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在2023年故宫博物院的《茶·世界——茶文化特展》中,有几块山茶科植物的树根吸引了众多目光。这些珍贵的遗存来自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据考证,它们是我国境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实物证据,历史可追溯至约6000年前。在田螺山遗址中,你还可以发现( )
①陶器和碳化稻米②干栏式木构建筑③木、石、骨等工具④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两宋
3.应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5年4月15日至18日对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是习近平主席今年首次出访,也是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召开后首访周边国家。这充分反映了我国( )
A.推动构建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B.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C.主动践行“真实亲诚”的外交理念 D.落实“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
4.下图为古代某文明的历史地图(局部),图中路线展示的是( )
A.亚历山大东征 B.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
C.印欧人的迁徙 D.波斯帝国的军事征服
5.“我,亚述巴尼拔,受到纳布智慧神的启发,觉得有博览群书的必要。我可以从它学到射、御以及治国平天下的本领……读书不但可以扩充知识和技艺,而且还可以养成一种高贵的气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他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很大 B.这段文字的保存载体是莎草纸
C.他曾建立保存古籍的图书馆 D.他曾创建了人类最早的博物馆
6.20世纪30年代,美国通过《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大幅提高进口关税,加剧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对世界经济造成深远影响。2025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打着“追求公平”的旗号,对世界各国商品加征对等关税。这两次关税调整的共同点是( )
A.目标都是为了打压和限制中国 B.挥舞关税大棒,推行美元霸权
C.都使得世界贸易组织形同虚设 D.对经济全球化构成了严峻挑战
7.历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历史上某一土地制度“最明白地表现着专制统治者想以地主的身份来直接控制全国小农家的企图”。这一土地制度开创于( )
A.西周 B.秦朝 C.北魏 D.唐朝
8.越南古称“交趾”,秦汉到唐末千余年间,越南北部一直处于中央政权管辖之下。968年,越南北部的地方统治者自立为王,后得到北宋承认,获得藩属国地位。此后,越南与中国维持宗藩关系直到19世纪西方殖民者入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古代越南科举制度跟中国基本一样 B.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加强对越南管理
C.越南北部在元朝由宣政院直接管辖 D.中日签《马关条约》承认越南独立
9.“天文历法,朕素留心。西洋法大端不误,但分刻度数之间,久而不能无差。今年夏至,钦天监奏闻午正三刻,朕细测日影是午初三刻九分。此时稍有舛错,恐数十年后所差愈多也。”据此推断有误的是( )
A.从“测日影”验证钦天监报时有误可证明中国科技仍领先于世界
B.钦天监与“朕细测日影”报时不同体现了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钦天监报时用的是“西洋法”,主持钦天监工作的也可能是“西人”
D.“朕细测日影”用的是“中法”,“测日影”曾记载于《周髀算经》
10.中国近代史上某场关系国运的战争发生之时,清政府内部流行一种说法:“打赢战争平东洋,打输战争平北洋。”这反映当时清政府( )
A.内部权力争斗激烈 B.对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
C.战争准备比较全面 D.沦为列强以华制华的工具
11.下图为1928年5月20日刊登在《时事新报》上的德国“阿司匹灵”广告。对其功效的描述反映出当时( )
A.西医开始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 B.西药融入中国社会的必要“形变”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深 D.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
12.下图是毛泽东下达《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指示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指示( )
这里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这是一个极其广泛的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在坚决地毫不犹豫地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条件下,“三三制”政策仍然不变……除汉奸分子和反对人民利益而为人民所痛恨的反动分子外,一切公民不分阶级、男女、信仰,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到来 B.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C.加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D.适应了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展
13.战马是古代军事革命的引擎,它重塑了战争形态,推动帝国扩张与文化碰撞。下表关于马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序号 内容
① 现有考古资料显示,家马最早驯化于距今7000年前后的两河流域。
② 印欧人在作战时,把马套在车上,制造了马拉战车。
③ 马对游牧民族的迁徙极其重要。《赫梯法典》有关于马的具体规定。
④ 雅利安人从恒河流域推进到印度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
⑤ 西汉一度征服中亚的大宛国,获得了当地出产的良种“汗血马”。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14.下表是1650-1900年间亚、欧、美、非四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变化表(单位:%)。其中代表美洲的是( )
年份 1650年 1750年 1850年 1900年
① 18.3 19.2 22.7 24.9
② 2.4 1.6 5.1 9.0
③ 18.3 13.1 8.1 7.4
④ 60.6 65.8 63.9 58.3
A.① B.② C.③ D.④
15.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美洲和欧洲各国都面临着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大西洋世界接连出现的变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1.美国独立战争(1776——1783);2.法国大革命(1789——1799);3.拿破仑战争(1803——1815);4.拉丁美洲各国独立(1810——1820)。这一系列“环大西洋革命”( )
A.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形成了新的族群
B.打击了欧洲的教会势力,强化了世俗王权
C.促进了欧洲以及拉丁美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D.意味着拉丁美洲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任务
16.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下列国际条约有中苏两国共同参与签署的是( )
①《大西洋宪章》②《联合国家宣言》③《开罗宣言》④《联合国宪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苏联(俄)某领导人认为:“苏联共产党……一直关心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因为重工业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切部门、加强我们祖国的国防、增进人民福利的基础。这就是我们党的总路……苏联共产党今后也要十分坚定地贯彻这条总路线。”这表明该领导人( )
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B.未能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C.把科技发展的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 D.承认市场调节的经济作用
18.宁波镇海汶溪遗址成功获评"2024年度浙江十大考古重大发现”,该遗址文化堆积丰厚,年代跨度颇大,其史前遗存涵盖了河姆渡早、中、晚期以及良渚晚期和钱山漾早期三大阶段,为充实宁绍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序列提供了新材料。据此,对考古研究认识正确的是( )
A.史前文化依靠考古发现均可被认识 B.多元互证是还原历史真相的重要手段
C.考古发现往往可以推翻已有的结论 D.考古发现能够有效助推历史认知发展
二、综合题
19.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时有两种制度:一种叫做 ① :是中央政府下诏规定所需要的人才的性质,要各地方政府在自己境内发现这种人才,推荐上去。至于各地方政府选拔人才给自己用,或者中央政府直接从“布衣”或地方上卑微的官吏中征召有名望的人给他做大官,那就叫做 ② 。这两种制度固然都有利于打破世袭贵族独占做官权利的作用,但是为了中央集权的强化,这两种制度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授权地方政府来选录人才,更难以避免地方上的豪族权门把持操纵的流弊。
——摘编自胡绳《二千年间》
材料二:科举考试制是最能满足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的。因为,第一,科举考试完全由中央政府来行使。中央政府通过了科举考试,从全国各地选拔出做官的人才,再分发到各地去做官,这就加强了全国政权的统一集中。第二,实行了科举考试制,选拔官僚便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全国要想做官的人都必须努力去适应这种标准,这无形中就加强了思想的统一。并且,科举考试制看起来又好像是最公平不过的制度,任何人只要有资格读书,就有资格应考,也就有可能做官:这既可以掩盖官僚政治的实质,又可以使天下儒生除了汲汲于按照科举考试制的需要而埋头读书之外,不再生任何对君主统治不利的妄念。
——摘编自胡绳《二千年间》
(1)根据材料一,指出①②所代表的制度名称,结合所学,对制度①作一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社会阶级关系变化的角度分析科举制产生的背景,并对“科举制是最能满足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的”加以阐释。
20.史学也可以融合文化人类学,通过单一年度的棱镜,映现出站在“现代”门槛的世界图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交融在一片被灿烂阳光照耀的万景中,我们被一位历史艺术家带进了1688年的世界图像:木质船的时代、奴隶、运奴船、好望角、非洲、中国的康熙、俄国的彼得、凡尔赛、伦敦都以某种并非严格的设计与牛顿、洛克和莱布尼茨走到了一起,并且在事实上呈现出世界多面体光怪陆离的图景……1688年的世界已经露出了一些基本转变的迹象。
——摘编自【英】小约翰·威尔斯《1688年的全球史:一个非凡年度里的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通过表格梳理“1688年的世界图像(局部)”。
国别 统治面貌
中国 清朝长达100多年的鼎盛局面 A 才刚拉开序幕,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日本 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格局,意图以 B 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
法国 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欧洲国家纷纷成为 C 国家
英国 英国发生“光荣革命”巩固革命成果。17世纪初,英国来到印度,通过 D ,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对印度的剥夺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用比较的视野和世界文明的大格局,以“1688年的世界多面体”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自拟题目,史实列举充分,观点陈述正确,结论合理)
三、材料题
21.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非西方国家来说,要完成现代化,第一步就是建立现代国家,确保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第二步是发展现代经济,完成工业化,积累雄厚的物质基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此同时,需努力建设现代社会,完成社会转型,为人民创造享受美好生活的社会环境。因此,建立现代国家、发展现代经济、建设现代社会就成为现代化的三项任务,是世界各国都回避不了的历史命题。
——摘编自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
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在战略上不断完善,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我们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
——习近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求是》2025年1月1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中国实现现代化“第一步”的“政治保障”,并从工业结构角度指出“第二步”工业化启动阶段的显著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和世界影响,结合所学,列举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
22.人类历史上,“文艺复兴”并非只有一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得有个前提——“复兴”什么?
意大利文艺复兴已经给出答案,那就是复兴“轴心时代”的文明。
人类文明进入“轴心时代”(大概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不是只有一条历史道路,古希腊有古希腊的道路,中国有中国的道路,古印度有古印度的道路,由不同的历史道路进入“轴心时代”,沿途会形成不同的文明景观,哲学的、诗化的、宗教的……但奔向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人文主义……古希腊有哲人,中国有先秦诸子,古印度有释迦牟尼。理性的太阳,同时照亮东西方,希腊哲人、印度佛陀和先秦诸子并世而立,人类还有哪个时期比它更为壮丽?
——摘编自李东君《走进宋画——10-13世纪的中国文艺复兴》
材料二: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日】宫崎市定《东洋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轴心时代”古印度“宗教的”和古希腊“哲学的”重大突破,简述“奔向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具体内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社会经济的飞跃”、“知识的普及”两个方面比较说明中国宋代“文艺复兴”和欧洲文艺复兴的不同条件。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B C D C A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D D B C C B D
19.(1)①察举制②征辟制。
评价:利—有利于打破世袭贵族独占做官权利: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弊—以官举士,难以避免地方上的豪族权门把持操纵的流弊;不利于中央集权。
(2)变化: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要求积极参政。
原因: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全国政权的统一集中);官僚选拔有了统一标准,加强了思想统一;掩盖官僚政治的实质。
20.(1)A康乾盛世;B锁国;C专制王权;D东印度公司
(2)例文:
1688年的世界多面体折射现代之光
1688年的世界多面体是复杂的,曲折的,甚至是不公平的,但也折射出现代之光。
1688年的中国盛世之下隐藏危机,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与此同时,西方国家正从专制王权国家向民族国家发展,如英国发生“光荣革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在现代化转变中抢占先机。从世界文明的大格局看,西欧国家通过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掠夺,使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即将站上“现代”门槛。从世界文化的角度看,近代科学兴起,启蒙运动正在进行,随着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同时也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
总之,1688年的世界多面体反映了由于国情不同,各国站上“现代”门槛的时间必然也不相同。各国要顺应时代潮流,主动推进现代化,促进人类文明演进与发展。
21.(1)政治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宪法的颁布,三大政治制度,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共的领导,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等。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2)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世界影响:为全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
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等。
22.(1)宗教:佛教
哲学:探索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三大哲人。
具体内涵: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实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2)经济的飞跃:中国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中国宋朝商品经济发达;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基层市场蓬勃涌现,设置榷场进行互市贸易;集镇发展;城市兴盛;海外贸易繁荣;经济重心南移等。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知识的普及:中国宋朝科举制的完善;书院产生和发展;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印刷术的进步;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欧洲:城市兴办大学;民族语言广泛使用;近代科学的兴起;印刷术的传播或古登堡的金属活字印刷术;修道院、大教堂、图书馆在保存古典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等。