。 出示望远镜图片,了解其功能:利用望远镜能观察到远处的物体。 出示显微镜图片,了解其功能:借助显微镜能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 出示B超诊断仪图片,了解其功能:借助B超诊断仪可以查探身体内部。 出示夜视仪图片,了解其功能:使用夜视仪可以在夜晚观察物体。 提问:司机借助哪些工具观察车辆周围情况? 6.小结:借助望远镜、显微镜、B超诊断仪、夜视仪、后视镜等观察工具,延伸了我们的视觉功能,帮助我们获取事物的更多特征信息。 7.了解更多可延伸感官功能的工具。(1)助听器:可以将声音放大,延伸人的听觉功能。(2)盲杖:延伸了触觉功能,帮助盲人更好地感知周围环境。 (3)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不同功能的观察工具,可以大大提升人们的观察本领。 了解各种观察工具。 预设:后视镜。 了解更多的观察工具,知道观察工具延伸了人体的感官功 能,体会现代科技帮助人类更好、更广泛地了解周围事物,解 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准备一些其他观察工具,教师和学 生共同演示使用,丰富学生对各种观察工具的体验。
教学评价 【ppt:38】 1. 教师评价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根据小组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小组加星,例如:安静倾听、积极发言、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等。 自我评价:学习新课后,学生从“我会听、我会做、我会说”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具体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主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 科学课堂学习习惯。
【板书】
5.借助工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